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秦燕交鋒,燕都危局戰火燃

字數:4247   加入書籤

A+A-


    王翦、蒙武率領的二十萬秦軍,似一股不可阻擋的黑色洪流,向著燕國邊境迅猛推進。沉重的腳步聲與車馬的轔轔聲交織,在大地上奏響了戰爭的前奏。燕國邊境的烽火台,像是被點燃的巨獸,滾滾濃煙直衝天際,淒厲的警報聲瞬間在燕境回蕩,尖銳又急促。燕國守軍匆忙集合,鎧甲碰撞聲、士兵的呼喊聲此起彼伏,他們在邊境線上倉促列陣,神情緊張又凝重,死死盯著遠處逐漸逼近的秦軍,仿佛在注視著即將降臨的滅頂之災。
    秦軍先鋒部隊率先抵達易水河畔,眼前的易水波濤洶湧,渾濁的河水奔騰咆哮,在日光下閃爍著冰冷的寒光。不出秦軒所料,燕軍為阻擋秦軍前進,已將河上橋梁破壞殆盡。但秦軍工兵部隊早有準備,輜重車隊緩緩停下,士兵們迅速忙碌起來。他們從車上搬下事先打造好的橋梁部件,有人揮斧砍伐岸邊樹木,粗糙的樹皮隨著斧刃的起落簌簌掉落,很快搭建起臨時支架;有人搬運沉重的石塊,腳步踉蹌卻咬牙堅持,用以加固橋墩;還有人熟練地拚接橋梁木板,榫卯相接,動作迅速又利落。
    燕國守軍見狀,立刻放箭阻攔。利箭裹挾著風聲,如密集的雨點般射向秦軍。秦軍士兵們迅速舉起盾牌,盾牌相互交錯,組成一道堅實的防線,“砰砰” 聲不斷,箭鏃紛紛射在盾牌上,濺出點點火星。王翦站在軍陣後方,身姿挺拔,麵色冷峻,冷靜地觀察著戰場局勢。他手中的令旗揮舞,聲音沉穩卻有力:“盾牌手靠前,掩護工兵!弓箭手準備,壓製敵軍!” 隨著命令下達,秦軍弓箭手迅速張弓搭箭,弓弦被拉至滿月,“嗖” 的一聲,利箭如流星般飛向燕軍,燕軍陣腳出現短暫混亂,攻勢也隨之減弱。
    經過一番激烈的攻防較量,秦軍終於成功修複了易水之上的關鍵橋梁。王翦一聲令下,“殺!” 聲音如洪鍾般響徹戰場,秦軍主力如猛虎下山,呐喊著衝過易水,向燕國守軍發起猛烈攻擊。士兵們眼神堅定,腳步急促,手中長槍如林,直指燕軍。燕軍雖奮力抵抗,長矛刺出,滾木礌石砸下,但在秦軍排山倒海般的攻勢下,防線開始動搖,士兵們的臉上露出驚恐與絕望,紛紛向後逃竄,戰場上滿是丟棄的兵器和散落的旗幟。
    首戰告捷,秦軍士氣大振,乘勝追擊,一路勢如破竹,很快兵臨燕都薊城之下。薊城城牆高聳厚實,灰黑色的磚石層層堆砌,透著冷峻與威嚴。城牆上布滿了燕軍的弓箭手和投石車,士兵們目光警惕,緊握武器,嚴陣以待。秦軍一時難以攻破,麵對堅固的城牆,如凶猛的浪潮撞上了礁石,攻勢被暫時阻擋。
    王翦並不著急,他久經沙場,深知攻城戰不可貿然行事,需深思熟慮、徐徐圖之。他下令秦軍在薊城周圍安營紮寨,士兵們迅速行動,挖掘壕溝,鋒利的鐵鍬鏟進泥土,一道道深溝很快出現;修築壁壘,夯實的土堆與原木搭建起堅固防線,將薊城團團圍住,切斷燕軍的糧草補給和外援通道。同時,他與蒙武在營帳中商議攻城策略。
