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張飛犯錯
字數:4703 加入書籤
滇池縣的奮鬥且按下不表。
此時,在成都,劉平正被一件極為棘手之事困擾得愁眉不展。若將此事簡單歸結為麻煩,實則並不準確,用 “棘手” 二字形容更為貼切。
事情的來龍去脈是這樣的:張飛久居長安,日子一長,便覺煩悶難捱,於是帶領一眾隨從出城打獵,欲借這野外活動舒緩心情。
可誰能料到,在打獵途中,張飛與他人起了激烈爭執。張飛本就性如烈火,脾氣一上來,竟在盛怒之下失手將對方打死。若被打死之人隻是普通百姓,此事或許尚有轉圜餘地,賠些錢財,讓張飛登門賠禮道歉,再施以罰俸等懲戒,或許便能平息事端。
然而,讓人意外的是,此次張飛打死的,偏偏是扶風馬家的嫡係子弟。
提及扶風馬家,其家族淵源可追溯至遙遠的戰國時期。趙國名將趙奢,在閼與之戰中,憑借卓越的軍事才能,指揮趙軍大破秦軍,立下赫赫戰功,因此被趙惠文王封為馬服君。自那以後,趙奢的子孫後代便以 “馬服” 為姓氏,曆經歲月變遷,後來又簡化為單姓 “馬”。
秦漢交替之際,作為六國貴族後裔,馬服君的子孫被朝廷遷往鹹陽。到了漢武帝時期,因推行 “徙陵” 製度,這一支馬氏子孫不得不遷徙至扶風今陝西扶風縣)一帶定居。在扶風這片土地上,他們曆經數代人的辛勤耕耘,逐漸發展壯大,成為聲名遠揚的扶風馬氏。
西漢時期,扶風馬氏家族中的馬通,多次出征匈奴,屢立戰功。在巫蠱之禍那場驚心動魄的政治風波中,馬通奉命領兵鎮壓太子劉據的軍隊,因功被封為列侯。但命運無常,馬通的兄長馬何羅參與了巫蠱之禍,妄圖刺殺漢武帝,事情敗露後,馬何羅伏誅,馬通也受到牽連,慘遭斬殺。
經此一劫,扶風馬氏家族在西漢一朝陷入了漫長的低穀期,長期遭受冷落,門庭冷落,不複往昔榮光。
到了東漢時期,馬家迎來了一位扭轉乾坤的猛人 —— 馬援。馬援的橫空出世,猶如一道曙光,照亮了扶風馬氏家族的複興之路。起初,馬援依附於隴西的隗囂,後慧眼識珠,歸附劉秀。
在東漢初年的統一戰爭中,馬援展現出非凡的軍事謀略與智慧。他曾聚米為山,為劉秀製定作戰對策,助力劉秀平複隴右。此後,他又奉命鎮守隴西,安撫羌人,使得當地局勢逐漸穩定。
不僅如此,馬援還多次出征,平定了交趾、匈奴、烏桓等諸多叛亂,因戰功卓著,被授予 “伏波將軍” 的稱號,並被封為新息侯。
馬援之女更是成為漢明帝的明德皇後。這位明德皇後知書達理,溫婉賢淑,在她擔任太後期間,大力扶持家族,使得扶風馬氏人丁興旺,家族地位如日中天,迅速飛升。
而馬援兄長馬餘這一係,傳承著深厚的儒家風範。馬餘之孫馬融,更是東漢時期著名的經學家、文學家,在學術與文學領域造詣頗深,聲名遠播。
主要問題就出在馬融這,他乃是盧植的老師,如此算來,便是劉備、劉平兩人的師爺。有了這層關係,扶風馬氏在長安的日子過得如魚得水,十分滋潤。
如今張飛殺了馬家嫡係子弟,扶風馬氏作為名門望族,又怎會輕易咽下這口氣,必定不會善罷甘休。
當然,讓張飛以命抵罪這種想法,他們心裏雖有怨恨,但也絕不敢提。不過,他們勢必會借著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從劉平一方謀取一些利益,這幾乎是板上釘釘的事情。
而這,恰恰就是讓劉平感到棘手的關鍵所在。此前,長安的世家大族被劉平整治了一番,好不容易才消停了一陣子,如今卻又被他們抓住這個把柄。當下,再像之前那樣大開殺戒顯然是不可能的了,劉平深知其中利害。
“這裏麵必定暗藏玄機。” 司馬懿神色凝重地對劉平說道,“扶風馬氏的人,以張將軍的見識,怎會不認識?況且張將軍身份尊貴,他去打獵之時,周邊必定會提前布防清場,又怎麽可能如此輕易地就與對方撞到一起,引發衝突?這其中疑點重重啊。”
劉平擺了擺手,一臉無奈地說道:“你所說的這些,某心裏都清楚。但就目前這形勢而言,糾結這些細枝末節已然沒有太大意義。當務之急,還是得好好琢磨琢磨該如何妥善處理此事。”
“拖。” 司馬懿略微沉思後,斬釘截鐵地開口說道,“我們可以先派人前往長安,秘密調查此事的具體情況,盡量拖延時間,以此來尋找應對之策。”
劉平聽後,又將目光投向了諸葛亮,想聽聽他的想法。
諸葛亮心中明白,劉平並不太認可司馬懿提出的這個方案。他微微皺了皺眉頭,沉思片刻後,開口說道:“丞相,可曾知曉馬家那邊提出了什麽具體要求?”
