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援軍到了
字數:5661 加入書籤
羅馬大營的了望塔上,塞烏斯?馬略轉動著手中的青銅望遠鏡,鏡片上的皸裂紋卻擋不住他眼中的狂喜。
鏡頭裏,漢軍營地的炊煙稀稀落落,偶爾有傷兵拄著斷矛蹣跚行走,如同一群被拔去牙齒的惡犬。
“看啊,他們的‘漢’字旗多久沒換過了?”
馬略將望遠鏡砸在城垛上,鍍金的鷹徽在鎧甲上晃出細碎的光,“那些曾在漠北屠殺我們商隊的野蠻人,現在連修補戰旗的力氣都沒有了。”
副將遞來最新的斥候密報,羊皮紙上用鮮血標著:漢軍弩箭儲備不足兩成,戰馬死亡率達百分之六十,士兵每日口糧降至粟米半升。馬
略突然爆發出刺耳的笑聲,震得城牆上的烏鴉撲棱飛起:“眾神在上!當年迦太基人用了二十年拖垮羅馬,而這些漢人隻用了三年就把自己耗幹了!”
他猛地扯下披風,露出胸前猙獰的傷疤——那是七年前與霍去病野戰留下的紀念。
“傳我命令:今晚全城禁酒,明日日出時,所有軍團按‘漢尼拔三線陣’列陣。”
馬略的手指劃過地圖上的“迦太基廢墟”,那裏正是漢軍防線最薄弱的缺口,“告訴士兵們,破敵之後,允許劫掠漢軍大營三日,金銀歸個人,漢人奴隸半價賣給礦主!”
夜幕降臨時,馬略親率千名騎兵逼近漢軍防線。
他命人點燃成串的火把,將羅馬軍旗插在沙丘上——那麵繡著狼噬嬰兒的旗幟被風吹得獵獵作響,旗下堆滿了漢軍戰俘的人頭。
“劉徹!你聽著!”
馬略的聲音裹著地中海的鹹澀,穿透夜幕,“你以為龜縮在防線後就能保命?當年皮洛士國王用戰象踏平你們的盟友,現在我要用你們士兵的骨頭,為羅馬鋪就凱旋大道!”
話音未落,數十名被俘的漢軍士兵被推到陣前。
馬略抽出佩劍,寒光閃過,為首士兵的手臂應聲落地。
慘叫聲中,他用劍尖挑起斷肢,向漢軍營地甩去:“這是給你們的‘投名狀’!明日此時,你們的皇帝若不投降,我就把他的腦袋掛在鷹旗上,送回長安給你們天子!”
黎明前最黑暗的時刻,羅馬軍團的牛皮軍號突然響徹雲霄。
馬略站在戰象背上,看著眼前的鋼鐵洪流——前排的重裝步兵舉著一人高的青銅盾牌,盾麵上用漢文刻著“降者免死”;
中間的弩炮部隊推著鑲鐵的木質巨弩,每具弩機旁堆放著浸過蛇毒的三棱箭;最後方的騎兵集群如烏雲壓境,馬蹄下的沙地上,無數鐵蒺藜在月光下泛著冷光。
“前進!”
馬略的戰象抬起前蹄,踩碎了昨夜送來的漢軍求和信。
當第一縷陽光掠過迦太基廢墟時,羅馬的投石器率先發動,巨大的石彈呼嘯著砸進漢軍營地,掀起的氣浪將帳篷連根拔起。
馬略看見一名漢軍校尉被氣浪掀飛,手中還緊緊攥著半塊硬餅——那是他今早特意讓人在箭頭上綁的“禮物”。
反攻開始的第三刻,馬略就察覺到了異樣——漢軍的防線竟沒有預想中的抵抗。
他望著那些紋絲不動的盾陣,突然想起七年前在河西走廊的陷阱:同樣是看似潰敗的軍隊,突然從沙丘後湧出無數弩兵,如收割麥子般掃倒羅馬先頭部隊。
“停止進攻!”他的喝聲被戰象的嘶鳴吞沒。
前排的重裝步兵已踏入漢軍營地,卻發現帳篷裏空無一人,地上散落著浸透蜂蜜的粟餅——那是漢軍誘敵的慣用手段。
馬略的瞳孔驟然收縮,他猛地扯動韁繩,戰象龐大的身軀在沙地上劃出深痕。
就在此時,遠處的沙丘後突然騰起遮天蔽日的煙塵,隱約可見漢軍的“霍”字旗在風中翻卷。
他聽見副將絕望的呐喊:“是陷阱!他們根本沒打算撤退!”
但一切都太晚了。
當羅馬士兵捧著粟餅狂喜時,地底突然傳來沉悶的震動——那是漢軍費時三年挖掘的地道,此刻正有無數手持短刀的士兵破土而出,他們的鎧甲上裹著浸油的麻布,眼中燃燒著比羅馬火把更熾烈的光。
馬略望著漫天火光,忽然想起昨夜在望遠鏡裏看到的場景:漢軍傷兵用斷劍在沙地上刻下的不是“歸”字,而是“詐”字的右半部分。這個發現讓他渾身發冷,卻也終於明白——那個在帥帳中猶豫不決的劉徹,從來就沒有打算撤退,他隻是用三萬將士的生命做餌,釣他這條自以為是的大魚。
硝煙中,馬略握緊了劍柄。
這一次,他麵對的不再是士氣低迷的哀兵,而是一群被恥辱與仇恨點燃的困獸。
大漠的黃昏將漢軍帥帳染成血色,劉徹握著撤軍詔書的手懸在半空,墨跡在羊皮紙上映出絕望的陰影。
帳外傳來傷兵的呻吟,與遠處羅馬軍營的歡呼聲交織成死亡的二重奏。
就在他閉著眼準備蓋下玉璽時,忽然聽見地平線方向傳來悶雷般的轟鳴。
“報——!”傳令兵撞開帳門,滿臉沙塵中帶著不可思議的狂喜,“蘇武大人率補給軍到了!還有……還有會冒煙的鐵車!”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劉徹猛地起身,腰間玉佩“當啷”墜地。
他踉蹌著衝到帳外,隻見漫天黃沙中,一列漆黑的龐然大物正噴著白霧駛來,車頭的青銅朱雀雕塑在夕陽下展翅欲飛。
車廂上滿載著成箱的弩箭、成捆的精鋼刀劍,最頂層的糧袋上赫然印著“長安官倉”的朱漆大印。
蘇武騎在車頭,衣袍上還沾著未幹的機油,他掀開蒸汽彌漫的車窗,高聲喊道:“陛下!鐵路通到大月氏了!這是天子殿下送來的‘鐵翅膀’!”
