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僵持消耗

字數:7408   加入書籤

A+A-


    陰山南部,河套平原。
    陰風狂怒號,山雪大如席,紛飛落銀河。
    黃河寒徹底,冰雪結霜凝,兩岸風與火,金戈泛鐵馬。
    渡口南岸河畔,一根根巨木矗立,一座座木寨高磊,連綿不知盡頭,似要將這萬裏黃河包裹。
    營寨內,纛旗高揚,一座木壘望台,高高搭起。
    北風呼嘯,三千名身著黑色鐵衣的衛卒傲然矗立,冰雪覆鐵,眼眉結冰,自巍然不動。
    眾人簇環衛下,李信身披大氅,內襯玄甲,按劍而立,凝視著黃河對岸的敵軍大營。
    他幽森的眸子中,泛起一絲冷光:“北方如何?還沒有消息嗎?”
    “回主公,草原廣沃,大漠無垠,或許有些延遲...”
    李信迎著北方風雪,極目遠眺:“寒流已至,冬日期臨,是時候回來了...”
    “主公,鮮卑疆域萬裏,一時收不到信息,在情理之中...”
    賈詡看出主公憂慮,上前勸慰道:“太史將軍長於戰陣,有鬼神之勇,良將之謀,此番必安然而歸...”
    “軍師大人所言有理,北行有八千驍騎銳士緊隨,欺負一些老弱,還不是砍瓜切菜...”
    “大漠雖廣,草原雖大,亦不過是任由將士們馳騁罷了....”
    隨著軍師開口,周圍眾將不再沉默,郭藴張遼等人皆出聲安慰。
    盡管心中也有所擔憂,卻無一人表露,言語間反而更鏗鏘有力。
    眾人言安,情緒所染下,李信那顆沉重的心,寬慰不少...
    “沒錯,有八千銳士相隨,北方大漠縱使萬裏,也留不住子義將軍!”
    李信心情稍緩,不再去關注大漠風雪,轉而道:“軍師,各地防線戰況如何?”
    “丁原、董卓、王芬、劉虞等人兵至何處?臧霸徐晃楊俊三位將軍又退至何處?”
    “稟主公,河套南部,有臧霸將軍坐鎮,戰況無憂...”
    賈詡拱手,將各部情況緩緩道出:“且涼州隴上地區,有北宮伯玉、李文侯、邊章、韓遂、宋健、馬騰等人聚眾叛亂...”
    “其勢浩大,號稱聯軍百萬眾,占據西隴,進掠涼州,窺伺關中...”
    “朝廷迫於西線壓力,不得不抽出更多兵力西守,我軍南線壓力驟減...”
    “百萬聯軍!”李信聞言,微微側目:“朝廷不顧內患,強行引西胡入關,如今這是作繭自縛,自食惡果...”
    “也算是因福得禍...反倒是幫了我軍一個大忙...哈哈...”
    說到這裏,李信情不自禁的,笑出了聲。
    盡管知道涼州叛亂,所謂的百萬聯軍,有很大水分,但還是為之驚歎。
    畢竟,此番鮮卑霸主,聯絡北方諸胡,東西各部會盟,也不過弄出百萬大軍...
    而西部羌胡,聚眾叛亂,以李信的估計,其中的百萬大軍,應該是連老弱婦孺都算進去了...
    真正的青壯,估計也就二三十萬的規模,而持戈的士兵,估計不會超過二十萬...
    但饒是如此,在這個南北大戰的關鍵時期,跳出來作亂,也夠漢庭喝一壺的了...
    “還是主公高見!”說到這裏,賈詡不由感歎道:“西涼羌胡,確實是個大麻煩,此番叛亂,恐怕朝廷連平亂的力氣,都沒了吧...”
    “幸而主公當初,堅持燕趙戰略不動搖,若不然我軍北有鮮卑壓境,南有大漢來伐,若再陷入涼州泥潭,恐怕...”
    後麵的話,賈詡沒有在言,但其中意思,已然不言而喻...
    當初他提出先入涼州,後入關中,效仿先秦和赤帝由向西東的戰略構想...
    卻被李信毫不猶豫的拒絕了,轉而堅持施行先北後南的大方針....
    如今回過頭來看看,還是李信的眼光,更高一籌,早早預料到了,西涼羌亂的棘手...
