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大秦新程,庶民新篇
字數:5517 加入書籤
鹹陽宮的大殿內,氣氛莊嚴肅穆。秦始皇嬴政高坐於龍椅之上,冕旒晃動,目光威嚴地掃視著下方群臣。丞相李斯手捧竹簡,出列奏道:“陛下,嶺南初定,然地廣人稀,百廢待興。移民與建設乃鞏固南疆之關鍵,臣已擬定詳細方略。”嬴政微微頷首,沉聲道:“此事關乎大秦社稷,務必周全。”
此時,秦禦霄身著戎裝,大步上前,行禮道:“陛下,臣在南嶺期間,深知當地百姓需求。移民前往,可帶去先進農耕與技藝,促進融合,利於長治久安。”嬴政看著這位年輕將領,眼中露出讚賞之色:“禦霄,你在南嶺功績卓著,此次移民建設,你亦要全力協助。”
散朝後,秦禦霄回到府邸,阿瑤早已在庭院等候。見他回來,阿瑤歡快地迎上去:“禦霄,今日朝堂之事如何?”秦禦霄微笑著將移民計劃告知她,阿瑤眼中閃過一絲憂慮:“移民去嶺南,不知他們能否適應?那裏的生活與鹹陽大不相同。”秦禦霄握住她的手:“阿瑤,這是大秦的使命,也是給百姓新的機遇。我們要相信,日子會越來越好。”
在鹹陽的秦府中,秦軒坐在書房內,手中輕撫著一卷兵書,神色平靜卻難掩對遠方兒子的牽掛。他雖已不再征戰沙場,但心係大秦局勢,對於此次大規模移民與建設,心中有著自己的考量。他深知,此舉對鞏固大秦南疆意義重大,卻也擔憂其中潛在的困難與挑戰。
秦軒回想起秦禦霄小時候,便展現出對兵法和武藝的濃厚興趣,那時的他,眼神中總是透著一股堅毅與果敢。如今,禦霄已成長為能獨當一麵的將領,在南嶺立下赫赫戰功,秦軒感到無比欣慰。他也知道禦霄與阿瑤的感情,對於這個來自南嶺的女子,他雖未曾謀麵,但從禦霄的信件中,能感受到她的善良與純真,他希望兒子能處理好感情與家國責任之間的關係。
鹹陽城的街巷裏,李福和往常一樣,天還沒亮就起身,準備開始一天的生計。他是個普通的手藝人,靠著製作和修補竹器勉強維持一家老小的生活。
這日,李福正坐在門口整理竹子,突然聽到一陣喧鬧聲。原來是官府的差役在張貼告示,周圍圍了不少人。李福放下手中的活兒,也湊了過去。隻見告示上寫著,朝廷要組織大規模移民去嶺南,凡願意前往的家庭,不僅會給予豐厚的安家補貼,到達之後還會分配肥沃的土地,減免數年賦稅。李福心裏一動,他雖在鹹陽土生土長,可這幾年物價上漲,生意愈發難做,家裏人口又多,日子過得緊巴巴的。這去嶺南的機會,說不定能讓一家人過上好日子。
回到家,李福把這個消息告訴了妻子。妻子一聽,麵露擔憂:“那嶺南可是偏遠之地,人生地不熟的,聽說還有蠻夷,能行嗎?”李福歎了口氣:“如今在鹹陽,日子也不好過。這是朝廷的旨意,去了說不定有轉機。而且有那麽多人一起去,還怕什麽。”兩人商量許久,最終決定響應朝廷號召,報名移民。
出發那天,鹹陽城外一片熱鬧又混亂的景象。李福一家背著簡單的行囊,和其他移民一起,在官府的組織下集合。孩子們好奇又興奮,大人們則神色各異,有期待,也有不安。李福看著周圍這些即將同行的陌生人,心中五味雜陳,他拍了拍兒子的肩膀說:“孩子,咱們這一去,就是為了過上好日子,到了那邊,可要好好幹。”
漫長的路途充滿艱辛,一路上塵土飛揚,道路崎嶇難行。但好在朝廷安排了秦軍護送,還有官員沿途照料,提供必要的物資。每到一處休息地,李福都會和其他移民一起交流。大家來自不同的地方,身份各異,有農民、有小商販,還有像他一樣的手藝人。他們聊起各自的家鄉,聊起對未來的憧憬,原本陌生的人們,漸漸熟絡起來。
終於,他們抵達了嶺南。眼前的景象和鹹陽大不相同,這裏山水環繞,樹木鬱鬱蔥蔥,空氣中彌漫著濕潤的氣息。按照朝廷的安排,李福一家領到了土地和農具。雖然土地有些荒蕪,但李福幹勁十足,他和家人一起,清理雜草,翻整土地。周圍的鄰居們也都在熱火朝天地忙碌著,大家互相幫忙,分享經驗。
