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怒起風雲,焚書之殤

字數:4675   加入書籤

A+A-


    鹹陽宮的夜深沉如水,唯有嬴政書房內燭火跳動,似在掙紮。嬴政緊攥著密報,盧生、侯生的欺君細節躍然紙上,他們不僅卷走巨額財富,還在背後肆意詆毀朝政。嬴政麵龐緊繃,周身散發著冷冽寒意,一統六國的雄主,竟被幾個江湖騙子戲耍,這讓他的帝王威嚴碎落一地,心中的怒火熊熊燃燒,幾欲將整個宮殿吞噬。
    “陛下,盧生、侯生已消失得無影無蹤,臣已增派人手全力緝拿,可他們就像人間蒸發,怕是追不回來了。”校尉匍匐在地,聲音打著顫,不敢抬頭直視嬴政的眼睛。嬴政猛地拍案而起,桌上竹簡被震得散落一地,他怒聲吼道:“一群無恥之徒!朕定要讓天下人知曉,敢欺君者,必將付出慘痛代價!”
    嬴政起身,在書房內急促踱步,袍角帶起一陣風。這些年,他一心追求長生,對方士恩寵備至,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滿心期許能尋得仙藥,延續大秦萬世基業,可如今,所有的希望都化作泡影。他不禁喃喃自語:“方士之言不可信,那這世間的學問,究竟還有多少是真實可靠的?”疑慮在他心中瘋狂蔓延,如同野草般不可遏製。
    自統一六國以來,百家學說如洶湧潮水般湧入大秦朝堂,各執一詞,互不相讓,對朝廷政令肆意評判。嬴政還記得朝堂上那場激烈的爭論,淳於越慷慨陳詞,力主恢複分封製,與李斯力推的郡縣製針鋒相對,雙方你來我往,爭論得麵紅耳赤,滿朝文武分成兩派,各抒己見,場麵一度失控。這表麵上是學術觀點的碰撞,實則是思想領域的激烈博弈,嬴政深知,若任由這種局麵發展下去,大秦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統治根基必將搖搖欲墜。
    “來人,速宣李斯、趙高進宮!”嬴政聲音低沉卻帶著不容置疑的威嚴,他決心與心腹大臣共商對策,為大秦的未來尋得破局之道。
    不多時,李斯與趙高匆匆趕來,一踏入書房,便感受到了屋內凝重壓抑的氛圍。嬴政將方士的背叛以及當前思想混亂的嚴峻形勢和盤托出,聲音中滿是疲憊與憤怒。李斯聽完,上前一步,拱手說道:“陛下,方士之罪不可饒恕,民間私學肆意盛行,諸子百家各執一端,以古非今,嚴重擾亂了朝堂綱紀。臣建議,除秦國史書、博士官所藏之書,以及醫藥、卜筮、種樹等實用書籍外,其餘列國史記與百家典籍,一概予以焚燒。同時,嚴禁私學,統一思想,唯有如此,方能穩固大秦江山,保陛下萬世基業。”
    趙高在一旁忙不迭點頭附和:“陛下,丞相所言極是。那些書生整日隻會空談闊論,蠱惑人心,唯有以陛下的政令為尊,大秦才能長治久安,千秋萬代。”
    嬴政沉思良久,眼神逐漸變得堅定如鐵:“好,此事就交由丞相全權負責,務必雷厲風行,讓天下人都清楚,大秦的威嚴神聖不可侵犯!”
