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漢帝無奈
字數:8199 加入書籤
在打發完朝廷的使節之後,夏軍又開始了頻繁調動。
黃河北岸大軍雲集,一時間舟車馬龍,千帆竟作。
在黃河畔,上百萬的徭役民夫,如烏汪汪的人海,源源不斷的,從北方將物資運出。
並幽冀遼三州境內,各大世家豪族,出資出力,將倉庫內一山山的糧草,一船船的物資,運往前線軍營。
這其中,範陽盧氏、河間張氏、中山甄氏、巨鹿田氏、邯鄲沮氏、...
遼西公孫、令支韓氏、安陽顏氏、河東裴氏等,幽冀新附之地的本地世家,最為主動積極...
其所展現出來的都熱情,比之當初大漢北伐,還要來的熱情,還要來的殷勤...
很顯然,這些世家坐地虎,家裏並非沒有餘糧,並非沒有物資...
反而是一個個肥的流油,富的流水,隻是看他們願不願意出錢出力罷了...
王芬那名冀州刺史,封疆大吏,從他們身上討不到便宜,求不到物資...
但這不代表李信不能,不待表夏軍不能...
因為相比於王芬的思慮和顧忌,李信則更好說話...
往往都不需要說話,漏個風聲,這些河北地區的世家大族,便哭著喊著上趕著,給夏軍輸送物資...
這裏麵除了,害怕李屠夫的兵鋒,和夏軍的三光政策之外...
更重要的還是,有識者已經看出了天下的局勢,和未來的形勢走向...
李夏崛起之路勢不可擋,稱霸天下,入主中原,奪取神器指日可待...
亦如賈詡所言,大勢之下,根本不用李信花費心思,這些傳承千年的世家坐地虎,和牆頭草...
會自然而然的上趕著,配合夏軍的戰略,輸送物資,捐獻糧草,大獻殷勤,納投名狀...
單是從各地世家獻出的一船船糧草,和一車車的的槍矛箭矢武備,乃至一摞摞的精良甲胄,便足以輕鬆的武裝起十萬大軍...
而這些,還隻是各大世家,前期貢獻的資糧...
若是加上後續,源源不斷的,從北方官道,南下的商隊和物資,武裝起三十萬大軍,輕輕鬆鬆...
而這些物資,被李信毫不猶豫的笑納了,並且將軍械物資,統一裝船,運往孟津渡口...
其中的一幕幕,一切切,都顯示了,夏軍南下中原的決心...
為了震懾大漢,逼迫朝廷妥協,李信除了籌措物資之外,麾下大軍又有了新的調動。
首先就是命太史慈率領三萬狼騎,從渤海渡過黃河,進軍中原青州...
孫康孫觀兩兄弟,各率一萬鐵騎,從白馬南下,直取兗州東郡之地。
又令徐江、徐達、徐奕、楊俊、等人從淇水方向,進軍司州北部河內...
同時傳訊給西北的石勒等人,率匈奴八旗,進掠雍關隴地區...
而臧霸韓忠等人,則各自率領八萬精騎,前往孟津渡口,與李信麾下主力匯合...
這一次李信是鐵了心的要南下,要讓朝廷體會到什麽叫切膚之痛,老子不是任你揉捏的軟柿子。
經過一場場戰爭的磨礪,如今的李信,早已完成了蛻變,對於戰爭始終有著自己的一套理解。
戰爭是政治的延續,同樣掌握戰爭節奏,就掌握了政治的主動權。
朝廷將四方之兵,聚集洛陽,各州郡地方上,必然兵力空虛。
那自己就派兵四處出擊,攻城掠地,同時親率主力戰兵,與徐晃、臧霸、韓忠等軍團合兵。
從河東及孟津方向,跨過黃河,進軍洛陽...
河東是關中的北大門,孟津則是守衛帝都洛陽的北大門。
這兩處,任何一處,都是兵家必爭之地...
很不巧,目前兩地,有一個半在夏軍手中,還有半個,在南岸的董卓手裏...
對此,李信絲毫不以為意,夏軍眾將,也沒將這頭西涼病虎放在眼裏...
因為,經曆過河東一戰,哪怕董卓的西涼軍,見勢不妙,果斷跑路...
但麵對徐奕徐達等人麾下的鐵騎追殺,依然損失不小...
如此敗軍之將,倉惶之師,如何是氣勢如虹,夏軍虎狼的對手...
