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隴西楊阜
字數:7454 加入書籤
隴西榷場。
劉平結完婚沒幾天,便離開了武都,來到了隴西榷場。
隴西榷場大概有一個小鎮子大小。李參派了五百人規模的郡兵在這邊負責維持秩序。目前榷場內的商人大多數都是從武都來的,隻有少數幾個羌人、匈奴人等在這裏做生意。
但大多數都是擺攤,給他們準備的商鋪,並沒有要買。
李參陪著劉平在榷場裏逛了一圈。
“眼下榷場剛剛開市,除了附近的胡人之外,沒有多少人知道。而且這些胡人也不太放心,擔心是咱們耍詐,賺他們的。”
劉平點點頭:“這事兒得解決,一是宣傳出去,讓更多的人知道咱們的榷場,在哪兒,是幹什麽的,有什麽好處;另外就是樹立典型,在胡人和漢人中都樹立一個典型出來。”
“什麽典型呢?那就是在榷場可以賺到大錢,甚至是一夜暴富。”
“這得雙管齊下。”
李參聽著劉平的第二個辦法,眼睛一亮:“劉功曹倒是好想法,某確實沒想過還能樹立典型。”
“沒有一夜暴富的故事,又怎麽能吸引到人呢?”劉平笑了笑:“這樣,你把人選好,到時候某會告訴你怎麽做的。”
“好!明日某便把人給定下來。”李參答應下來。
“羌人比較複雜,就咱們附近就有先零羌、燒當羌、鍾羌、勒姐羌等十幾個羌族部落。先零羌如今已經反叛了,某覺得可以在燒當羌中選一個人出來。”
“至於漢人這邊,就得看劉功曹你的了。武都商業繁榮,能挑出來更合適的人。”
劉平點點頭:“也行。不過某今日過來還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告訴你。”
“功曹請說。”
劉平從懷裏摸出來一個五兩的銀錠道:“某希望榷場所有交易,都以白銀結算。”
“嗯?”李參有些不明白。
事實上,銅錢在西北是主流的貨幣,不管是漢胡都使用大漢的銅錢進行交易。如果是大型交易那基本上都是以物易物了。
李參不明白,把銅錢換成白銀,跟之前有什麽區別。
劉平笑了笑解釋道:“如今白銀一兩約等於一百五十錢,如果在民間這個價格還會上漲。大概到一百六十錢的樣子。這五兩銀子,就相當於八百錢。”
“五兩銀子總比八百錢要好攜帶吧?”
“假如咱們做一筆生意,需要上萬錢,那也就是幾十兩銀子的事兒,也就幾斤。但是上萬錢得多重?”
“以物易物隻不過是銅錢太重,不方便罷了。而且以物易物對運輸還有很大的要求,過程中還有損耗。賣家和買家都需要將各自的貨物轉運。”
“如果用白銀的話,那麽就能一定程度上解決這個問題。除非是那種特別巨大的交易,那麽都可以用白銀來交易。買賣雙方都比較方便。”
“假如某是一個賣家,把東西換成了東西,還得再運回去銷售。但是有了白銀就不一樣了,某可以直接換成白銀,省去了運輸的成本,變相的多賺了錢。”
“這樣,經濟就會越來越活泛。”
頓了頓,劉平繼續說道:“當然了,白銀也是金屬,若是交易規模太大,需要的白銀也是一個巨大的數字。如今武都和隴西兩郡的白銀儲量肯定是無法支撐太過繁榮的貿易的。”
“不過某也有辦法。”
李參正聽得入迷,聞言立刻問道 :“什麽辦法?”