劉平無奈地搖了搖頭,說道:“他們隻是說,要漢王給一個合理的交代,其他的什麽都沒說。”
“這群人可真夠狡猾的。” 司馬懿撇了撇嘴,小聲嘀咕道。不過,他心裏卻不得不暗自佩服扶風馬家的手段。什麽要求都不提,卻又仿佛什麽都已經說了。其背後的意思再明顯不過:我們雖未明確提出訴求,但你們心裏肯定清楚我們想要什麽。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諸葛亮也麵露無奈之色,說道:“他們所求,無非是田地、佃農、家丁這些。但這個口子絕對不能開,一旦答應了馬家的要求,其他世家必定會紛紛效仿,提出各種無理要求,到時候我們可就麻煩了。”
劉平對此深以為然。
“可也不能動武強行解決。不管這背後隱藏著怎樣的算計,翼德殺人終究是事實,這已然落了人口實。” 劉平滿臉無奈,歎息道,“如今已非往昔在武都之時,行事需得顧及漢王的名聲,切不可魯莽行事。”
諸葛亮點了點頭,說道:“我有一個不太成熟的想法,或許可以一試。”
“你但說無妨。” 劉平目光炯炯地看向諸葛亮。
諸葛亮清了清嗓子,緩緩說道:“咱們不是計劃在白鹿原建設大型農場嗎?不妨也給馬家批一塊地,讓他們去建設自己的農場。不過,他們的農場要和軍屯一樣,衙門抽取五成的收成。”
“馬家能心甘情願地接受嗎?” 司馬懿麵露懷疑之色,提出了自己的疑問,“軍屯之所以能抽取五成收成,是因為糧種、日常開銷、農具、畜力以及前期的各項投資等,皆是由衙門出資承擔。馬家若自行去做,恐怕不太可能心甘情願地拿出五成收成交給衙門。”
諸葛亮微微一笑,說道:“他們要麽接受這個條件,要麽就隻能認栽,實際上他們並沒有太多選擇的餘地。馬家心裏很清楚,這件事情可大可小。我們現在糾結的,不過是如何安撫馬家罷了。但話說回來,我們又並非非得安撫他們不可。若是晾著他們,他們又能把我們怎樣?”
“倘若他們真敢借機破壞漢王的名聲,那可就給了我們對馬家動手的絕佳借口。”
“確實是這個道理,孔明,你這想法不錯啊。” 劉平聽後,覺得諸葛亮的分析鞭辟入裏,十分在理。
諸葛亮微微拱手,謙遜地說道:“不過是一點淺見,實在不足掛齒。”
劉平暗自思忖了一番,然後果斷說道:“孔明,就按照你說的去辦。具體該如何操作,你盡快拿出一個詳細的章程來。”
“喏!” 諸葛亮領命應下。
見諸葛亮應承下來,劉平又轉頭對司馬懿說道:“你也別閑著,即刻派人前往長安,秘密調查此事的來龍去脈,務必查個水落石出。”
“喏。” 司馬懿爽快地答應下來,隨後又小心翼翼地問道:“屬下在調查過程中,能否借助酌君酒樓的情報係統?”
劉平沉吟片刻,說道:“我會手書一封,你拿著我的書信去找劉信,長安那邊的酌君酒樓自會全力配合你的人。”
“喏!” 司馬懿高聲應下,聲音中滿是堅定。
兩人離去之後,劉平並未馬上離開。昨日,他收到了劉備寄來的信件,信中提到,大軍已經順利過了滇池。按照行軍速度和時間推算,此刻估計已經抵達賁古縣了。
扶南國雖然國力較弱,但那地方地勢複雜,氣候詭異,想要輕易打下來談何容易。劉平心裏十分清楚,東南亞那片土地充滿了未知與變數。倘若扶南國拚死抵抗,沒有大半年的時間,根本不可能將其攻克。
對於前線的戰事,劉平並不十分擔心。他所憂心的,是補給問題。烏戈郡和真臘目前儲備的糧食,雖說足夠劉備、趙雲兩人的軍隊支撐半年之久,但就怕中途出現意外狀況。所以,劉平還得再往這兩個地方運送一批糧食,以確保萬無一失。
運糧一事,雖說看似簡單,實則也是一份功勞,且相對而言沒有太大風險。因此,劉平還得精心挑選一位合適的運糧官。他打算從都督府、兵部或者後勤部中,尋覓一位得力之人來擔當此重任。
喜歡人在漢末,我堂兄是劉備請大家收藏:()人在漢末,我堂兄是劉備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