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年終匯報(下)
字數:4933 加入書籤
新律法的討論持續了很久,幾乎將當天的所有會議時間都給消耗掉了。等到晚上的時候,才達成一致。主要問題還是司馬防在製定新律法的時候,遵從了劉平一貫的抑製地方豪強和世家,抑製土地兼並的基本路線,這就導致在場的這些官員們多多少少有一些不滿,一條一條的掰扯。
政治就是妥協的藝術,今天劉平算是深有體會了。好在最後的結果劉平還是滿意的,新鮮出爐的律法,可以滿足當前的需要,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在法理方麵抑製了地方豪強和世家。
雖然他們仍舊保留部分特權,但是劉平卻也清楚,這事兒不可能一口氣吃成一個胖子。但是多管齊下,總能將世家的慢慢拉下神壇的。
因為刑部占用了大量的時間,所以第一天的會議就在律法確定之後散會了。明天繼續,到時候要匯報工作的,是吏部尚書兼翰林院院正。當然了,明天發言的肯定不是鄭玄,大概率是孫乾了。
高誘雖然也在禮部,但是這人基本上天天貓在工部,對禮部的工作並不出清楚。甚至,他對翰林院都比對禮部熟悉。
想著這些事情的時候,劉平已經回到了家裏,到家之後,管家過來說有客人來了。劉平這才想起來,之前李恢來送過拜帖,後來在班房裏聊了一下,李恢又說要去家裏看看,就約定了時間,隻是忘了正好是今天了。
來到會客廳,就看到李恢正在一個侍女的陪同下有些拘謹的坐著,聽到劉平的腳步聲之後,他立刻站起來,麵向劉平行了一禮道:“屬下見過丞相。”
劉平擺擺手道:“在家裏,不用這麽拘謹。德昂來多久了?”
李恢連忙回道:“剛來沒多久。”
“行,來了就當自己家。”劉平笑著說道。
李恢連道不敢,他其實今天過來就是想跟劉平閑聊一下,對這位海內聞名的大佬,李恢很是好奇。除此之外,他還有家裏長輩要傳的話,他們離家也算是當地豪門了,家裏還有不少年輕人。
前兩天家裏來信了,打算讓他同輩的這些兄弟們都來成都試試。如果不行的話,就在成都住下來,等下一次科考。
這意思其實很明白了,李家是打算在劉備身上梭哈了。
李恢將來意說明之後,劉平也很是高興,道:“這是好事兒,你家裏同輩兄弟有多少人願意來成都?”
李恢回答的很快:“一共十七人,都讀過書,也學過武藝,隻不過能力各有所長,具體還需要丞相看看。”
“好!你讓他們來成都吧,到時候某親自看看。”
李恢聽到這話心中很是開心,說話的聲調都升了一些。
劉平其實也很高興。劉備勢力範圍內的世家很多,但是真正梭哈了劉備,嚴格來說隻有三家。武都的閻家,虞家以及成都的張家,也就是張鬆他們家。剩下的一個沒有,如今多了一個李家,那是好事情。
當然這麽說也不算太準確,諸葛亮一家和司馬防一家也算是梭哈了。隻不過他們的梭哈並不是出自於本心,多少有點被迫的意思。不過無所謂,能幹活就行。
說起來這個,劉平就想到今天司馬防說的,他的次子和三子都參與了新律法的製定工作。
司馬防的三子,劉平並不在乎,但是老二司馬懿可就太紮眼了。說實話,劉平想把司馬懿搞到丞相班房來,但是仔細想了一下之後又放棄了,就讓司馬懿一直待在刑部吧。
當晚,劉平跟李恢聊的還算愉快,李恢離開之後,劉平也沒有再做其他的什麽事情,直接便睡了。
翌日一上午,劉平又來到丞相班房議事廳,還是昨天的那些人。今天一早,禮部先匯報,不出劉平所料的,鄭玄就是個吉祥物,真正出來匯報的是孫乾。
禮部的工作比較簡單,當然是形式上的簡單,但是真正推行起來,很複雜。不知道是不是受到了翰林院的刺激,鄭玄他們拿出來了一個教育改革方案。
說是教育改革也不對,準確的說涉及到了興建學校、教育改製等等一係列的計劃,這份計劃製作的,非常有劉平的風範,一句廢話沒有,通篇都是幹貨,各種數據詳實。
劉平拿到手的時候,還以為這是自己寫的呢。後來仔細看完了之後才知道,這是出自孫乾的手筆。
這一下劉平對孫乾的好感度就更高了。並不是因為孫乾在學他,而是因為孫乾這種做計劃的方式,更加高效也更加有執行性。
而且之前孫乾也找劉平谘詢過這個問題,對於禮部的計劃,劉平也是知道的。
