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五年總結4
字數:5211 加入書籤
工部。
宋瑜出來做總結。
他的總結,更像是劉備勢力目前的科技發展匯總。
首先是農業方麵,這也是最重要的部分。
“第一個,工部改良了曲轅犁。”宋瑜說著舉出一張圖紙:“諸位可以看一下,有些同僚可能已經見過了。這種新式曲轅犁已經在三年前投入使用,相較於第一版,這一版的曲轅犁更省力,效率提升了一成左右。”
“然後就是耬車,工部也進行了改進。增加了播種的行數和均勻度,提高播種效率和質量。”
劉平對這個還是很滿意的。看似每一樣都隻是提高了一點點生產力,提高了一點點生產效率,提高了一點點產量。
但,正是這一點點的提高,積少成多,才讓如今普遍畝產兩石多的情況下,讓劉備勢力內,畝產可以平均達到三石半。
除了這兩個之外,工部那邊還有旱車和筒車,都是用來灌溉的好東西。這些也都是經過進一步改進的,效率也大大提高。尤其是在益州南部、烏戈郡、安南郡這些地方,應用的很是廣泛。
最關鍵的是,這種調節水資源的工具,讓很多原本不具備成為農田的地方,也能成為耕地。
“工業技術這方麵。”宋瑜繼續說道:“首先是冶鐵技術的革新。在丞相的幫助下,工部設計了全新的煉鐵高爐。”
其實就是在劉平的建議下增加了高爐的高度和容積。
“工部在這個技術上,又改進了爐襯材料,讓其能夠承受更高的溫度。這讓吾等鐵產量和質量都有了巨大提升。”
......
宋瑜的匯報一直持續了三天,各種層出不窮的技術看得人眼花繚亂。有些很有實用性的,已經投入使用了。有些則非常有想象力,但是沒什麽卵用,一看就知道是田行的手筆。
但是田行這人的想法雖然吊詭,但是確很重要,很多科研工作都是這樣的,很可能研究成果要在很多年之後才能真正投入使用。
比方說,打火機比火柴更早被發明出來,但很明顯打火機一開始並不適合大規模投入使用。
當然這不重要,重要的是,工部拿出來的東西,讓劉平都覺得很是驚訝。他雖然實在的感受到了如今劉備集團技術的發展,但沒想到會發展的這麽全麵。幾乎涵蓋了農業、工業、材料、化工等多個方麵,而且每個方麵都取得了讓人震驚的成就。
除了上述提到的,最讓劉平關注的有幾個方麵。
首先是機械製造方麵。
劉平之前讓田行他們研究如何利用那個蒸汽機原型機搞一些蒸汽動力的設備出來。他們應該還有技術沒有攻克。但是在這個過程中,他們搞出了新花樣。
準確的說就是,劉平建議他們用蒸汽動力,田行則覺得就是換個動力源的問題。一個持久、穩定、晝夜不停地動力源。
那麽除了蒸汽機,其他的也行啊。
比方說水力、風力。
所以,田行在自己那個原始的、無聊的手搖電風扇的基礎上,進行了新的發明創造。
最終搞出了水力大型磨麵機、風力大型磨麵機。
利用水輪、風車驅動的大型磨麵機,能夠同時帶動多個磨盤高效運轉,極大地提高了糧食加工效率,為糧食產業的發展帶來了便利。
然後在這個基礎上,田行發散思維,又搞出來了水力驅動的紡織機。這個是剛弄出來的還沒投入使用。但是這個技術的前置技術已經投入使用了,那就是腳踏式紡織機。
腳踏實地紡織機的好處太多了。
傳統手搖紡織機需要一手搖動手柄,一手輔助操作紗線,手腳難以協調配合,生產效率較低。而腳踏式紡織機通過腳踏板驅動機械運轉,解放了雙手,使其能夠專注於控製紗線、調整織物的編織,操作更為流暢,大大提高了紡織效率,產量可以提升數倍。
手搖紡織機持續搖動需要耗費大量體力,長時間工作容易使人疲勞。腳踏式紡織機利用腿部力量驅動,腿部肌肉比手臂肌肉更為強壯,且在踩踏過程中可借助身體重量,操作起來更省力,能讓紡織工人長時間保持穩定的工作狀態,降低勞動強度。
腳踏式紡織機能夠使紡織過程更加穩定、均勻,減少紗線的粗細不勻和織物的瑕疵,從而織出的布料紋理更加規整、緊密,質量更高,在市場上更具競爭力,也能滿足更高端的消費需求。
腳踏式紡織機的操作原理相對簡單,新手經過短時間的學習和練習,就能熟練掌握,這使得其更容易在民間推廣普及,促進紡織行業的發展,帶動更多人參與到紡織生產中,增加就業機會。
而且,這也讓劉平設想的建設紡織工廠,有了設備上的基礎。接下來就是解決原材料問題就行。
