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損失慘重
字數:5525 加入書籤
北方,寒冬臘月,鵝毛飄雪。
呼呼,漫天風雪中,李屠夫身披大氅,按劍而立,
他舉目遙望,正北方向,聯軍勢眾,旌旗蔽空,刀槍森然,一望無際,宛若戈林。
此刻鮮卑人氣勢如虹,他們已經跨過黃河,越過河曲渡口,更是連破夏軍十八座大寨。
如今時機到了,夏軍退無可退,鮮卑進無可進。
雙方槍矛直麵,刀刃相鋒,期待已久的決戰,真的要來臨了。
“踏踏!”平坦的雪原上,黑壓壓的聯軍人海中,一騎出陣,高舉大旗,踏著鵝毛風雪。
他縱馬狂奔,至夏軍陣前,高聲道:“大勢煌煌,百萬聯軍,跨過黃河,越過雪原...”
“七日內,連破爾等十八寨,河套已無險可守...”
“今寡眾懸殊,為全軍將士故,為北地百姓故,為夏王身家性命故,迅速下馬投降...”
“噗嗤!”箭矢穿過,騎手隻感覺頸間一涼,旋即天旋地轉,栽落馬下。
他眸光暗淡,帶著一抹不甘,怎麽沒想到,夏軍竟然會不顧交戰規則,擅殺軍前旗手。
兩軍交戰不斬來使,同樣兩軍交戰也不斬,陣前交涉旗手。
他隻是一名傳話表態的小嘍囉而已,沒有必要這麽照顧吧。
這就像是兩軍開打,必然是一番理論,然後各找大義依據,廢話一籮筐,最後忍無可忍,拔刀見血。
但現在,夏軍不講規矩,直接來了個刺刀見紅,就是一個字:淦...
風雪南部,防衛森嚴的軍陣中,一身重甲的曹性,緩緩收回強弓。
他不屑的涶了口沫,撇嘴道:“不知死活!”
“喝!喝!喝!”
陣前殺敵,夏軍士氣瞬間大震,三十萬人舉兵高喝:“死戰!死戰!死戰!”
“死戰!死戰!死戰!”
“死戰!死戰!死戰!”
此番夏軍上下一心,鮮卑人前來還敢心存僥幸前來勸降,隻能是被殺雞儆猴,激勵大軍士氣罷了。
自從逢紀一眾使團覆沒在鮮卑軍營之後,所謂的交戰規則,已經成了陣前擺設。
前番訖爾買等使團覆沒的教訓還很遠嗎,鮮卑人竟然還心存僥幸,最終的結果,隻不過是平添屍骨罷了。
既然沒了規矩,沒了顧忌,沒了所謂的禮儀,陣前來使,殺不殺全看心情。
夏軍不講規矩,直接在陣前殺了傳話的旗手,這讓北方的鮮卑人暴跳如雷。
萬軍中陣,四十八尺高大的塔樓上,和連更是麵色陰沉:“看來李屠夫,是鐵了心的,頑抗到底!”
“既然如此,老子就成全他,待吾破了他的軍陣,便砍了屠夫的腦袋,收做酒器...”
和連目光流轉,看向側手:“慕容大人,浦頭大人,蹋頓大王,李屠夫既然要頑抗到底!”
“那就由各部出陣...探探虛實...”
聯軍渴望決戰,鮮卑渴望決戰,和連這名大單於,也渴望決戰,渴望一戰滅了李屠夫。
這個機會他們等了將近一年有餘,已經快耗不下去了,所以想要速戰速決,一戰而定乾坤。
但該怎樣戰,如何戰,這裏麵就有待考究,哪怕說是在被夏軍激怒的情況下,和連也沒有魯莽到一上來便全軍壓上。
雖然有必勝的把握,但有些事小心無大錯,至少像這種關乎大勢,和韋族千古大業的關鍵時刻,謹慎一點還是可以的。
大單於心中謹慎,另一側的蹋頓等人也是眸光沉沉,他們眺望敵軍列陣森嚴的大陣。
盡管蹋頓心中有些凝重,但也不得不領命道:“李屠夫此人狡詐惡毒,我軍確實需要謹慎一些!”
“木魯樺,汝率三萬六千人為先鋒,進掠中陣,若事不可為,立即撤出....”
“諾!”應諾一聲,烏桓大人木魯樺,策馬出陣。
他身披鐵甲,胯下戰馬雄俊,手中戰刀揚天一引:“烏桓的勇士們,隨我殺!”
“殺過去,跨過黃河,越過長城,入主中原,飲馬長江...”
另一側的慕容威與浦頭東西兩部大人,同樣吩咐:“柯最,汝率本部八千精騎,尋機進攻左翼!”
“扶羅韓,汝率一萬兩千鐵騎,遊擊敵軍右翼,試探虛實....”
