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戰兵與府兵
字數:4328 加入書籤
如果說三省六部製,讓人看的頭暈目眩,眼花繚亂。
那九府軍政製,則簡單粗暴了,下轄九個軍事將軍府,各有一名將軍和兩名副將...
每個將軍府下轄參謀、作戰、訓練、武官、機要、武備、軍務、軍法等八個部門,由各將軍府統一負責。
將士們平日自備武器甲胄,並且定期到將軍府,進行報到和訓練。
且不用應召徭役,戰時則自備武器甲胄,亦或是到軍府領取物資。
這是原始版本的府兵製度,又不同於輔兵製度,有別於大漢的全農皆兵,而是精兵主戰,府兵皆農。
這是李信參照北周大行台,和老豬家衛所兵役,設計的一種軍事製度,即翻版的府兵製。
最典型的特點,就是戰兵打仗,府兵皆農,這和漢朝的全農皆兵,完全相反...
大漢追崇的是,將武裝集團,寄托於生產集團...
而李信則是,有感於財政損耗嚴重,遂將生產集團,寄托於武裝集團...
府兵們無戰事時,可以全部轉變成,產出的農民,但是農民,卻不可以隨意轉換成士兵...
這與漢朝的全農皆兵,極限爆兵,是兩個完全相反的概念...
這種兵役製度,最直接的好處,就是大夏隻需要保持少量的精兵政策,維持正常的戰兵編製。
並不需要,每年劃撥大量的錢糧物資,和財政支出,來維持龐大的府兵規模...
而完全是由士兵們,自墾自足,這樣一來便可以大大減輕大夏的財政負擔...
在建設府軍製度,李信汲取府兵和衛所優點的同時,亦吸取了其中敗亡的教訓...
首先是在軍隊內部,設立軍事法庭,設士兵軍律營...
軍事法庭如名,無論在籍將士,犯了何種錯誤,與任何人發生了衝突,都隻有軍事法庭,有權利審理...
軍律營,亦如其名,是專門看押軍隊犯事者的特殊監獄,朝堂或者地方無權審理和關押...
並以法典的形式規定,所有在籍的將士,無論士兵還是將軍,無論犯下任何錯誤...
無論任何政務官員,都沒有權利,在不通過軍事法庭的情況下,宣判任何在籍將士有罪。
軍隊中隻要是在籍將士,任行政何機構都沒有權利,判決任何一名將士有罪...
所有將士犯錯,也必須移交軍事法庭和軍律營處理...
地方行政機構,和所謂的監獄,也沒有任何處置在籍將士的權利...
這是李信怕自己治下,以後會出現女帝那種狠人,所特別規定的...
不但在防著女帝,同樣在防備文官集團,和以後的繼承者,自毀長城...
因為大夏以武立國,日後大封諸王,廣封諸侯,若不能保持李夏主體的軍力強盛,很可能會被藩王反推...
除了防備文官集團,以及繼承人搞垮自己的府軍製之外...
李信還設立了九大將軍府,駐紮在九個不同的,重要戰略地區...
每個地區駐紮三萬六千精銳戰兵,和地區內的九萬輔兵,以及二十四萬預備役卒...
其中三萬精銳士卒,為在籍軍人,為脫產戰兵,為正規軍...
平日裏隻需要負責集訓和戰陣演練,及接受武官集體培訓,和傳授輔兵作戰技巧,屬於職業戰士...
這些職業戰士,隻需要負責,戰陣演練,和作戰殺敵事宜...
任何人任何組織,任何將領,不得以任何名目,任何形式,任何方式,命令士兵做有關戰爭以外的任何勞作,否則軍事法庭處理...
這是為了防止出現老豬家那種,將衛所士兵轉變成奴隸的情況,李信未雨綢繆,以明文規定將士們的權力,和作戰義務,該防備的必須有...
而輔兵同樣擁有軍籍備冊,平日裏同樣要接受集訓和戰陣演練,同樣要接受武官的培訓,和傳授預備士兵作戰技巧。
唯一的區別就是,他們是輔兵,亦或者叫府兵,他們的訓練和作戰強度沒有精銳那麽誇張...
平日裏需要自己配備甲胄,刀盾弓劍,自給自足,若功勳積累足夠,直接轉正為職業戰兵...
預備役則簡單多了,他們與府兵一樣需要集訓,需要接受戰陣演練,需要自備槍矛,需要耕種勞作,主要負責戰兵的後勤打理和運輸...
將軍管轄範圍內,所有在籍士兵,及其家庭無須服徭役...
私田不超過三千畝者,亦無須繳納田賦、丁稅、口貢等各種亂七八糟的苛捐雜稅,一直到脫離軍籍為止...
軍人及其子嗣,具有優先入學,入仕的權利,甚至可以免除學習費用,統一由所在將軍府承擔...
每一名將軍府在冊士兵,擁有三千畝額定軍授田,可隨意開墾,買賣交易,無須繳納賦稅...
同時軍律亦規定,無論是中等之家,還是貧寒之家,隻要體魄過關意誌過關...
能夠通過將軍府刷選,便可以申請成為府兵,若作戰有功,可轉職為戰士...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除了以上這幾點,李信又在軍律中明文規定,將士們除了在戰時狀態之外...
無論士兵還是將軍,若服役年滿八年,且厭倦了刀山血海的日子,可以申請脫離軍籍...
九大將軍府之間,互不統屬,其中軍機要務,統一由李信的禦書房,或者叫軍機處負責管理,以保證他這個共主的絕對權威...
總之就是該防備的要防備,該給予的要給予,該優待的優待...
以上官職的組成架構,有別於大漢王朝傳統的統治架構...
因為這種官職的組成,其中政令和政策的製定審核與貫徹執行,都是朝著有利於加強君主權威的方向去的。
但是從軍製設立上,又體現了李信矛盾的一點,那就是禁止軍中出現一言堂,設立軍事法庭,設立軍律營。
李信雖然將軍政大權下放給各大將軍,但不代表他就會不留節製手段。
如今戰事結束,抽出精力,自然要將該有的製度給補上上,節製諸將的機構,給設置上。
甚至在軍事上,哪怕是他這個共主,也被明確限製了權利,不能在軍中肆意妄為...
這無疑是一項超前的製度,但夏軍現在雄霸北方,無外患,無內憂。
且李信會盟建製,稱汗做主,威望如日中天...
所有的規章製度,皆有條不紊的推行下去,未有一絲折扣...
所有的已知的問題,所有的明顯的隱患,李信要在開國之初,就給全部處理掉...
至於其中李信沒有發現,文武百官沒有想到的隱藏問題,這個暫時不得而知...
因為製度隱患,和其中的不足,是會隨著時間的運行,而慢慢暴露出來的...
這項看似完美的製度架構,哪怕是李信也不敢保證,其中會沒有隱患,隻能留給後人去解決了...
......
喜歡三國,從黃巾起義開始請大家收藏:()三國,從黃巾起義開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