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扶南國投降

字數:5318   加入書籤

A+A-


    在大漢的淩厲攻勢下,扶南國終告投降。新任國王範蔓,手捧著逆王混盤況那顆已然冰冷的頭顱,踏入了劉備的中軍大帳。帳內氣氛凝重,範蔓恭恭敬敬地上表乞降,自此,整個扶南國的命運發生了重大轉折,正式歸入大漢的版圖。
    “大王,範蔓此番前來,其意是懇請保留扶南國的國祚,願以附屬國之姿,歲歲向我大漢進貢。” 司馬朗嘴角含笑,輕聲向劉備稟報道。
    劉備聽聞,輕輕擺了擺手,語氣堅決地說道:“此事絕無可能。他這國王之位,怕是坐到頭了。況且出征之前,德安便已提及,此處分設一州或者兩州為宜。若仍讓他為王,待孤班師回朝,又該如何向德安交代?”
    司馬朗暗自思忖,漢王與丞相之間的情誼,果真是深厚非常。心中這般想著,麵上卻不動聲色,繼續進言:“那是自然,範蔓心中其實也明白這一點,他此舉,不過是試探罷了。隻是,咱們該給範蔓何等待遇?還請大王定個章程,臣也好去與他周旋。”
    “封他為歸義侯吧。” 劉備稍作思索,給出了答案,隨後看向司馬朗,問道:“你覺得如何?”
    司馬朗微微點頭,認可道:“倒也合適。” 緊接著,又拋出下一個問題:“那扶南國的軍隊,該如何處置?”
    劉備微微皺眉,略作沉吟後說道:“讓南海部接手。範金生、範長、範旃三人,也都調至子龍麾下。不過,這些扶南國的士卒,大多都是些平庸之輩,也就水師勉強能看。”
    “象騎兵也還算有些戰力。” 司馬朗補充道。
    “確實。” 劉備回想起那威風凜凜的象騎兵,印象頗為深刻,雖說未曾與之正麵交鋒,但那氣勢,著實唬人。
    “那臣這便去通知範蔓?” 司馬朗請示道。
    “且慢,先把子龍喚來。” 劉備思量片刻,說道:“無論如何,軍隊的交接至關重要,讓他們先將軍隊交接妥當。”
    “遵命!” 司馬朗領命,隨即派人前去傳喚趙雲。
    不多時,趙雲闊步走入大帳。“漢王!” 趙雲對著劉備拱手行禮,而後又向司馬朗微微頷首,以示問候。
    司馬朗回以一笑。
    劉備看向趙雲,開口吩咐道:“子龍,你即刻前往,接手扶南國的軍隊。”
    “諾!” 趙雲應得幹脆利落。
    “扶南國士卒素質參差不齊,你需仔細篩選。此外,範金生、範長、範旃三人,此後便歸你南海部統轄。” 劉備又補充道。
    “謹遵吩咐!” 趙雲領命,緊接著提出自己的見解:“精簡扶南國士卒一事,需待局勢穩定之後再行商議。這些士卒皆是青壯勞力,若處置不當,恐生事端。”
    “這是自然,你先將軍隊接管過來,收繳他們的武器再說。” 劉備笑著說道。
    “末將這就去辦!” 趙雲言罷,轉身大步離去,行事雷厲風行。
    望著趙雲離去的背影,劉備心中滿是讚賞,暗自思忖,待回朝之後,是否該提升趙雲的職位,將南海部的指揮權盡數交予他。“此事,還得回去與德安好好商議一番,聽聽他的想法。”
    建安三年,九月,扶南國正式歸入大漢。逆王混盤況身死,新王範蔓歸降。劉備上表朝廷,將範蔓封為歸義侯。隨後,劉備親率大軍踏上歸途,留趙雲坐鎮原扶南國國都,以穩定當地局勢。
    ......
    成都,又迎來了一年的秋收時節。作為劉備勢力的核心之地,成都的各個大小衙門,皆如精密運轉的機器一般,忙碌起來。
    今年負責秋收事務的人選,劉平依舊點了張既的將。不過,為了給諸葛亮積累經驗、鋪就晉升之路,劉平特意將諸葛亮調至張既麾下,協助其工作。
    此刻,在劉平的班房之中,暫時接替諸葛亮職位,擔任劉平重要幕僚的,是蔣琬和馬良二人。這一安排,無疑對外釋放出一個強烈的信號:繼荀彧、諸葛亮之後,蔣琬和馬良二人已深得劉平看重,極有可能成為大漢未來的朝廷高官。
    “大王那邊傳來消息,大軍已然啟程,預計十月底便可歸來。” 在劉平的班房內,馬良正神色恭敬地向劉平匯報著劉備大軍的動向。
    “你去告知兵部,每隔三天,便要上報一次大王大軍的位置。待大王歸來之時,咱們定要舉辦一場盛大的歡迎儀式。” 劉平嘴角含笑,對馬良吩咐道。
    馬良聞言,心中不禁微微詫異,平日裏劉平對這類形式上的事務,可並不怎麽上心啊。
    似是看出了馬良的疑惑,劉平笑著解釋道:“此番大王立下滅國之功,如此榮耀之事,自然要讓大家一同歡慶,熱鬧一番。”
    馬良瞬間領會了劉平的意圖,看來這次是要大操大辦一場了。“如此,這事兒可得提前精心籌備。要不,找專人負責此事?” 馬良提出了自己的建議。
