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5章 五國格局,滅門之仇!
字數:5725 加入書籤
十天後。
經過多日的長途奔襲,李宣幾人已經抵達了西楚與大梁交界的重鎮,禹州城。
禹州,乃西楚的北大門,既是軍中要塞,也是與大梁的通商要鎮,極為繁華。
隊伍進入城中,入住了當地的萬裏堂商會。
萬裏堂,本是葉家暗中的產業。
但自晉陽突襲這家商會,並於京都查抄葉家之後,便被李宣占為己有,強行鳩占鵲巢。
按理說李宣掌控著前朝金銀,本不稀罕占有這個小小的萬裏堂商會。
不過這家商會做的是馬匹生意,與大梁民間、乃至官方關係密切。
借著這層關係,他可以從大梁各大優質的馬場中引進戰馬,以裝備虎威軍的騎兵。
大梁國境綿長,一半是草原,一半山地。
北部國境一馬平川,草場肥沃,最適合養殖馬匹牛羊,大梁戰馬的素質冠絕五國,一直是各國競相求購的“香饃饃”。
依靠著盛產優質戰馬的先天優勢,以及精湛騎術,大梁鐵騎威震天下,難逢敵手。
在開闊地帶的陣地戰中,幾乎無法戰勝,使得大梁皇帝得以雄踞大梁北部,地位無可撼動。
這也是梁國為何能阻止蠻夷各大部落聯手南下的原因之一,靠的就是那支功勳顯赫,草原之上無敵手的北域大軍。
騎兵的優勢在於衝鋒,以高速機動,不斷迂回,反複衝擊的鋼鐵洪流之力,直插敵軍命門,勢不可當。
但一旦進入了複雜的山地丘陵地帶,騎兵的機動性和快速反應能力受到限製,無法短時間內起速衝鋒,並受限於空間地勢無法完整保持陣型,卻也容易成為敵軍長戈步卒與弓弩營的目標。
騎兵在冷兵器時代的戰場中,屬於絕對的超強戰力核心。
但若在山地作戰與城池巷戰之中,失去了其機動性和快速反應能力,無法有效組織陣型形成二次衝鋒,便等同成了對方步卒和刀斧手的靶子。
騎兵一旦被擊落戰馬,儼然不能與更擅長近身格鬥的步卒抗衡。
而且騎兵一般都裝備著重甲,落馬之後行動笨重,脫離陣型便是死路一條。
大梁國強於騎兵,卻也受限於騎兵。
相比之下,西楚軍團的實力則更加均衡。
駐守禹州的二十萬西楚騎兵,雖與大梁鐵騎仍有差距,但據以堅固城池而守,卻也不是不能一戰。
不過兩國若發生戰爭,縱然禹州關失守,大梁軍也無法有效南下,隻因一過禹州關之後,便是無盡的山地丘陵。
直到幽州地界後,方才小見地勢平緩的平原。
山地作戰是騎兵的短板,卻是步卒和刀斧手的“主場”。
這也是當年中原四國鼎力的局麵形成時,大梁未能依靠強大騎兵一舉南下的原因。
至於遠離大陸海岸數百海裏的大秦國,則更側重於水師,陸上作戰幾乎無法與其餘四國匹敵,亦無法染指中原。
雪國與大丘,一個遠居於西域雪境,一個蝸居在大陸西南的十萬大山中,物資匱乏,也是無力逐鹿中原腹地的沃土。
因此,若說以後五國的格局會發生何種變化,大陸霸主決出,那定是在西楚與大梁之間產生。
...
萬裏堂商會的密室內,僅有三人。
長途急行軍尤為艱苦,並非每個人都可以堅持。
皇甫俊嬌生慣養,卻是不願受這種日夜奔襲的苦。
皇甫萱女將出身,倒也還好,但為了留下保護自己的哥哥卻也放棄了跟隨。
雲飛揚與一眾昆侖奴帶著陷入心魔之中的蔡坤,無法快速行軍,與幾人大約相距了一天的路程。
而王二棒領著五千兵馬從平洲出發,估計還要一段時間才能趕上。
先行趕到禹州的,僅有李宣、六麻子與昆侖長老及其侍衛。
西楚與大梁雖是友好鄰邦,但商隊進入對方國境,仍需文牒審批。
幾人便打算趁著這間隙,等待後方的隊伍趕上。
坐定之後,六麻子給昆侖長老倒了一杯茶。
李宣笑著道:“一路而來,本王竟還未曾問過長老的名諱,卻是失禮了。”
“叫我紅月即可。”
昆侖長老紅月淡然道:“王爺喚老身前來,應該不隻是想知道老身的名諱而已吧?”
昆侖族人與馮笙一樣,都是極為講究規矩的。
鴻德殿那時,李宣解開了假密盒的機關,通過了昆侖長老會的最終考驗。
原則上已經是三神使之一,但未經族中長老會加冕,也未經公告天下,此時卻也仍喊他王爺。
李宣淺笑道:“當然不是。”
“王爺有話直言。”
“我想知道風無影與莫離之間的關係,假設...我隻是說假設,莫離就是風無影的奸夫,那他倆之間最初的關係是如何形成的?又是為了什麽,令風無影不惜叛逃,背棄自己的丈夫與莫離私奔?”
