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官製改革(二)

字數:5302   加入書籤

A+A-


    官製改革是個大事,也是細碎的活。大體框架下可以很快確定出來,但是具體到權責劃分的時候,那就是個來回拉扯的事情。再一個,劉平也不能直接把此時的官製一下子推平,全都換成新的。
    這樣搞,行政體係肯定會混亂好長一段時間。目前的思路就是立下一個大體框架,尤其是中央官製肯定是立下來。往下的具體事務、地方事務、地方官員,暫時可以先不動,有所增減就行。
    在發展的過程中,不停調整。
    從劉備那裏回去之後,劉平沒有立刻就找人商量各部尚書的事情。其實這次定下來的這些高官序列,就是劉備集團的一次蛋糕劃分。
    不是他劉平和劉備兩個人商量一下,然後就可以決定的。在劉備那裏,他說讓劉備自己選,劉備說讓他擬一個大概出來,其實都是在做樣子。究其根本,兩個人暫時都沒有想好,這塊蛋糕該怎麽分。
    現在劉備麾下,既得利益集團包括劉平、關羽這些元從派、以楊永、荀封等人為代表的世家派、還有目前非常弱小但有劉平站台的平民派。
    但這隻是大致的劃分,真要細分,這裏麵更複雜。元從派且不說,都是自家兄弟。世家派裏麵又有涼州世家、關東世家、益州世家這三派。這還不算完,他們又因為自身的考量,在劉平刻意針對世家這上麵,內部又分裂出兩個團體,一派打算跟劉平一條路走到黑,拿家族基業跟劉平置換一些利益,一派則打算展示自己的力量讓劉平放棄針對世家。
    比方說楊永,在麵對元從派和小地主階級的時候他是站在世家派的,在麵對其他世家派係的時候,他就站在關東世家這一派,在麵對劉平針對世家的一些政策的時候,他就會跟劉平談合作。
    如果僅僅是這樣,倒也好弄。但實際上的情況更加複雜。
    因為剛入益州,劉備為了維穩,幾乎沒有處置任何益州的官員,大多數都是直接任用。這就導致這些益州本土官員下意識的抱成團,原本劉備在涼州的這些官員也天然的組了隊。
    更離譜的是,益州本土官員內部又是割裂的,包括益州土生土長的官員和外來的官員,也就是所謂的東州士。東州士裏麵的代表人物就是從荊州來打工的李嚴。
    劉平越整理越覺得麻煩,同時心裏也對教員說的那一句話,有了深刻的認識。
    黨外無黨帝王思想,黨內無派千奇百怪。
    但問題還是要解決的。三大派係內,他和關羽兩個人一個是丞相,一個執掌軍部,元從派是最大的贏家。世家派係裏麵,肯定是要分蛋糕的,涼州派、益州派、關東派肯定都要抬一個人上來做尚書的。
    涼州派好弄,虞應、閆特、皇甫嶐都行,而且涼州派也大多數都是支持劉平的,隨便誰上位都可以。從資曆上來說,皇甫嶐最合適,從身份上來說虞應最合適,但要是從功勞來算,那就閆特更合適了。這就得報上去,上劉備自己選了。
    益州派這邊,有一個很好的人選,就是劉璋。劉平不知道這哥們啥情況,都做好往南打的準備了,結果又放棄了。但是劉備入蜀之後並沒有難為劉璋,反而好生養著。抬劉璋做一部尚書,一來可以彰顯劉備並非刻薄寡恩之人,二來也更容易劉備集團對益州的滲透和統治。
    壞處自然也有,有了劉璋,益州派就有了主心骨,劉備集團內部的不穩定性會增加。
    除了劉璋,還比較合適的就是張肅、張鬆、王累這三人了。但這三人各有各的問題。王累現在還不想投降,劉璋去勸都不行。張肅為人方正,是個好選擇,但是他的威望不足。至於張鬆,本身就是益州別駕,官職上已經足夠了,抬一手沒問題。但問題這哥們在益州不得人心啊。
    想了一會兒,劉平還是敲定了劉璋的名字。
    關東派,其實沒得選,就一個選擇,荀封。楊永之前跟劉德然一起逗比拉一下,最後大敗虧輸,現在還在上庸那邊防備關東諸侯呢,不可能抬上來。劉睿是漢室宗親,屬於元從派了。剩下的人裏麵,跟劉備最早的,資格最老的,貢獻也足夠的關東世家子弟,就是荀封了。荀悅和荀彧兩個人都年輕,不可能現在就台上來,現在抬上來不服眾不說,以後還可能會出現升無可升,賞無可賞的情況。
    其實司馬防也可以,出身、地位、名望、資曆也都足夠。這一次入蜀,也是有些功勞的。
    “真麻煩。”
    嘟囔著,劉平單獨鋪開一卷,開始寫寫畫畫,大概其整了一個框架出來。跟之前隻有官名不一樣的是,這一次各部尚書、左右侍郎、員外郎都填上了一些名字,供劉備參考。
    弄完了之後,他吩咐下麵的人,將荀彧等人都喊了過來。
    此時剛剛落戶成都,所有人都非常忙,但還是很快就來了劉平的班房。
