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秦楚鏖戰,郢都風雲起硝煙
字數:4391 加入書籤
李信率領二十萬秦軍,如一條黑色的洪流,沿著寬闊的馳道南下,向著楚國邊境洶湧進發。一路上,軍旗烈烈作響,馬蹄聲、車輪聲交織成一曲激昂的戰爭前奏。士兵們身著厚重的黑色鎧甲,手持長戟利刃,神色堅毅,目光中透著對勝利的渴望。
楚國邊境,項燕早已布下天羅地網。他將楚軍主力集結在險要的平輿一帶,利用山川地形,深挖戰壕,修築起連綿數裏的壁壘。戰壕深達數丈,足以阻擋秦軍的騎兵衝鋒;壁壘由夯實的泥土和巨石堆砌而成,堅如磐石。壁壘之上,楚軍弓箭手嚴陣以待,箭壺滿滿,時刻準備萬箭齊發;長槍兵整齊排列,槍尖閃爍著寒光,仿佛一片鋼鐵叢林。
當秦軍抵達平輿城下,李信望著楚軍堅固的防線,嘴角勾起一抹冷笑。他認為楚軍不過是龜縮防守,不足為懼。於是,他迅速下令,命秦軍發起強攻。秦軍士兵們呐喊著,推著巨大的攻城車,扛著雲梯,向著楚軍防線衝去。攻城車由堅硬的實木打造,外麵包裹著厚厚的鐵皮,車輪巨大,每前進一步都發出沉悶的聲響。士兵們在車後奮力推動,腳步沉重而堅定。
楚軍見狀,立刻萬箭齊發。利箭如雨點般射向秦軍,在空中劃過一道道黑色的弧線,帶著尖銳的呼嘯聲。秦軍士兵們舉起盾牌,組成嚴密的盾牆,“砰砰”的聲音不斷響起,盾牌上插滿了箭矢,宛如一隻隻刺蝟。盡管如此,仍有不少士兵不幸中箭,慘叫著倒在地上,鮮血迅速在土地上蔓延,洇紅了大片土地。
雲梯靠近楚軍壁壘,秦軍士兵們沿著雲梯向上攀爬,他們一手持盾,一手緊握長劍,艱難地向上挪動。楚軍則從壁壘上拋下巨石、澆下熱油。巨石從高空墜落,帶著巨大的衝擊力,砸在雲梯上,發出沉悶的巨響,雲梯被砸得木屑橫飛;熱油濺到士兵身上,瞬間燃起大火,士兵們痛苦地慘叫著,在雲梯上翻滾掙紮,有的甚至直接從雲梯上墜落,摔得粉身碎骨,淒厲的慘叫聲令人毛骨悚然。
李信見強攻難以奏效,眉頭緊鎖,心中卻並不慌張。他想起出征前製定的戰略,決定派出那支奇兵,執行迂回包抄的計劃。他挑選了兩萬精銳輕騎,由副將蒙恬率領。蒙恬年輕有為,作戰勇猛,深受李信信任。這兩萬輕騎輕裝簡從,隻攜帶少量幹糧和水,以及必備的兵器。他們趁著夜色,悄然離開秦軍大營,向著楚國後方疾馳而去。馬蹄聲在寂靜的夜晚格外清晰,士兵們壓低身形,在黑暗中如幽靈般前行。
然而,項燕早已料到秦軍可能會有此舉動。他暗中派出了一支精銳部隊,埋伏在秦軍奇兵的必經之路。這支部隊隱藏在茂密的山林中,利用樹木和山石作為掩護,靜靜等待著秦軍的到來。當蒙恬率領的秦軍奇兵進入埋伏圈後,楚軍伏兵突然殺出。戰鼓擂動,喊殺聲震天,楚軍從四麵八方衝了出來,手中的兵器閃爍著寒光。
蒙恬大驚失色,但他迅速鎮定下來,指揮秦軍騎兵迎戰。秦軍騎兵們揮舞著長刀,與楚軍展開激烈的廝殺。馬背上,士兵們扭打在一起,用刀砍、用劍刺、用拳打,鮮血飛濺,慘叫聲不絕於耳。戰場上塵土飛揚,馬蹄聲、兵器碰撞聲交織在一起,讓人分不清敵我。蒙恬奮勇殺敵,他的長刀揮舞得虎虎生風,身邊的楚軍紛紛倒下。但楚軍人數眾多,秦軍騎兵逐漸陷入困境,被分割包圍。