劉徹怔怔地看著鐵軌上的火車頭,任由蒸汽撲在臉上。
他伸手觸摸滾燙的鍋爐,被灼得縮回手,卻又立刻再次觸碰,仿佛要確認這不是夢境。
“這……這鐵家夥真能從長安跑到這裏?”
他轉頭望向蘇武,眼中竟有淚光閃爍,“聯想起兵時,劉據那孩子還在玩木火車,如今……”
話音未落,火車頭突然發出一聲長鳴,汽笛震得沙丘簌簌滑落。
劉徹猛地抓住衛青的手臂,如同抓住救命稻草:“仲卿,你瞧!這比咱們當年的樓船還要威風百倍!”
衛青單膝跪地,撫摸著鐵軌上的“漢”字鑄紋,粗糙的掌心擦過冰涼的鋼鐵。
他想起七年前漠北之戰,為了運糧,三萬民夫埋骨黃沙;而如今,這些閃著寒光的鐵軌,竟能讓糧食在數日內跨越萬裏。
“陛下,”他的聲音哽咽,“
當年咱們在沙漠裏數著星星等糧車,如今……天子給咱們送來了會跑的‘星星’。”
霍去病忽然縱聲大笑,笑聲中帶著劫後餘生的癲狂。
他抽出腰間斷劍,用力劈向鐵軌——火星四濺中,劍刃竟被崩出缺口,而鐵軌卻隻留下一道白印。
“好!好!”
他踢開斷劍,張開雙臂擁抱火車頭噴出的白霧,“馬略那老狗要是看見這鐵家夥,恐怕要尿濕他的龜甲盾!陛下,末將請命,率騎兵沿著鐵路線突襲羅馬後方,讓他們嚐嚐被鐵輪碾碎的滋味!”
李廣顫抖著從糧箱中捧出一袋粟米,顆粒飽滿的粟米從指縫間滑落,砸在鐵軌上發出清脆的聲響。
“陛下,”
他指著火車車廂,“當年李牧守雁門,囤積三年糧草才敢決戰;如今有了這鐵車,咱們能月月換新鮮糧草,日日有新鍛的刀劍。這仗……咱們能打十年!”
董仲舒跪在鐵軌旁,雙手捧起一抔混著機油的沙土。
他忽然想起自己曾在《天人三策》中反對“勞民傷財”,此刻卻終於明白——劉據的鐵路不是暴政的象征,而是真正的“王霸之道”。
“陛下,”他抬頭望著火車頭的朱雀雕塑,“此乃天佑大漢!當年孔子周遊列國,若有此鐵車,仁義之道早已傳遍天下!”
蘇武從車廂中取出一卷圖紙,上麵用朱筆標注著“光武五年鐵路貫通圖”。
劉徹展開圖紙,隻見一條銀線從長安出發,穿越河西走廊、帕米爾高原,直達大月氏王城,沿途密布著“糧草中轉站”“武器維修站”“醫官急救站”。
“天子算準了陛下會在迦太基遇挫,”
蘇武指著圖紙上的紅點,“三個月前鐵路試通車時,他就命人在每個站點囤積了十日份的補給。這列火車走了十七天,比尋常商隊快了整整四十天!”
劉徹的手指停在“羅馬邊境”的標記上,那裏畫著一列昂首的鐵麒麟,旁邊注著劉據的親筆:父皇親征之日,兒臣當駕鐵麒麟來迎。
夜幕降臨時,漢軍營地亮起了自開戰以來最明亮的燈火。
士兵們圍著火車頭載歌載舞,有人用弩箭敲打車廂,竟敲出金石之音。
霍去病的騎兵隊重新換上了錚亮的鎧甲,戰馬嚼著新鮮的苜蓿,馬蹄下的鐵軌延伸向羅馬方向,如同一條隨時會咬碎獵物的鋼鐵巨蟒。
劉徹站在火車頭旁,望著東方初升的星辰。他忽然想起劉據在鐵路開工典禮上的誓言:“兒臣要讓大漢的鐵輪,成為萬國來朝的儀仗。”
此刻,他終於讀懂了這句話的含義——不是靠刀劍征服世界,而是用文明的力量讓世界臣服。
“傳朕旨意,”他的聲音被火車的轟鳴托起,“明日一早,全軍沿鐵路線展開反攻。讓羅馬人看看,什麽是真正的‘犯強漢者,雖遠必誅’——用鐵輪,用蒸汽,用他們從未見過的文明之力!”
蒸汽升騰中,火車頭的朱雀雕塑昂首嘶鳴,與遠處漢軍大營的“漢”字旗遙相呼應。
這一晚,不僅是戰局的轉折點,更是一個帝國重新定義“征服”的起點。
喜歡大漢:隱忍二十年,漢武帝被架空了請大家收藏:()大漢:隱忍二十年,漢武帝被架空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