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番外二:都江古堰鑄秦基

字數:4471   加入書籤

A+A-


    秋日的蜀地,陽光暖煦,微風輕拂著廣袤的平原。秦軒身為秦王嬴政派往蜀地巡查民生與水利的特使,騎著一匹矯健的駿馬,沿著蜿蜒的官道疾馳而來。他身姿挺拔,一襲黑色錦袍在風中獵獵作響,麵容冷峻卻藏著幾分對未知前路的期待與審慎。此番前來,他肩負著為大秦探尋發展根基的重任,而蜀地頻發的水患,早已如一塊沉甸甸的巨石,壓在秦王乃至整個大秦的心頭。
    剛踏入蜀郡郡城,喧鬧的市井聲便撲麵而來。街道兩旁,商販們的吆喝聲此起彼伏,攤位上擺滿了琳琅滿目的貨物。然而,秦軒無心留戀這熱鬧景象,徑直前往郡守府。郡守早已得到消息,率領一眾官員在府前恭迎。
    “秦大人遠道而來,一路辛苦了!”郡守滿臉堆笑,恭敬地說道。
    秦軒微微頷首,還禮道:“為大秦社稷,談不上辛苦。如今蜀地水患頻發,我此次前來,便是要深入了解情況,看看如何能解百姓於水火。”
    稍作歇息後,秦軒便迫不及待地與郡守等人商討起來。
    “大人,蜀地水患,根源皆在岷江。”一位水利官員憂心忡忡地說道,“每至雨季,岷江水勢暴漲,河道難以容納,便四處泛濫,周邊百姓苦不堪言,莊稼被淹,房屋被毀,流離失所者不計其數。”
    秦軒眉頭緊鎖,問道:“可有應對之策?”
    郡守無奈地歎了口氣:“多年來,嚐試過諸多辦法,加固堤壩、疏通河道,可水患依舊,收效甚微。”
    此時,一位年約五十的男子站了出來,他身形清瘦,眼神卻透著堅毅與睿智,正是蜀郡郡守李冰。“秦大人,依我之見,治水不能隻靠堵,更要疏。岷江之水,若能合理引導,不僅可除水患,還能變害為利,灌溉農田,造福百姓。”
    秦軒目光一亮,看向李冰:“李郡守可有具體打算?”
    李冰微微欠身,說道:“我設想在岷江上遊修築一座分水堤壩,將江水一分為二,一支引流排洪,一支引入成都平原用於灌溉。在江心修築魚嘴狀的分水堤,巧妙控製水流。再開鑿寶瓶口,連通內江與成都平原,形成完整的灌溉體係。如此,水患可除,農田可灌,蜀地有望成為大秦的糧倉。”
    秦軒聽後,心中暗自讚歎,卻也深知其中困難重重。“此計雖妙,但工程浩大,施工艱難,且耗費人力物力巨大,李郡守可有把握?”
    李冰神色堅定:“大人放心,我已勘察許久,對地形、水勢了然於心。雖困難不少,但隻要精心籌備,合理規劃,定能成功。況且,這是造福蜀地百姓的大事,我願全力以赴。”
    秦軒沉思片刻,點頭道:“好,我定會全力支持李郡守。此事若成,蜀地百姓幸甚,大秦幸甚!”
    第二日,秦軒與李冰一同前往岷江實地勘察。站在江邊,洶湧的江水奔騰而過,濺起層層水花,秦軒真切感受到了水患的威脅。
    “大人請看,此處江麵寬闊,水流湍急,是修築分水堤壩的絕佳位置。”李冰指著江心說道。
    秦軒望著江水,心中疑慮重重:“這江水如此凶猛,如何能築起穩固的堤壩?”
    李冰微微一笑,說道:“我已想好了辦法。用竹籠裝滿鵝卵石,沉入江底,層層堆砌,竹籠柔韌,石頭沉重,既能抵禦水流衝擊,又便於施工。”
    秦軒不禁佩服李冰的智慧,當即表示讚同。隨後,他們又前往寶瓶口所在的玉壘山。此處山體堅硬,開鑿難度極大。
    “這山岩如此堅硬,以現有工具,不知要開鑿到何時。”秦軒皺眉道。
    李冰卻不慌不忙,說道:“我聽聞當地百姓有一種土辦法,用火烤岩石,再澆冷水,岩石便會裂開,能大大加快開鑿速度。”
    秦軒眼前一亮:“不妨一試,若真可行,這寶瓶口的開鑿便有希望。”
    回到郡城後,秦軒與李冰立刻著手籌備工程。招募工匠、征調民夫、籌備物資,各項工作緊鑼密鼓地展開。然而,工程尚未正式開工,便遭遇了難題。
    一些當地豪紳得知要大興水利,心中不滿,擔心工程會影響自己的利益,便暗中使絆子。他們散布謠言,蠱惑百姓,說修築水利會觸怒河神,帶來災禍,導致許多百姓心生畏懼,不願參與工程。