    劉平揣著手,眯著眼睛看著下麵這些年輕人,臉上不自覺的流出一絲微笑:“諸位,某與大王商議了一下,要對官製做一些改革,這裏想聽聽你們的意見。”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聽到這話,在場的所有人都沒覺得有什麽意外的。這件事還在南鄭的時候劉平就一直在念叨著,按照他的性格,早晚回落到實處的。現在提出來,倒也可以理解。
    “官製調整大體是這樣的....”劉平拿了一卷卷宗遞給了離得最近的荀彧,道:“你們都看一下。”
    卷宗上是劉平一開始就做好的那一份官製改革的,並不是剛才寫上名字的。
    荀彧拿到手之後,直接打開,對著眾人朗讀起來。
    ......
    劉備的寢宮內,此時正在舉行一場小型的宴會。
    沒有歌舞,也無音樂,隻有幾個人分桌而坐,默默吃著東西。
    劉備坐在上首,一口一口的吃著羊肉。下麵分列左右,左邊是陳留王劉辨,右邊是劉璋。
    此時劉辨吃的滿嘴流油,劉璋則是食不下咽。
    劉辨已經躺平了,都不打算去陳留就番了,甚至希望劉備能跟洛陽自己那個倒黴弟弟商量一下,幹脆給他在益州選個地方吧,別陳留王了,梓潼王、建安王都行。
    劉璋則是想不明白。
    自己坐擁地利,帶甲十萬,猛將如雲謀士如雨,還有張任、嚴顏、吳懿這種當世一流戰將,怎麽就這麽容易就被打敗了呢?
    吃完了最後一絲肉,劉備將羊骨頭放下,順手拿起帕子擦了擦手,看向劉璋笑道:“季玉,怎麽不吃啊?是不是味道不行?今天是太忙,等忙完這段兒,孤帶你去德安那裏,他是個會吃的。”
    劉璋聽到劉備的話,連忙大口吃了兩口,咽下去之後才道:“好吃的好吃的,隻是剛才有些走神了,還望大王勿怪。”
    劉備擺擺手:“你我同宗兄弟,進番入蜀也是聽聞季玉你受奸人蠱惑,所以不得已而為之,還望季玉莫怪。這益州還是你的,你且放心便是。”
    劉璋聽了,心裏苦笑一聲,嘴上卻說道:“是璋識人不明,差一點便葬送了祖宗基業,天幸有大王在,不然璋愧對列祖列宗。益州之事休要再提,大王更適合為祖宗牧狩益州,保祖宗基業萬世不易。”
    “這.....”劉備麵露難色。
    劉辨這個時候才明白,為什麽這一次要喊自己這個吉祥物過來,見狀連忙說道:“皇叔何必糾結,我劉漢如今到了危急存亡之秋,為了祖宗基業,還望不要推辭。”
    “陳留王所言正是!”劉璋跟著說道。
    “哎,你們害苦我也!”劉備一拍大腿,隨後道:“左右,再上一隻羊!”
    同時心裏也在吐槽劉平。
    這都出的什麽餿主意,若不是他從小就能控製自己的情緒,這會兒肯定要尷尬的說不出話來。昨日劉平離開的時候,劉備便問劉平自己等人如今打下益州已成既定事實,但是這種事情好做不好說,好說也不好聽,有沒有什麽辦法。
    劉平給他的辦法就是,讓劉璋自己說益州是給咱們的就行。
    甚至於他都懶得給劉備編一個借口,剛才劉備所說的什麽受人蠱惑,那都是劉備自己編的。
    “不需要理由,你表達這個想法的時候,劉璋若是聰明,會自己給你足夠的理由的。”
    想著劉平的話,又看向下麵賠笑的劉璋。
    劉璋注意到他的目光之後,連忙道:“大王莫不是忘了,璋之前給你寫過信的,邀您入蜀。”
    劉備聞言一愣,他怎麽不知道這茬?不過出於天生的政治敏感性,他還是順著劉璋的話說道:“終究是你我兄弟私誼......”
    “益州別駕張鬆、還有法正等官員都有所了解。”劉璋打算把這事兒給劉備做實了。
    眼瞎都這樣了,還是讓劉備順心才行。他可是聽說了,劉備是仁義之輩,但是那個劉平是個絕對的殺星。關羽、張飛這等絕世猛將連年征戰才能殺幾個人啊?劉平那可是從武都殺到長安,從長安殺到南鄭的。
    如今這天下對劉平的評價,是割裂的。認可其能力,當世蕭何也不過如此了。但同時又認為他嗜殺成性,不似常人。簡單地說,這些人覺得劉平不是個人,可能是什麽披著人皮的怪物。
    但傳這些話的都是那些世家,如果你去田間地頭問問就知道了,劉平,那是大大的好人。
    但是劉璋不知道啊,趙湜曾經跟他說過,劉平每到一地就會殺光當地的官員、讀書人,不是好相與的。
    “先把這事兒搞定,省的讓那劉平來尋我。劉備顧忌同宗情誼,那劉平恐怕不會。估摸著那位眼裏,連同為人這一點的情誼都沒有。”
    劉璋如是想著。
    流言也堪稱可怕,不怪乎,人們忌憚三人成虎,人言可畏。
    喜歡人在漢末,我堂兄是劉備請大家收藏:()人在漢末,我堂兄是劉備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