聽此。
紅月明顯怔了一下,似乎沒想到李宣會如此問,更沒想到李宣會把莫離認定為風無影的奸夫。
而且此二人,如今明麵上都已經死了。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紅月沉默了好一會兒,這才歎了一口氣,說道:“你尚未加冕成為真正的日昆侖,有些事本不該過早讓你知道。但事關族中存亡與能否安全救回夜昆侖,老身倒也不得不對你明言。”
“蔡坤沒有陷入心魔之前,曾告訴過老身,他已經將當年風無影“被殺”的經過告知於你,那有些話便不必贅述了。”
李宣點頭:“長老請講。”
“事實上,在四尊者沒有被殺之前,莫離當時還是北域軍主帥,他就曾上過昆侖山,求我族出手辦一件事。若說風無影是何時與他結緣的,估計就是那會兒。隻因當時眾長老都在閉關,族長夫婦已在山外遊曆,蔡坤執行公務在外,唯風無影獨留山中,便是她接待了莫離。”
“哦?莫離求過昆侖族?是什麽事?”
“他以黃金萬兩,以及北域數十萬大軍的虎符為代價,要求我族出手暗殺蠻夷十大部族的首領。隻要十大首領一死,蠻夷各部將成散沙,他可揮兵橫掃整個大漠,一勞永逸。”
說到這。
李宣目光一閃,頓然皺眉。
沉思了片刻後,方才緩緩說道:“他竟以北域軍的兵權,換取蠻夷十大首領的首級,這事兒...是他自己的意思,還是受了大梁皇帝的旨意?昆侖族素來以擅長暗殺而得名,三千昆侖奴無孔不入,說起來...倒也有取蠻夷首領的本事。”
“但清剿蠻夷之亂,本是大梁朝廷的事。即便他是北域軍主帥,也隻需固守,不讓蠻族人過境即可。又何須一定要殺光十大首領?”
紅月道:“這你就有所不知了。且不談莫離當年是否受了大梁陛下的旨意,單說他與十大首領的私人恩怨,他就恨不得將他們生吞活剝。”
“怎麽說?”
“莫離身出武將世家,便是北域關當地人,其父當年就做過北域軍主帥!莫離自幼驚才,年僅十六就展現出過人的領兵才能。隨父征戰多年,功勳顯赫,其父年老卸任後,他便接過帥旗,鎮守北域,猶勝其父。隻不過,再大的名將也不可能做到全無敗績!莫離執掌北域關僅十餘年,僅敗過一場。而也是在那一場戰敗中,北域關淪陷,他幾乎失去了所有。”
“北域關淪陷?”
“是。大約二十年前,一場百年難遇的蝗災席卷了中原四國,導致各國主要糧食產地顆粒無收,陷入饑荒之中。四國疲於應對,民不聊生,動亂四起。蠻夷人見四國積弱,自覺南下的時機已到,便聯合了十大步卒,集齊五十萬大軍進攻北域關。”
紅月站起來,紫紗之下,麵色凝重。
邊踱步,邊沉聲道:“北域關一破,大梁腹地再無天險可守,蠻夷人可兵指京都,乃至取梁帝而代之。北域關雖城池堅固,常駐兵員三十萬,又有莫離這個名將鎮守,按理說並不易攻破。”
“但那時候全天下都在鬧饑荒,北域軍已連續數月沒有補給,士兵無力征戰。而蠻夷人厚積薄發,鐵了心要一鼓作氣,徹底摧毀北域要塞,破了莫離的不敗神話。在曆經五個月的鏖戰之後,北域軍大敗,城池淪陷。”
“莫離身負重傷,幸得親衛營拚死將之送往後方,這才留得一命。但他身在城中的家眷...卻沒有那麽好命!蠻夷人入城之後,屠城十日,北域要塞近十餘萬手無寸鐵的百姓被坑殺,所有物資被搶奪一空。當中的死難者,便有莫離的家人,無一幸免。”
李宣愕然:“這麽說來,蠻夷十大首領與莫離有滅門之仇...怪不得他會不惜代價要求昆侖族出手,取十人的首級。後來呢?莫離如何收回北域關?”
紅月道:“北域關一破,蠻夷人南下,便等同虎入羊群,再無阻滯。他們甚至可以放棄染指梁京,直接奔赴更加富庶肥沃的西楚進行擄掠。當時的大梁朝廷積弱,北域軍陣亡之後,再無力獨自麵對蠻夷人,隻能尋求其他三國的幫助。”
“而大梁若滅,蠻夷人入關有了一席之地後,其他三國也必遭擄劫!一旦給他們徹底在北域關站穩腳跟,占據了進軍中原的關鍵門戶,日後恐無法再將他們趕回大漠。相比於窮凶極惡的蠻夷人,三國朝廷更希望大梁皇庭能保留下來。”
“北域關淪陷一個月後,四國君主在禹州會盟,共同定下了聯合出兵奪回北域關的決定。四國聯軍發兵百萬,以雷霆碾壓之勢,迅速奪回了北域要塞,大梁史稱“北軍事變”。”
李宣深吸了一口氣,道:“原來如此,那...當年的四國聯軍既然是碾壓之事,為何不乘勝追擊,徹底覆滅蠻族?就算不殺光他們,當也將他們打到再無還手之地。何至於如今仍有餘力,蠢蠢欲動?”
喜歡我是反賊,娶個公主很合理吧?請大家收藏:()我是反賊,娶個公主很合理吧?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