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西域西域

字數:4626   加入書籤

A+A-


    鄯善國,樓蘭古城。
    古城為四方形,東城牆長約三百米,南城牆為四百米,總麵積約十二萬平。
    地處塔裏木及孔雀河口,東臨河西重鎮玉門關,西接西域百國,為東西交通要衝,戰略位置絕佳。
    樓蘭之名,始見於史記·匈奴列傳,漢書·西域傳:鄯善國,本名樓蘭,王治扜泥城...
    當漢道衝,西通且末七百二十裏,去陽關千六百裏,東長安六千一百裏...
    有戶千五百七十,一萬四千一百口,勝兵二千九百十二人...
    漢元鳳四年,漢大將軍霍光派平樂監傅介子刺其王,更其國名為鄯善,王都南遷,樓蘭成為兩漢政權戍守屯墾的重地...
    東漢時,為了保證樓蘭道的暢通,派屯田兵士在樓蘭大規模屯田,同時又開辟了由敦煌到伊吾的伊吾道...
    西漢和東漢兩朝,樓蘭皆為中央政府,管轄西域的屯軍重地...
    可惜如此軍事重地,此刻卻城頭變幻大王旗,夏字大旗,高高飄揚。
    當李信率軍抵達城門官道時,正黃旗留守都統趙鹿,已經等候多時...
    “恭迎天主!”在趙鹿的帶領下,官道兩側,三萬多名百姓商旅,展示了非同一般的熱情。
    百姓們紛紛獻上,當地的瓜果幹糧,酒水肉脯,一副簞食壺漿迎王師之景。
    李信甩了甩馬鞭,不吝讚道:“幹的不錯!”
    如此和諧的場麵,進一步彰顯了大夏的正統性,和當地百姓的認同性...
    “天主神恩,所到之處,無不誠服...”趙鹿俯身謝禮,謹記石勒此前教誨,不敢居功。
    因為他知道,正黃旗之所以能輕易的壓服西域諸國,除了自身軍勢強盛之外...
    更重要的是,身後有著大夏這個天下霸主,在給他們撐腰...
    “倒也是個人才!”張既臧霸等人,略顯詫異的瞥了趙鹿一眼。
    對於百姓的追捧,一眾將士很受用,畢竟他們往日裏的名聲,可不怎麽好...
    夏軍自建立起,一路走來,都是靠著一場場戰爭,一顆顆人頭,強行鋪就的...
    這種行徑,這種名聲,與宣揚仁義恩德的大漢,根本沒法比...
    也就是大夏開國之後,李信施行多項仁政,往日裏那種打打殺殺的作風,才稍稍有所轉變...
    此番簞食壺漿,以迎王師的場麵,雖有作秀的嫌疑...
    但不妨礙張既臧霸這些文武,從心裏上,認可此番進軍的西域的正義與神聖性...
    ...
    城主府廳內,李信端坐上首,左右美人,貼心服侍。
    左下方是典韋、臧霸、昌豨、陳東、孫康、陳紀、高順、魏越、曹性、王雄等各部武將。
    右下方則是張既、司馬懿、宋建、韓遂、馬超、龐德、梁興、張橫、侯選、楊秋等文武。
    再後麵,則是趙鹿帶領的,白賓、烏勃、安亓、孟伯、毋遒、成都、安靡、禺塞、兜宜、烏昆、翁糜嘉、耆婆娑等西域諸國主...
    很顯然,被石勒列為人質的,西域國王團隊,又增加了不少新麵孔,減少一些熟麵孔...
    這也從側麵說明,石勒的西域之戰又取得了不小的進步...
    石勒攻入西域,對於當地的土著勢力,並未完全放心...
    而是采取當年,李信征服河套時期施行的策略,即將本土頭人城主國王,聚集管理...
    如此既能起到人質作用,又能有效的分化管理,和震懾地方上那些懷有異心的本土派...
    效果嗎,也很顯著,成功的將西域地區,各主要勢力,收為己用...
    “大汗!”大堂中央,趙鹿則匯報著,西域諸國的初步統計概況:“西域之地極廣,東可接玉陽關門,西可至蔥嶺山脈,東西概約六千餘裏...”
