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官製改革(一)

字數:5625   加入書籤

A+A-


    漢初平五年,年末。
    劉備集團正的大本營正式落在了成都。就跟之前他們開玩笑時說的一樣,今年這個年,要在成都過了。劉備的書房,除了劉備之外,還有劉平、劉德然、簡雍、關、張四人。一共五個人正在開小會。
    同時這五個人,也是劉備集團最早的班底,可以說是整個劉備集團都是這五人篳路藍縷,一刀一槍打出來的。現如今劉備稱王,入主益州,五個人聚到一起,自然不會是為了緬懷過去。還沒到那個份上。最大的劉備如今才三十多歲,正值壯年,大家都是有野心的。
    “朝廷前些日子派人來通知了,明年改元興平,過了年,就是興平元年咯。”劉備坐在上首笑眯眯的說道。
    簡雍立刻接話:“興平好啊,希望能夠真的興旺和平。”
    劉平輕笑了一下:“好你一個憲和,這些日子是不是不讀書了?興平就是興旺和平了?”
    “嗐,就是個圖個口頭彩,你這人就會摳字眼。”簡雍也不生氣,笑著回道。
    幾個人也是有些日子不見了,尤其是關張二人,一個在西域布武,一個在長安鎮守。這一次來了成都,兩個人都顯得很是高興。見劉平和簡雍兩人拌嘴,都露出了笑容。
    二爺開口說道:“你們二人慣會說笑。”許是太久沒見了,二爺沒了往日的高冷。
    正所謂大事開小會小事開大會。
    眾人說笑了一陣之後,由劉備開始,說起了正事。
    “如今我等為大漢牧守涼州、益州以及半個雍州,這些年來多虧了幾位兄弟,咱們發展的還算不錯。但是現在,某開始有所疑慮了。”劉備說到這裏,歎了一口氣:“唉,我等今後如何奈何?”
    今後如何?其實這個問題很簡單,休養生息以待天時也好,直接豁出去把其他人幹碎再造乾坤也行。但是吧,劉備現在正處在一個極為擰巴的狀態。打心底裏他還是把自己當成漢臣,想要複興漢室的。可眼下的情況,他又非常清楚自己再往前走一步是什麽結果。
    所以劉備擰巴了。
    劉平沉吟了一下,道:“大王,臣以為眼下吾等應該修生養息,為大漢複興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從絕對的戰鬥力上來說,如今的劉備集團肯定是冠絕天下。如果莽一波,五成的概率,天下易主。但是劉備肯定不會願意的,這會兒可沒有人逼著小皇帝禪讓,這天下還是老劉家的,這江山還是洛陽那位小皇帝的。
    單純從軍事角度考慮的話,劉平肯定就建議劉備直接出兵,西域那邊也不要了,就逮著中原猛捶就行。可惜的是,不能這樣做。政治博弈要比軍事鬥爭複雜得多了。
    眼下最合適的,其實就是等著洛陽那邊出問題。
    但是洛陽那邊如今有荀攸當家,配合著一眾老臣子,怎麽可能輕易就出問題?雖然李儒和賈詡兩個人一直有所謀劃,也跟劉平商量過這個問題,但是劉平本身並不是太看好。
    靠董卓的殘部去搞洛陽,逼小皇帝往南或者往北走。這怎麽說呢,不是不行,但是大概率這董卓殘部會被荀攸他們給吃掉。
    但是劉平也清楚這兩個人的想法,李榷他們能不能給小皇帝搞破壞其實無所謂,隻要他們敢對朝廷動刀,那不管結果如何,朝廷的威望都進一步降低。
    說白了,兩個人就是想法的給小皇帝添堵,降低他在民間的聲望。有荀攸在,他們倆也隻能用這種溫水煮青蛙的辦法,一點點的磨。
    劉平思考的時候,劉備輕輕敲擊著桌麵,道:“那德安你有什麽具體的計劃嗎?”
    “先改官製吧。”劉平回道。
    劉備聞弦歌而知雅意,知道劉平是在提醒他要將目前麾下的組織架構做調整了。而且就現在的情況來看,這一次定下來的組織架構,基本上要用到天下一統,甚至是後世要沿用的。
    因此,這個官製的改革,非常重要。既要保證跟著劉備一路走過來的這些哥們們都能獲得足夠的利益,又要保證整個官僚體係能夠高效運行,並且還要確保日後劉備真的克繼大統,可以立刻就用在全國。
    “德安有什麽想法嗎?”劉備又問道。
    劉平點點頭:“是有些不成熟的小建議。”
    “又來。”簡雍樂了:“要我說啊,德安肯定是已經做好了,就等著咱們接茬呢。”
    眾人聞言哈哈大笑。
    劉平也不在意,笑著說道:“先跟大家簡單介紹一下吧。”
    “洗耳恭聽!”劉備麵色肅然,他很清楚這事兒很重要,所以態度很端正。
    劉平見狀笑了笑,開口將自己的想法告訴了他們。
    對於官製,劉平其實在益州還沒打下來的時候就有所考量了。在綜合考慮了當下的現實情況之後,他對日後大漢的官製有自己的一套思路。
