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6章 內閣和六州

字數:3961   加入書籤

A+A-


    “主公,考核具體是什麽標準?”
    管寧走上前問道。
    遼東書院創辦多年,其主要目的便是要為世家培養文士,從而參與到政治當中。
    如今學員還沒有畢業,段塵卻設立了招賢令,這就很有意思了。
    “具體的一套方案還需要協商,如今我隻是將此事提出,我們討論罷了。”
    在遼東,他推行此政策的社會基礎足夠,段塵本人的威望和麾下的班底凝聚力也足夠,但是是否適應遼東的環境,還需要仔細辨別。
    難道在神話三國,會做題的文士,天賦和能力就一定強嗎?世家子弟延續幾百年的文士壟斷,就真的會被三五年的義務教育給擊碎嗎?
    很多事情,段塵還無法大刀闊斧,但望著麾下一眾,或是青年,或是少年的名臣班底,他還是很有信心的,這事能辦成。
    “主公,此事不如就先在本次嚐試一次,而後往後時日調整推行,不如由我全權負責如何?”
    小諸葛上前提議,兩眼放光。
    這件事情如果實現,他恐怕就要真的名留青史了。
    至於說他本身代表世家利益這件事情,其實還是有待商榷的。
    大漢雖然說世家影響極大,但這是非常宏觀的論述,放到個人身上,難道小諸葛的理想是壯大諸葛家嗎?
    或者說,郭嘉的理想,簡雍的理想,是複興家族嗎?
    是!但又不完全是。
    跟隨段塵,和來到遼東,自己麾下的一眾心腹,在理想層麵,是一統,是變革,而在現實層麵,段塵給予他們的不僅僅是土地,還有其它資產。
    遼東內部的經濟基礎更為多樣,而上層建築也就有了更多的變化。
    從私人,從物質基礎角度,小諸葛和麾下文武,大部分是能夠支持段塵辦事的。
    “好,此事就由孔明負責,旺和協助工作。”
    麾下,能夠有能力,並有決心為未來招賢取士打樣的人不多,想來想去,諸葛亮還是最合適的。
    安排一個探索者,也能夠提供更為多樣的參考意見。
    接連兩件事的細則討論完畢,已經過去了整整一天,具體的推行還需要多少時間,還說不定。
    但段塵的心情是輕鬆的,至少他做出了一絲改變。
    大漢的這盤棋,在他手中有了些活力。
    大漢的百姓們,在他治理下有了些生機。
    這已經足夠了。
    不知不覺,他對這個世界的歸屬感更強了,華夏是他的母國,母國需要他的幫助,而遼東也是他的國家,這裏的百姓同樣需要他。
    如果能將這兩件事情辦好,段塵認為自己穿越一遭,也算是有些意義了。
    ······
    整個6月份,遼東內部辦了很多事情,第一件便是教育改革的問題和人才選拔問題。
    這兩件事,分別安排簡雍和諸葛亮進行推進,都搞的如火如荼。
    而第二件事情,主要便是內部的一整套行政體係的梳理問題,遼東不僅僅是將軍府,遼東要變成一個國家。
    雖然段塵依然是破虜將軍,但遼東內部的治理,卻不能依靠將軍府,和零星部門的粗放管理了。
    成立內閣,是由諸葛亮提出,簡雍同意的,內閣的成員,基本設立為原將軍府成員,而內閣的工作,便是總覽遼東內政。
    第一任的內閣首輔,段塵任命了簡雍。
    這位最初的心腹,如今能力成長迅速,雖不是一流文士,但能力不弱,並且德高望重,對段塵忠誠度達到99。
    此外,內閣成員還有:諸葛亮、郭嘉、徐庶、陽儀、管寧這批人才。
    內閣的位置便設立在將軍府對麵,平日可以直接和段塵對接。
    而在內閣之下,遼東參照三公九卿和六部等變化,設立了有:
    主管官吏任免和官員考核的吏部,由邴原任命為尚書。
    主管招賢取士和社會規範的禮部,由諸葛亮兼任尚書。
    主管工程建設的工程部,由探索者張騰鐵擔任尚書。
    主管大學創辦,和義務教育推行的教育部,由探索者李旺和擔任尚書。
    主管工業建設,工廠管理和生產的工業部,由探索者張明陽擔任尚書。
    主管農業建設,農業生產,耕地開墾的農業部,由王烈擔任尚書。
    主管對外貿易的貿易部,由探索者陳星明擔任尚書。
    主管境內商貿,商業管理規範的商部,由甄家甄陽擔任尚書。
    主管戶籍統計,民政管理的戶部,由陽儀擔任尚書。
    主管法令實行和牢獄賞罰的刑部,由管寧擔任尚書。
    ···
    兵部並未設立,整個軍事層麵,另成一套體係,與遼東內政區分開來,名義上算是將軍府總管軍務,便將此事作罷。
    將軍府內,還是那一套人馬,隻是多出了一個內閣,成為了最高權力中樞。
    中央層麵,其實這一套部門體係早先都有,隻是管理混亂,基本都直接向段塵對接,很多的部門出現職權不明,權力過大或是過小的情況。
    現在一經區分,探索者管理畢竟新興的,技術要求高的部分,而本土人才管理傳統優勢部門,達成一次區分。
    中央之後,那便是地方,早先的郡縣劃分,倒是沒有什麽問題,更多的還是州的劃分。
    整個遼東其實一直都忽略的州這個屬性,進行的是二級治理,直接從中央到郡,再到縣。
    而隨著人口增多,地盤擴大,二級治理很明顯是不能滿足需要了,也就是說,整個遼東國,需要重新劃分州屬。
    經過一番討論,最主要的根據便是依靠人口和地域來劃分,整個遼東主要劃分了6個州。
    第一個便是北州、下屬黑河郡,嫩河郡,鬆河郡三郡,地域遼闊,人口眾多,是最重要的農業大後方。
    第二個便是平州,下屬襄平郡,北原郡,樂浪郡,玄菟郡四郡,主要就是原先公孫度疆域,和遼東北部新開發疆域。
    第三個便是遼州,下屬昌黎郡、陽樂郡、通遼郡,主要便是最早段塵控製的核心區,也是遼東人口最密集,發展最靠前的一州,
    這三個州算是把整個遼東大平原北劃分了三份。
    喜歡曆史秘境:開局神話三國劉備請大家收藏:()曆史秘境:開局神話三國劉備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