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4章 互聯網用戶估值

字數:3351   加入書籤

A+A-


    “連融資報告都已經準備好,看來你們你們想要融資不是一天兩天!”張啟明大笑著,拿起一份文件打開看起來。
    張啟明查看的速度很快,僅用了十分鍾左右,就將三家公司融資報告一一看完。
    360殺毒,目前用戶1200萬,給出的估值5000萬美元。
    花狐郵箱,用戶1300萬,估值3000萬美元
    飛信用戶1700萬,估值2000萬美元。
    張啟明放下手中最後一份報告,看向三人說道:
    “用戶增長速度不錯,但是估值不行。”
    張啟明說著,拿起桌上的記號筆,分別在三份報告當中塗改。
    “你們要融資,就按照這個估值融資。”說完就像三份報告,推到他們三人麵前。
    何國雲,陳萬東,吳誌勇三人一臉好奇的拿過報告查看起來。
    他們看到報告當中,自己填寫的估值單位從“萬”變成“億”時,全都張大了嘴巴。
    何國雲咽了咽口水,有些擔憂道:
    “張生,這個估值會不會太高,畢竟我們三家公司目前還沒有實現盈利。”
    “張生,我們飛信的盈利模式,還沒有郵箱和殺毒軟件明確。
    到目前都還沒有找到盈利方向。
    但我看您給的估值,比郵箱和殺毒軟件還高。
    這麽高的估值,我擔心沒有投資人願意投資。”
    吳誌勇沒有說話,但是眼神裏透露的意思也是覺得高。
    “高嗎?”張啟明微笑道:“就是這個估值,風投不願意投資,我來投。
    你們是怎麽對各自公司進行估值的?”
    吳誌勇匯報道:“張生,我摸對公司估值,是基於用戶數量和變現能力進行過。”
    張啟明微笑道:“互聯網行業是一個新興行業,不能用傳統行業的估值方式,對互聯網公司進行估值。
    你們的估值和我的估值為什麽相差10倍以上?
    就是因為我們的估值方式不同。”
    “張生,那我們應該如何對互聯網公司進行估值呢?”陳萬東開口問道。
    何國雲說道:“互聯網公司的估值完全沒有參考目標,我們做出這個估值,也是請教了一些專業的評估機構。
    他們的評估方式,也都是借鑒傳統的方式。”
    張啟明笑了笑,對於他們的困惑, 他非常理解。
    隨即開口為三人講解如何估值。
    現在是互聯網初期,全球風投公司對互聯網的估值,都沒有一個明確的方向。
    沒有哪家風投,敢給互聯網公司高估值。
    現在都是摸著石頭過河。
    可張啟明不一樣,他對後市風投對互聯網的估值,早就心中有數。
    後市互聯網信息爆炸時代,風投對互聯網的估值,已經不再是什麽大秘密。
    張啟明看過不少相關報道。
    同樣是互聯網公司,所處的地區,和哪一種類型的互聯網公司,擁有哪裏的用戶最多,都會影響估值。
    比如互聯網公司開在米國,擁有的歐美用戶最多,在風投的眼中,估值就最高。
    同類型的公司,開在亞洲,比如說國內,風投給出的估值,就要比開在米國低得多。
    張啟明現在旗下掌控即時通訊、郵箱、殺毒軟件、門戶網站、瀏覽器這五大類互聯網產品。
    雖然是開在香江,但麵向的是全球市場。
    用戶超過60也都是歐美用戶。
    總部注冊地不一樣,可能估值相對低一些。
    但用戶的價值差不了太遠。
    不過這五大類產品功能不同,用戶估值差異也會極大。
    核心取決於網絡效應、用戶粘性、變現潛力和行業競爭格局。
    陳萬東為什麽會覺得回信的股值比商博軟件和郵箱低,就是因為變現能力問題。
    張啟明用後世的眼光看,當然是即時通信的估值最高。
    即時通訊網絡效應最強。
    用戶依賴雙向好友關係鏈,遷移成本極高,用戶規模和粘性呈指數級增長。
    日均打開頻率3~5次、使用時長15~30分鍾,遠高於殺毒軟件和郵箱工具。
    絕對稱得上是“殺手級應用”。
    就像前世的icq,以用戶計算估值,風投給icq這類即時通訊軟件,單用戶估值範圍都能給到15~25美元\用戶。
    在90年代末最頂峰的泡沫時期,一個用戶的估值更是高達25到40美元左右。
    越是頭部估值越高。
    現在是互聯網初期,但飛信是全球唯一的即時通訊軟件。
    以一個用戶20美元估值計算,1700多萬用戶,估值最少達到3.5億美元左右。
    張啟明比誰都清楚,現在看不到任何盈利方向的飛信,才是這幾款軟件當中最有價值的產品。
    所以才將飛信排在第一位,而且給的估值是5億美元。
    其次是門戶網站這個流量聚合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