    核心思想是軍政分離加限製皇權。
    當然,這個核心思想就不用跟劉備他們說了。
    中央官製這部分,劉平計劃采用閹割版的三省六部製,隻保留六部製。三省就不要了,本來三省就是為了弱化相權強化皇權的。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之前考慮用內閣製,最近經過通盤的考慮也給取消了。以目前以及之後至少上千年的生產力水平來說,內閣製大概率是明朝那種內閣,本質上還是為了強化皇權的。
    倒不如保留丞相製度,相權可以跟皇權博弈。
    當然隻是大框架上是六部製,並不是真正的吏戶禮兵刑工這六部。六在這裏隻是一個約數。
    傳統意義上的六部裏,去掉了兵部,但是加了一個後勤部。但是未單獨設立一個軍部,軍部獨立於文官體係之外。
    除了這七部之外,劉平還額外設立了科技部。
    也就是說,目前部級衙門,一共有八個。
    部級衙門主官是尚書,兩個佐貳官,是侍郎。除此之外還有不定額的員外郎。以禮部為例,主官是禮部尚書,佐貳官是禮部侍郎,再之後負責具體事項的是禮部員外郎。
    當然再往下還有書吏、書佐等。
    同時,劉平也給了陳群一點穿越中震撼,拿來了九品正中製。當然了,這個隻是為了給官員劃分職級,跟陳群那個靠世家、才學、品德劃分人才等級的九品正中還是有區別的。
    九品十八級的職級。
    六部尚書為從二品,侍郎為從三品,員外郎從五品。
    從二品的待遇,等同於如今的兩千石高官。
    丞相是正二品,軍部一把手,也是正二品。
    從一品是之前三公、大將軍這種。但是劉平計劃這些就是一些榮譽職位,官員致仕或者因公殉職酌情追封,算是哀榮。
    正一品,劉平引入了大學士的概念。其實從這裏就可以看出來,劉平還是想為以後內閣製埋下一些種子。
    地方上則在之前郡縣製的基礎上,引入行省製。一省主官也是正三品,一郡主官正五品,一縣主官根據縣城惡沒正八到正七品不等。
    當然這就是大概其的一些框架,裏麵還有很多具體的計劃,劉平自然沒有詳細訴說,但是卻也都做了出來。
    整體上來說,就是有丞相製度、行省製度的明朝官職改版。但是待遇卻還是根據大漢的情況來的,不會讓大漢的官員跟大明、大清的官員那樣,薪水還不夠維持衙門的日常運轉的,隻能靠貪汙。
    “好像有些複雜啊。”張飛撓了撓頭,道:“這一下子這麽改,不就亂套了嗎?”
    “慢慢改。”劉備看了一眼張飛,隨後對劉平說道:“具體的方略做好了嗎?”
    劉平點點頭:“差不多了,現在文若正帶著人在做。”
    “具體各部尚書都有誰?軍部呢?”劉備又問道。
    劉平搖搖頭:“各部尚書、侍郎都是高官,自然需要大王來定,我們商量一下就行。至於軍部,大王自行決斷即可。”
    劉備沉吟了一下道:‘這樣,各部尚書你拿個方案出來,某選一下。然後軍部......’
    他看向了關羽。
    二爺見劉備看過來,連忙道:“大王....如今西域剛穩,某還要在涼州....”
    劉備擺擺手:“除卻雲長,孤實在沒有合適的人選了啊。”
    劉平這個時候開口說道:“西域和涼州那邊,二哥倒是不用擔心。”
    “你看雲長,有德安作保,涼州和西域你就放心吧。”劉備撫掌笑著說道:“那就讓雲長做這軍部尚書。”
    劉平擺擺手道:“軍部就不要叫尚書了吧,叫軍部指揮使怎麽樣?佐貳官就是副指揮使,再往下是指揮同知。日後我軍作戰,將領都要從軍部出。”
    “那意思是如今咱們這些一起打天下的兄弟,都得是指揮同知?”張飛好奇的問了一句。
    劉平搖搖頭:“校尉及以下還是跟之前一樣,再往上便要來軍部述職,授官指揮同知。”
    “那某便明白了。”張飛點點頭。
    畢竟眼下大家已經習慣了原本的軍事編製和作戰單位規模,如果因為官製改革,冒然去動軍事編製,在眼下這種天下未穩的時候,屬實不智。
    “副指揮使呢?還有就是隻有三級,未免太....”關羽不知道怎麽形容,但是他覺得這樣有些簡陋了。
    舉個例子,趙雲、龐德、馬超、薑囧這些人,年齡、功績各不相同。但是又都有領兵出戰的時候,都定位指揮同知,那多少有些不合適。
    “自然還有細分。”劉平笑著說道:“不過這一部分還得二哥跟大王商量,某這就是提了一個框架出來。”
    關羽了然。
    劉平又是刻意在回避軍事方麵的權力。
    喜歡人在漢末,我堂兄是劉備請大家收藏:()人在漢末,我堂兄是劉備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