另一邊,李信對奇兵遇伏的情況一無所知,仍在組織秦軍對平輿城發起一輪又一輪的攻擊。他不斷調整戰術,試圖突破楚軍防線。他命令弓箭手集中火力,壓製城牆上的楚軍;又派出敢死隊,不顧生死地衝向楚軍壁壘,試圖打開一個缺口。然而,楚軍防守嚴密,秦軍的進攻一次次被擊退,士兵們死傷慘重,戰場上躺滿了秦軍士兵的屍體,鮮血匯聚成小溪,緩緩流淌。
在楚國後方,蒙恬率領的秦軍騎兵與楚軍激戰正酣。蒙恬深知不能久戰,必須盡快突圍。他帶領著騎兵們,向著一個方向發起了決死衝鋒。他一馬當先,手中長刀閃爍著寒光,衝在最前麵。士兵們受到鼓舞,緊緊跟隨在他身後,呐喊著向前衝去。經過一番苦戰,秦軍騎兵終於撕開了楚軍的包圍圈,突出重圍。但此時,他們已經損失慘重,兩萬騎兵隻剩下不到萬人,且士兵們疲憊不堪,士氣低落。
蒙恬無奈之下,隻能率領殘軍返回秦軍大營。李信得知奇兵遇伏,損失慘重,心中十分震驚和憤怒。他意識到自己低估了項燕的智謀和楚軍的戰鬥力。但他並不甘心就此失敗,決定調整戰略,與楚軍展開持久戰。他下令秦軍在平輿城外安營紮寨,深挖壕溝,高築壁壘,與楚軍對峙。
項燕見秦軍改變戰略,也不急於進攻。他深知秦軍遠道而來,糧草補給困難,時間拖得越久,秦軍的劣勢就越大。於是,他也命令楚軍堅守防線,同時派出小股部隊,不斷騷擾秦軍的補給線。這些小股部隊行動靈活,他們趁著夜色,偷襲秦軍的糧草運輸隊,燒毀糧草,搶奪物資,然後迅速消失在黑暗中。秦軍的補給線時常受到攻擊,糧草供應逐漸緊張,士兵們的士氣也受到了嚴重影響。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在鹹陽宮中,嬴政收到了李信與楚軍對峙的戰報,心中十分憂慮。他沒想到李信的進攻如此不順,楚國的抵抗比他想象中更加頑強。他立刻召集大臣們商議對策。丞相李斯憂心忡忡地說:“大王,李信久攻不下,與楚軍僵持,若戰事繼續拖延,我軍糧草供應難以為繼,恐有大敗之險。”嬴政眉頭緊鎖,問道:“那依丞相之見,該如何是好?”李斯沉思片刻,說:“臣以為,可召回李信,重新啟用王翦,讓他率領大軍出征楚國。王翦老謀深算,經驗豐富,或許能扭轉戰局。”
嬴政心中猶豫不定,他一方麵不願意輕易否定李信,畢竟李信是他親自任命的主帥;另一方麵,他也擔心戰事繼續惡化,影響秦國的統一大業。正在他猶豫不決時,前線又傳來了壞消息。項燕趁秦軍士氣低落、糧草不足之際,發起了全麵反攻。楚軍如潮水般湧出壁壘,向著秦軍大營衝去。戰鼓雷鳴,喊殺聲震天,楚軍士兵們揮舞著兵器,眼中閃爍著仇恨的光芒。
李信倉促應戰,他指揮秦軍士兵們堅守大營,用弓弩和長槍抵擋楚軍的進攻。秦軍士兵們在營壘中奮力抵抗,他們用盾牌組成防線,擋住楚軍的箭矢和衝鋒。但楚軍攻勢凶猛,秦軍漸漸抵擋不住,防線出現了多處漏洞。楚軍士兵們趁機衝進秦軍大營,與秦軍展開了激烈的近身肉搏。戰場上刀光劍影,血肉橫飛,士兵們的慘叫聲、兵器碰撞聲交織在一起,讓人膽戰心驚。
