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小人物和大人物
字數:5876 加入書籤
成都官營養豬二廠。
成都一共有六個養豬廠,二廠就在錦官城的旁邊。二廠的廠長名叫李培,武威郡人,第一科參加了科舉,不過成績不怎麽樣。
不光沒有考中進士,連舉人都不是,隻得了一個秀才的功名。李培自己也清楚,作為排名倒數的考生,這秀才的功名也是漢王賞的。
畢竟他自己本身就是個養豬佬,從小給地主家養豬的,學的這些東西也是自己跟著家裏的公子少爺們玩的時候,零散的學了一些。
後來又看了不少少爺、公子們不愛看的書籍,拚湊出來的。能考中秀才,李培已經覺得是邀天之幸了。
這還得感謝漢王。
本來他都打算回老家了,反正有了秀才功名之後,以後的日子會好很多。結果第二天就被找上門,問他願不願意做官。
李培自然是願意的,便答應了下來。
而他的工作就是管理養豬二廠,這是一個正九品的官職,豬官。
每月的俸祿正好夠他養活一家老小的,而且住宿不用花錢,住在廠裏就行。這五年下來,不光生活越來越好,還攢了不少錢。更讓李培開心的是,自己的兒子讀書很不錯,再過兩年也能去應考了。
別的不說,考中個舉人還是沒問題的。
李培沒啥太大的奢望,兒子考中舉人,孫子考中進士就行了。
養豬廠本來是工部的下屬單位,如今改到了商業運營司,他的頂頭上司變了好幾次,但這養豬二廠始終都是他說了算。
此時李培正在吃飯呢,吃到一半,就聽到外麵鬧哄哄的。正要發火的時候,就看到一群身穿玄衣的人走了進來。
他連忙將手裏的陶碗放下,搓了搓手,迎了上去。
“哎喲,這是怎麽了?”李培臉上帶著笑容。
“李培?”為首的那位也笑著對李培拱拱手。
李培點點頭:“啊對,正是下官。”
“看看吧,好事兒。”來人將一個卷軸遞給他。
李培見過,當初他被任命為豬官的時候,就見過這種卷軸。卷軸有三種顏色,黃色特別任務狀、黑色調令狀、紅色的升遷狀。
而現在他拿到手裏麵的就是紅色的升遷狀。
李培心裏激動不已,這是要升官了啊。
他連忙將升遷狀打開,快速看完之後,他滿臉喜色,道:“諸位辛苦,諸位辛苦,快,進來吃點,進來吃點。”
“不了,還有事兒呢。”來人轉身離開,絲毫不拖泥帶水。
李培也不在意,他知道這些玄衣都是吏部的人,平日裏都這個樣子。
李培的夫人這個時候走上來,也是滿臉喜色:“當家的?真升官了?”
“真的,升遷狀都拿到手了啊!”李培高興地不行:“明兒個某就去報到啦。”
“哪個衙門啊?”李培的夫人問道。
“大漢采買衙門。”李培說道:“某現在是大漢采買衙門,正七品采買使,連升三級!”
李培的夫人聽到是大漢采買衙門,臉上的興奮消退,道:“這不是平日裏說的那個什麽要命的衙門嗎?你可不能去!”
李培聽到這話,臉一板:“這說的什麽話?某之前不過一介草民,若不是漢王憐憫,哪有今日?”
說著他舉起升遷狀道:“這就是某報效漢王知遇之恩的時候了!”
“更何況,某已經接下這升遷狀,又豈能反悔?你莫要再說這種話了。”
“再者,你可知道就是這要命的衙門,有多少人擠破腦袋都進不去?為夫這是賺了。”
李培又緩聲說道:“而且,這也不完全就是去送死,你放心便是。”
李培的夫人不再多說什麽,隻是眼圈紅紅的。
兩人的爭論引來了孩子們的注意,長子李漣聽了個大概,知道父親成了大漢采買衙門的采買使之後,也跟著勸自己母親:“娘,這是好事兒。兒子在學社可都聽說了,這大漢采買使若是做得好了,升官可快得很哩。”
李培瞪了一眼大兒子,道:“為父哪裏是為了那些醃臢東西,你切記咱們李家能有今天,全都仰賴漢王,若有朝一日,需要我李家為漢王赴死,那也是吾等的榮耀,明白了嗎?”
見李培說的嚴肅,李漣也嚴肅起來,對著父親拱手道:“放心吧父親,兒子省得的。”
李家人又開始商量著後續的事情,畢竟後麵李培要去當采買使,大概率常年不在家了,而且這二廠也得有人接手。
采買使在成都是分房子的,一家人也得搬到成都城去,各種瑣事很多,但李家忙活的很快樂。
隻有李培的夫人,心懷惴惴,擔憂日後李培客死異鄉。
......