    “南方目前探至喀喇昆侖南麓地區,北方囊括匈奴薩彥嶺山脈,南北初測約三千餘裏...”
    “境內統計有王國三十六,小國七十二,城池兩百八十餘座,總麵積約三百萬平方公裏...”
    說到這裏,趙鹿頓了頓道:“西域諸國以天山為界,大略可分為南北兩部,其中七成以上,分布在天山以南的盆地地區...”
    “大盆地南部有且末、小宛、精絕、扞彌、於闐、皮山、莎車等國,被稱為南道諸國...”
    “盆地北部邊緣,有龜茲、姑墨、危須、焉耆、尉犁、烏壘、溫宿、尉頭、疏勒等國,被稱為北道諸國...”
    “南北道諸國,又以婼羌、樓蘭、且末、小宛、精絕、於闐、西夜、莎車、疏勒、姑墨、溫宿、龜茲等王國,為西域地區主要統治勢力...”
    “這些國家語言不一,習俗各異,互不統屬,人口少則八百,多則十萬,普遍為三千人到四萬人之間,總人口約有兩百餘萬...”
    “其中龜茲、疏勒、月氏、小宛、莎車、西夜等六國人口最多,人口最少的小宛,也有城池十二座,民籍三萬六千戶,人口十八萬,兵馬三萬餘...”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這些王國,多以城郭為中心,從事農商手工業,亦有少數逐水草而居的遊牧族群...”
    “諸國雖雜,但行業混雜,工商發達,甚至樓蘭和龜茲地區,已經初步掌握了,鐵器鑄造工藝...”
    “三百萬平!兩百萬人口!還有鐵器工藝!”左右文武,豎著耳朵,聽著趙鹿匯報出的一連串信息,久久不能平靜。
    西域地區,隻是初步歸附,各地數據,也隻是初步統計,便弄出了三百萬平方公裏的土地,和兩百多萬的人口...
    若是後續,再將中原的郡縣製,搬到西域地區,統治力度一杆子插到底,到時又能弄出多少人口資糧?能爆出多少兵力?
    而且更重要的是,西域地區已經出現了,比較先進的鐵器工藝...
    要知道,哪怕是現在的大夏,軍隊中還有很多地方府兵,列裝的依然是青銅甲胄...
    能夠列裝鐵甲的,除了各大將軍府的精銳戰兵,和晉陽的三大軍團外,其他地區的府兵目前還停留在竹木皮甲,乃至青銅甲...
    而西域諸國,竟然掌握了鐵器工藝,還不止一國,這意味著什麽...
    廣沃的地盤,數以百萬計的人口,發達的工農業,外加先進的鐵器鑄造工藝,妥妥的王霸基業之地...
    若是能將這些地方統合,單憑西域地區,便能形成地域上的霸主,乃至帝國,甚至不會弱於曾經的匈奴和大漢帝國。
    然振奮過後,眾人又有些疑惑和不解,以西域地區的地塊環境,和諸國的綜合人口及各方麵的實力...
    為什麽一直受匈奴擺布,受大漢轄製,卻沒有出現過,真正的統合霸主呢?
    畢竟草原上,地廣人稀,還有大漠阻隔,漠西漠南漠北地區,依然能夠形成統合型的遊牧帝國...
    中原地區,有大河阻隔,有高山塞障,也能夠形成大一統的夏商周,乃至皇權至上的秦漢帝國...
    而西域地區,各大重要的主導國度,皆聚集在大盆地南北地區...
    這些地方,長期互通有無,交通也不算困難,為什麽沒出現過,強勢的統一政權呢...
    如果說中原曆史大勢,是分分合合,那西域地區,則是真正的,維持上近千年紛亂狀態...
    一個完整的大盆地,卻整出了三十多個王國,和數以百計的城邦...
    而且這些城邦,有著自己的文化,和生存習俗,簡直讓人難以理解...
    ............
    喜歡三國,從黃巾起義開始請大家收藏:()三國,從黃巾起義開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