第79章 鹹陽驚變,荊軻刺秦風雲起
字數:5533 加入書籤
易水之畔,寒風凜冽,滔滔江水翻湧不休,仿佛在為一場注定悲壯的遠行而哀鳴。燕國太子丹率一眾門客,神色凝重地佇立岸邊,為荊軻踐行。高漸離輕撫著築,曲調嗚咽,如泣如訴,荊軻仰頭灌下一碗烈酒,辛辣的酒液順著他堅毅的麵龐滑落,他目光熾熱且決絕,引吭高歌:“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複還!” 這歌聲穿透陰霾,裹挾著必死的決心,驚起岸邊飛鳥四散。
太子丹疾步上前,緊緊握住荊軻的手,聲音顫抖:“荊卿,燕國的生死存亡,全係於你一身。若能成功,你便是燕國的大英雄,燕國百姓的恩人。”荊軻微微頷首,未發一言,轉身登上馬車。車輪滾滾,揚起漫天塵土,他的背影漸行漸遠,終消失在天際,徒留易水河畔眾人悵然若失。
鹹陽宮中,氣氛莊嚴肅穆。秦王嬴政高坐於巍峨王座之上,手中竹簡不斷翻閱,銳利的目光掃過每一行文字,時而與身旁的秦軒低聲交談。秦軒身姿挺拔,神色專注,作為嬴政最為倚重的臣子,他對秦國的局勢了如指掌。
“大王,燕國使者荊軻求見,攜督亢地圖與樊於期首級,說是為表誠意。” 殿外,宦官尖銳的通報聲打破了平靜。
嬴政嘴角勾起一抹冷笑,他早料到燕國是畏懼秦國兵威,試圖求和。“宣他們進來。” 他沉聲道。
秦軒心裏清楚,曆史的關鍵時刻已然來臨,他不動聲色地靠近嬴政,壓低聲音:“大王,燕國使者來意不善,一會兒恐有變故,您務必小心,臣定會全力護您周全。”嬴政雖詫異秦軒未卜先知般的提醒,但對他信任有加,微微點頭,暗自戒備。
荊軻和秦舞陽穩步走進大殿,荊軻神色鎮定,步履沉穩,而秦舞陽則臉色蒼白如紙,雙腿止不住地微微發顫。
荊軻雙手高高捧著裝有樊於期首級的木匣,秦舞陽則抱著裝有督亢地圖的錦盒,一步步走向嬴政。按照規矩,秦舞陽先行上前展開地圖。他的手顫抖得厲害,費了好大勁才打開錦盒,緩緩展開地圖。就在地圖完全展開的刹那,一把鋒利的匕首寒光乍現。
“有刺客!護駕!” 秦軒大喊一聲,同時迅速抽出腰間長劍,如離弦之箭般衝上前去。
荊軻眼疾手快,一把奪過匕首,左手猛地抓住嬴政的衣袖,右手持匕首要刺向嬴政咽喉。嬴政大驚失色,本能地向後閃躲,用力一扯,扯斷了衣袖,堪堪躲過這致命一擊。
大殿內瞬間亂作一團,群臣驚恐呼喊,侍衛們因沒有秦王命令,隻能在殿外幹著急。嬴政驚慌失措地繞著大殿的銅柱奔逃,荊軻緊追不舍,每一次刺擊都帶著必殺的決心。
秦軒心急如焚,憑借著敏捷的身手和無畏的勇氣,揮劍砍向荊軻。荊軻側身躲避,與秦軒展開激烈搏鬥。秦軒一邊戰鬥,一邊觀察嬴政的位置,尋找著最佳的救援時機。
嬴政腰間的長劍太長,慌亂中怎麽也拔不出來。此時,禦醫夏無且反應迅速,抓起藥囊,奮力砸向荊軻。荊軻側身躲避,這短暫的間隙讓嬴政得到了喘息的機會。
“大王,背劍!背劍!” 秦軒焦急大喊。嬴政如夢初醒,將長劍轉到背後,終於成功抽出。回身之時,嬴政眼中閃過一絲狠厲,揮劍砍向荊軻。荊軻躲避不及,左腿被砍中,頓時癱倒在地。
但荊軻仍未放棄,他用盡最後的力氣,將匕首奮力擲向嬴政。嬴政身形一閃,匕首擦著他的臉頰飛過,釘在了身後的柱子上,發出 “噗” 的一聲悶響。
嬴政怒不可遏,再次揮劍,接連刺向荊軻,荊軻身中數劍,無力地倒在血泊之中,氣絕身亡。而秦舞陽早已嚇得癱軟在地,被侍衛拖出大殿。
鹹陽宮經曆了這場驚心動魄的刺殺後,陷入了一片死寂。嬴政坐在王座上,大口喘著粗氣,臉上滿是憤怒與後怕。
秦軒單膝跪地,愧疚道:“臣護駕不力,讓大王受驚,甘願受罰。”
嬴政擺了擺手,聲音低沉:“此事怪不得你,多虧你提前提醒且奮力護朕,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嬴政站起身,在大殿內來回踱步,每一步都帶著怒火,他的聲音低沉而冰冷:“傳我命令,即刻集結大軍,先攻燕國,一個月內必須兵臨燕都,讓燕王喜為他的愚蠢付出代價!”
