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前頭帶路
字數:5713 加入書籤
目前長安那邊其實不太平,按照劉平的想法,張飛不該來成都的。但是劉備大概是太想自家兄弟了,便讓張飛也跟了過來。
好在李榷那些人倒也沒有什麽動作,再一個,就算是他們真的朝著長安打回來了,長安的劉備軍也完全可以扛得住。
一來李榷手底下都是騎兵,野地浪戰目前堪稱天下第一,但攻城就差了許多。而且後勤補給也完全不給力。
二來,長安守軍也不是吃素的,就算張飛不在,就以李榷的能力,想打進長安,屬實有些困難了。
也因此,在劉備堅持的情況下,劉平也沒有說什麽,同樣讓張飛回來了。昨兒個幾個人還一起在劉備家裏開了個小會。
“今兒個某可沒喝酒。”張飛笑著說道。
說完,他翻身下馬,牽著馬跟劉平齊身。
劉平笑著搖搖頭:“三哥說這話做甚?”
“你說的那個官製改革,今天就要有結果了?”張飛忽然壓低了聲音。
“怎麽?三哥對這個也感興趣?”
張飛搖搖頭,道:“雖然三哥對這些不感興趣,但也知道這事兒可不是那麽好推行的。不過你放心,誰要是不同意,你看三哥幹不幹他就完了。”
“你可別。”劉平連忙道:“這事兒說難也難,說容易也容易,咱們兄弟這麽多年,除了當初打程遠誌的時候,你見過我什麽時候幹沒把握的事情了?”
“哎?當初你沒有把握嗎?”張飛驚訝了:“當初你不是挺自信嗎?”
“嗐,年少輕狂了當時是。”
說著,兩個人聊起了剛起兵那會兒的趣事兒,這一路走過去倒是有趣多了,兩個人都很是開心。
王府,準確的說是一座宮殿。
此時太陽剛剛升起,一大群官員就在宮殿入口處的長廊裏等著。劉平和張飛兩個人老遠就看到了在人群中鶴立雞群一般的二爺。
沒辦法,二爺個子高,骨架大,站在這一群人裏麵,太是顯眼了。
寒暄了一下,兩人走到關羽跟前,稍稍說了幾句話之後。劉備的內侍出來通知,可以開始朝會了。
是的,以前是評定,現在可以用朝會這個詞了。
眾人按照位次排好,魚貫而入。
......
劉備在上首,穿著一身蟒袍,一臉平靜的看著下麵分左右跪坐的百官們。在這一刻,劉備有些恍惚了。
想到了當年他帶著劉平、關羽、張飛三個人,在涿郡的日子。
好遙遠。
但看到坐在最前麵的三人,劉備又覺得其實也沒那麽遙遠了。
劉平老神在在的坐著,雙眼微眯,看著就像是要睡著了一樣。
劉備輕咳一聲,道:“如今我等剛入益州,正是百廢待興的時候,諸君可有方略教我?”
他話音剛落,左列最後一排,一個年輕的官員越眾而出,走到大殿中間,跪在地上,道:“臣,有本奏!”
這人是荀彧,劉平安排的。事實上,劉平看得出來荀彧不想當這個出頭鳥,但他不管這些個,仍是讓荀彧出來。
因為他需要一個世家子出來將官製改革的事兒給放到台麵上。
其實這事兒在場的人都知道了,但知道歸知道,隻要這事兒不放到台麵上,那就隻是一個想法。劉平完全可以自己提出來,但這事兒他還有其他的考量,需要世家子來提出來。
還有誰比荀彧更合適嗎?
出身高、官職低、能力強、交遊廣闊。
說句實在的,荀彧不管在哪一家勢力內部,最後都會成為世家出身官員的主心骨的。
劉平看重的就是這個。
劉備看著荀彧,道:“說就行了,不用這麽麻煩。”
他還是沒習慣身份的轉變。
荀彧是個守規矩的,老老實實的行禮,然後將官製改革的事情,說了出來。沒人打斷他,所有都安靜地聽著,聽的同時也偷瞄劉備和劉平兩個人的反應。
荀彧說完之後,劉備按照劇本繼續往下演:“諸君覺得如何?”