禮部的計劃在劉平的建議下,做得很直白。可以分為兩個部分,一個部分是教育製度的,另外一個部分則是興建學校的。
製度上來說,孫乾在劉平的建議下,將所有學校分成了小學、中學以及大學三個等級。每一級都需要通過考試才能進入下一級學習,大學通過考試之後自動獲得秀才身份。有了秀才身份可以在日後的科舉中略過縣試這個環節,直接參加鄉試。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除此之外,在中學和大學階段,將會分科。目前分為算學、律學、醫學、工學和軍學。
當然具體的條例還有很多,比方說多少歲是適齡兒童,家裏有人讀書的話官方給什麽補貼之類的,寫得很是詳細。
然後就是興建學校的這部分。如今的生產力水平,興建太多學校沒啥用。一來沒有那麽多人口,二來養一個脫產的讀書人對絕大多數家庭來說,都是一個極為奢侈的事情,哪怕有衙門補貼也不行。
按照計劃,禮部打算在各縣興建小學,郡內興建中學,在長安、武都和成都三個地方興建大學。
長安那邊是最簡單,有之前劉平留下來的長安大學的底子在。所以在孫乾的計劃裏,先把長安大學落成,從社會上直接招收學生。至於各地小學和中學,就交給各地去辦,明年至少要保證每個郡的中學建設出來,小學至少能夠有兩到三所。
所有學校的教習先生,由禮部和翰林院統一安排,俸祿待遇也從禮部的財政走。
當然了,禮部也並不是全部承擔,各地還要給學校劃分學業田,這部分禮部會負責管理,收入一部分歸到各學校,一部分收歸禮部。
“教習人手夠嗎?”劉平問出了一個最關鍵的問題。
孫乾聽到這裏,笑著說道;“本來是不夠的,但是現在翰林院不是多了不少人嘛?之前跟翰林院的諸位也都商量了一下,問題不大的。但是工科、醫科這些的話,教習就完全不夠了。還需要丞相想想辦法。”
劉平點點頭,道:“放心吧,某會解決的。還有其他的嗎?”
孫乾看向了戶部尚書皇甫嶐然後又看向了宋瑜,道:“還需要戶部和工部的支持。”
皇甫嶐和宋瑜兩個人都是劉平的人,自然沒什麽意見,孫乾說完之後,兩個人就答應了下來。
確定孫乾沒其他問題之後,劉平又看向了兵部尚書荀封。
因為有都督府的存在,兵部的實際工作其實是後勤保障加物資管理、新兵征召和練兵這些。具體的軍事行動,兵部隻能從旁協助。所以荀封的計劃也很簡單,就是軍備和征兵兩個方麵。
其中軍備這方麵就不用說了,目前技術上沒有什麽太大的進展,軍備方麵就是堆量的問題,劉平一掃而過。至於征兵,目前劉備勢力沒打算大規模征兵,所以荀封明年的計劃就是再擴充一萬人的主力作戰部隊,同時加強對郡兵的訓練。
從這裏就可以看出來,兵部的工作其實並不複雜。甚至可以說,兵部更像是都督府的附庸。當然了兵部自己並不這麽認為。兵部覺得兵是我們練出來的,糧草是我們統籌運轉的,各種軍械也是我們調配分發的。你們都督府也就是帶兵打個仗,這不純純我兵部的工具人嘛?
議事廳,劉平對荀封點點頭。
兵部的工作不需要有什麽調整的,多一萬人倒也沒什麽。就目前的形勢來看,常備兵力多一萬還是有必要的,而且財政也能扛住。說到這裏,劉平就不理解了,為什麽有的穿越者,可以在古代這種生產條件下,隨隨便便拉起來十幾萬騎兵,幾十萬步兵。
搞不懂,完全搞不懂。
就以現在劉備集團的體量,在不考慮長遠發展,不考慮民生的情況下,極限爆兵也就是五十來萬人。但是能爆出來,根本養不起。眼下的兵力,才是最健康的。
其實看一看其他人就知道了。曹操、袁術、袁紹三個人,加在一起常備軍力估摸著不到二十萬。這三家要人有人,要地有地,難道不能爆兵嗎?完全就是養不起。別說爆兵了,就現在他們維持的兵力,全靠軍屯撐著。
沒有後勤的爆兵,不過是自尋死路罷了。
兵部之後,就是戶部和吏部這兩個部門。這倆部門沒啥好說的,普通的日常工作罷了。讓他們有所創新,他們也沒有那個本事。但是這兩個衙門,穩定就是最大的功勞了。
開完會,劉平拿著各部門來年的計劃,蓋上自己的官印,隨後報給了劉備。
次日,劉備也一一用印,回傳到了丞相班房。劉平在確認之後,讓人簽發到各部,讓他們具體實行。
喜歡人在漢末,我堂兄是劉備請大家收藏:()人在漢末,我堂兄是劉備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