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難得可貴的是堅持

字數:4740   加入書籤

A+A-


    冀州,常山郡,平阜縣。
    平阜位於太行山中北部東麓,大清河水係沙河上遊。
    東與夏縣曲陽縣交界,南與平山縣、靈壽縣接壤,西與五台毗鄰。
    西北部與並州太行峙縣相連,北部與靈丘連接,東北部與淶源縣為鄰,全境為山地。
    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地形分為深山區和淺山區,被譽為冀晉咽喉,畿西屏障。
    哪怕現在是深冬嚴寒之際,此地仍然在進行著頻繁的軍事活動,因為它的地理位置很重要。
    是夏軍進軍冀州的橋頭堡,亦是漢軍進攻並州的最前沿,隻要越過常山防線,漢軍便能真正的直麵太行,直麵並州。
    如今夏軍與漢軍大戰,正麵戰場將近四十萬人的軍事規模,鋪天蓋地的兵禍下。
    整個常山都快被打爛了,平阜周圍更是白骨遍野屍積塞路,滿地腥膻無雞鳴。
    正應了那句話,城池土地你爭我奪,來回回大戰數十場。
    屠刀染血幾乎犁遍了整個常山郡上下,這種慘烈的煉獄場景,讓境內百姓絕望。
    蒼穹俯瞰,整個北方大地,蒼茫茫中透著一片片慘白。
    天寒地凍,風雪如鵝毛般飄落,遮蔽大地,覆滿山頭。
    銀裝素裹的平阜縣,營深寨壘重垣疊鎖,蓬帳連綿不絕,足有十八裏。
    寨內深深三步一塔兩步一哨,不時有巡邏的士卒頂著天寒地凍,在外巡視。
    守衛森嚴的營寨內,旌旗烈烈迎風招展,中軍帥帳內炭火潑啪,暖氣蒸騰如春。
    太行防線統帥徐晃,端坐上首,在其身後是一張黑白分明,線條清晰的大漢輿圖鋪平擺放,身前是用沙石磊成的冀州山川地理。
    此刻徐晃目光沉沉,在沙盤上四處遊移,重點巡視方向赫然是常山地域。
    他不時凝眉細思,目光在沙盤和平麵輿圖上,反複巡梭希望找到破局之策。
    戰爭僵持日久,不但漢軍不堪重負,夏軍同樣壓力山大。
    夏軍兩線作戰,不但要抵擋北方胡人南下,還要對抗南方大漢的進攻。
    無論是從單純的體量對比,還是從正統的人心向背來看,夏軍都處於劣勢。
    徐晃也不知道,漢軍能支撐到什麽時候,更不知道這場曠日持久的大戰,何時能夠結束。
    這種情況下,身上的壓力和重擔如何,隻有當事人自己知道。
    他目光沉沉,注視良久從輿圖上挪開,轉向下手,詢問道:“阿晟,我軍糧草,還能支撐多久!”
    “大哥,上黨倉庫內,有糧草二百四十萬石,足夠三十萬大軍百日用度...”
    “而且,七日前,魏延將軍又送了八十萬斤肉脯過來,足夠各部大軍兩月肉湯無慮...”
    “嗯!”徐晃微微頷首,目光轉向沙盤南部:“白陘山漢軍情況如何?那王芬老賊又有什麽動靜?”
    “大哥,漢軍情況,比我軍還要煎熬,還要不容樂觀...”
    “不容樂觀!”徐晃聞言,麵色不變,隻是微微品味。
    “沒錯!”林俊知道大哥對情報的重視,遂接著道:“漢軍剛剛平複叛亂,本就兵疲民乏,後繼無力...”
    “根據前線斥候匯報,此時漢軍大營內,哀嚎遍野,慘不忍睹...”
    “哪怕是王芬的六萬中央主力,亦畏懼嚴寒,瑟縮在大營內不敢露頭...”
    “且隨著寒冬到來,漢軍外圍的斥候耳目,也日漸稀疏...”
    “就連平日裏寨內巡邏的士兵,也畏畏縮縮少有露麵,顯然是有些撐不住了...”
    “嗬,撐不住正好!”
    一旁的徐達,不由哈了口熱氣:“這天寒地凍的,我等身披狼裘大襖,於城暖帳內,尚且手足冰冷,更何況漢軍那群窮酸...”
