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謀定攻楚,朝堂激辯定方略
字數:3965 加入書籤
鹹陽宮的青銅大鼎中,嫋嫋香煙升騰而起,在殿內縈繞不散,給這座巍峨的宮殿增添了幾分肅穆之感。嬴政身著黑色龍袍,端坐在鑲金嵌玉的王座之上,麵色凝重,目光如炬般掃過殿下群臣,聲音低沉卻極具穿透力:“魏國已滅,如今楚國成為我大秦統一路上的最大阻礙。楚國地大物博,人口眾多,軍隊號稱百萬,諸位愛卿,該如何謀劃這滅楚之戰?”
此言一出,大殿內瞬間陷入一片寂靜,唯有殿外微風拂過,吹動著厚重的帷幔。片刻後,年輕氣盛的李信大步跨出,昂首挺胸,臉上洋溢著自信的神采,高聲說道:“大王,楚國雖看似強大,實則外強中幹。臣隻需二十萬秦軍,便能長驅直入,迅速攻克楚國郢都,將楚王生擒!楚國近年內政混亂,貴族爭權奪利,朝堂之上黨派林立,政令難以統一。軍隊內部人心不齊,士兵訓練懈怠,根本無法抵擋我大秦銳士的鋒芒。”他一邊說著,一邊揮舞著手臂,仿佛已經看到了勝利的場景,言語間滿是對楚國的不屑。
王翦則緩緩出列,他身形略顯佝僂,歲月在他臉上刻下了深深的皺紋,但眼神依舊銳利如鷹,透著久經沙場的沉穩與睿智。他沉穩地說道:“大王,老臣以為李信將軍所言過於樂觀。楚國地域遼闊,山川縱橫,地形複雜,易守難攻。其軍隊久經戰陣,曾與齊、魏等國多次交鋒,積累了豐富的作戰經驗,戰鬥力不容小覷。想要徹底滅亡楚國,非六十萬大軍不可。若兵力不足,一旦陷入持久戰,我軍將陷入困境,糧草補給需長途運輸,途中險阻重重,兵力損耗也難以迅速補充,此乃兵家大忌。”
李信聽後,微微皺眉,眼中閃過一絲不悅,反駁道:“王將軍,您太過謹慎了。我大秦軍隊以一當十,戰無不勝。自商鞅變法以來,秦軍曆經無數惡戰,哪一次不是憑借著勇猛無畏的精神和精妙的戰術取得勝利?二十萬兵力足夠在楚國境內縱橫馳騁,速戰速決。何必興師動眾,集結六十萬大軍,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如此行事,反倒顯得我大秦畏首畏尾。”
朝堂上頓時議論紛紛,群臣分成兩派,各執一詞。支持李信的大臣們紛紛點頭,他們被李信的激情與自信所感染,認為秦軍士氣正盛,且楚國局勢動蕩,正是以少勝多的好時機,此時迅速出擊,定能立下赫赫戰功,為秦國開疆拓土。其中一位年輕的官員起身說道:“李信將軍所言極是,我大秦銳士所向披靡,楚國此時內亂不斷,正是天賜良機,若不把握,更待何時?”
而讚同王翦的人則強調楚國的強大底蘊和複雜地形,主張穩紮穩打,確保萬無一失。一位年邁的老臣顫顫巍巍地站起身,憂心忡忡地說:“楚國根基深厚,絕非一朝一夕可滅。王翦將軍之言,老成持重,關乎大秦國運,不可不慎重考慮啊。”
嬴政微微頷首,目光在群臣之間來回掃視,沉思片刻後,目光再次看向李信,問道:“李信,你若出征,可有詳細的戰略計劃?”
李信胸有成竹,向前邁出一步,朗聲道:“大王,臣計劃先派一支奇兵,從側翼迂回,繞過楚國的正麵防線。楚國多山地叢林,我軍可挑選精銳輕騎,攜帶少量輜重,憑借其機動性,迅速穿插至楚國後方重鎮。這支部隊的任務是出其不意,搗毀楚軍的糧草儲備和後勤基地,打亂楚軍的部署。而後,主力部隊正麵強攻,與奇兵形成前後夾擊之勢,一舉攻破郢都。如此,楚國必然軍心大亂,不戰自潰。”
嬴政又看向王翦:“王將軍,你對此有何看法?”