“諾!”與此同時,黑壓壓的鮮卑軍陣中,柯最與扶羅韓策馬出陣。
他們同樣是體格魁梧,身材健碩之輩:“韋族的勇士們,今日,破敵!”
“破敵!破敵!破敵!”
轟隆隆,轟鳴聲響起,烏汪汪的人海,宛若蒼穹烏雲,裹著冰雪緩緩南覆。
兵戈起伏人頭攢動,似一潮潮黑色的洪流,席卷著漫天冰雪,向夏軍大陣逼近。
此刻,他們已然突破了夏軍的高深寨壘,有了直麵夏軍主力,正麵踏破李屠夫的絕佳機會。
這是真正的決戰,真正的戰場交鋒,無論夏軍有任何陰謀手段,終究要靠實力說話...
而單純的論軍事實力,此時的聯軍大營內,百萬勇士匯聚。
且還是在一望無際的平原上決戰,在遊牧民族的主場上爭鋒,他們不怕任何人...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此戰隻要破了夏軍,滅了李屠夫,殲滅河套有生力軍,到時飲馬洛水,入主中原,指日可待。
鮮卑人想要進軍河套,最後一道人牆必須破,最後一關必須下,夏軍主力必須俯首。
平原上,風雪中,高空俯瞰,三十萬大軍持戈以待,分列左中右三陣,為大名鼎鼎的翼形陣。
整個翼形陣,以中軍為基礎,兩側騎兵宛若雄鷹,伸展出來的翅膀。
又似一道橫亙的人牆,將河曲最後的凸形地勢,從東到西,牢牢堵截。
他們是夏軍,真正的長城,是防禦鮮卑人進軍河套的,最後一道保障。
與這個時代的軍陣一樣,作為刀槍劍戟等冷兵器為主流的軍隊,夏軍的陣法自然不能例外。
翼形陣的戰鬥隊形的配置方式,是經過無數先人用鮮血與生命,總結出來的經驗以及智慧結晶,值得學習和應用。
此陣最大的特點,就是以中軍主帥為核心,以重兵圍護,左右兩翼精騎軍隊,與主陣相互策應,是一種攻守兼備的陣形。
朔方軍團三十萬人,郭藴率二十五萬槍盾步卒,列於中陣。
三萬六千狼騎精銳,與五萬雲中鐵騎,共八萬精騎護於左翼。
十二萬匈奴扈從軍,與郭藴兵團抽調的三萬多騎兵,共十五萬人相護於右翼。
從夏軍的列陣中,也可以看出,此次決戰,還是以中陣郭藴兵力最多。
也是要以二十五萬步卒,為對抗胡人,百萬的聯軍主力。
以二十五萬人,正麵對抗和連的百萬大軍,這在很多人看來無異於癡人說夢。
但此刻郭藴卻有底氣,有勇力,更有死戰不退的決心,抗的住胡人鐵蹄的壓力。
此戰,軍中眾將,有必勝的把握,有勝敵的決心,亦有決死的勇氣。
因為他的身後,不止有百萬民眾為靠,還有三十萬將士為依。
除了這些,更重要的是,在中軍大陣,還有一個人,一個立於指揮台的的主帥,一個三十萬將士願意為之死戰的主公。
他是衛將軍,是北地虎侯,是夏軍集團的大帥,亦是李信,是李屠夫,是三十萬將士信心的來源。
身經百戰的李屠夫,既然敢決戰,敢於百萬聯軍的壓力下,屹立於中軍之中。
這就說明他有把握,有信心打贏這場戰爭,這一點不但郭藴肯定,各部將士同樣肯定。
因為李屠夫的威望與實力,是用一場場戰爭成就的,也是用漂櫓的鮮血澆灌出來的。
更是是用敵人,一層層累疊的屍骨,築成的。
此戰,李屠夫死戰的決心,甚至比他們這些,積怨百年的邊軍將領還要強。
因為後方便是河套,便是夏軍的老巢,是李信和一眾兄弟,做人的保證,亦是他成就霸業的根基。
此戰誰都可以退,但李信退不得,因為退一步,天下便再無其容身之地。
除非他願意放棄河套千萬民眾,放棄兄弟們辛苦打下來的基業,像喪家之犬一樣逃遁域外,若不然隻能死戰。
一向陰險歹毒的李信,既然敢決戰,敢於直麵鮮卑人的百萬鐵騎洪流。
那郭藴王雄等邊將,又有什麽好怕的呢,又有什麽可猶豫的呢。
鮮卑人在尋求決戰,同樣他們也等待許久,此戰就看誰的頭更硬,誰的命更不值錢。
一望無際的雪原上,鮮卑人三支上萬人規模的騎兵隊伍,從黑壓壓的北方大陣中奔騰而出。
他們宛若三支箭頭,分別向夏軍東西中方向,發起了試探性的進攻...
喜歡三國,從黃巾起義開始請大家收藏:()三國,從黃巾起義開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