“臣以為,如今官製雖然堪用,但卻有些不合時宜了。”劉平開口定下了調子:“尤其是對吾等來說。”
這是實話,官製改革除了是階段性的劃分蛋糕之外,最根本的原因是現有的官製,很難有效的管理如今的劉備集團內政。
因為劉平的緣故,劉備集團多了很多前所未有的衙門,內政方麵有專門搞科技的格物司、之前成立的郵政衙門、為了科舉和普及教育單獨成立的教育司等等。
軍事方麵也是一樣,專門配備了宣教司,其實就是培養政委的衙門。
除了這些之外,隨著經濟的發展,科學的進步,官方需要管理的地方也越來越多了。行政體係的改革和細化是不可避免的。
劉平隻不過把這個事情給稍稍提前了一些而已。
他開口定下調子之後,剩下的就是討論具體的部門劃分,以及相應的人員配置了。
一群人整整商量了一天,才算有了一個初步達成一致的方案。
吏戶禮兵刑工,還是出現了。兵部獨立出來,當軍部用,沒有軍部這個說法了。同時,後勤部並入到了戶部當中。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這算是劉平做出的讓步,但既然讓步了,肯定就有其他的回報。
六部同屬於文官體係,這完全沒有問題。但是劉平趁機提出了一套新的武將官職體係,仍獨立於六部之外。
急切之間,劉平也沒有太好的想法,直接提出了要建立都督府,設左右二都督負責統領所有軍隊,其下是同知、再下是僉事。
荀封等人則認為,可以是可以,但是官員選調、升遷還是要通過吏部和兵部。
劉平則表示,都督府隻需要對劉備負責,由丞相監督即可。
見劉平堅持,荀封等人也就沒有得寸進尺,算是認同了這個方案。在這件事上,世家幾乎都是下意識的統一了戰線,隻不過有些人態度堅決,有些人態度曖昧罷了。
全程都力挺劉平的,隻有農家和小地主階級出身的一部分官員,以及元從派和所有的武將。
但在具體各部尚書的安排上,世家內部又開始互相打擂台了,讓劉平覺得好笑。
目前初步的方案,禮部尚書,選的是鄭玄。這個人選不是劉平定的,也不是百官們商量出來,而是劉備自己提出來的,而且很是堅定。
眼下畢竟是‘中場開香檳’,所有人還有共同的目標共同的利益,所以鬥爭並不激烈,對劉備也全都非常忠誠和支持,因此沒人跟劉備嗆聲。
鄭玄就這麽水靈靈的成了禮部尚書。
他自己都沒有想到。
戶部尚書這個人選,爭搶的很是激烈,涼州世家推出了皇甫嶐、李參兩個人出來,關東世家則推出了司馬防和荀封兩個人出來。連一直低調的益州世家官員也跟益州東洲士聯合起來,推出了張肅和吳懿兩個人。
最終定下來的戶部尚書,是皇甫嶐。
皇甫嶐這個人選,是目前來說最好的人選了。因為劉平接下來要發展益州,需要戶部的支持,沒人比皇甫嶐更合適了。
涼州世家拿下了戶部,隨後吏部尚書就沒有參與進來,轉而支持起了元從派。但是元從派屬實有些尷尬了,能拿出手的人是誰呢?簡雍和虞應兩個人。
簡雍肯定不能去當吏部尚書的,他現在是情報頭子之一,沒有那個時間。至於虞應,出身、資曆也都是足夠了。
而且有元從派和涼州世家雙重身份,坐穩吏部尚書還是沒問題的。
但能力上,虞應要打個問號了。有一說一,除了是劉備的小舅子之外,虞應這幾年並沒有拿得出手的政績出來,隻能說平平無奇罷了。
但政治博弈就是這樣,劉平需要一個自己人做吏部尚書,在他的支持下,虞應成了吏部尚書。
六部去其三,剩下兵部、刑部和工部。
但讓劉平想不到的是,兵部和刑部大家爭的熱火朝天,等到工部的時候,反而沒人爭了,所有人都跑開了出身、小團夥開始正兒八經的分析誰最適合了。
最終,兵部尚書給了荀封、刑部尚書給了司馬防。
為了平衡內部、同時也為了讓益州本土官員放心,劉備拍板把工部尚書給了蜀中大將吳懿。
至於都督府,左右都督分別是關羽、張飛。
這一點沒人說什麽。
不過這就是大概商量出來的,更具體的還沒有商量完,當天所有人都留宿在王宮中,第二天繼續商量。
這也是劉備集團特色了,大事兒談不完,都別想回家。
.....
晚上,劉平正在整理自己的床鋪。作為劉備集團實際上的二把手,他還是能在王宮裏享受單人間的待遇的。
正整理的時候,有人來敲門。
“進來。”
門外的人並沒有進來,而是隔著門說道:“侯爺,大王有請。”
劉平整理床鋪的手一頓,隨後將被子鋪平整,道:“好,馬上過去。”
“白整理了,估計今晚是沒機會睡覺了。”
搖了搖頭,劉平推開門,門外一個小黃門正恭恭敬敬的等著。
“前頭帶路吧。”
喜歡人在漢末,我堂兄是劉備請大家收藏:()人在漢末,我堂兄是劉備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