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荊南四郡

字數:5629   加入書籤

A+A-


    武陵。
    當蒯良風塵仆仆抵達武陵時,那場麵,簡直讓他驚掉了下巴。隻見劉琦正於高台之上,舉行那威風凜凜的拜將儀式。台
    下三萬精銳大軍,軍容整齊,氣勢如虹,直看得蒯良心中 “咯噔” 一下,暗自驚歎:“好家夥,這大公子何時搞出這般大動靜!”
    一番打聽,才知曉劉琦打著 “保境安民” 的堂皇旗號,要北上抵禦曹袁聯軍。
    當然了,這是冠冕堂皇的說法,蒯良並不知道,隻以為劉琦是真的要北上。
    蒯良本就有心勸說劉琦北上,入主襄陽以穩定局勢的打算,此刻見劉琦不聲不響弄出這等陣仗,恰似 “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心中自然是樂開了花。
    然而,這喜悅不過是曇花一現,隨之而來的是滿心疑惑。“這可不像是往日那個唯唯諾諾的大公子能做出來的事兒啊。就算他轉了性子,可這三萬大軍總不能憑空變出來吧?”
    蒯良目光如炬,仔細打量著劉琦麾下這三萬人馬,隻見他們個個氣息彪悍,眼神中透著一股狠勁,一看便知是身經百戰的精銳之師,絕非那些初出茅廬的新兵蛋子可比。
    但此時,這些都顧不上細究了,蒯良心中隻有一個念頭:必須盡快見到劉琦。
    這邊劉琦正準備領兵出征,屬下匆匆來報,蒯良到訪。劉琦心中一動,暗自思忖:“莫不是襄陽那邊出了什麽變故?” 當下也不敢耽擱,急忙吩咐人將蒯良請了過來。
    蒯良過來,先是見禮,隨後目光如炬快速掃視一圈,發現劉琦身旁幾人甚是惹眼。一位將軍,身姿挺拔,氣宇軒昂;一位黑衣文士,麵色陰鷙,眼神中透著一股神秘莫測的勁兒;還有一位小將,年紀輕輕,卻身高體壯,甚是雄壯,宛如下山猛虎,又似水中蛟龍,看著有些眼熟。
    當然,最讓蒯良眼熟的,還是老將黃忠。在這劉琦身旁,也就黃忠他還算認識。
    “蒯先生,可是襄陽出了什麽大問題?” 劉琦心急如焚,趕忙問道。
    蒯良一聽,趕忙上前一步,神色焦急地回道:“公子呐,大事不好!主公身染重疾,已然臥床不起。那蔡瑁更是妖言惑眾,妄圖舉荊州之地投降曹操。我等雖竭力阻攔,卻力不從心呐。還望大公子能火速趕往襄陽,主持大局,否則荊州危在旦夕,恐將陷入那‘人為刀俎,我為魚肉’的悲慘境地啊!”
    “什麽?!我父親病重了?” 劉琦一聽,如遭雷擊,他對荊州之事或許還能淡然處之,可對劉表這個父親,卻是極為孝順,感情深厚。當下急切問道:“這是怎麽回事?之前不是還好好的嗎?”
    “這…… 臣也不甚清楚。” 蒯良說到此處,不禁長歎一聲,滿臉無奈,“自從主公病重,那蔡瑁和蔡夫人便一直阻攔我等,以主公需要休養為由,從不讓我等探望。其中詳情,實在難以知曉啊。”
    劉琦聽到這話,下意識地扭頭看向了那身著黑衣的李儒,眼中滿是詢問之意
    李儒眉頭一皺,不緊不慢地說道:“按原計劃行事即可,雲長將軍坐鎮夏口,公子不必擔憂。”
    在李儒心中,劉表的死活與他何幹?別說劉表,就算是劉琦,他也未必放在心上,他隻在乎劉琦能否乖乖聽話,執行既定計劃。至於劉表,是死是活,他才懶得理會呢。
    劉琦聽了這話,麵色微微一暗。蒯良何等精明之人,見狀立刻意識到,這劉琦怕是做不了主了。
    刹那間,他心中便有了計較,從劉琦之前去成都的經曆來看,料想這些人大概率是漢王的人馬。
    想到此處,蒯良趕忙開口說道:“大公子,那蔡瑁雖欲投降,但料他也不敢對主公輕舉妄動。如今之計,我等最好串聯荊南,積攢實力,如此方能更好地對抗曹袁聯盟,同時奪回襄陽。況且,我來之時,夏口防線尚在,蔡瑁還在四處聯絡,這投降之事,一時半會兒也難以敲定。”
    李儒聽聞,不禁頗為意外地看了蒯良一眼,心中暗自讚歎:“這蒯良,腦子轉得可真快,不愧是荊州名士啊!”