    秦軒得知此事後,怒不可遏:“這些人隻顧一己私利,全然不顧百姓死活!李郡守,我們必須盡快想辦法平息謠言。”
    李冰思索片刻,說道:“大人,不如我們舉行一場祭祀儀式,向百姓表明我們治水的決心,同時祈求河神庇佑。如此,既能安撫百姓,又能震懾那些心懷不軌之人。”
    秦軒點頭同意:“好,就依李郡守所言,務必將此事辦好。”
    祭祀儀式當天,郡城百姓紛紛前來觀看。李冰身著祭服,莊重地向河神獻上祭品,宣讀祭文,表達治水造福百姓的心願。秦軒也在一旁向百姓們承諾,工程定會保障大家的安全,隻會帶來福祉。百姓們見此,心中的疑慮漸漸消除,那些謠言也不攻自破。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工程終於正式開工。民夫們分成若幹小組,有的負責編織竹籠,有的搬運石頭,有的開鑿寶瓶口。李冰和秦軒每天都穿梭在工地,指揮施工,解決難題。
    修築分水堤壩時,竹籠沉入江底後,時常被湍急的水流衝走。民夫們心急如焚,不知如何是好。
    “大家別慌,我們再想想辦法。”李冰安撫著眾人,與秦軒一起仔細觀察水流。
    秦軒靈機一動:“李郡守,我們可以在竹籠之間用鐵鏈相連,增加重量和穩定性,這樣或許能抵禦水流。”
    李冰眼睛一亮:“秦大人此計甚妙!就這麽辦。”
    眾人立刻行動起來,用鐵鏈將竹籠連接在一起。再次沉入江底時,竹籠穩穩地固定住了,堤壩得以順利修築。
    寶瓶口的開鑿同樣困難重重。用火烤澆冷的辦法雖然有效,但進度依舊緩慢。民夫們日夜勞作,卻收效甚微,疲憊與沮喪在人群中蔓延。
    “大人,這樣下去,不知何時才能完工。”一位工匠無奈地說道。
    李冰看著疲憊的民夫,心中滿是心疼,卻也無計可施。這時,秦軒想到了一個辦法。
    “李郡守,我們可以采用輪班製,讓民夫們輪流休息,保持充足的體力。同時,改進開鑿工具,提高效率。”
    李冰點頭稱讚:“好主意,就這麽辦。”
    在秦軒的建議下,民夫們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寶瓶口的開鑿速度明顯加快。
    然而,就在工程進行到關鍵階段時,一場突如其來的暴雨讓岷江水位急劇上漲,剛剛修築好的堤壩麵臨著被衝垮的危險。
    “不好,堤壩要撐不住了!”民夫們驚慌失措,四處逃竄。
    李冰和秦軒迅速趕到堤壩,大聲喊道:“大家不要慌,聽我指揮!”
    他們帶領民夫們緊急搬運石頭,填補堤壩的薄弱之處。李冰不顧危險,跳入水中,用身體堵住缺口。秦軒也緊隨其後,與民夫們一起奮力搶險。
    在眾人的齊心協力下,終於成功抵禦了洪水的衝擊,保住了堤壩。
    經過無數個日夜的艱苦奮戰,都江堰水利工程終於大功告成。當滔滔岷江水按照設計流入內江,灌溉著成都平原的萬畝良田時,百姓們歡呼雀躍,奔走相告。
    “太好了,以後我們再也不用擔心水患了,莊稼也有好收成了!”一位老農激動地流下了眼淚。
    秦軒和李冰站在堤壩上,望著這壯觀的景象,心中感慨萬千。數月的艱辛與付出,在這一刻都化作了欣慰與自豪。
    回到郡城後,百姓們自發地組織起來,為秦軒和李冰送行。他們帶著自家的土特產,紛紛前來表達感激之情。
    “秦大人,李郡守,多虧了你們,我們才有了今天的好日子,你們是我們的大恩人啊!”百姓們熱淚盈眶地說道。
    秦軒微笑著回應:“這都是李郡守的功勞,也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結果。今後,蜀地定會更加繁榮昌盛。”
    告別了蜀地百姓,秦軒踏上了返回鹹陽的路途。此次蜀地之行,他親眼見證了都江堰這一偉大工程的誕生,也深切感受到了李冰的智慧與擔當。
    喜歡我創造的書竟然成為了曆史請大家收藏:()我創造的書竟然成為了曆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