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不在計劃中的大戰

字數:4614   加入書籤

A+A-


    右軍在康寧郡大殺四方,攻城掠地,可是把蜀國上下給嚇壞了,都城的朝廷大員們那邊,因為距離的關係,得到消息略微晚了幾天,商議出應對方案也需要時間,反應沒有那麽快。
    可在西興郡與康寧郡交界處與王翦所部對峙的青龍衛,卻是最先得到消息的。
    這麽大規模的戰事,消息怎麽可能隱瞞得住,別說右軍根本就沒有想要封鎖的意思,就算想封鎖也是做不到的。
    錦衣衛強歸強,可康寧郡到底是蜀國的地盤,統治了數百年,根基深厚,一有風吹草動就會傳遞出去,錦衣衛根本就不可能將所有的消息給封鎖了,至少現在不行。
    甚至在靠近天庸關的三座縣城被攻破的當天,就有人快馬加鞭地趕往青龍衛大營,想要將情況匯報上去。
    千裏迢迢趕來救援西興郡,結果卻是被王翦堵在了門口,連西興郡的土地都沒有能夠踏上呢,青龍衛可以說是半點功勞沒有。
    這也就罷了,誰能想到秦國人在出動了不下20萬兵馬之後,竟然還能出動10多萬大軍從天庸關出關,直接攻擊他們的後路啊。
    青龍衛在出兵的時候,不是沒有將領們提到過,龍武衛繞道草原,或許就是為了聲東擊西,將他們調離康寧郡,從而從天庸關出兵。
    可他們仔細計算過,葉白在出兵大草原的時候,隻有20多萬兵馬,與草原人的一場大戰,勝負他們並不清楚,從眼下的情況來看,應該是獲勝了,但以草原人的強大戰鬥力,不可能沒有傷亡,甚至死傷10餘萬人都是極有可能的。
    在石門郡和草原上,也要留下足夠的兵力,防備草原人的報複,能夠被調動的兵馬,最多也就不到10萬人。
    如今光是王翦這一路兵馬就有20來萬,那10餘萬騎兵部隊不用想也知道是從草原戰場上回來的,近乎將自身兵力用到了極限。
    從天庸關出兵的可能性不是沒有,但最多也就能夠出動45萬人而已,他們隻需要留下一營兵馬,配合康寧郡的府軍,足以擋住幾萬秦軍進攻。
    青龍衛將領們的計算,並沒有出現太大的問題,甚至可以說是對葉白麾下的軍事力量有著足夠了解的,可見他們在駐防康寧郡期間並不是吃幹飯,始終是把天庸關對麵的葉白當成了主要防備對象,研究的很透徹。
    可問題的關鍵在於,青龍衛將領們的計算方式,是根據現實情況以及正常人來的,偏偏葉白就不是一個正常人,或者說是一個不那麽單純的正常人,而是一個掛逼,開掛的人生是無法用常理來衡量的。
    秦軍從天庸關出關進攻康寧郡,並不出乎他們的意料,甚至可以說是完全在他們的意料之中,可超過10萬大軍的進攻,卻是讓他們完全失算了。
    自家人知道自家事,就憑他們留下的1營兵馬,加上不到2萬沒有什麽戰鬥力的府軍,如何能夠擋住10多萬秦軍精銳啊,若是坐視不理的話,最多一個月,康寧郡就要徹底淪陷。
    康寧郡一丟,青龍衛的麻煩就大了,不光是失去了後勤供給,也被切斷了退路,更是連訊地都沒有了,逃回去也要被朝廷追究責任。
    一想到那等下場,青龍衛的將領們,哪裏還敢耽擱,幾乎很快就達成了一致,迅速撤兵,返回康寧郡,不指望收複已經淪陷的城池,最起碼要守住剩下的地盤。
    隻要能夠堅持到援軍到來,不管能否收複康寧郡和西興郡,至少他們不需要再承擔主要責任了,哪怕是要被朝廷追責,落下的板子也要輕上許多。
    與青龍衛一樣,同樣得到消息的還有王翦,甚至因為勝利者的緣故,通過錦衣衛的信息傳遞渠道,王翦還要先一步收到康寧郡開打的消息。
    都不需要太過費腦子,王翦就能夠猜到青龍衛要撤,他們如今也隻能撤,繼續與龍武衛對峙下去,甚至都不需要等到康寧郡完全淪陷,隻要淪陷一半的地盤,青龍衛的糧草供應就會出現問題,不戰自潰都是可以預見的。
    已經與青龍衛對峙了10多天,大軍攻破西興郡所消耗的精力、體力早就已經恢複好了,士氣正是如虹的時候,人人都在摩拳擦掌,等著大戰一場,此刻開戰正是時候。
    蒙恬、王齕兩路騎兵先後出營而去,他們也不是要強攻青龍衛大營,而是遠遠地監視著,一旦青龍衛想要撤軍,他們就準備在路上發動襲擊。
