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劉虞的憂慮

字數:5137   加入書籤

A+A-


    上穀城外,幽州軍大營。
    在夏軍封鎖消息的第三日,河套戰事的結果,也飛到了劉虞的案牘上。
    “怎會如此,怎會如此啊!”燈火通明的帥帳內,一向溫文爾雅的劉虞,神色暴躁。
    他拿著密函,反複看著上麵的文字,和文件密語,麵露不可置信之色。
    河套戰事,不止是夏軍,和鮮卑人兩方的事。
    南方的大漢,也在時刻關注著,甚至那些關心天下大事的世家大族,和各地方勢力,也多有留意。
    因為他們都知道,河套決戰的勝負,不但關係到整個北方,整個天下的局勢,也關係到中原漢人的生存形勢。
    若胡人聯軍勝出,到時百萬鐵蹄,便能跨過黃河,順著河套雪原,直撲關中。
    到時哪怕是大漢這個中原正統,恐怕也要緊急避險,乃至行遷都之策。
    若是李屠夫,全麵勝出,大漢的處境,同樣不容樂觀...
    大漢和各方勢力,其實最希望看到的,還是夏軍和胡人聯軍,兩敗俱傷。
    這是他們內心期望的,但同時理智又告訴他們,這種幻想,是奢望的。
    因為,兩虎相爭,必有一傷,以河套戰事的慘烈程度,也必然會有一方敗亡。
    到時無論是夏軍還是胡人聯軍,勝出的一方,必然會吞並失敗的一方,強者愈強...
    可以說,河套到勝負,不管勝負如何,對大漢都不是好兆頭...
    但無論結果如何,無論戰況利弊,該有的監視,該有的情報,必須傳遞。
    在河套戰事結束,不過五日的時間,劉虞便收到了並州耳目的情報。
    同時,也將和連戰敗的前因後果,摸了個清楚。
    劉虞搓著手,在帥帳中來回踱步:“和連他們是幹什麽吃的,百萬聯軍正麵決戰,還能被李屠夫擊潰!”
    “簡直就是廢物,一群天生的廢物,怎麽就不多支撐一段時間啊...”
    “砰!”劉虞心中惱,將密函重重的拍在案上:“就算是百萬頭豬,也不至於如此啊...”
    “可恨...可恨...實在可恨呐...”
    這一刻,劉虞咬牙切齒,恨鐵不成鋼,乃至心生惶恐。
    李屠夫決勝,如今從北方抽身,三十萬主力戰兵,將往何方?
    是趁著胡人倉惶撤退的機會,追亡逐北,征服草原和大漠?
    還是長驅直入,南下洛水,攻掠關中,圍獵洛陽?
    但無論如何,無論李屠夫最終如何抉擇,對大漢來說,都不是好兆頭。
    因為以夏軍展現出來的實力,和李屠夫展現出來的梟雄心性。
    若是再讓其吞並草原,降伏鮮卑這頭猛虎,李屠夫很可能會成為下一個檀石槐,夏軍會成為下一個北方霸主。
    至於夏軍能否降伏鮮卑,能否征服草原,這一點不但劉虞深信不疑,就連大漢朝廷,也深信不疑。
    看看曾經的南匈奴,現在的河套八旗奴兵,便知道李屠夫,對付北方遊牧民族的手段有多強...
    這是有先例在的,也是有著豐富的治理,和統治經驗的。
    漢庭沒有能力,解決北方胡人問題,不能根除遊牧民族的威脅,不代表夏軍做不到。
    至少匈奴八旗製度的成功,便讓各方有識者認識到了,李屠夫的魄力與手腕。
    “唉!”劉虞一想到大漢,將來要麵臨的困境,心中就止不住的哀歎:“鮮卑敗亡,李屠夫勝出,這北方恐怕是要徹底變天了...”
    “大漢的出路...在哪裏...我等的出路...又在哪裏...”
    鮮於銀同樣神色沉重,卻改變不了當前困頓局麵,隻能破口大罵:“狗日的鮮卑雜種,他們平日裏與我等對陣,精明似鬼,奸滑若狐...”
    “怎麽一遇到李屠夫,就變成了弱智,如此低能...”
    “在河套雪原,在李屠夫選定的時間和戰場,與夏軍決戰,他們的腦子被狗啃了嗎...”
    “豚彘一樣的東西啊...檀石槐一世英名...怎麽能生出和連這等蠢物....”