李信在戰場上奮力拚殺,他手持長劍,左衝右突,試圖穩住秦軍的陣腳。但楚軍越來越多,秦軍逐漸陷入了混亂。士兵們紛紛逃竄,大營也被楚軍攻破。李信見大勢已去,隻能率領殘軍突圍而出。他望著身後混亂的戰場和死傷慘重的士兵,心中充滿了自責和悔恨。他知道,這一戰他失敗了,而且敗得很慘。
秦軍一路潰敗,項燕率領楚軍乘勝追擊,連續攻克了秦軍多座營壘。秦軍士氣低落,士兵們無心再戰,隻想盡快逃離楚國。李信帶著殘軍,狼狽地退回秦國邊境。他深知自己犯下了大錯,回到鹹陽後,立刻向嬴政請罪。嬴政看著一臉憔悴的李信,心中十分失望和憤怒,但他也知道,此時不是懲罰李信的時候。
楚國郢都,一片歡騰。楚王負芻大擺慶功宴,犒賞楚軍將士。項燕成為了楚國的英雄,他站在大殿之上,接受著眾人的祝賀。但他並沒有被勝利衝昏頭腦,他知道秦國不會善罷甘休,楚國必須做好再次迎戰的準備。他向楚王建議,趁秦軍新敗,加強邊境防禦,同時聯絡齊國等諸侯國,共同對抗秦國。楚王采納了他的建議,楚國上下開始緊鑼密鼓地籌備下一場戰爭。
而在鹹陽宮中,嬴政再次召集群臣商議。這一次,他不再猶豫,決定重新啟用王翦。他親自前往王翦家中,誠懇地說:“寡人悔不聽將軍之言,致李信兵敗。如今楚國勢大,還望將軍不計前嫌,率軍出征。”王翦推辭不過,提出條件:“大王若要臣出征,仍需六十萬大軍,且一切軍事調度,臣需全權負責。”嬴政毫不猶豫地答應下來。
王翦再次掛帥,開始了緊張的籌備工作。他四處招募士兵,精心挑選將領,籌備糧草和兵器。鹹陽城外,六十萬秦軍將士再次集結,他們陣容整齊,士氣高昂。王翦騎著一匹高大的戰馬,在隊列前緩緩走過,他的目光堅定而銳利,掃視著每一位士兵。他高聲訓話:“大秦的勇士們!楚國背信棄義,擊敗我秦軍。今日,我們再次出征,要為死去的戰友報仇,要讓楚國知道我大秦的威嚴不可侵犯!”士兵們齊聲高呼,“為大秦而戰!為戰友報仇!”的聲音響徹雲霄,士氣達到了頂點。
王翦率領六十萬秦軍,浩浩蕩蕩地再次向楚國進發。這一次,王翦吸取了李信的教訓,穩紮穩打。他命令秦軍每到一處,便安營紮寨,修築壁壘,確保自身安全。同時,他派出大量斥候,深入楚國境內,刺探楚軍情報,了解楚國的軍事部署和地形地貌。他還與當地的百姓交流,了解楚國的風土人情和民心所向,試圖尋找楚國的弱點。
項燕得知王翦率領大軍前來,也不敢掉以輕心。他重新調整了楚軍的部署,加強了邊境防線,同時在楚國境內設置了多道防線,以防秦軍深入。他深知王翦的厲害,不敢貿然出擊,決定繼續采用堅守的策略,等待秦軍露出破綻。
秦軍與楚軍再次對峙,戰場上暫時平靜下來。但平靜之下,暗流湧動,雙方都在暗中謀劃,一場更加激烈的戰爭即將爆發。王翦在營中日夜研究楚軍的情報和地形,試圖找到破敵之策;項燕也在不斷加強楚軍的防守,訓練士兵,提高戰鬥力。兩國的命運,在這場戰爭中懸於一線,而天下的局勢,也因為這場戰爭變得更加撲朔迷離 。
喜歡我創造的書竟然成為了曆史請大家收藏:()我創造的書竟然成為了曆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