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大漢的車輪滾滾向前
字數:4410 加入書籤
《長安晚報》最新版頭條:《鐵家夥比千裏馬還快?洛陽匠人揭秘"火車頭"真容》
記者潛入少府工坊,繪聲繪色描述:"但見那鐵鑄巨物如巨鯨昂首,腹內藏爐,口中噴煙。墨家弟子言,待蒸汽衝開銅閥,車輪轉如疾風,一日可抵尋常車馬五日之程!"
百姓來信欄目選登:"陳留郡民王二牛:俺想給鐵車起名叫"追電",比俺家耕牛快十倍!
臨淄商賈李富貴:若鐵路通到大秦,俺的絲綢能賣上三倍價錢!"
《大漢女子日報》時政版專題:《從成都到疏勒:蜀錦與葡萄的宿命之約》
特派記者隨勘測隊西行,記錄沿途奇觀:"在隴西山地,民夫用高爐鋼炮炸開峭壁,碎石飛濺處,竟露出上古棧道遺跡。
千年之前,先秦人用棧道征服蜀地;後漢人用鐵軌連通天下!"
同時特別報道:"羌族首領阿豺率部獻羊千隻,求購高爐鐵器。其言:"願隨大漢鐵輪,共擊西域異族!""
同時長安街頭,在號外聲裏的呈現了全民狂歡。
晨霧未散,報童的叫賣聲已響徹大街:"看報看報!鐵路開工啦,天子親手釘下龍頭釘!"
立刻有賣漿者、挑夫、繡娘圍攏上來。
賣炊餅的張大叔識字不多,卻指著報紙上的鐵軌圖對顧客說:"瞧見沒?以後俺的炊餅能坐鐵車賣到西域,讓胡人也嚐嚐咱長安的芝麻香!"
而之前險些倒閉洛陽鐵鋪,訂單如雪,人們在門口排起長隊,工匠們揮汗如雨。
一位老婦人拽著兒子擠到櫃台前:"給俺打根"鐵路釘",要刻上俺家虎娃的名字,等他長大了,就說這是修天子大道的釘!"
掌櫃王翁擦著汗笑:"別急別急,如今朝廷給咱發高爐圖紙,下月就能日產鐵釘萬枚!"
與此同時玉門關守軍圍著《邊庭快報》議論紛紛。
百夫長陳虎拍著報紙上的鐵路圖:"以後糧草十天就能到,老子再也不用啃發黴的粟餅了!"
新兵李柱卻盯著上麵的火車頭畫像發呆:"這鐵家夥要是開到匈奴大營,會不會把單於的穹廬都震塌?"
而同時在大漢第一條鐵路的開工現場。
禮官臨場賦詩,由童聲在開工現場吟誦:"鐵輪兮轔轔,貫日月兮通八荒;龍旗兮獵獵,鎮流沙兮撫西洋。"
同時十萬民夫同聲和唱,聲浪掀得渭水波濤倒卷,連對岸的白鶴都驚飛而起。
而隨著一節節鐵軌被鋪設。
暮色中,一位白發蒼蒼的老卒坐在鐵軌上,掏出腰間的酒葫蘆。
他曾隨衛青征戰漠北,此刻卻對著鐵軌喃喃自語:"當年俺們在沙漠裏找水源,走一步埋一塊石頭記路。如今有了這鐵家夥,怕是死去的弟兄們都要從土裏爬出來,摸一摸這比刀劍還硬的鐵……"
遠處,高爐的火光映紅了半邊天,將他的身影投射在鐵軌上,宛如一尊移動的青銅雕像。
而在更遠處,徐衛的勘測隊正在繪製次日的路線,他們每埋下一根標杆,就離羅馬又近了一尺。
當最後一份報紙被油墨浸透,當最後一名民夫放下鐵鎬,長安城的星空下,十萬盞燈籠沿著鐵軌排成星河。
這是大漢百姓用雙手托起的夢想,是比長城更綿長的意誌,是比黃河更澎湃的決心。
正如《長安日報》連夜加印的號外標題:“鐵輪過處,皆為大漢天聲!”