    “時勢使然罷了...”李信搖頭,西部騷羌,可以說是東漢時期,經典的老牌造反派了...
    堪稱東漢時代的造反急先鋒,暴亂勞模,亦是反抗大漢暴政的,造反風向標...
    從公元五十七年的燒當之亂,一零七年的先零之亂,一二零年度騷何之亂,桓帝時期的西羌之亂,在到如今的羌胡聯軍...
    這其中,曆近兩百年,熬死了東漢十餘位帝王...
    可以說,騷羌的造反資曆,比黃巾三張還要老,還要來的持久...
    漢庭為了平定曆代羌亂,花費數以百億的軍資,不但耗光了朝廷的國庫,還嚴重的消磨了大漢的底蘊,持續放血...
    夏軍能夠在大漢的打擊下,依然堅挺的屹立不倒,其中西涼騷羌出了不少力...
    “天佑主公!”張既見此,亦適時奉上馬屁道:“如今西涼羌胡勢眾,大漢如今自顧不暇...”
    “我軍南部戰線,暫時無憂矣,隻待主公徹底解決北方胡患,到時區區偽漢,揮師可下...”
    如今的大漢,可謂是內憂外患,風雨飄搖...
    甚至其中處境,比之夏軍還要來的淒慘,來的危險...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北伐僵持無功,境內黃巾死灰複燃,地方諸侯擁兵自重,西部羌胡聯軍越過長安,進掠關中三輔,朝廷威嚴掃地...
    大漢這個泥足巨人,已然有了王朝末日的景象,還不是一種,而是多種亂象頻出...
    李信聽著眾人的吹捧,就連往日裏壓抑的心情,也好了不少。
    他喝了口熱氣,繼而道:“西南戰線,暫時無憂,給丁原老賊,一百個膽子,估計也不敢這個時候生事...”
    “我所慮者,無非是太行方向,徐晃和楊俊二位將軍,能否擋住朝廷主攻壓力...”
    “地偏民貧的並州,又能否耗得過,物產豐富的冀州,乃至中原...”
    冀州可是大漢,除了司州之外,人口最昌盛,物產最豐富的第二大州...
    其中的戰爭潛力,比之夏軍治下的河套,還要來的強盛...
    再加上,常山戰場,就在冀州旁邊,物資就近運輸,不懼損耗...
    “主公!”賈詡適時拱手,給李信鼓氣道:“冀州雖然富庶,但前番黃巾動亂,與朝廷各路大軍,在境內酣戰肆虐...”
    “其中安平、樂陵、平原、清河、陽平、廣平、巨鹿、中山、河間等地,皆受到不同程度的兵禍...”
    “民力疲乏,府庫枯竭,短時間內恢複都難,更別說供給前線戰場,給各方輸血...”
    說到這裏,賈詡頓了頓道:“至於東南方向,我軍有山水地利,城池險關為拒,太行八陘為屏,固守無慮...”
    “且淇水戰場方向,董卓、孫雍、劉岱、張邈、曹操、袁紹等人,在經過前期的損兵折將後,已然放緩了攻勢...”
    “而常山戰場,同樣穩固如磐石,王芬雖然攻勢如火,卻連徐晃的第一道防線都未曾突破,依然在常山境內打轉...”
    “東部劉虞倒是勇猛,但其在漁陽一戰損兵過甚,如今屯兵於上穀城外僵持...”
    “而且我軍的狗咬狗戰略雖未完成,但東部魁頭,依然率領十萬鐵騎,在幽州遼東地區虎視眈眈…”
    “這種情況下,劉虞別說進軍上穀,能保證後方不失,已是天幸…”
    賈詡聲音平靜,不急不緩,給李信剖析著,南北當前的戰況,以及形勢走向...
    自從逢紀壯烈犧牲後,賈詡便接手了對方的情報工作,每天從四麵八方,各種各樣的信息匯總下...
    論對漢軍各部情報,和當下戰場局勢的了解,在場的眾人,沒有人比的上他...
    甚至就連李信這個主公,都未必有他了解的多,了解到更清楚...
    可以說,如今太行防線,有徐晃這員守成將領坐鎮,基本是穩如泰山山,固若金湯...
    東部方向有黃紹,這員夏軍宿將坐鎮,劉虞軍團麵臨的境遇,與王芬的中央軍相差不大...
    甚至可能還要更加不如,因為夏軍前番遷民,將整個幽州內陸那些繁華重郡,幾乎一股腦搬空,更遑論給其補給輸血...