這一次,李信倒要看看,朝廷到底是保關中,還是保洛陽,亦或者是地方州郡縣。
不管朝廷如何變化,哪怕對方捏住軟肋,用人質威脅...
李信都要在這場交鋒中,牢牢的掌握主動權,不會被對方牽著鼻子走。
善戰者,致人而不致於人,這是李信從兵法中悟出的道理。
主動與被動,完全是兩個境地,用在政治博弈上同樣適用...
...
洛陽,帝都皇城,青石城牆,在晨光下耀眼奪目,襯托著千年古城的高聳威嚴。
城外護城河水依舊清澈流動,戰火的痕跡早已消弭一空,城門依舊高大威嚴。
城牆上兵甲犀利,士兵持戈遊曳,他們麵色嚴肅一絲不苟,然表麵之下卻透露著深深的沉重。
街道寥寥冷清,路人之間行色匆匆,昔日醉生夢死之景遠去。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整個大漢帝都,神州中心,已然沒了往日的繁華,隻有一抹揮之不去的陰影。
甚至各地的世家大族,和有識者,已經開始拖家帶口,挾著家族財貨開始跑路了。
普通百姓也是被這種氣氛,攪得心生惶惶,不少人更是隨波逐流,爭先恐後的出城逃命。
因為看在現在的形勢,戰亂又要來了,刀兵無眼,戰爭的威力不可謂不殘酷。
他們在經過兩次慘烈的大戰之後,早已深有體會。
若是再來一輪,沒人能保證,自己不被刀兵攪碎吞噬。
原本朝廷覆滅黃巾,各地雖有騷亂,卻也失去了組織沒了氣候。
天下也基本上,恢複了表麵的秩序,和平靜。
然而誰能想到,一場北伐直接將大漢,拖入了戰爭的深淵。
看目前情況,四百年國朝真的可能,已經走向末路了。
一場又一場的戰爭,一年又一年的消耗,不但損耗這大漢的人力物力,更是損耗了大漢的底蘊與元氣。
天下紛亂黃巾軍複起,各地反賊惡匪叢出不窮,朝廷政令難出關中百裏,各地人心思異,諸侯隱有異動。
大漢這艘破船,在波濤洶湧的海麵上動蕩飄搖,如今連前行都難,又如何抵擋士氣正盛的李屠夫。
有道是可一可二可再三,然洛陽這疲弊之地,真能抵擋得住第三次兵禍嗎,這一點沒人敢保證。
而且這一次兵禍可不比以往,不比前兩次。
如今的李屠夫,兵勢之強盛,與兩年前已經不可同日而語...
再加上,對方現在來勢洶洶的架勢,弄不好真的會屠城...
畢竟,大漢做的那些齷齪事,能瞞住普通百姓,卻未必瞞的住,位高權重的世家大族...
這一次,不但是識者開始拖家帶口,南下避禍,就連朝廷裏地一些大老爺,也在著手提桶跑路了...
此時此刻,整個洛都內人心惶惶,政務部門人去樓控,行政機構癱瘓。
隻有一些朝中大臣,和忠心耿耿的宗室老臣,還在城內堅守,誓與大漢共存亡。
宮內,漢帝龍顏大怒,死死的盯著眼前的趙常侍:“這就是你辦的好事?”
“五州之地,你有幾個腦袋夠砍?”
“你趙氏有多少人能抵此罪?”
“陛下!”趙鬆神色惶恐,他戰戰兢兢的跪伏在地。
哪怕天寒地凍中,他腦門上仍然直流冷汗:“陛下,李屠夫已經泯滅人性,根本不管公主和世子的死活!”
“臣下縱使有...張儀之能...蘇秦之辯...”
“夠了!”漢帝龍顏震怒,眸光中充滿了森然的殺意:“任務沒有完成,朕要你還有何用!”
“來人,將他拖下去...”
“陛下..饒命...”
“饒命...”可惜四周的禦林侍衛,根本不給他機會。
事情不但沒辦成,反而激怒了李屠夫,趙鬆閹賊,百死難贖...
“可惡啊!”劉宏猛然摔碎手邊玉盞,氣氛惱怒乃至夾雜著一絲顫栗和恐懼。
他知道,這一次,恐怕是真的要弄巧成拙了...