    劉琦終究還是放心不下劉表的安危,轉頭對李儒說道:“要不,讓趙將軍領兵去圍住荊南四郡,我領黃將軍北上,前往襄陽穩定局勢?”
    “不必。” 李儒大手一揮,滿不在乎地說道,“放心吧,劉荊州不會有事的。”
    李儒這副淡然的態度,讓劉琦心中有些無奈。雖說他也明白,不管是蔡瑁還是曹操,都不會輕易取了劉表的性命,可這事兒誰又能說得準呢?畢竟 “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 。
    劉琦還想再爭辯幾句,卻被蒯良適時打斷。
    “大公子,屬下願誓死追隨大公子左右,還望大公子成全。” 蒯良此舉,實則是怕劉琦再糾纏下去,惹惱了劉備的人。
    其實,蒯良這是多慮了。這一支人馬,表麵上聽從劉琦指揮,實則掌控者是趙雲。李儒雖行事狠辣,毫無惻隱之心,但趙雲可是個義薄雲天的忠義之士,怎會做出過分之事?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這樣吧,某修書一封給關將軍,讓他留意襄陽的情況。” 趙雲突然開口說道。
    劉琦一聽,麵露感激之色,連忙說道:“那就多謝趙將軍了。”
    趙雲微微一笑,擺了擺手,沒有再多言。
    蒯良聽到 “趙將軍” 三個字,心中一動,瞬間猜到了趙雲的身份。他心中不禁一凜,暗自思忖:“看來漢王這是要拿下荊南四郡啊。”
    不過,蒯良倒也覺得無妨。畢竟,比起將荊南四郡拱手讓給曹操等人,交給漢王似乎也不算太壞。況且漢王與主公劉表皆是漢室宗親,大家改換門庭,也算不上背主求榮,畢竟都是為了大漢江山嘛。
    眾人商議已定,便讓蒯良加入隊伍,繼續踏上征程。按照原定計劃,他們要先拿下零陵,接著是桂陽,最後直取長沙郡。
    大軍一路急行,剛踏入零陵郡地界,便聽聞零陵太守劉度已派人前來迎戰。領兵的乃是劉度的長子劉賢以及零陵上將軍邢道榮。
    然而,這劉賢和邢道榮二人領兵前來,一看到敵軍那浩浩蕩蕩的三萬大軍,頓時嚇得呆若木雞。他們二人麾下不過六千餘人,這兵力懸殊,簡直就是 “以卵擊石” 啊。若據城而守,或許還有一戰之力,可他們卻不知死活,貿然出城尋求野地浪戰。
    兩軍相隔十幾裏地時,劉賢和邢道榮二人對視一眼,二話不說,立刻掉轉馬頭,望風而逃,一路狂奔,逃回了泉陵縣。
    泉陵縣乃是零陵郡治所在地,整個零陵郡下轄十三縣,其中八個郡轄縣,五個縣級侯國。
    趙雲大軍抵達泉陵縣後,正準備擺開陣勢攻城,卻見泉陵縣的城門緩緩打開。零陵太守劉度和長子劉賢一人一馬,徑直朝著大軍走來。這架勢,再明顯不過了,分明是來投降的。
    就這樣,兵不血刃,零陵郡直接投降。趙雲留下人馬接管零陵郡後,將零陵守軍編入大軍之中,依舊保持三萬左右的兵力,馬不停蹄,直奔桂陽郡而去。
    可接下來的事情,簡直讓人啼笑皆非。成都方麵精心謀劃許久,還特意讓趙雲親自帶隊,三萬大軍化整為零進入武陵,本以為要曆經一番苦戰,沒想到桂陽郡也是望風而降。
    隻是在攻打長沙郡時,遭遇了些許抵抗,但在蒯良的一番勸說下,長沙郡也很快投降。結果,襄陽那邊還在扯皮,這荊南四郡卻已盡數歸降。
    一時間,趙雲都有些懵了,隻能暫時駐紮在長沙,依托長沙建立防禦體係。同時,他趕忙去信成都,詢問下一步該如何行動,是就地固守,還是繼續北上,將江陵等地也一並拿下。
    如此順利的局麵下,讓劉琦的心也跟著躁動起來,他躍躍欲試,想要領一支人馬,北上襄陽,至少要把劉表搶出來。
    ......