    青龍衛大部分都是步兵,麵對騎兵攻擊,除了結陣迎敵之外,沒有太多的好辦法,自然也就無法撤軍了。
    與此同時,王翦帶著主力突然拔營,朝著青龍衛大營的方向壓進,一直逼近到了距離青龍衛大營不到20裏的地方,才停止前進。
    龍武衛的突然兵壓,將正在收拾行裝,想要撤軍返回康寧郡的青龍衛給嚇了一跳,趕緊下令部隊集結,在大營內外列陣,準備大戰,他們是真的以為龍武衛要進攻大營了。
    可數萬青龍衛士卒嚴陣以待,等了半天,卻是連龍武衛的影子都沒有看到,心中更加忐忑不安了。
    等到派出去的斥候們帶著傷返回營地之後,青龍衛的將領們才終於知道,龍武衛並沒有強攻大營的想法,在距離大營將近20裏的地方就停了下來,並且還有大批的民夫、輜重兵開始搭建新的大營。
    龍武衛打著什麽主意,青龍衛的將領們幾乎是一眼就看穿了,無非就是抵近下寨,給青龍衛製造足夠的壓力,迫使他們放棄撤離,老實地待在大營中嘛。
    這個結果當然是青龍衛將領們所無法接受的,秦軍在康寧郡攻勢正猛,他們若是不回去支援,康寧郡就要徹底淪陷了,必須要撤。
    可龍武衛逼近紮營,他們想要撤也沒有那麽容易,哪怕留下小股兵馬依托大營斷後阻擊,也不可能擋得住十餘萬秦軍部隊。
    商量來商量去,青龍衛的將領們,想出了一個迫不得已的辦法,那就是大軍出擊,直接進攻20裏外的秦軍部隊。
    也不指望一戰擊敗秦軍,他們也不認為在兵力不占據優勢的情況下可以做到,目的不過是幹擾龍武衛的行動。
    大戰一起,那麽多的民夫肯定要撤離,紮營的行動自然也就被中止了,等到天黑,逼近的龍武衛必然要返回原本的大營休息,他們的困境也就被解除了。
    這個建議得到了大部分青龍衛將領的認同,畢竟不是讓他們去與兵力雄厚、戰力強悍的龍武衛拚命,純粹隻是幹擾以及製造混亂而已,隻是為了讓龍武衛無法安心紮營。
    決策定下,青龍衛就迅速開始動了起來,本就為了防禦龍武衛的進攻,大部分部隊都集結了起來,此刻倒是省事了不少,一支支部隊在將領們的統帥下開出了大營。
    6萬蜀軍步騎,以極快的速度直撲20裏外的龍武衛大軍,前方有著大批的斥候先行,想要擊殺和牽製龍武衛的夜不收,盡可能地隱藏大部隊的行蹤。
    為了擾亂龍武衛的計劃,青龍衛也是徹底豁出去了,僅僅隻在大營中留下萬餘兵馬和一批輜重部隊,主力全部出動。
    畢竟對麵是兵強馬壯的龍武衛,哪怕隻是為了牽製,擾亂他們的行動計劃,出動的兵力少了根本就沒有用處,必須要出動主力大軍,如此才能夠迫使龍武衛同樣動用主力。
    青龍衛主動出來,王翦可不會客氣,他在一開始沒有打算與青龍衛硬拚,隻是因為他發現了青龍衛的將領們有些慫,不敢輕易開啟戰端。
    青龍衛不敢開戰,他也沒有去挑撥對方,樂得與其進行對峙,給嶽飛爭取時間。
    但這並不代表著王翦就不敢打,或者說不願意打,青龍衛反守為攻,他還求之不得呢。
    令旗揮舞之際,一支支秦軍部隊快速列陣,各種兵種交錯在一起,等待著青龍衛大軍的到來。
    在大軍後方,那些民夫雖然發現龍武衛的舉動有些奇怪,卻也沒有多想,繼續在搭建著新的大營,四周遊弋的騎兵,給了他們足夠的安全感。
    一場雙方都沒有預料到的大戰突然爆發,沒有任何花哨,急匆匆趕來的青龍衛,在看到龍武衛那嚴整的陣型之後,就知道龍武衛早有準備。
    可再看到龍武衛大軍身後那已經有了一個基礎的大營,心中更加清楚,他們沒有別的選擇,若是放任龍武衛紮營,他們就真的要被拖在這裏,別想回援康寧郡。
    一個個青龍衛將領,硬著頭皮,帶著各自的部下,向著龍武衛那嚴整的戰陣發動了進攻。
    頂著大量弓弩手還有三弓床弩的瘋狂射擊,冒著密集的箭雨,呐喊著衝擊龍武衛的戰陣。
    這場本身並不在雙方將領計劃中的戰鬥,從一開始就進入到了白熱化階段,漫天的箭雨之下,雙方都有士卒不斷倒下,這等弓箭手對射,對於雙方來說都是公平的。
    龍武衛士卒們,麵對漫天的箭雨,麵不改色,或是舉著手中的盾牌遮掩身體,或是揮舞著兵器格擋箭矢,對身邊中箭倒地的同伴也看都不看一眼,自然有人將他們拖出戰陣,並且及時補上站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