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三封降書?

字數:4770   加入書籤

A+A-


    荊州北部。
    趁著劉備軍傾巢南下,全力攻打扶南國之時,曹操這邊也終於完成了對新到手領土的整合大業。如今,整個江北之地,除了部分徐州依照約定讓給了孫堅,其餘廣袤區域皆歸入曹操囊中。
    一舉吞並了袁紹、袁術兄弟的家底後,曹操的實力大幅飆升,單從紙麵實力來看,已然具備了與劉備一較高下的資本。
    此前,劉備曾派人前往洛陽,意圖給曹操製造麻煩,試圖攪亂其陣腳。然而曹操棋高一著,來了個釜底抽薪,跑去洛陽求了個大漢丞相之位。不過,曹操並未選擇在洛陽紮根,而是始終坐鎮許昌,甚至還向小皇帝劉協發出邀請,提議將國都遷移至許昌。
    但這顯然是難以實現的,洛陽的小皇帝劉協並非毫無選擇的餘地。眼下曹操勢力崛起,表麵上已能與劉備平分秋色,如此一來,劉協便有了周旋於兩者之間、左右逢源的機會。
    當然,這並非當下局勢的重點所在。目光聚焦到荊州北部的新野小城,這裏正成為各方勢力暗中關注的焦點。
    如今,新野小城由曹操麾下目前最為得力且深受信任的大將曹仁駐守,與他一同承擔重任的,還有毛玠和於禁兩位得力幹將。
    在曹仁的官邸內,三人圍坐一處,桌上擺放著從成都采購而來的珍貴茶葉,茶香嫋嫋升騰。毛玠輕輕端起茶盞,輕吹熱氣,淺啜一口後,緩緩說道:“依我之見,這位漢王劉備,短期內應是沒有北上的打算。”
    他微微頓了頓,又接著道:“不過,咱們也絕不能貿然南下進攻。”
    曹仁聽聞,嘴角泛起一絲輕笑,點頭應道:“這確實是值得慶幸之事。倘若漢王真的揮師北上,咱們恐怕難以抵擋。要知道,江對麵可是威名赫赫的關羽,他絕非等閑之輩。”
    “前些日子,探子來報,說漢王此刻正在攻打扶南國,也不知那邊戰事進展如何了。” 於禁一臉好奇,忍不住插話道。
    “除了地形因素可能帶來些許挑戰外,實在想不出漢王有什麽會戰敗的理由。” 曹仁神色篤定地分析著。
    “若仲德在此,說不定此刻就要建議咱們南下,給漢王添點堵了。” 毛玠嘴角上揚,打趣地開起了程昱的玩笑。
    此言一出,三人相視一笑,腦海中浮現出程昱那出謀劃策時的模樣,深知這確實是程昱能想得出來的鬼點子。
    “好了,玩笑歸玩笑,不說這個了。當下,沿岸的布防工作務必萬分注意。” 曹仁收起笑容,神色嚴肅地說道,“咱們麵對的可是關羽,他行事果敢,若防線真出現破綻,他絕對不會放過進攻的機會。”
    “將軍放心。” 於禁連忙回應,語氣中滿是自信,“相關防禦工作都已安排妥當。”
    曹仁微微歎了口氣,神情中透著幾分憂慮,說道:“如今後方剛剛穩定下來,咱們在這前線千萬不能出任何差錯,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將軍所言極是,我等明白。” 毛玠和於禁齊聲應道。
    曹仁如今處境艱難,實在沒有什麽太好的應對策略,隻能選擇被動防守。關羽入主荊州之後,迅速采取行動,將水師主力拉到了夏口卻月城。
    麵對關羽的強勢舉動,為避免與之正麵交鋒,曹仁無奈之下,隻能舍棄卻月城,轉而依托新野構建起第一條防線。這條防線設有兩個核心據點,分別是新野和江夏
    但棘手的是,他們需要同時防備來自孫堅和劉備兩方勢力的威脅。然而,曹操僅給曹仁留下了五萬人馬,在兵力如此有限的情況下,如何有效抵禦兩方強敵,一切隻能依靠曹仁自身的軍事智慧,以及荊州北部地區有限的資源產出了。
    這也是他為何不得不忍痛撤出卻月城,將長江防線拱手讓予他人的無奈之舉。
    需要等曹操徹底消化袁紹和袁術兩人的底盤之後,才能補充。但是,再多也就八萬人馬了,還是那句話,兵好征不好養。
    曹仁在新野城日夜憂心,時刻警惕著關羽揮師北上,而在襄陽的關羽,同樣枕戈待旦,全力防備著曹仁南下進犯。
    究其緣由,關羽這邊的狀況,實則並未比曹仁樂觀多少。他麾下的軍隊,除了訓練有素的水師可堪一戰外,其餘陸軍士卒尚未完成係統訓練,戰鬥力嚴重不足,根本無法形成有效的軍事威懾。
    正因如此,關羽才會冒險施計,迫使曹仁退出夏口卻月城。好在這一險招賭對了,曹仁因摸不清關羽的真實兵力,權衡利弊後,最終選擇退走,拱手讓出了卻月城。