在建設家園的過程中,李福發揮自己的手藝,為大家製作各種竹器。他做的竹筐又大又結實,竹椅舒適又耐用,深受大家喜愛。閑暇時,他還會教當地的百越人製作竹器,一來二去,和當地人的關係也變得融洽起來。百越人熱情好客,他們教李福一家如何辨認當地的野菜和野果,如何在山林中打獵、捕魚。
隨著時間的推移,原本荒蕪的土地上漸漸有了生機,一座座房屋拔地而起,田野裏種滿了莊稼。李福家的日子也越過越好,孩子們在這片新土地上快樂地成長。有一天,兒子興奮地跑回家告訴李福:“爹,村裏的學堂要開課啦,我能去讀書啦!”李福又驚又喜,他沒想到,在這偏遠的嶺南,孩子們也能有讀書識字的機會。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然而,並非所有移民都如此順利。有一戶姓趙的人家,初到嶺南便遭遇瘧疾。當地氣候濕熱,蚊蟲肆虐,他們難以適應。趙老漢躺在床上,臉色蒼白,氣息微弱。他的兒子焦急地四處求醫,卻因語言不通,難以找到對症的草藥。周圍的鄰居們雖有心幫忙,卻也無能為力。這件事很快傳到秦禦霄耳中,他立刻派熟悉當地草藥的百越人前去幫忙,又安排郎中為趙家人診治,這才讓趙老漢逐漸康複。
秦禦霄深知,移民的融入與建設並非一帆風順。他一方麵組織秦軍協助百姓修築房屋、開墾農田,另一方麵,積極促進移民與百越人的交流。他召集雙方的代表,舉辦交流活動,讓移民傳授百越人先進的農耕技術,百越人則教移民適應當地環境的方法。在這個過程中,矛盾也時有發生。一次,移民和百越人因爭奪水源發生衝突,雙方劍拔弩張。秦禦霄得知後,迅速趕到現場,他站在中間,大聲說道:“大家都是大秦子民,如今同處這片土地,當攜手共進。水源乃大家共有,我們應合理分配,共同使用。”在他的調解下,雙方冷靜下來,最終達成協議,一起修築水利設施,共享水源。
鹹陽宮中,嬴政密切關注著嶺南的情況。李斯每日都會將嶺南的消息呈給他。當得知移民與百越人發生衝突時,嬴政眉頭緊皺:“移民與建設,應以和為貴。傳朕旨意,讓秦禦霄務必妥善處理,切不可激化矛盾。”李斯領命而去。
與此同時,在北方邊境,修築長城的工程也在如火如荼地進行著。大量的民夫被征調,離開家鄉,奔赴苦寒之地。張栓子就是其中一員,他本是個樸實的農民,家中有年邁的父母和年幼的孩子,妻子一人操持著家中的農活,日子雖然清苦但也平靜。然而,一紙征兵令打破了這份平靜,他不得不放下鋤頭,踏上前往長城的路。
一路北上,寒風刺骨,張栓子和其他民夫們衣衫單薄,饑寒交迫。到達工地後,眼前的景象讓他們震驚。綿延的山脈間,到處都是忙碌的身影,巨大的石塊被人力搬運,簡陋的工具在粗糙的手中揮舞。監工的士兵手持皮鞭,不斷催促著大家加快進度。張栓子和同伴們被分配了任務,每天天不亮就要起床,一直幹到天黑,稍有懈怠就會遭到打罵。
長城修築的條件極其艱苦,食物短缺,住宿簡陋。晚上,大家擠在狹小的帳篷裏,寒風從縫隙中灌進來,難以入眠。而且,工程危險重重,時常有民夫因勞累過度或意外事故受傷甚至喪命。有一次,一塊巨石滾落,砸中了正在搬運的李二,李二當場血肉模糊,慘不忍睹。張栓子看著朝夕相處的同伴就這樣沒了性命,心中滿是恐懼和悲哀,但他知道,自己無處可逃,隻能繼續咬牙堅持。
在繁重的勞役之外,大秦的賦稅也讓百姓苦不堪言。李福在嶺南雖然日子有了起色,但每年上繳的賦稅也占去了收成的很大一部分。為了繳納賦稅,他不得不更加努力地工作,常常忙到深夜。而在鹹陽,許多家庭因為無法承受高額賦稅,被迫變賣家產,甚至賣兒賣女。
有個叫王大的商人,原本生意做得不錯,但隨著賦稅不斷加重,他的貨物成本越來越高,利潤越來越薄。為了維持生意,他不得不四處借錢,可最終還是無法償還債務,店鋪被查封,一家人陷入了絕境。王大的妻子哭得死去活來,年幼的孩子在一旁驚恐地看著這一切。