王翦捋了捋胡須,緩緩說道:“李信將軍之計雖妙,但過於冒險。楚國定會在後方重鎮布下重兵,加強防守。我軍奇兵深入,一旦被圍,孤立無援,糧草斷絕,後果不堪設想。老臣認為,應先集結大軍,步步為營,穩紮穩打。先攻占楚國邊境城池,建立穩固的據點,囤積糧草,訓練士卒。再逐步向楚國腹地推進,每前進一步,都要鞏固防線,確保補給線暢通。同時,可派使者前往楚國,離間其君臣關係,利用楚國貴族之間的矛盾,削弱楚國的內部凝聚力。待楚國國力疲憊、人心離散之時,再發動總攻,方可萬無一失。”
嬴政陷入了沉思,他在王座上微微後仰,手指輕輕敲擊著扶手。他深知這一戰關乎秦國的國運,必須慎重決策。李信的計劃大膽激進,若能成功,秦國將以最小的代價換取最大的勝利,迅速完成統一大業;但王翦的建議也不無道理,楚國實力雄厚,稍有不慎,秦國多年的努力將付諸東流。
良久,他開口道:“諸位暫且退下,容寡人再仔細思量。”
退朝後,嬴政獨自在宮殿內踱步,腦海中不斷權衡著李信和王翦的建議。他時而停下腳步,凝視著牆壁上的秦國疆域圖,目光在楚國的土地上久久停留;時而又緩緩走動,眉頭緊鎖,心中糾結萬分。他既被李信的年輕銳氣和大膽策略所吸引,渴望能迅速取得一場輝煌的勝利,成就千古霸業;又對王翦的老成持重和周全考慮難以釋懷,擔心李信的計劃萬一失敗,秦國將遭受重創,陷入萬劫不複之地。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與此同時,王翦回到家中,心中仍在為攻楚之事憂慮。他坐在庭院中的石凳上,望著滿園的花草,卻無心欣賞。他深知嬴政年輕氣盛,渴望速戰速決,李信的建議或許更符合他的心意。但他也明白,楚國絕非輕易可滅,一旦決策失誤,秦國多年的努力將付諸東流。想到這裏,他不禁長歎一聲,喃喃自語道:“但願李信能旗開得勝,否則……”
李信則在府中與門客們高談闊論,暢想著攻楚的勝利。他的書房內擺滿了楚國的地圖和兵書,他站在地圖前,手指在上麵指指點點,向門客們詳細闡述著自己的戰略計劃。門客們紛紛稱讚,李信聽後,心中更是得意,他堅信自己的計劃萬無一失,隻要嬴政批準,他必將在戰場上大放異彩,名垂青史。
幾日後,嬴政再次召集群臣,他的目光堅定,緩緩說道:“寡人決定,先派李信率領二十萬秦軍出征楚國,若戰事順利,再做下一步打算。王翦將軍,你暫且休養,以備不時之需。”
李信聽到自己被委以重任,心中大喜,激動得滿臉通紅,跪地謝恩:“臣定當竭盡全力,不辱使命,為大王拿下楚國!”
王翦雖心中擔憂,但也隻能跪地領命。他暗暗祈禱李信能夠旗開得勝,同時也做好了隨時出山收拾殘局的準備。
李信開始緊鑼密鼓地籌備出征事宜,點兵、籌備糧草、打造兵器,一切都在緊張有序地進行。鹹陽城外,二十萬秦軍將士再次集結,他們身著黑色鎧甲,手持鋒利兵器,在陽光的照耀下,宛如一片黑色的鋼鐵海洋。李信騎著一匹雪白的戰馬,在隊列前發表出征演說:“大秦的勇士們!我們即將踏上征服楚國的征程,楚國的山川將在我們的鐵蹄下震顫,楚國的城池將在我們的利刃下崩塌。讓楚國在我們的腳下顫抖,讓天下見證我們的榮耀!”士兵們齊聲高呼,聲震天地,“為大秦而戰!”的口號聲響徹雲霄,一場驚心動魄的秦楚大戰,即將拉開帷幕,而秦國的命運,也將在這場戰爭中麵臨重大考驗 。
在楚國郢都,楚王負芻也收到了秦國即將來犯的消息。他緊急召集大臣們商議對策,朝堂之上一片嘩然。令尹項燕站起身,神色凝重地說:“秦國狼子野心,此番來勢洶洶。李信年少輕狂,但其麾下秦軍戰鬥力不容小覷。臣願領兵出征,先在邊境布下重兵,加強防禦,再根據秦軍動向,製定戰略。”楚王微微點頭,同意了項燕的提議。
項燕迅速著手調兵遣將,他將楚國的精銳部隊部署在邊境的險要之地,深挖戰壕,修築堡壘,打造了一道堅固的防線。同時,他還派出大量斥候,深入秦國境內,刺探秦軍的情報,密切關注秦軍的一舉一動。
而在秦國,李信出征的日子越來越近。出征前一晚,李信獨自一人來到軍營,巡視著即將隨他奔赴戰場的士兵們。他看著這些年輕而堅毅的麵孔,心中湧起一股責任感和使命感。他暗暗發誓,一定要帶領他們取得勝利,為秦國立下不朽的功勳。
次日清晨,陽光灑在鹹陽城外的校場上,李信率領二十萬秦軍浩浩蕩蕩地出發了。送行的百姓們站在道路兩旁,紛紛為秦軍加油助威。嬴政站在城樓上,望著遠去的大軍,心中既有期待,也有一絲不安。他深知,這場戰爭的結果將決定秦國的未來,甚至是整個天下的走向。
李信的大軍一路南下,塵土飛揚。他們跨越山川河流,向著楚國邊境進發。而楚國的項燕,也在邊境嚴陣以待,一場決定秦楚兩國命運的大戰,一觸即發 。
喜歡我創造的書竟然成為了曆史請大家收藏:()我創造的書竟然成為了曆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