    “蒙老,薊城防禦堅固,強攻恐傷亡慘重。我軍可先派小股部隊輪番攻城,消耗燕軍的體力和箭矢,再尋找機會發動總攻。” 王翦指著地圖,神色專注,向蒙武說道。地圖上標記著薊城的地形與雙方兵力部署,線條縱橫交錯。
    蒙武點頭表示讚同,捋著胡須:“王將軍所言極是。此外,我們還可派人在城外製造攻城器械,如攻城塔、投石機等,增強我軍的攻城能力。” 兩人的討論聲在營帳中回蕩,偶爾被外麵士兵的呼喊聲打斷。
    於是,秦軍開始了對薊城的長期圍困和騷擾。每天清晨,第一縷陽光灑在大地上時,小股秦軍士兵便推著攻城車,抬著雲梯,向著薊城進發。攻城車由厚重的木材打造,頂部覆蓋著生牛皮,能抵擋一定的攻擊,車輪滾動,發出沉悶的聲響。士兵們齊聲呐喊,腳步沉重,抬著雲梯奮力靠近城牆。燕軍則在城牆上拚死抵抗,滾燙的熱油從城牆上倒下,濺在地麵滋滋作響;滾木礌石呼嘯著落下,砸在攻城車上,發出巨大的撞擊聲;箭矢如飛蝗般射出,在空中劃過一道道弧線。雙方你來我往,戰鬥異常激烈,戰場上硝煙彌漫,喊殺聲、慘叫聲不絕於耳,鮮血染紅了大地,空氣中彌漫著刺鼻的血腥味。
    在圍城期間,秦軍的投石機發揮了巨大作用。巨大的投石機由粗壯的木材和堅韌的繩索構成,士兵們奮力轉動絞盤,將巨大的石塊裝填進投石機的皮兜。隨著一聲令下,繩索鬆開,石塊如離弦之箭,帶著呼嘯的風聲砸向薊城。“轟隆” 聲不斷,巨大的石塊砸毀了城牆上的防禦工事,磚石飛濺,砸傷了不少燕軍士兵。燕軍也不甘示弱,他們用投石車反擊,試圖摧毀秦軍的攻城器械和營帳。一時間,戰場上飛石橫飛,火光衝天,爆炸的煙塵遮天蔽日,讓人睜不開眼。
    燕國朝堂之上,燕王喜心急如焚,在大殿中來回踱步,腳步急促又慌亂。他望著城外密密麻麻的秦軍營帳,愁眉緊鎖,憂心如焚:“如今秦軍圍城,我軍糧草漸少,援軍無望,這可如何是好?” 聲音中滿是焦慮與絕望。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太子丹滿臉羞愧,自責道:“父王,皆是兒臣的過錯,才讓燕國陷入如此絕境。兒臣願率領敢死隊出城,與秦軍決一死戰,或許還有一線生機。” 他的眼神中透著決絕與不甘,緊握著拳頭,手背上青筋暴起。
    燕王喜看著太子丹,老淚縱橫:“丹兒,你是父王唯一的希望,怎能輕易涉險?我們再想想其他辦法。” 父子二人的對話,在空曠的大殿中回蕩,滿是無奈與悲涼。
    就在燕國君臣苦思對策時,秦軍的攻城策略發生了變化。王翦經過多日觀察,發現燕軍在南城的防守相對薄弱,於是他決定集中兵力,從南城發動總攻。
    攻城之日,天色微亮,秦軍營地便沸騰起來。戰鼓被重重敲響,“咚咚咚” 的聲音如雷霆般震耳欲聾,仿佛要將大地震裂。士兵們迅速集合,隊列整齊,士氣高昂。攻城塔緩緩靠近城牆,攻城塔高大巍峨,內部設有多層台階,士兵們手持武器,在塔內嚴陣以待。士兵們順著雲梯向上攀爬,雲梯斜靠在城牆上,隨著士兵的攀爬微微晃動。弓箭手在後方全力掩護,利箭在空中交織成一片箭雨,飛向城牆上的燕軍。
