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2章 竹刺堡!破!
字數:4451 加入書籤
他一馬當先,率先衝上灘塗。
“用鉤索挑開拒馬!”
刹那間,五千精騎馬鞍上的青銅鉤索同時彈開扣環。
一個個鐵鉤在月光下泛著冷冽的幽光,恍若蟄伏的毒蛇昂起頭顱。
虎賁軍士兵半伏在馬側,臂上青筋暴起,將鉤索甩出的弧線拉得筆直。
鐵鉤精準嵌入竹釘倒刺的瞬間,整座灘塗響起令人牙酸的摩擦聲。
煮沸過的竹製拒馬在泥漿中發出瀕死的呻吟。
有士兵因用力過猛,虎口被粗糲的繩索勒出血痕,卻咬著牙將鉤索纏在腰間,與戰馬同時發力。
秦瓊胯下坐騎前蹄騰空,肌肉如鋼鑄般繃緊,硬是將三根碗口粗的竹樁連根拔起。
飛濺的竹屑混著毒汁射向空中,在火把照耀下折射出詭異的綠光。
秦瓊雙鐧磕在馬鞍鐵環上,發出龍吟般的清響。
“拉!”
五千鉤索同時後拽,灘塗下埋藏的拒馬陣轟然崩塌。
斷裂的竹釘如暴雨般射向夜空,驚起蘆葦叢中沉睡的寒鴉。
突然的變故,讓正在換防的守軍有些反應不及。
可當他們看到拒馬陣已被破解之時,才如夢初醒。
一個個爭著搶著敲響去銅鉦。
寨牆上的哨兵剛敲響銅鉦,便被虎賁軍的神射手一箭封喉。
但那聲嗡鳴未落,了望塔上突然滾下一串竹製響鈴 —— 竟是用竹筒串起的警報器。
聲音順著洛水傳出去三裏遠。
“不好!”
秦瓊瞳孔驟縮,隻見寨門內突然伸出無數竹製長矛。
矛尖裹著磷粉,在夜色中泛著幽藍的光。
“盾牌手在前,火箭準備!”
秦瓊翻身下馬,雙鐧在地上劃出火星。
虎賁軍立刻變換陣型,前排士兵將包著生牛皮的盾牌斜舉過頭,組成流動的鐵幕。
後排騎手則從馬鞍側袋抽出特製火箭。
箭杆纏著浸滿桐油的麻布,箭頭淬著磷粉。
當第一支火箭在竹門上炸開時,眾人驚覺那看似簡陋的竹門竟隻是外層,裏麵還藏著三寸厚的鐵皮!
“用槊頭鑿門縫!”
秦瓊大吼一聲,取來一杆馬槊,猛地插入竹門與鐵皮的縫隙,奮力撬動。
小課堂:馬槊與長槍不同,最明顯的區別就是長度,隋唐時期騎兵實戰馬槊長度可以達到3.54.5米,是為騎兵破甲衝鋒定製的 “重裝兵器”。)
眼見鐵皮牢固,他又從背後取來雙鐧,雙手發力,砸在槊杆上。
隻聽 “哢嚓” 一聲,鐵皮與竹片同時崩裂。
就在此時,無數竹製尖刺從門縫裏射出,前排盾牌手的牛皮瞬間被戳穿。
“火油灌縫!”
秦瓊猛地扯開腰間皮囊,將火油順著裂縫倒進去。
親衛校尉立刻拋出火把,竹門與鐵皮之間的火油瞬間爆燃,燒得竹片“劈啪”作響。
瓦崗軍在門內發出慘叫,顯然沒料到竹鐵混合的城門會成為引火陷阱。
秦瓊趁機再次揮鐧,這次鐵皮與竹片同時崩裂,露出裏麵被燒死的瓦崗士兵。
“破寨!”
五千精騎如潮水般湧入,卻見寨內道路全是竹製棧道。
下麵竟挖著丈許深的陷阱,裏麵插滿塗毒的竹刺。
秦瓊勒住坐騎,望著棧道盡頭那座用整根毛竹搭建的主寨。
眼前這座“竹刺堡”是他親自督建,所有防禦都用竹子製成,連滾石都是空心竹球裝著石灰。
“全軍慢行,小心暗箭!”
果然,當虎賁軍踏上棧道時,兩側竹牆突然彈出無數竹製弩機,箭矢上綁著點燃的油布。
秦瓊揮槍撥打箭矢,卻見空中突然飄下無數竹片 。
剩下的守軍從竹製了望塔上撒下浸過桐油的竹屑,借著風勢點燃了整個棧道。
“你們敢!”
秦瓊對著竹製了望塔怒吼一聲,趁敵人愣神之時,甩出鉤索。
鉤住了望塔的竹梁猛拽,整座塔樓轟然倒塌,將正在傾倒桐油竹屑的瓦崗軍砸成肉泥。
“散開,不要擠在一起!”
“先把這些弓弩清理了!”
秦瓊的吼聲混著燃燒的爆響。
虎賁軍士兵聞言,紛紛抽出馬靴中的短刃,削砍兩側彈出的竹製弩機。
有士兵不慎踩斷棧道竹條,千鈞一發之際被戰友用馬槊勾住腰帶拽回。
火光中,秦瓊望見主寨頂端晃動的瓦崗戰旗,雙鐧在掌心轉了個冷冽的弧度。
那是他當年親手繪製的瓦崗舊旗,此刻卻成了必須碾碎的阻礙。
“隨我衝鋒!”
秦瓊大吼一聲,率先縱馬狂奔。
以他對這座前哨寨的了解,精準地避開了每一次陷阱。
虎賁軍士兵緊隨其後,跟隨他的腳步,緩緩通過竹刺叢林。
當秦瓊的雙鐧砸開主寨大門時,裏麵的瓦崗軍正抱著竹製火把衝向糧倉。
“想毀了糧草?”
他冷笑一聲,從地上撿起一張鐵胎弓,三支鳴鏑箭同時射出。
將那幾名拿著火把的瓦崗軍全部釘在了地上。
箭尾的哨音劃破夜空,虎賁軍從四麵八方湧出,將其餘的瓦崗軍一一製服。
黎明的第一縷陽光穿透竹製寨牆時,秦瓊站在主寨的竹製了望塔上,望著寨中騰起的煙塵。
那是軍中正在做飯,用的就是前哨寨內的糧草。
竹刺堡的竹製棧道上布滿焦黑的痕跡,那些被火油燒毀的竹片下,隱隱露出瓦崗軍埋藏的竹製軍械。
原來這座看似簡陋的前哨寨,乃是用竹子打造的鋼鐵堡壘。
而虎賁軍之所以能如此迅速破寨,全靠秦瓊對這座前哨寨陷阱結構的了解。
若是換一人領兵,就算能破寨,怕是也要費上不少波折。
“將軍。”
親衛校尉呈上從瓦崗軍屍體上搜出的絹帛。
“這是李密的手令,說前哨寨至少能擋虎賁軍三日。”
秦瓊接過絹帛,隻見上麵寫著。
“竹刺堡固若金湯,量他秦瓊一時難以破解。”
他突然笑出聲,將絹帛拋向空中,抽出雙鐧劈成兩半。
“告訴大帥,竹刺堡已破,全軍稍作休整,即刻出發。”
“明日此時,定會抵達瓦崗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