    “先讓禮部拿出個初步的章程來……” 劉平話說到一半,又臨時改變了主意,“罷了,你派人去把孫乾請來,我親自與他商議。”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諾!” 馬良領命而去。
    “對了,今年荊州那邊的民生數據,也需盡快統計出來。” 劉平又想起一件要事,繼續吩咐道,“告知荊州的官員,讓他們務必上心,數據要詳實、細致。另外,派人前往荊州各地巡查,切不可讓下麵的人敷衍了事,蒙混過關。”
    “這…… 要不要提前知會一下左都督?” 馬良小心翼翼地問道。畢竟,派人前往荊州監察,若不與坐鎮荊州的關羽通氣,總歸是不太妥當。而且荊州本就設有監察百官的刺史,成都這邊再派人過去,荊州刺史難免會心生不滿。
    劉平自然明白馬良的顧慮,稍作思索後說道:“這樣吧,待大王歸來,我先與大王商議,組建一個直屬大王的督導組,每年前往各地巡視工作。如此一來,打著大王的旗號,地方上便不會有太多異議。”
    二人正交談間,蔣琬匆匆走來,恭敬行禮道:“丞相,季常。”
    “公琰,有何事?” 劉平問道。
    蔣琬稟報道:“咱們援助朝廷的曲轅犁、蜂窩煤等物資,均已交接完畢,特來向丞相匯報。”
    “哦?不知朝廷那邊對東北地區的開發,進展得如何了。” 劉平喃喃自語道。實則,他心中對劉虞等人在東北地區的開發工作,並不抱太大期望。
    果不其然,蔣琬輕輕搖了搖頭,說道:“靠近幽州的部分,情況尚可。但再往北,便困難重重了。近年來氣候異常,北方寒冷至極。據朝廷官員所言,那最北邊之地,一年之中竟有三百餘日皆為寒冬,甚至連海麵都被厚厚的冰層覆蓋。”
    劉平聽聞,苦笑著說道:“此事,咱們也是有心無力啊。”
    “誰說不是呢。” 蔣琬不禁歎了口氣,感慨道,“天意難違。況且,即便將那片土地開墾出來,如此嚴寒的氣候,怕是也難以種植農作物。”
    “說到農作物……” 劉平摩挲著下巴,沉思片刻後,突然問道,“你們說,若有一種作物,畝產可達數千斤,會是怎樣一番景象?”
    馬良和蔣琬麵麵相覷,皆不明白劉平所言何物。在他們認知中,世間絕無畝產數千斤的糧食,便是畝產五百斤,都實屬罕見。
    “我沒表述清楚,這東西,嚴格來說,不算傳統意義上的糧食…… 但又能當作糧食……” 劉平一時不知該如何準確形容,索性直接說道,“是一種農作物,既能當作主食,又可做菜,且每畝產量可達數千斤。”
    “丞相,您莫不是在開玩笑?” 蔣琬一臉認真地問道。
    “自然不是。” 劉平神色鄭重,說道,“隻不過,這作物大漢境內並無,需派人前往別處探尋。”
    “是在何處?”馬良開口,有些急切的問道。
    此時他們兩個人意識到,劉平不是說笑,是真的有這麽一種農作物存在。既然存在,那就得是大漢的,不是大漢的也不行。
    “此去東海數萬裏之遙。”劉平開口說道。
    蔣琬和馬良兩人聞言沉默,不知道該怎麽接這個話,莫要說東海數萬裏之遙了,就是陸地上數萬裏之遙也很難將東西帶回來。
    不過很快蔣琬就咬咬牙說道:“也不是不行.....某之前聽說袁術曾經打造過一艘巨大的海船,要去尋那倭國,實在不行吾等跟袁術交涉一下,將船借來!再不行,咱們就打,打到東海邊,出海去找袁術的老巢。”
    如今成都的高層已經都知道了,袁術帶著一大批人出海了。他還跟呂布等人攪和在了一起,應該就是在夷州落地生根了。
    不出生在這個時代,是無法理解他們這些人對糧食的渴望的。為什麽劉備軍越來越強?就是因為劉備軍的糧食產量是整個天下最高的。
    是的,其他的什麽政策、什麽商業貿易都是虛的。劉備軍最大的底牌是不斷擴充的耕地數量,不斷提高的糧食出產量。
    劉備勢力也是如今唯一一個,百姓不會餓死的勢力。雖然僅僅隻是做到了讓百姓不被餓死,可在這個時代,這種成就已經足以彪炳千古了。
    如果日後劉備讓能整個天下百姓都不被餓死,哪怕一天隻能吃上一頓飯,也可以稱劉備為千古以來排名第一的帝王了。
    聽到蔣琬說的話,劉平擺擺手道“不用這麽激動啊公琰....倒是可以先聯係一下袁公路,倒也不用真的橫渡大海,也許從東北那塊地方可以走海上走過去。”
    “從弄個海上走過去?”
    喜歡人在漢末,我堂兄是劉備請大家收藏:()人在漢末,我堂兄是劉備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