朝堂之下,丞相李斯出列,拱手說道:“大王息怒,燕國此舉實在可惡。不過,當下我軍糧草調配、兵力部署還需從長計議,一個月時間是否過於倉促?”
嬴政猛地停下腳步,目光如炬地盯著李斯:“丞相,你莫不是被這刺客嚇破了膽?燕國竟敢行刺本王,此仇不報,我秦國威嚴何在?一個月,隻多不少!”
李斯見狀,不敢再言語,默默退下。嬴政又看向大將軍王翦:“王翦,此次出征,你可有信心?”
王翦上前一步,單膝跪地,聲音洪亮:“臣定當全力以赴,踏平燕國,生擒燕王喜,為大王報仇!”
嬴政滿意地點點頭,隨後又頒布一係列指令,加強鹹陽城的防衛,對六國在秦國的眼線展開清查,一時間,鹹陽城內人心惶惶,氣氛緊張到了極點。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為了確保攻燕計劃順利實施,嬴政與群臣日夜商議,製定詳細戰略。秦軒雖已向嬴政提醒過荊軻刺秦一事,但此刻仍積極參與戰略謀劃,憑借自己對局勢的深刻理解和卓越的軍事見解,提出諸多建設性意見。
“大王,燕國地勢複雜,北部多山地,易守難攻。臣建議先派一支精銳部隊從西路佯攻,吸引燕軍主力西調,而後我軍主力從東路突襲,直搗燕都薊城。”秦軒指著地圖,向嬴政和眾臣詳細闡述戰略構想。
“此計甚妙,不過東路行軍需穿越易水,易水之上的橋梁至關重要,若被燕軍破壞,我軍行軍將受阻。”老臣蒙武提出擔憂。
“蒙老所言極是,臣建議提前派遣工兵部隊,秘密潛入易水附近,做好橋梁修複和加固準備,確保我軍主力順利渡河。”秦軒回應道。
眾人你一言我一語,討論愈發深入。嬴政認真傾聽,不時提出問題,權衡利弊。最終,一套完善的攻燕戰略初步成型:以王翦為統帥,蒙武為副將,率領二十萬秦軍出征燕國。同時,安排李信率領五萬騎兵,作為機動部隊,隨時支援主戰場,防止其他諸侯國趁機偷襲。
戰略既定,糧草軍備的籌備成為關鍵。秦國各地的糧倉、兵器庫一片忙碌景象。秦軒主動請纓,負責監督糧草和兵器的調配工作。他往來於鹹陽與各地之間,嚴格把控物資質量和數量。
在鹹陽城外的一處糧倉,秦軒發現部分糧草因儲存不當,出現黴變現象。他當場下令嚴查相關責任人,並迅速組織人手對剩餘糧草進行翻曬、篩選和重新儲存。“糧草乃大軍命脈,一絲一毫都馬虎不得,若因糧草問題影響戰事,你們擔得起這罪責嗎?”秦軒嚴厲斥責失職官員。
在兵器製造工坊,他親自檢查兵器質量,發現一些兵器的鍛造工藝存在缺陷,容易折斷。他與工匠們深入交流,傳授改進工藝的方法,要求他們務必打造出鋒利耐用的兵器。“這些兵器是將士們殺敵的依仗,隻有兵器精良,才能在戰場上占據優勢。”工匠們對秦軒的專業和負責態度深感敬佩,紛紛按照他的要求改進工藝。
與此同時,秦國的情報網絡也在緊鑼密鼓地運作。嬴政下令加大對燕國和其他諸侯國的情報搜集力度,力求掌握敵人的一舉一動。秦軒與情報部門負責人秘密會麵,商討如何優化情報傳遞渠道,提高情報的準確性和時效性。
“如今戰事在即,燕國必定加強戒備,我們的情報人員很難深入燕國內部。必須想辦法拓寬情報來源,從燕國周邊的小部落、商人入手,搜集有用信息。”秦軒分析道。