麵對暴怒的天子,四周宮女更是低眉垂首顫顫無言。
有道是匹夫一怒血濺五步,天子一怒血流漂櫓。
漢帝每一次動怒便會有大批宮女太監遭殃,如今皇庭寢宮,宮女已經不知換了多少批。
不怪漢帝如此動怒,實在是趙鬆太過不堪,本以為對方接應公主有功,還算是個人才。
然去了北方一趟,直接將所有的事情搞砸,弄得大漢被動至此。
這一次李屠夫來勢洶洶,野心勃勃毫不掩飾,張口就要河內以及青、徐、雍、涼、兗等五州之地。
若真將這些地方割讓,大漢就真的完了,然不割讓,自己又能如何。
劉虞軍團慘敗幽州,王芬的中央精銳覆沒於常山,河東孫雍擁兵六十萬卻不戰而逃,公孫度帶人遠遁東胡。
李屠夫盡得河北之地,燕趙戰略完成,從戰略態勢上,直接俯視大漢...
如今更是窮兵黷武,不顧北方疲弊,堅持南下,沿著黃河南北,直撲關中洛陽。
現在更是調兵遣將,四處攻城掠地,但劉宏卻沒有絲毫辦法。
因為現階段大漢已經沒有多少力量了,朝廷也沒有多少牌麵可打了。
朝廷所謂的三十萬人馬匯聚洛陽,隻不過是虛張聲勢,想要震懾李屠夫而已。
現階段,莫說是三十萬,就算再聚兵一百萬,也不是李信的對手...
因為,現在大漢北伐失敗,損失得不止是士兵,也不止是物資...
而是失去了天下大勢,失去了天下的凝聚力,和四百年的天朝神聖性...
勢之一字,玄之又玄,然一旦形成,便勢不可擋,非人力可改,更非個人可逆...
一想到大漢的處境,和如今的慘狀,劉宏心中就悔恨交加。
若是當初聽從盧植等人的建議,在平定黃巾叛亂之後,休養生息整頓內治,也不會弄成現在這般慘劇...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砰!”此刻的漢帝心力交瘁,連錘在柱子上上的拳頭,都顯得那麽無力。
他神色頹然,無力的扶著柱子,想要抱頭痛哭:“朕的江山,到底怎麽了,大漢的天下,為何如此多舛!”
“江山臨難至此,朕愧對列先帝愧對高祖,九泉之下無顏麵見高祖...”
劉宏眸目微紅,眼含熱淚,再也不複往日之堅毅,不負天子威嚴。
這一刻的大漢天子,再也支撐不住了,頹然的癱靠在龍柱上,心中充滿了無力和絕望。
他想勵精圖治,想奮發圖強,想整頓天下,想還天下靖平,然現在卻被大勢所挾,身不由己。
“陛下!”常侍張讓從陰影處悄然的冒了出來,而後輕言安慰:“陛下,李屠夫既然肯提出條件,事情便還有挽回的餘地!”
“而且李信大軍,還未至關中,未至洛陽,一切還有挽回的餘地...”
“讓父!”漢帝聞言,原本頹然的身形,猛地一震。
他下意識的,看向身邊的張讓,這名他最信任的內侍...
相比於外麵那些,自私自利,包藏禍心的朝堂大臣...
無疑,張讓這名,服侍了自己三十年的,宦官更值得他付出信任...
“陛下!”常侍麵色平靜,聲音卻尖銳有力:“那李屠夫,雖然叫囂著,跨過黃河,南下洛陽...”
“然其隻遣散兵在黃河南岸掠地,大軍主力卻駐足在沿河北岸,這便是轉機...”
“轉機?”漢帝微微抬首,眸光逐漸恢複色彩。
“沒錯,就是轉機!”張讓神色篤定道:“李屠夫心有顧慮,臧霸軍團駐紮孟津,徐晃軍團仍駐在河東...”
“二者隨時可以南下,然卻遲遲沒有渡河,便說明其並不是像表麵上,那樣不在乎公主和世子的死活...”
“以奴婢之見,此事還有回轉的餘地...”
“讓父...”漢帝麵色誠誠,望著自己的心腹。
“陛下,奴婢願親赴河北與李屠夫交涉,希望能為大漢保留一些元氣...”
“讓父!”漢帝看著那佝僂的身軀,心中感動。
他上前緊緊握著,張讓枯瘦的雙手道:“讓父,此行盡力就好,盡力就好!”
“不管李屠夫提何種條件,一切皆由您自行決斷...”
“若李屠夫不肯妥協...便舍大部州郡...也要換得國朝一線生機...”
...
喜歡三國,從黃巾起義開始請大家收藏:()三國,從黃巾起義開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