除了這些之外,工部還搞出來了一個全新的渾天儀。這個渾天儀也不是憑空就搞出來的,也是有前置的技術積累。
這還是多虧了劉平。
在劉平的幫助下,田行製作出了這個世界上第一個水準儀。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雖然這個水準儀很簡陋,但以目前的精度要求來說,已經完全足夠使用了。製作起來其實也不複雜。
如今的技術儲備也足夠。
靠著水準儀、卡尺的精確數據,田行攢出來了一台全新的渾天儀。
結構更加精巧複雜,觀測精度大幅提高,為天文學研究提供了更為強大的觀測手段。
這東西如今就放在翰林院裏,根據高誘他們的說法,有了這個東西,他們可以重新修訂曆法,讓曆法更加準確。
劉平不同這個方麵,但是也清楚曆法越精準,對農業生產就越有利。
然後蒸汽機方麵,雖然田行他們沒有搞出來蒸汽汽車、蒸汽火車這些東西。但是宋瑜這個實用達人,顯然不可能放任這麽個好玩意閑著的。
在經過了一段時間的研究之後,宋瑜給了田行一個建議,讓他弄一個蒸汽抽水的裝置。最終,蒸汽機的第一次實際應用出來了,給礦山的礦井抽水。有效解決了礦井積水的問題。
除了機械製造方麵,還有一個點,那就是煤炭。此時的煤炭大多數都是用來煉鐵的,但也不是沒有人拿來當柴火用。
但是小時候點過煤球的都知道,這東西容易中毒。
尤其是冬天的時候,門窗緊閉,用這玩意在家裏取暖,就等於是慢性自殺。慢慢地也就沒什麽人用了。
但這個東西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容易保存、耐燒等。田行一直想解決煤氣中毒的問題。
劉平給他的建議是,脫硫。
其實煤炭脫硫主要是硫會腐蝕設備,並不是煤氣中毒的主因。但是劉平並不知道,他隻是知道有煤炭脫硫的技術。
而且這個技術還很好實現。
利用煤炭與其中含硫雜質的密度差異,通過重力分選來去除部分硫。首先,將煤炭破碎成較小顆粒,一般控製在幾毫米到十幾毫米大小。
然後準備一個較大的水槽,將煤炭顆粒放入其中,同時加入適量的水和一些助沉劑,比如黃藥,它能增強含硫雜質的親水性,使其更容易下沉。接著,充分攪拌水槽中的混合物,讓煤炭顆粒和雜質在水中充分分散。
由於含硫雜質密度相對較大,在攪拌停止後,會逐漸沉澱到水槽底部,而煤炭則會相對懸浮在水中上層。最後,通過過濾或虹吸等方式,將上層相對脫硫的煤炭收集起來,晾幹後即可使用。這種方法設備簡單,成本較低,而且也沒什麽技術可言。
這樣的脫硫肯定是不充分的,但也比直接用強。
真正減少煤炭中毒的是劉平另外一個小建議,那就是製作蜂窩煤。這玩意也簡單,製作模具就行,可以用水力、風力、蒸汽動力來製作。
今年冬天,這個蜂窩煤在涼州和長安賣的非常好,是商業運營司新的現金獨角獸。
最關鍵的是,因為蜂窩煤,今年冬天凍死的百姓少了五成,雖然避免不了有人煤氣中毒嘎了,但整體比之前好太多了。
在蜂窩煤之後,工部又革新了造紙術和製陶技術。
這兩個部分,劉平連著煤炭脫硫技術一起,都給劃歸到了化學技術上麵。宋瑜等人雖然不太明白,但也沒有多問。
改良後的陶瓷窯爐采用了更科學合理的通風和控溫係統,使窯內溫度分布均勻,從而能夠燒製出質地細膩、色澤鮮豔的高品質陶瓷製品。
同時,通過研發新的陶瓷釉料配方,成功生產出具有特殊功能的陶瓷,如用於冶煉行業的耐高溫陶瓷,以及用於建築和日常生活的防水陶瓷,拓展了陶瓷的應用領域。
造紙工藝這方麵,通過優化造紙流程,增加打漿環節,使紙張纖維更加均勻細膩,極大地提升了紙張的強度和書寫性能。此外,開發出麻類纖維與樹皮纖維混合使用的新原料配方,不僅降低了生產成本,還進一步改善了紙張質量,滿足了書籍印刷、官府公文書寫等多領域的更高需求。
目前整個劉備勢力已經完全紙質化辦公了。
不光如此,商業運營司的紙張業務已經做到了全天下,隻不過現在產量暫時還跟不上,收益並不大,但是未來可期。
喜歡人在漢末,我堂兄是劉備請大家收藏:()人在漢末,我堂兄是劉備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