“大人所言極是,隻是這些小部落和商人難以掌控,如何確保他們提供的情報真實可靠?”情報負責人麵露難色。
“一方麵,給予他們足夠的利益誘惑;另一方麵,安排我們的人暗中核實。同時,利用他們傳遞一些虛假情報,迷惑燕國,擾亂他們的部署。”秦軒給出具體建議。
隨著各項準備工作有條不紊地推進,秦國上下彌漫著緊張而昂揚的戰鬥氣息。鹹陽城的百姓們也感受到了大戰將至的氛圍,他們對秦國充滿信心,紛紛表示願意為國家的戰爭貢獻力量。有的主動報名參加民夫隊伍,協助運輸糧草;有的為出征的將士們製作幹糧、衣物。
在這場戰爭籌備的忙碌中,嬴政也不忘安撫國內民心。他下令減免部分地區的賦稅,賑濟受災百姓,讓百姓們感受到朝廷的關懷。“百姓乃國家之本,隻有百姓安居樂業,我秦國才能上下一心,戰勝外敵。”嬴政對眾臣說道。
而在燕國,燕王喜得知荊軻刺秦失敗後,驚恐萬分。他緊急召集大臣們商議對策,朝堂之上亂作一團。
“秦國大軍即將來襲,我們該如何是好?”燕王喜癱坐在王座上,聲音顫抖。
“大王,如今之計,唯有向其他諸侯國求救,聯合抗秦。”一位大臣提議。
“哼,其他諸侯國各懷鬼胎,恐怕難以真心相助。趙國已被秦國占領,韓國、魏國畏懼秦國,齊國向來首鼠兩端,楚國國內紛爭不斷,指望他們救援,無異於癡人說夢。”太子丹滿臉悔恨,此刻他深知自己的刺殺計劃不僅失敗,還將燕國推向了萬劫不複的深淵。
盡管如此,燕國還是派出使者,分赴各國求救。然而,正如太子丹所料,各國對燕國的求救反應冷淡。齊國國君以國內兵力不足為由,拒絕出兵;楚國雖表示同情,但稱國內局勢不穩,無法派兵支援;韓國和魏國則直接閉門不見燕國使者。
燕國孤立無援,國內軍隊士氣低落,百姓人心惶惶。燕王喜無奈之下,隻能下令全國征兵,試圖擴充軍隊,但倉促招募的士兵缺乏訓練,戰鬥力堪憂。
秦國這邊,出征的日子日益臨近。王翦、蒙武等將領日夜操練士兵,演練各種戰術。士兵們鬥誌昂揚,他們渴望在戰場上建功立業,為秦國開疆拓土。
出征前,嬴政親自來到校場,為將士們送行。他身著華麗的王袍,站在高台之上,俯瞰著整齊排列的秦軍。“將士們!燕國竟敢行刺本王,此乃對我秦國的公然挑釁!今日,你們出征燕國,要讓燕王喜知道,犯我秦國者,雖遠必誅!本王等著你們凱旋的消息!”嬴政的聲音激昂,回蕩在校場上空。
“願為大王效死!”二十萬秦軍齊聲高呼,聲震天地,士氣達到了頂點。
王翦、蒙武率領秦軍,浩浩蕩蕩地離開了鹹陽城。秦軒站在城牆上,望著遠去的大軍,心中五味雜陳。他深知,這場戰爭隻是秦國統一六國的開端,未來還有更艱難的挑戰等待著秦國。但他堅信,憑借秦國的實力和嬴政的雄才大略,以及秦國上下一心的努力,定能實現天下大一統的偉業。
秦國與燕國的戰爭一觸即發,這場戰爭將徹底改變戰國的格局,而秦軒和嬴政,也將在這場曆史的洪流中,繼續書寫屬於他們的傳奇。
喜歡我創造的書竟然成為了曆史請大家收藏:()我創造的書竟然成為了曆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