    焚書令如同一道晴天霹靂,瞬間在大秦各地掀起軒然大波。鹹陽街頭,身著厚重鎧甲、手持長槍的士兵們挨家挨戶地搜查。“開門!奉陛下旨意,搜查違禁書籍!”士兵們的呼喊聲在大街小巷回蕩,打破了往日的寧靜。百姓們戰戰兢兢地打開家門,看著士兵們如狼似虎地衝進屋內,翻箱倒櫃,心中滿是恐懼。
    有一戶人家,家中的老者看著士兵們將自己珍藏多年的書籍一本本搜出,眼眶瞬間紅了,他顫抖著雙手,試圖阻攔:“這可是我家幾代人傳下來的寶貝啊,你們不能拿走!”士兵們毫不留情,一腳將老者踢開,繼續瘋狂翻找。老者癱倒在地,望著被搶走的書籍,淚水奪眶而出,絕望地痛哭起來。
    藏書豐富的大戶人家,更是痛心疾首。一位富商站在自家門口,眼睜睜地看著士兵們將一箱箱書籍搬出來,臉上寫滿了憤怒與無奈:“這些書都是我費盡心思、不惜重金收集來的,你們這是在毀掉文化,毀掉傳承啊!”然而,在大秦律法的高壓威懾下,他也隻能敢怒不敢言,眼睜睜地看著自己的心血被付之一炬。
    鹹陽城外,堆積如山的書籍被點燃,熊熊火焰衝天而起,紙灰如黑色的雪花般漫天飛舞。百姓們遠遠地觀望,有的掩麵而泣,有的低聲咒罵。一些文人墨客不顧士兵的阻攔,伏地痛哭,他們的文化傳承、精神寄托,在這場大火中瞬間化為烏有。一位年輕的書生,懷著對知識的熱愛和對文化的堅守,不顧一切地衝進火海,想要搶救出幾本珍貴的書籍,卻被無情的大火吞噬,隻留下一聲淒厲的慘叫,回蕩在空氣中。
    與此同時,嬴政下令徹查與方士有牽連的儒生。鹹陽城瞬間陷入白色恐怖之中,無辜的儒生被隨意抓捕,審訊室裏傳來陣陣淒慘的叫聲。士兵們將抓到的儒生一個個押進審訊室,進行嚴刑逼供。
    “說!你與盧生、侯生究竟有何往來?他們的同黨還有哪些人?”一個士兵揮舞著皮鞭,惡狠狠地問道。
    “我根本不認識他們,你們抓錯人了!”一位儒生滿臉是血,卻依然倔強地回答,眼神中透露出不屈。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不招是吧?給我往死裏打!”士兵們的皮鞭如雨點般落下,抽在儒生的身上,一道道血痕瞬間浮現,儒生的慘叫聲在審訊室裏回蕩,令人毛骨悚然。
    在這場大搜捕中,許多無辜的儒生被牽連其中。有一位年邁的學者,平日裏隻專注於研究學問,對政治毫無興趣,一心隻想傳承先哲的智慧。然而,因為他的學生曾經與方士有過一麵之緣,他也被無情地抓了起來。在獄中,他悲憤交加,寫下遺書:“吾一生鑽研學問,欲傳承先哲智慧,今卻遭此橫禍,大秦之文化,危在旦夕!”字字泣血,飽含著對文化毀滅的痛心和對大秦未來的擔憂。
    秦禦霄在嶺南聽聞此事,大為震驚。他雖理解嬴政統一思想的初衷,是為了鞏固大秦的統治,但如此極端的手段讓他難以認同。他在南嶺與百越人相處時,始終秉持著尊重文化差異的理念,通過相互學習、交流融合,才換來了如今的和諧局麵。秦禦霄當即提筆,給李斯寫信,言辭懇切地懇請朝廷在統一思想的過程中,保留文化的多樣性,莫要因一時的憤怒而毀掉大秦的文化根基。
    “丞相大人,大秦雖需統一思想,以穩固統治,但文化乃民族之根,若盡數焚毀書籍,後世子孫將失去多少智慧的源泉。南嶺之地,因尊重不同文化,方能和睦相處,共同發展,望丞相三思,勸陛下收回成命。”秦禦霄在信中情真意切地寫道。