    不怪鮮於銀如此激動,如此失態,實在是河套戰爭的結果,讓他難以接受,難以理解。
    如果說和連這員聯軍首領,鮮卑大單於,得了豬猴牛逼綜合症,被所謂的惶惶大勢迷暈了腦殼。
    那浦頭慕容威等各部大人呢,這些當年跟隨檀石槐,南征北戰的猛人,為何也折在了河套戰場...
    若是浦頭和慕容威兩位大人,隨便一位撤出戰場,退回北方...
    鮮卑人,都能重新組織起,足夠的實力,與夏軍繼續周旋對峙...
    如今胡人聯軍敗了,還是全麵敗亡,除了東西一些小種散胡,其他人幾乎被一網打盡...
    這其中,關係到的不隻是鮮卑一家的事,而是牽一發動全身。
    若李屠夫調轉兵鋒南下,大漢也會跟著遭殃,甚至可能會更慘烈。
    因為現在的大漢,處境比鮮卑人,還要困難。
    “大人!”從事齊周臉色同樣不好看,但是他還是勉強保留理智道:“大人,李屠夫擊敗聯軍,恐怕下一步,會將兵鋒轉向大漢,轉向我等...”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以吾之見...當早做準備為上...”
    “不是恐怕,而是一定...”
    鮮於銀臉色難看:“李屠夫此人,內戰內行,攘外必先安內的口號,至今振聾發聵,警示人心...”
    “且觀其往日裏的種種,罔顧大義的所做所為,將目光轉向大漢,已成必然...”
    “必須撤兵,盡快返回幽州,布置新的防線,若不然等到夏軍全麵反攻,恐怕我等想要脫身都難...”
    與此同時,劉張讚魏攸等一眾幕僚,也意識到了事情的嚴重性。
    他們在上穀這段時間,早已領教了夏軍士兵的戰力。
    哪怕幽州現在有二十萬大軍,有六萬遼東胡騎,仍然不能給他們帶來絲毫安全感。
    鮮於銀更是上前建言道:“明公,下令吧!”
    “不能...再猶豫了...必須全軍撤離...撤出上穀...”
    劉虞望著一眾勸言心腹,臉色同樣沉重:“若我軍現在撤離,到時朝廷追責若何?”
    “帝都內暗流湧動,一眾朝臣早已對前線戰事有所不滿,若這個時候被他們抓住把柄...”
    “主公,都這個時候了,哪裏還能顧慮那麽多!”
    齊周眼見主公優柔寡斷,不由急道:“主公,戰爭打到現在,我軍已經沒有了取勝的可能!”
    “這個時候撤離,我等還能保證大軍不失,保住幽州,也能保住主公家小!”
    “若是等到夏軍抽出精力,甚至主力軍團趕來,恐怕到時不但大軍不保,就連幽州和主公您,也會陷入險地...”
    作為州府從事,劉虞身邊的智能,齊周的腦袋很清醒。
    李屠夫此人凶殘狡詐,用兵不拘一格,能常人所不能。
    而且夏軍最擅長途奔襲,哪怕李屠夫放棄南下關中,率主力直撲幽州,都未必沒有可能...
    不能用看待一般人的態度和想法,去猜測李屠夫的戰略意圖...
    夏軍的反擊,已成必然,他們繼續在上穀僵持消耗下去,幾乎毫無意義。
    甚至還有可能,陷入危險境地,撤軍是最好的選擇,也是最明智的選擇。
    因為劉虞現在的處境,與王芬有些相似,卻又有本質的不同。
    兩者都不敢輕易退兵,一個是沒有退路,一個是猶豫不決。
    王芬若擅自撤退,可能會被革去官職,甚至掉腦袋,連累九族。
    若劉虞擅自撤退,隻要保證幽州大軍不失,便能保住自己的官帽,和全家老幼。
    劉虞在幽州經營日久,不但與邊境胡人交好,治下關係,更是盤根錯節。
    朝廷想要拿劉虞問罪,也要考慮大漢當下的局麵,和地方諸侯的態度。
    所以幽州軍可以撤,劉虞也能撤,關鍵是看他如何抉擇...
    ...
    喜歡三國,從黃巾起義開始請大家收藏:()三國,從黃巾起義開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