    燕軍在城牆上拚死抵抗,用長槍刺向攀爬的秦軍,長槍與盾牌碰撞,火星四濺;石塊如雨點般落下,砸在秦軍士兵身上,慘叫聲此起彼伏。關鍵時刻,蒙武率領一支精銳部隊,從秦軍後方殺出。他們手持利刃,腳步輕盈又迅速,繞過燕軍的防禦工事,直撲南城城門。燕軍見狀,急忙抽調兵力回防,但為時已晚。蒙武的部隊奮勇作戰,喊殺聲震天,如同一把利刃插進燕軍的防線,成功攻破了南城城門。秦軍如潮水般湧入薊城,與燕軍展開了激烈的巷戰。
    燕軍士兵們在城內節節敗退,狹窄的街道上滿是屍體和鮮血,百姓們四處奔逃,哭聲喊聲交織在一起,令人心碎。燕王喜在侍衛的保護下,試圖逃離薊城,但被秦軍攔住了去路。太子丹見狀,挺身而出,與秦軍展開殊死搏鬥。他揮舞著長劍,劍刃閃爍著寒光,殺紅了眼,但終究寡不敵眾,身中數劍,倒在了血泊之中。
    燕王喜見大勢已去,絕望地癱倒在地,被秦軍生擒。至此,燕都薊城被秦軍攻破,燕國名存實亡。王翦將燕王喜和太子丹的首級派人送往鹹陽,向嬴政報捷。
    嬴政得知秦軍攻破薊城,生擒燕王喜,大喜過望。他在鹹陽宮中大宴群臣,慶祝這場輝煌的勝利。“諸位愛卿,此次攻燕之戰,我軍大獲全勝,皆賴你們的努力。燕國已滅,其他諸侯國也將相繼臣服於我大秦的威嚴之下。” 嬴政意氣風發,臉上洋溢著勝利的喜悅,聲音在大殿中回蕩,充滿了自信與豪邁。
    然而,就在秦國沉浸在勝利的喜悅中時,北方邊境傳來了匈奴侵擾的消息。匈奴騎兵頻繁南下,燒殺搶掠,邊境百姓苦不堪言。嬴政皺起眉頭,他深知匈奴問題若不解決,將成為秦國統一六國的後顧之憂。
    “諸位愛卿,匈奴屢屢犯我邊境,如今燕國已滅,是時候騰出手來對付匈奴了。你們有何良策?” 嬴政目光掃向群臣,詢問道。大殿內瞬間安靜下來,群臣們陷入沉思,氣氛凝重。
    大將軍王翦上前一步,拱手說道:“大王,匈奴騎兵機動性強,來去如風,我軍可在邊境修築長城,派兵駐守,以防禦為主。同時,選拔精銳騎兵,主動出擊,打擊匈奴的有生力量,讓他們不敢輕易南下。” 王翦的聲音沉穩有力,分析條理清晰。
    嬴政聽後,沉思片刻,點頭道:“王將軍所言有理。修築長城之事,可交由蒙恬負責。至於出擊匈奴的人選……” 嬴政目光落在了年輕將領李信身上。
    “李信,你年輕有為,勇猛善戰。本王命你率領三萬騎兵,出擊匈奴,務必給他們一個沉重的打擊,揚我大秦軍威!” 嬴政大聲說道,聲音中充滿了信任與期望。
    李信單膝跪地,領命道:“臣定當不辱使命,擊敗匈奴,為大秦邊境安寧效犬馬之勞!” 李信的聲音堅定有力,充滿了鬥誌。
    喜歡我創造的書竟然成為了曆史請大家收藏:()我創造的書竟然成為了曆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