“錢莊!”劉平擲地有聲的說道。
開設錢莊,是劉平在知道了銀礦儲量之後做的決定,而且他的野心很大。與其說是錢莊,倒不如說是銀行了。
在劉平的計劃中,錢莊除了存取款、商業貸款等功能之外,還要有發行貨幣的職能。
依托錢莊,劉平接下來將施行一整套的貨幣政策。
貨幣政策是一個相當現代的詞語,但是從古至今,中央王朝總是主動或者被動的施行過各種貨幣政策。因為貨幣政策對經濟的發展影響巨大。
古人就算不明白其中的原理,但是卻知道怎麽做才是對的。
在劉平看來,一個持之以恒的貨幣政策,對經濟的發展、社會的建設、生產力的提高都是有巨大的促進作用的。
當然,貨幣政策不是恒定的,而是要根據經濟運行發展的現實情況做出相應的調整。最簡單的,後世每一個高中生都知道的道理,當經濟發展過熱的時候,要實行緊縮的貨幣政策;當經濟發展緩慢時,要實行積極的貨幣政策。
現代貨幣政策的調整,幾乎都是通過銀行來實現的。貨幣發行量的多寡、銀行準備金率的上下浮動、貸款限製的收緊與放開等等都是貨幣政策。也都是通過銀行在操作的。
劉平建設錢莊的目的也在於此。
當然了,跟成熟的現代銀行相比,錢莊要做的事情更多。
第一步就是之前提到的銀本位,後邊逐步過渡到金本位,讓貴重金屬跟銅錢掛鉤。
第二步就是鑄幣發行。這是最重要的一步,每一個節點都需要劉平計劃好,並且順利的推行下去。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鑄幣發行這一部分,劉平也有大概的思路。首先,逐步收回百姓手中的其他鑄幣,不管五銖錢還是其他的,都逐步收回來。這一點通過一條鞭法可以快速實現;其次,在收回大量銅錢之後,劉平會將這些銅錢融掉,重新鑄幣。這是個吃力不討好的事情,中間會有各種磨損、消耗,劉評估計至少得損耗一成;最後將新鑄幣發放出去。
發放的方式有兩種,一是各級官員的俸祿全都用新鑄幣;二是修路、修建城池等的人工費用,也都用新貨幣來結算。
鑄幣發行解決了之後,劉平還需要保證不會出現劣幣逐良幣的事情。所以,還需要保證新鑄幣的購買力。
目前的銀本位是一種保險,劉平還打算將新鑄幣的購買力,用糧食給上第二道保險。具體怎麽操作,這就需要一點點的嚐試和修改了。
第三步,錢莊開通存取款業務和貸款業務。
劉備集團所有官員,被動獲得一個錢莊的戶口,每個月的俸祿,直接發放到錢莊戶口內。需要的時候,憑票去取即可。
其次不管是官員、還是百姓,將錢存到錢莊都可以獲得利息。不管是銅錢、還是白銀、黃金都可以存進去。銅錢會給利息,至於黃金白銀則收取保管費用。當然利息肯定不會太高,劉平計劃是每年給百分之一的利息。
至於貸款業務,則麵向所有人。隻要有質押物品,就可以根據價值獲得相應的貸款。第一年免息,自第二年起,每年收百分之二的利息。
第四步,當存取款成為常態之後,大家對錢莊的信任度上來,就會提供結算業務。也就是說,如果兩個人發生了交易,可以不用錢,隻需要到錢莊把賬戶上的款項轉到另外一個人的賬戶就行。
這樣一來,不僅提高了貿易的效率,同時還大大縮減了實際流通的銅錢數量。舉個很簡單的例子,如果武都的經濟發展,需要有五千萬枚銅錢在市場上流通的話,那麽有了錢莊之後,實際流通的銅錢可能隻需要兩千萬枚,甚至一千萬枚。
那多餘的銅錢呢?就會存放在錢莊裏。那劉備也就有錢了。反正都是一串數字,隻要把握好度,財政有點輕微的赤字,那就一點問題沒有。
反而能夠促進經濟的發展,同時也讓劉備集團快速擺脫無錢可用的窘迫。
當然了,風險也很大。一旦玩脫了,那麽就會麵臨整個經濟崩潰的連鎖反應。
劉平的計劃,自然不會說給李參聽。
李參隻是琢磨了一下錢莊這兩個字,略帶好奇的問道:“能否解釋一下呢?”
“就是存錢和取錢的地方,具體的某準備好了之後會告訴李使君的。”劉平笑了笑說道:“眼下,使君要做的就是趕緊告知榷場的負責人,日後整個榷場的大宗交易,都以白銀結算。”
“榷場收取的費用,也以白銀為主。小商小販的就還是銅錢,隻要是大宗交易,那就要白銀。”
李參點點頭道:“某明白了。”
兩人正說著話呢,忽然聽到了一陣吵鬧聲。
劉平循聲望去,就看到一個十五六歲的漢人正跟一個五大三粗的羌人吵架。
“咦?他怎麽在這?”李參輕咦了一聲。
“認識呢?”劉平問了一嘴。
李參點點頭:“博遠的兒子,楊阜。”
一旁的楊誌早就安奈不住了:“功曹、明公,某去去就來。”
劉平笑了笑道:“一起去看看吧。”
稍作了解,劉平便弄清楚了事情的原委。這羌人仗著自己強壯有勇力,在跟一個老頭做生意的時候,用了強。楊阜看不過去,便跟他理論了起來。
老人家急需一筆錢給家裏人瞧病,所以便把一柄祖傳的寶刀給拿了出來。那羌人很是喜歡,便跟老人家攀談了起來。
這年頭一把好武器的價格,不比一匹馬便宜多少。老人家也是急需用錢,便跟羌人說,隻要五千錢,這刀便可以賣給他了。
劉平也注意到了羌人腰間的刀,沒有刀鞘,光從外形上看,就知道這是一把寶刀,少數值個兩三萬錢,五千錢能買到,絕對是占了大便宜。
“你這羌人好不曉事,本來就是作賤賣給你的。你拿出五千錢給人家便是。可你拿了刀便翻臉不認,非說這刀是你自己的,實在是不當人子。”楊阜年紀輕輕,說起話來倒是擲地有聲。
羌人看了一眼楊阜,又看著圍過來劉平等人,不屑的說道:“怎麽著?不是說漢胡都可以來這裏做生意嗎?這刀在我手裏,那自然就是我的。你們還想強搶了去不成?”