    劉虞的二十萬大軍,看著挺唬人,實際上連最基礎的物資供應都保障不了,何談戰力...
    而且還有東部鮮卑,魁頭的十數萬鐵騎,在後方牽製精力。
    迫使朝廷不得不將公孫度,和公孫瓚這兩位邊將,調到遼東右北等方向布防…
    因為相對於李信的夏軍,東部鮮卑的實力,和威脅性,絲毫不弱…
    如果魁頭突破東部防線,進略幽州,將戰果擴大,可能會將在西線僵持的胡人聯軍,給吸引過來。
    要知道,那可是百萬大軍,還多是騎兵,不要多,哪怕分兵十分之一,就夠朝廷喝一壺的了。
    至少,若有機可趁,丁零扶餘乃至三韓這些東北部族,會毫不猶豫的派軍南下,跟著鮮卑人打秋風…
    如此情況下,朝廷不得不分出精力和兵力,在東北方向布防,如此大大減輕了夏軍東線負擔。
    至於河套南部的戰事,隨著夏軍三十萬主力退回黃河以南,撤入內套平原...
    渭水流域的丁原似乎意識到了什麽,呂布等人也不再揮兵強攻,而是小心翼翼地維持戰事現狀,不敢過度刺激夏軍。
    因為河套北方戰線收縮,夏軍主力向內轉移,如今的河內平原,匯聚著夏軍各部,將近四十萬大軍...
    如果再加上,北地郡臧霸的三萬六千雲中軍團,南郡的八萬新軍後援,美稷城有伊禮的十萬整編新兵駐紮...
    黃河南岸,郭藴兵團三十多萬整編兵團,再加上韓忠的十二萬八旗扈從軍與狼騎精銳,林林總總匯聚了夏軍百分之七十的兵力...
    兩大主力軍團,與兩大地方兵團,皆是經過戰場磨練出來的精銳戰兵,四十萬隻多不少...
    這種情況下,丁原手中縱使有十萬大軍,也不敢異動,生怕刺激到李屠夫那顆敏感的心。
    無論是朝廷,還是丁原,亦或者是李屠夫都心知肚明,河套南線無戰事,夏軍也樂見其成。
    甚至為了應對北方,即將到來的決戰,李信在調遣伊禮新軍,南下支援換防的同時,也在不斷的抽調雲中軍團的精銳力量北上。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若戰事到達關鍵時刻,臧霸這名久經戰陣的將軍,也要領軍換防開拔,支援即將到來大決戰...
    河套南部戰線無憂,東南太行防線方麵,亦是穩如磐石...
    徐晃僅以本部軍團六萬人,便守住了常山郡縣,之後又得漳河二十萬新援...
    隻要堅守不出,防守太行險關,更是綽綽有餘。
    幽州方向,劉虞雖說拿下了漁陽,但在強攻過程中也損失慘重。
    幽州軍,暫時沒能喘過氣來,黃紹退守上穀郡暫時無憂。
    唯一的變數,可能就是箕關方向的孫雍與董卓了。
    這二人兵強馬壯,各聚十萬戰兵,和四十萬諸侯武裝,合起來的力量,比之其他幾處隻強不弱。
    按理說,應該是除了王芬之外,最難對付的一路。
    現在卻裹足不前躊躇無功,不知打的什麽陰謀詭計。
    董魔王與孫雍二人如何,賈詡或多或少有些了解。
    西涼魔王,絕對不像現在表現出來的那麽簡單,涼州諸羌叛亂,攻城掠地...
    老巢失火,估計董卓現在已經像熱鍋上的螞蟻一般,坐立難安,哪裏還有心情關心北方戰事...
    河東坐地虎孫雍,雖然境內安穩,但朝廷其它各路北伐精銳,尚且沒有建功...
    孫雍也不會在這個時候跳出來,當出頭鳥,更加沒有血戰的心思...
    目前的局勢走向,就是大漢朝廷,李信夏軍,鮮卑聯軍,僵持消耗。
    三方都在咬牙堅持,誰都退不了,也不敢退,更不能退。
    因為後退哪怕一步,就是萬丈深淵,就是山崩地裂,就是全線崩潰,代價太過慘烈,是三方難以承受之重…
    喜歡三國,從黃巾起義開始請大家收藏:()三國,從黃巾起義開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