幾個人匆匆從龐統三人跟前走過,零星的幾句交談,也傳進了他們的耳朵裏。
“第一科的秀才啊,這是要授官了?”龐統饒有興趣的看了一眼。
龐林搖搖頭道:“那些秀才功名就算授官了,也不過是微末小官罷了。”
“大兄這你就不懂了。”龐統說道:“縱觀天下,有哪個勢力可以做到最最基礎的那些官員、小吏都是讀書人?就漢王這裏能做到。”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這....”龐林還真沒考慮過這個問題。
一旁的龐野開口說道:“與其說這個,不如說一說,剛才為什麽,你們兄弟二人報名參加科舉,也要拉著某報名?”
“哎呀,山民兄,吾等都是同宗兄弟,自然要共進退!”龐統一臉認真地說道。
龐林嘴角抽了抽,剛才他被龐統忽悠了,現在被龐野這麽一說也覺得有點太離譜了。
“吾等兄弟正好借這科舉,驗證一下自身才學。”龐統繼續說道:“而且,你們說若是前三名都是咱們兄弟,這豈不是一大妙事?”
龐林卻很清醒:“莫要說這些胡話了。”
“嘿嘿。”龐統嘿嘿一樂。
作為一個天才,一個頂尖的謀士,龐統其實早在劉備入蜀的時候,就已經斷定,劉備才是未來能坐上那個位子的人。
所以,他來成都是早有謀劃。
不光自己來,還把龐林和龐野也帶過來了。龐統對自己認知很清楚,在策略謀劃方麵他很有自信,自信這天下少有人是自己的對手。
但是在其他方麵,他雖然不能說差,但也的確不是頂尖水平,而且他也知道人的精力是有限的。
但,沒關係,他可以搖人。
大兄龐林,為人敦厚,長於內政,堂兄龐野內斂穩重,精於典籍且也有不俗的內政能力。
加上他自己,三個人就是一個優勢互補的班底。去任何一個勢力都能保證最低割據地方的政治抱負。
如果加入漢王旗下,那更是了不得。
龐統的想法很簡單,在最後的大決戰時,能成為一路大軍的指揮者就行。
而此時,宋衷的講學已經開始了。
龐統三人並沒有去聽,宋衷本就是荊州學派出來的,他的講學他們已經聽到很多次了,這一次不聽也沒事兒。
更重要的是,諸葛亮這個時候已經找來了。
四人碰了麵,諸葛亮難得沒有什麽好臉色。
這也能理解,畢竟龐野是來拱自己姐姐的。
“孔明,別板著臉嘛。”龐統笑嘻嘻的說道。
諸葛亮其實跟龐統他們不算多熟悉。雖然這些年也有交集,但畢竟不像原本曆史軌跡上,大家都在荊州,平日裏見得多,交往也多。
這一世,諸葛玄雖然跟荊州世家關係還是不錯,但是小一輩的交往卻少了很多。
隻能說認識。
“你們怎麽還專門跑一趟?”諸葛亮明知故問。
龐野有些尷尬,但是看到諸葛亮的長相之後,其實心裏已經有底了。想到自己家要嫁給諸葛亮的那個妹妹,甚至心裏還有些愧疚。
“孔明,此事不提也罷。”龐野說道。
諸葛亮有些奇怪的看了一眼這個未來姐夫,然後道:“算了,既然來了,某定要盡一盡地主之誼的。”
“孔明,先不著急。”龐統笑著說道:“某且問你啊,科舉的前三十名是不是一定進丞相班房的?”
諸葛亮點頭,然後有些奇怪:“問這個做什麽?”
話剛說完,他反應過來:“你不會參加了吧?”
“不光是某,他倆也參加了。”龐統指了指龐林和龐野。
“吾等打算拿下今科前三,你覺得有希望嗎?”
諸葛亮聽到這話,笑了一下,道:“沒有希望。”
“為何?”龐統覺得有趣。
龐林和龐野兩個人也看向了諸葛亮。雖然不覺得自家三兄弟一定能拿下前三,但是諸葛亮如此不假思索的篤定回答,還是讓人兩人覺得自己被看輕了。
諸葛亮指了指自己道:“因為某今年也下場。”
“你?”龐統愣了一下:“你為什麽要參加?”
“你又為什麽要參加?”
龐統剛要回答,就閉嘴了。他是個聰明人,立刻意識到諸葛亮要的是科舉進士這個身份。
但.....
龐統還是自信地說道:“就算是孔明你,也不一定就比吾等兄弟三人還強吧。”
“科場上見真章唄。”諸葛亮嘿嘿一笑:“不說這個,今兒個某給你們接風洗塵,酌君酒樓走起。”
喜歡人在漢末,我堂兄是劉備請大家收藏:()人在漢末,我堂兄是劉備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