    此時,襄陽城,劉磐正在門前叫罵。
    劉磐騎著高頭大馬,立於陣前,怒目圓睜,對著襄陽城破口大罵。那叫罵之聲,仿若滾滾驚雷,一波接著一波,不堪入耳。
    他的臉因憤怒而漲得通紅,脖子上青筋暴起,仿佛要將這幾日積壓在心中的怒火,一股腦兒全都傾瀉出來。
    然而,城頭上的蔡瑁卻仿若一尊石像,神色淡然,對劉磐的叫罵充耳不聞。他雙手抱胸,嘴角微微上揚,帶著一絲嘲諷的笑意,心中暗自思忖:“這劉磐,不過是個有勇無謀的莽夫罷了。襄陽城牆高大巍峨,固若金湯,豈是他能輕易攻破的?如今荊州投降之事大局已定,我又何必與這等粗人一般見識。他如今孤軍在外,糧草補給必然困難,用不了幾日,待他糧草耗盡,自然就會乖乖退兵,到那時,這喧囂也就該平息了。”
    想到此處,蔡瑁不禁微微搖頭,眼中滿是不屑。
    劉磐在城下罵了許久,嗓子都有些沙啞了,卻不見城上有任何回應。抬頭望去,隻見城牆上的士兵們神色平靜,有條不紊地巡邏著,仿佛他的叫罵隻是一場無關緊要的鬧劇。
    劉磐心中愈發惱怒,卻又無可奈何,隻能狠狠地瞪了一眼襄陽城,然後調轉馬頭,悻悻地回到軍帳之內。
    一進軍帳,劉磐便將手中的馬鞭用力地甩在地上,口中依舊罵罵咧咧。他在軍帳中來回踱步,每一步都邁得極大,仿佛要將這地麵踏出幾個窟窿來。過了好一會兒,他才稍稍平靜了一些,大口大口地喘著粗氣。
    這時,一旁的鄧洗見劉磐的情緒稍微穩定了些,小心翼翼地開口說道:“將軍,如今咱們麾下不過區區幾千人馬,而襄陽城防堅固,憑咱們這點兵力,想要攻破襄陽,簡直是難如登天。再者說,咱們的軍糧儲備也所剩不多了,若是再這麽拖下去,軍中將士們的士氣必然會受到影響,到時候軍心渙散,恐怕不用敵軍攻打,咱們自己就會不戰自潰啊。”
    鄧洗一邊說著,一邊觀察著劉磐的臉色,語氣中滿是擔憂。
    劉磐聽了鄧洗的話,心中一沉,他又何嚐不知道這些情況呢?如今到了襄陽城下,才發現自己的力量太過渺小,根本無法改變大局,現在真可謂是騎虎難下,進退兩難,一時間,他也實在想不出什麽好的應對之策,隻能無奈地歎了口氣,一屁股坐在椅子上,陷入了沉思。
    鄧洗繼續說道:“將軍,不如吾等往南吧,去江陵。依托江陵,吾等還能與敵人周旋。”
    劉磐一聽這話,也覺得有理,便道:“那就聽你的,吩咐下去,準備撤退,咱們去江陵!”
    “喏!”
    喜歡人在漢末,我堂兄是劉備請大家收藏:()人在漢末,我堂兄是劉備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