    “那王芬老賊,後勤不濟,物資匱乏,困頓至此,卻依然堅持在城外紮營,沒有絲毫退兵之象,真是無知者無畏...”
    說到這裏,徐達不由摩拳擦掌,上前一步請示道:“大哥,給吾三千騎,今夜便踏了他的大營!”
    “讓這群狗日的知道,我軍忍耐是有限度的...”
    三千人,踏去襲擊六萬精銳駐守,三十萬役卒協防的大營,看上去如同癡人說夢般。
    但徐達卻有信心,甚至若有機會,他不介意一戰斬首,結束這曠日持久的戰爭。
    這一切的信心來源,便是因為夏軍,比漢軍更加持久與堅韌。
    而且,這場戰爭打的太慘烈,太殘酷,也太憋屈了。
    自己等人,明明有一戰之力,但是大哥就是龜縮不出。
    無論兄弟們如何勸說,他就是死活不願意,出去與漢軍正麵交鋒。
    哪怕現在有百分之八十的把握,都不願主動出擊,這讓徐達一眾老兄弟既煩悶又憋屈。
    己方又不是沒有勝算,甚至從單純兵力和實力對比,他們絲毫不弱於對麵的漢軍。
    但是大哥就是龜縮在城池內,龜縮在大寨內,遲遲不願出擊,讓他們這群兄弟,難以理解...
    這是常山,是他們前番,經營許久,進攻冀州的基地。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再加上太行山脈中,還有張燕的黑山軍,在漢軍後方騷擾漢軍後勤,劫掠糧車焚毀物資,持續為漢軍放血。
    漢軍打到現在,不但損兵折將消磨銳氣,就連後勤軍糧也難以為繼了...
    冬日風雪飄毛,積壓三尺,濕滑寒冷,運輸本就困難。
    現在的漢軍大營,基本上兩日一炊,從上空的炊煙的頻率,與日漸減少的斥候和巡邏兵中,就能窺視到一些情況。
    漢軍不但缺少了禦寒的必需品,就連後勤軍糧,也難以為繼,若不然也不會兩日一餐。
    因為這個時代的兵,一日兩餐是標配,而漢軍的情況可想而知...
    這也是徐達,為什麽有信心,甚至隻帶三千騎兵衝營的原因。
    隻不過,這一切隻是建立在,他一廂情願的基礎上而已。
    徐晃思慮良久,卻遲遲沒有決斷,或者說沉默無言,沒有輕舉妄動。
    漢軍的情況,徐晃作為軍中主帥,焉能不有所關注。
    對方現在是什麽情況,他不說知之甚詳,但多少也能知曉個八成大概。
    以各方的訊息,和斥候不斷傳來的情報來看,確實如兄弟們所言,漢軍已經快到山窮水盡的地步了...
    但饒是如此,徐晃還是搖頭,不肯輕易出兵...
    因為哪怕到了現在,漢軍依然有著一戰之力,有著奮起翻盤的希望...
    而夏軍,目前雖說艱難,但還能熬一熬,挺一挺,堅持各三五月,不成問題...
    他要熬到漢軍,三日一炊,或者五日一炊,乃至十日一炊...
    直到對方真正的油盡燈枯,徹底的沒了反抗的力氣。
    甚至十拿九穩的戰機出現,徐晃才會真正的去考慮,主動出擊的可能性...
    這是他為將的準則,也是他拱衛太行防線的初始原則,輕易不會動搖...
    也正是因為憑借著其中的堅守,太行防線僵持到現在,依然穩如泰山,固若金湯。
    漢軍各部絞盡腦汁,也不能向並州境內,推進哪怕一步,其中徐晃的堅守功不可沒。
    堅持一件事不容易,打破一件事同樣不容易,而堅持打破一件事,就更不容易了...
    而徐晃,能在各種赤裸裸的誘惑麵前,堅持到現在,是難能可貴的...
    喜歡三國,從黃巾起義開始請大家收藏:()三國,從黃巾起義開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