    李福在嶺南也聽說了家鄉的變故,心中滿是憂慮。他雖隻是一個普通的手藝人,不懂高深的學問,但也深知書籍是寶貴的財富,承載著無數先人的智慧。這場大火不知燒掉了多少珍貴的知識結晶,那些被抓的儒生又將麵臨怎樣的命運?他不敢細想。他想起自己小時候,村裏的私塾先生教孩子們識字讀書,那朗朗的讀書聲仿佛還在耳邊回響。如今,那些書可能都已化為灰燼,他的心中湧起一陣悲哀,對家鄉的親人和曾經的生活充滿了擔憂。
    北方長城,張栓子和民夫們在繁重的勞役中,也聽到了焚書坑儒的消息。他們雖目不識丁,卻也能真切地感受到這場風暴的可怕。每日,他們拖著疲憊不堪的身軀,艱難地搬運著沉重的石塊,心中默默祈禱,盼著大秦能早日恢複安寧,百姓能過上安穩的日子。
    “聽說鹹陽那邊在燒書,還抓了好多讀書人,這到底是怎麽了?”張栓子一邊費力地搬運著石塊,一邊問旁邊的同伴,臉上滿是疑惑和擔憂。
    “誰知道呢,咱們這些粗人,也不懂那些學問。隻希望這日子能快點好起來,能回家看看老婆孩子。”同伴歎了口氣,無奈地回答道,眼神中透露出對家人的思念和對未來的迷茫。
    嬴政站在鹹陽宮城樓,望著城外熊熊燃燒的大火,心中五味雜陳。他清楚,此舉必將遭到後世的詬病和非議,但為了大秦的萬世基業,他認為自己別無選擇。在他心中,統一思想是實現長治久安的必經之路,哪怕這條路充滿了爭議與血腥,他也必須堅定不移地走下去。
    焚書的行動仍在如火如荼地繼續,各地不斷傳來焚燒書籍的消息。許多珍貴的典籍從此失傳,無數文化瑰寶在大火中化為灰燼,永遠地消失在了曆史的長河中。而那些被抓的儒生,有的在嚴刑拷打下屈打成招,承認了莫須有的罪名;有的寧死不屈,被殘忍地殺害,他們的鮮血染紅了鹹陽城的土地。
    在這場風暴中,一些朝廷官員也心存疑慮,他們深知焚書坑儒的行為可能帶來的嚴重後果。一位老臣懷著對國家和文化的責任感,跪在嬴政麵前,苦苦勸諫:“陛下,焚書坑儒恐會寒了天下文人的心,還望陛下三思啊!此舉可能會讓大秦失去民心,危及社稷啊!”嬴政臉色陰沉,不為所動:“朕意已決,此事休要再提。朕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大秦的未來,為了子孫後代的基業。”
    隨著時間的推移,焚書坑儒的影響逐漸顯現。民間的學術氛圍遭到極大的破壞,文化傳承出現了嚴重的斷層。年輕一代失去了學習先哲思想的機會,社會上彌漫著恐懼和壓抑的氣氛。曾經繁華熱鬧的文化市場變得冷冷清清,文人墨客們噤若寒蟬,不敢輕易發表自己的見解。
    然而,嬴政並未停止行動。他認為,隻有徹底消除那些不利於統治的思想,大秦才能真正實現長治久安。他繼續下令加強對民間言論的管控,任何人不得私下議論朝政,否則將被處以重刑。
    在鹹陽城內,到處都張貼著禁止私議朝政的告示。百姓們走路都小心翼翼,生怕說錯一句話。曾經熱鬧的集市,如今也變得冷冷清清,人們不敢隨意交流,生怕惹來殺身之禍。孩子們不再追逐嬉戲,大人們臉上失去了往日的笑容,整個城市仿佛被一層陰霾籠罩,失去了生機與活力。
    這場焚書坑儒的風暴,成為大秦曆史的轉折點,其影響在歲月裏逐漸顯現,深刻改變著大秦命運和華夏文明的發展軌跡。它像一道深深的傷痕,刻在了大秦的曆史長河中,也給後世留下了無盡的思考。是為了一時的統治穩定而犧牲文化的傳承,還是在包容多元文化的基礎上尋求長治久安,這是一個值得後世不斷反思和探討的問題 。
    喜歡我創造的書竟然成為了曆史請大家收藏:()我創造的書竟然成為了曆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