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8章 師者

字數:3897   加入書籤

A+A-


    秦玉林離開後,傑德又拿著一個黑色的小包走了進來。    所以這次進來的時候,傑德明顯帶著一種心虛的謹慎:“方便說說你們聊了什麽嗎?”
    “敘舊而已。”
    我揉著太陽穴隨口回道:“我們認識,但是很久沒見過麵,所以有些情況需要同步一下——你應該猜到了吧?”
    傑德似乎沒想到我會這麽坦誠,愣了一下才點點頭:“可我還是想不通,那個人的身份……你們是怎麽認識的?”
    “鑒於之前的教訓,我可以詳細解釋我們的關係,但你確定要現在聽嗎?”
    我勉強睜開一隻眼睛看向傑德:“我們隻有兩天時間,你想聽故事,還是用聽故事的時間辦點正事?”
    “……先做正事吧。”
    傑德勉強擠出個笑容,打開小包拿出一支槍式注射器,還有一支淡藍色的藥劑:“按照規定,我們要先更換監控設備,但為防止你在之後進行規避,需要你先睡一覺。”
    “我現在還有人權嗎?”
    我深吸口氣努力坐直身體:“我是說如果我的身體出現嚴重問題,現在會給我執行‘應急預案’嗎?”
    “這是當然。”
    傑德不假思索的點點頭:“雖然你目前的身份隻是從犯,但也具備調查價值,如果是影響調查的嚴重問題……”
    “那就不用鎮定劑了。”
    我說著爬到床上躺下,借著身體和被褥的掩護,把秦玉林那一小瓶麻醉劑偷偷裝進口袋:“去辦‘應急預案’的手續吧。”
    最後一個字的尾音剛飄出去,我已經放棄所有對大腦的主觀限製,開始全力思考楊佩寧的計劃。
    這是在大腦出問題之後,我第一次主動的“全功率”思考,那種體驗比我預想的還要奇妙。
    隻一瞬間,我就進入了一種類似“心流”的狀態。
    仿佛周圍的一切都消失了,無數光點拖曳著明亮的軌跡在眼前飛舞,飛快、但不淩亂的編織成一張細密的網。
    它像是某種“思維過濾裝置”,所有線索和思緒不分先後的撞在網上,將無用的思緒一一濾過,留下的都是與眼下情況相關的信息。
    首先可以確定的是,楊佩寧極其善於隱藏自己、甚至包括他的招數,但我現在的大腦異常好用。
    可能隻有幾毫秒、甚至可能都沒用“時間”,所有那些我想到的、沒想到的線索,就在我的眼前清晰羅列出來——
    出發點是剛剛激發我靈感的“電車難題”。
    在此之前,“對手是楊佩寧”隻存在於我的假設之中,直到我麵臨著劉祈和【大災難】的抉擇之後,才第一次切實摸到了某種模糊的脈絡。
    就像我記憶中、第一次進入秦玉林跳樓的“夢境”時,楊佩寧用一本筆記和臨終托孤似的態度,給我增加了一種莫名的責任感、逼著我不得不繼續調查一樣。
    這種利用大局、甚至大義,來強迫某人在無意識間、做出違背本性的選擇,是楊佩寧慣用的手段之一。
    而在我意識到這種心理層麵的“強迫”之後,形成這種“強迫”的心理暗示也就無處可藏了。
    其實我用過類似的手段。
    之前在六號基地的時候,我們由於太陽風暴而躲進掩體,又因為我看到了“假011”,產生了“單獨接觸再決定策略”的想法。
    為了避免別人發現這件事,我提供了一些帶有誤導性質的基礎信息,誘使他們把注意力轉到了秦玉林身上。
    但就像“內疚誘導”在我和傑德手中完全不同一樣。
    我當時那種“信息誤導”是很拙劣的,如果沒有我們之間的信任作為基礎,成功率可能還不超過5。
    而楊佩寧用這一招的高明之處,在於他沒有親自現身、隻是把所有造成心理暗示的“線索”,散落在調查的必經之路上。
    不會有人放棄調查,但隻要調查就會落入陷阱。
    而且那些高度碎片化的心理暗示,會在前期完美隱藏“陰謀”的蹤跡,並且每塊“碎片”所能起到的、心理暗示的作用,也都低到足以被任何人忽略的程度。
    直到一段或長或短的時間過後,“線索”隨著調查、逐漸累積到某個閾值,才會由量變引起質變,在目標還未反應過來的短暫瞬間,起到它們應有的、心理暗示的作用。
    到了這一步,由於目標的心理狀態已經發生改變,即使聚合起來的“心理暗示”已經非常明顯,目標本人也難以察覺,隻會在無意識間、按照楊佩寧的想法行事。
    這是一種對“觀察者計劃”、甚至所有調查項目的絕殺。
    因為它不是針對某個人,而是針對所有可以接觸到“調查信息”的人。
    調查者、記錄員、資料員……甚至是信息分析處,接觸到的信息範圍越廣、數量越多,受到心理暗示的速度就會越快。
    唯一可惜的是,這種具備大範圍普適性的手段,對於特殊個體的效果會大打折扣——比如天生疑神疑鬼的我。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至少到目前為止,我還沒見過比我更多疑的人,即便有些懷疑我沒表現出來、甚至自己都沒意識到,但它們都切實存在於我的潛意識當中。
    於是楊佩寧給這一招加了保險——“擾亂”。
    按照我之前的分析來看,“擾亂”的出現是沒有太大必要的,畢竟楊佩寧隻用那一招,就足以將所有調查項目卡死在某個階段。
    即便有人發現問題,在絕大多數人都受到心理暗示的大環境下,少數個體所能起到的作用也微乎其微。
    但楊佩寧不願承擔這個風險,於是他在“碎片信息誤導”的基礎上,用“大範圍的信息擾亂”,來混淆那些“特殊個體”的視線。
    雙管齊下,以一種絕對不會發生意外的強硬姿態,徹底卡死所有關於【大災難】的調查進度。
    我不知道他為什麽要做這種“阻礙”,但楊佩寧是人,隻要通過他的手段、逆向摸清他的思維模式,就可以掌握他的行事邏輯。
    在那之後,楊佩寧所有的行為都將變得有跡可循,我不僅可以知道他過去的行為有什麽目的,甚至有可能推測出他未來的行動——不過現在好像還不是時候。
    就在我試圖分析楊佩寧的行為邏輯時,大腦終於在那幾秒鍾的思考後不堪重負。
    伴著一陣撕裂般的尖銳劇痛,我的意識瞬間消散。
    混沌中不知過了多久,我在一片絕對的黑暗中緩緩蘇醒,同時腦子裏還響起一個熟悉的聲音:“第四生命形式,又見麵了。”
    喜歡十一個瘋子請大家收藏:()十一個瘋子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