“誰要搶了?”楊阜怒聲喝道:“我大漢煌煌天威,吾等漢人也都是一等一的好兒郎,豈會似你這般狼心狗肺,豬狗不如,做出這等下作的事情。今日你需得把這刀還給那老人家,或者你拿出五千錢把這刀買下來。”
羌人笑了起來:“怪不得沒人願意來這裏做生意呢?漢人果然狡詐,莫不是想將吾等誆騙過來,然後強占了我們的財富?”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聽到這裏,劉平笑了起來,對李參道:“看樣子這是來故意找茬的,你覺得是哪邊的?”
李參黑著臉,道:“要麽是羌人的試探,要麽是叛軍故意搗亂....要麽....”
他頓了頓,指了指東邊。
“依我看來,叛軍現在應該不會管吾等。倒像是東邊那位故意搗亂,讓吾等跟胡人交惡。而這羌人恐怕也是有心試探,才甘願做了別人手裏的鋼刀。”劉平笑眯眯的說道。
“楊阜畢竟年輕,博遠又是個急性子,吾等....”李參小聲說道,話沒說完便被劉平打斷。
“使君不要著急,看看再說。人家已經出招了,咱們不得等人家招式用老了,再決定怎麽還手啊。”劉平擺擺手:“給人家一個表現的機會嘛。”
李參不明白劉平想要做什麽,不過他還是接受了劉平的話。
雖然品級上,劉平連給他提鞋都不配。但是實際上來說,劉平是劉備集團的二把手,在武都、隴西這兩個郡,那也就是實打實的二把手。
這邊,楊誌聽得有些不耐煩了,上前一步將楊阜護在身後,黑著臉對那羌人說道:“某,楊誌。你是何人?”
楊誌的名頭在隴西還是比較好使的,畢竟是殺出來的威名。
那作怪的羌人見到他之後,明顯有了一些害怕,不過很快又強裝鎮定的說道:“怎麽了?我說的不對嗎?你說這把刀是那老頭的,你們有什麽證據嗎?”
楊誌哪有什麽證據?在他看來,隻要把這羌人打一頓就行了。挨了揍,對方肯定就老老實實的了。
他正要動手的時候,楊阜攔住了他。
“父親,萬萬不可動手。”楊阜著急的說道:“打他一頓是小事,可不要壞了朝廷的大事。”
劉平聽到這一句話,眼睛一亮,想聽聽楊阜能夠說出什麽高見來。
“那你說說,為什麽打了這個羌人就會壞了朝廷的大事呢?”劉平笑著問道。
楊阜顯然沒想到會有人這個時候開口,他愣了一下,然後解釋道:“朝廷開設榷場肯定是為了跟諸胡通商。但是自榷場開設以來,諸胡一直抱有戒心,隻有少部分人才會過來采買,販賣東西。但都是一些普通胡人,真正的豪商、貴族並沒有多少。”
“這肯定不是朝廷想要看到的。如今榷場要做的就是打消掉諸胡的顧慮,讓更多的胡人來榷場做生意,甚至是直接在榷場開店。”
“若是真的動手打了此人,那麽至少他稍加宣揚,榷場肯定會受到影響。”
劉平笑了,對楊阜愈發的滿意:“那你覺得該怎麽做呢?”
“要麽用榷場的規矩,要麽就得直接殺了。”楊阜沉思了一下,一字一頓的回道。
“好!”劉平撫掌大笑。
喜歡人在漢末,我堂兄是劉備請大家收藏:()人在漢末,我堂兄是劉備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