這些情況漸漸傳到了朝堂之上,一些大臣開始向嬴政進諫,希望能減輕百姓的負擔。然而,嬴政認為,長城的修築關乎大秦的邊防安全,移民與建設是鞏固疆土的必要舉措,這些都需要大量的人力和財力支持。他雖心係百姓,但在大一統的宏偉藍圖麵前,似乎難以做出讓步。
秦禦霄在嶺南也聽到了關於長城修築和賦稅過重的傳聞,他心中憂慮。一方麵,他明白嬴政的雄圖霸業,理解這些決策的必要性;另一方麵,他又親眼目睹了百姓的苦難,於心不忍。他寫信給李斯,詳細闡述了自己的想法,希望朝廷能在適當的時候調整政策,給予百姓一些喘息的機會。
李斯收到信後,陷入了沉思。他深知秦禦霄所言非虛,可嬴政的決心難以動搖。經過深思熟慮,他決定找個合適的時機向嬴政進言。
這日,朝堂之上氣氛凝重。李斯出列,恭敬地說:“陛下,如今嶺南移民與建設初有成效,然長城修築與賦稅之事,百姓頗有怨言。臣以為,可在確保工程進度與國家財政的前提下,適當調整賦稅,減輕百姓負擔,如此方能得民心,保社稷長久。”嬴政聽後,臉色微沉,他沉默片刻,緩緩說道:“朕之宏圖,皆為大秦萬世基業。然百姓乃國之本,朕亦不願其受苦。此事容朕再斟酌。”
秦軒在秦府中也聽聞了朝堂上的討論,他心中明白,這是大秦發展過程中必然麵臨的困境。他雖已退居幕後,但仍心係國家。他決定給秦禦霄寫一封信,教導他在複雜的局勢中如何平衡各方利益,既要完成朝廷交付的任務,又要盡量為百姓謀福祉。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在信中,秦軒寫道:“吾兒禦霄,今大秦之局勢,內有百姓困苦,外有邊疆待固。汝在嶺南,當知移民與建設之重,亦不可忽視百姓之艱難。與百越人相處,以和為貴,促進融合。同時,關注民生,若有可行之策,不妨上奏朝廷。為父雖不在朝堂,然心憂國事,望汝能為大秦之長治久安,貢獻力量。”
秦禦霄收到父親的信後,反複研讀,心中感慨萬千。他更加堅定了自己的信念,要在嶺南做出一番成績,為百姓創造更好的生活。
在嶺南,李福和其他移民們依舊在努力建設家園。盡管賦稅沉重,但他們對未來仍抱有希望。他們期待著朝廷能聽到他們的聲音,做出改變。而在北方長城,張栓子和民夫們還在艱難地勞作著,每一塊磚石都凝聚著他們的血汗和淚水。他們盼望著工程早日完工,能回到家鄉與親人團聚。
秦禦霄和阿瑤繼續為嶺南的和諧發展努力著。阿瑤利用自己對南嶺的熟悉,幫助秦禦霄更好地管理當地事務,促進文化融合。秦禦霄則在安撫百姓情緒的同時,等待著朝廷的政策調整。
夜晚,李福坐在院子裏,望著天上的星星,心中感慨萬千。他想起了遠在北方修築長城的同鄉,不知道他們過得如何。他也想到了自己的生活,雖然艱難,但總還有盼頭。他希望,大秦的未來能如這星空一般,光明而璀璨,而百姓們,也能在這片土地上安居樂業。
秦禦霄站在山頂,俯瞰著嶺南的大地,心中滿是責任。他知道,在大秦的變革與發展中,每一個人都在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而他,將竭盡全力,為這片土地和土地上的百姓,創造一個更好的明天。而嬴政,這位站在權力巔峰的帝王,也在權衡著國家的長遠利益與百姓的眼前疾苦,他的每一個決策,都將深刻影響著大秦的命運。在這波瀾壯闊的曆史畫卷中,無論是帝王將相,還是底層百姓,都在時代的洪流中奮力前行,書寫著屬於大秦的傳奇篇章 。而秦軒,雖身處府邸,卻憑借著自己的智慧與經驗,在幕後為大秦的穩定出謀劃策,他的影響,也悄然滲透在這個龐大帝國的每一個角落。
喜歡我創造的書竟然成為了曆史請大家收藏:()我創造的書竟然成為了曆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