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時機到來
字數:3923 加入書籤
常山郡,平阜縣城,古城斑駁,門牆緊閉。
城池位於太行山,中北東麓,處清河水係沙河上遊。
東與夏縣曲陽縣交界,南與平山縣、靈壽縣接壤,西與五台毗鄰。
雖然城牆不是很高大,但全境為山陵之地,恰好坐落於深山區,和淺山區之間。
扼守冀晉之咽喉,守衛畿西之屏障,是夏軍在常山郡內的,最後一道防線。
隻要王芬越過此城,便能直麵太行,直太行白陘關,窺伺並州。
然而就是這樣一座,縣城卻成為了漢軍的,一道難以逾越的天塹。
因為現在的王芬軍團,已經是強弩之末,油盡燈枯。
人困馬乏,陷於常山境內的,風雪冰寒之中。
各部將士,瑟縮在大寨中,瑟縮在營帳中,抱團取暖。
他們連後退的力氣都沒了,更別說頂著風雪進攻了。
徐晃的策略很簡單,很直接,也很有效。
節節據守,步步消磨,待漫山葉落,風雪飄搖,銀裝素裹之際。
根本不需要麾下士兵流血拚殺,更不需要絞盡腦汁,耍弄陰謀詭計。
隻需要老老實實的,待在城池中,在城府內烤火取暖,便奠定了太行防線的勝局。
因為對漢軍來說,對王芬來說,不勝就是敗,打不進並州,便宣告了漢軍這次北伐的失敗。
而對夏軍來說,對徐晃來說,隻要守住太行防線,不敗就是勝。
很顯然,戰爭打到這個份上,徐晃已經是勝券在握,穩贏的局麵。
“踏踏!”平縣城府內,一名青年將領,疾步走了進來:“大哥,北方急報!”
“河套...急報...”
“急報!”原本正在模擬沙盤的徐晃,陡然抬頭道:“發生了什麽事,可是河套決戰,有了結果....”
“是大帥急件,河套大捷...”
徐達沒有絲毫隱瞞,他稍微喘了口氣,激動道:“河套大捷,大帥於河套雪原一戰,全殲胡人百萬聯軍...”
“和連敗北,慕容威授首,想來大帥主力,不日便能率軍南下...”
“嗯!”徐晃接過信帛,快速瀏覽起來。
內容並不複雜,前後不過三百字,但內容卻讓徐晃這員性格沉穩的良將,心神震動。
主公竟然真的勝了,還是在河套雪原上,正麵決戰,直接將百萬聯軍主力擊潰。
一戰而滅百萬眾,鮮卑南下大軍,幾乎被一鍋端。
除了和連、蹋頓、步度根、軻比能扶羅韓、及一些湊熱鬧的小種族群僥幸逃脫之外,餘者皆被俘虜斬殺。
這等訊息和捷訊,不但令徐晃心驚,聞訊而來的李逵林勳等將領,在閱過信函後,同樣麵露不可置信之色。
若不是信函上的內容,確確實實為夏軍特有密文,他們還以為這是敵人陰謀詭計。
“這...還真是天大的捷訊...”眾人將手中密函,翻來覆去的穿越,一時難以消化。
畢竟那可是百萬聯軍,是北方各部的控弦之士,甚至大都是各族的中堅力量,可不是當初的洛陽三張可比。
往常時分,漢軍能斬殺胡人千二八百人,便是值得大書特書的宏偉戰績。
而河套平原一戰,更加駭人聽聞,百萬胡虜折戟,連慕容威這等中部首領,都被斬殺。
要知道,慕容威可是中部鮮卑首領,其實力和地位,相當於匈奴帝國時期的右賢王。
幾乎是除了大單於和連之外,鮮卑的三號乃至二號人物,不可謂不讓人心生振奮...
一想到其中盛況,徐晃再也忍不住心中激動之情,高昂道:“河套一役,鮮卑敗亡,胡人短時間已經沒有力量南下了...”
“若所料不差,大帥接下來的目標,很可能就是大漢朝廷...”
“不是恐怕,而是一定...”
徐達一臉篤定道:“以大帥的性格,兵鋒調轉,南下大漢,隻在轉瞬之間...”
“我等...也應該做好準備才是...”
“大哥!”李逵抱拳上前,目光炯炯道:“大帥即已解決北部戰事,全勝諸胡聯軍,我軍憂慮盡去...”
“以吾之見,當趁著消息未擴散之前,先滅了王芬那匹夫...”
“沒錯,伯遠說得對!”林旭和同樣出列,請戰道:“大哥,莫要在猶豫了!”
“王芬匹夫已成待宰羔羊,此時不出,更待何時...”
“如今時機已經成熟,若是錯過這次機會,等到對方聞到風聲,恐怕又是一番波折...”
王芬的漢軍雖然精銳,但早已成了強弩之末,甚至連出寨作戰的力氣都沒了。
還死硬的耗在常山,耗在平阜境內,頂著漫天風雪,不願撤軍。
對付這種,死到臨頭還不自知的強種,他們還有什麽好顧慮的。
“嗯!”徐晃望著一眾目光炯炯的兄弟,低頭沉思片刻。
他猛然抬首,眸中隻剩下一抹果決道:“傳令全軍,即刻出城...”
“今日…便送那驢強上路...”
隱忍多時的徐晃,已然等到了,決勝的戰機。
藏在匣中的利劍,也是時候,出鞘展示鋒芒了。
河套大勝,夏軍第一時間,便派人快馬加鞭,將情報傳遞各部。
其中速度,比之漢廷還要快,為的就是給各部將領,爭取稍縱即逝的戰機。
此時的大漢朝廷,或許得到了北方聯軍戰敗的情報,但王芬這路冀州戰場的統帥,卻未必。
因為徐晃收到的,是從李信中軍發出的,第一手消息...
相比於,朝廷收到消息,傳遞給前線將士的過程...
無疑夏軍的情報,傳遞速度更直接,更便捷,速度也更快...
而戰場上,爭分奪秒,早一天收到消息,和晚一天收到消息,其中的結果,將截然不同。
因為在波瀾詭譎,瞬息萬變的戰爭中,勝負往往就在一瞬間...
....
喜歡三國,從黃巾起義開始請大家收藏:()三國,從黃巾起義開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