    如此一來,夏口便完整地落入了關羽手中。憑借著夏口的有利地勢,再配合強大的水師力量,關羽得以將整個江麵牢牢掌控,成功構建起一道堅固的水上防線,為自己爭取到了充足的時間來穩定荊州局勢。
    在荊州的內政方麵,關羽倒是無需過多操心。丞相府早已製定了一套完整且詳盡的治理方略,吏部也精心調配了一批得力官員前來赴任。關羽隻需做好監督工作,確保各項政令能夠順利推行即可。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然而,荊州的軍事防務,卻如同沉甸甸的重擔,壓在關羽的肩頭,讓他一刻也不敢鬆懈。他與曹仁麵臨著相似的困境,手中可調配的軍事資源極為有限,卻不得不分兵應對兩個方向的威脅。
    北麵,要時刻防備曹仁率領曹軍南下突襲;東邊,還要警惕孫堅的江東勢力西進擴張。這般腹背受敵的局麵,著實讓關羽和曹仁二人都感到頭疼不已,內心充滿了焦慮與無奈。
    相較之下,此刻劉備的處境更為棘手。他竟在短時間內,接連收到了三封來自扶南國的降書。其中,範長以個人名義,率領扶南國水師向劉備投降;範蔓則代表扶南國,以國家的名義向劉備奉上降書;而混盤況同樣以扶南國的名義,送來請降文書
    更為尷尬的是,這三封降書幾乎在同一時間抵達劉備手中。不僅如此,範長和範金生二人親自前來拜見劉備,以示誠意;混盤況那邊也不敢怠慢,特意派遣了一位成年的王子前來,以彰顯自己的投誠之心。結果,這三方勢力的代表,竟在劉備的大軍營帳內不期而遇。
    見麵伊始,氣氛便瞬間緊張起來。混盤況派出的小王子,怒目圓睜,指著範長和範金生二人,破口大罵他們賣主求榮,背叛國家。
    範長和範金生二人也不甘示弱,毫不客氣地回懟,稱混盤況乃亡國之君,毫無治國之能。雙方你來我往,先是展開激烈的罵戰,言辭之激烈,火藥味十足。罵著罵著,情緒愈發激動,最終竟直接動起手來。
    範長和範金生自恃行伍出身,自幼習武,身體素質過硬,本以為對付一個養尊處優的王子,簡直易如反掌。然而,他們萬萬沒有料到,這位小王子也絕非等閑之輩。別看他平日裏生活優渥,養尊處優,但在拳腳功夫上,竟絲毫不落下風。一時間,三人在營帳內扭打作一團,場麵混亂不堪。
    “這實在是太……” 司馬朗目睹這一幕,隻覺荒謬至極,話到嘴邊,卻一時語塞,不知該如何形容眼前這混亂的場景。
    他滿心疑惑,實在難以理解這些扶南國人的思維方式,在他看來,此時分明不是打架鬥毆的時候,如此作為豈不是讓自己等人小瞧了扶南國嗎?
    而一旁的劉備,卻饒有興致地觀看著這場鬧劇,絲毫沒有上前阻止的意思。雖說一下子收到三封降書,讓他有些頭疼,但能免費觀看一場精彩的武鬥表演,倒也不失為一件趣事。
    “大王,依您之見,我軍該接受哪一封降書呢?” 司馬朗見劉備沒有製止的打算,便不再糾結此事,轉而向劉備詢問起正事。
    “你覺得呢?” 劉備並未直接作答,而是反問道。
    “屬下認為,應當接受扶南國國王混盤況的降書,如此一來,我軍接收扶南國便師出有名,名正言順。” 司馬朗思索片刻後,給出了自己的建議。
    劉備微微點頭,認可了司馬朗的觀點,說道:“孤也有此意。隻是,據情報所知,扶南國的軍隊大多掌控在範蔓手中。若我軍不接受他的降書,他會不會據城死守,負隅頑抗呢?”
    司馬朗聞言,陷入了沉思,片刻後,緩緩說道:“這確實難以預料,這些扶南人的想法,實在令人捉摸不透。”
    這時,一直沉默不語的賈詡,嘴角微微上揚,輕聲說道:“讓範蔓成為扶南國國王,然後再上表請求內附,如此一來,不就皆大歡喜了嗎?”
    “範蔓怎麽能……” 司馬朗剛想反駁,話到一半,突然明白了賈詡的言外之意,驚訝道:“文和先生的意思是,要讓範蔓發動叛亂?”
    詡狡黠地一笑,連忙擺手道:“某可從未這般說過。隻是範蔓越過現任扶南國國王前來送降書,想必他心中早有自己的盤算。”
    這種慫恿敵國大將謀反的計謀,太過陰損,賈詡自然不會承認。畢竟,哪怕麵對的是敵國,這般做法也容易讓有心人記得。日後若是遇上什麽事兒,可能這就是壓死自己的最後一根稻草,自己恐怕性命不保。想到此處,賈詡不自覺地縮了縮脖子,轉頭看向劉備,恭敬問道:“大王,您覺得此範蔓是個什麽想法?”
    喜歡人在漢末,我堂兄是劉備請大家收藏:()人在漢末,我堂兄是劉備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