光武元年春,長安城西的渭水之濱旌旗蔽日。
劉據身著玄色禮服,頭戴十二旒冠冕,手持金鑲玉璋,在霍光、蘇武等重臣簇擁下,緩步踏上三丈高的祭天台。
台下,十萬築路民夫身著統一的短褐,腰間係著象征開工的紅綢,如紅雲般鋪展至地平線。遠處,新鑄的鐵軌在陽光下泛著冷光,像一條銀色巨蟒,蜿蜒著向西域延伸。
司禮官的號角聲劃破長空,劉據叩首,將玉璋鄭重插入土中:“維大漢光武元年,天子劉據率文武百僚,祭告昊天上帝:今開鐵路通西域,願天佑大漢,鐵流萬裏,四海歸一!”
話音未落,三十六門青銅炮轟然齊鳴,聲震雲霄。
渭水之上,百艘樓船同時揚起繪有龍紋的白帆,船工們齊聲唱起《築路歌》:“鐵軌如弦弓如滿月,車輪滾滾壓碎胡煙……”
霍光手捧金盒,取出第一枚鐵釘——這枚長三寸的熟鐵釘釘頭刻著“漢”字,尾部鑄有龍形紋路,是少府工匠用高爐精鋼鍛打七日而成。
劉據接過鐵釘,用鎏金錘輕輕敲入枕木:“此釘為始,願我大漢鐵路,千年不朽!”
徐衛換上了不同於往日的深灰工裝,腰間別著墨家和公輸家共同打造的“量軌尺”。他單膝跪地,向劉據呈上鐵路規劃圖:“啟稟天子,首段從長安至大月氏王城,全長一萬二千裏,共分九段同時開工。臣已在沿途設立‘鐵官營’,每十裏建一‘軌料廠’,百日之內必能鋪軌至隴西。”
劉據拍其肩膀道:“昔日你要跨海征羅馬,今日先教鐵輪碾過流沙。待鐵路通到大月氏,朕許你率火車頭直抵羅馬邊境!”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蘇武手持節杖,身後跟著一隊高鼻深目的大月氏使者。
他指著使者們背負的羊皮袋:“天子殿下,大月氏王聞我大漢修鐵路,特送來了‘沙漠之金’——駱駝奶酒與精紡毛毯,願與我共開這條‘鐵絲綢之路’。”
劉據笑著接過酒袋,傾倒在鐵軌上:
“此酒為盟,待鐵路建成,長安的絲綢能換大月氏的良馬,羅馬的玻璃能換大漢的茶葉!”
而在施工現場,隨著劉據揮下金色令旗,十萬民夫同時揮動鐵鎬,渭水河畔頓時響起震天動地的號子聲。
霍光親自點燃第一座高爐,赤紅的鐵水如瀑布般注入軌模,騰起的熱浪讓初春的寒意瞬間消散。
在人群中,有個叫李三的流民正奮力夯土,他腰間掛著朝廷發的“築路憑證”,上麵寫著“完工之日,賜田三畝”。
想起家中病弱的妻子,他抹了把汗,對著鐵軌喃喃道:“鐵家夥啊,你快點長,等通到大月氏,俺就能換匹好馬,給婆娘抓藥了……”
與此同時,在千裏之外的玉門關,陳湯正用高爐鋼劍劈開最後一叢荊棘,為鐵路勘測隊開辟道路。
他望著東方,低聲自語:“天子殿下,您的鐵龍就要來了,羅馬人,準備好迎接大漢的怒火吧!”
隨著工期的不斷推進,鐵軌日漸變長。
此時劉據再一次來到現場,踩著剛冷卻的鐵軌,聽著腳下傳來的金屬嗡鳴,忽然想起《山海經》裏“乘龍兮轔轔,高駝兮衝天”的句子。
原來先人幻想的“龍車”,今日竟要靠凡人的雙手實現。
霍光遞來一杯酒,兩人並肩望著蜿蜒的鐵軌消失在暮色中。
“當年陛下出征羅馬,靠的是雙腿和馬隊,”
霍光感慨,“如今咱們有了這鐵家夥,怕是連神仙都追不上。”
劉據飲盡杯中酒,目光堅定:“這隻是開始。待五年後鐵路通到羅馬城下,朕要讓父皇坐著火車凱旋,讓羅馬人看看,什麽是真正的‘天子之怒’。”
渭水滔滔,帶走了最後一抹夕陽。
在這片古老的土地上,一群敢叫日月換新天的漢人,正用鐵與火,在曆史的卷軸上刻下最壯麗的一筆。
第一列火車鳴笛啟程時,那聲音將不僅是機械的轟鳴,更是一個文明向世界發出的請柬——請見證,大漢的崛起。
喜歡大漢:隱忍二十年,漢武帝被架空了請大家收藏:()大漢:隱忍二十年,漢武帝被架空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