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進擊的孫堅

字數:5714   加入書籤

A+A-


    建安六年,公元202年。原本應該是公元201年,但是這條時間線上,劉協改年號晚了一年,因此建安六年變成了公元202年。這也意味著,從公元182年開始到今年,劉平已經來到漢末二十年了。
    一月初,凜冽的寒風依舊在街巷呼嘯,劉平於漢王府中收到了來自酌君酒樓呈遞的機密情報。情報中披露,曹操與孫堅兩大勢力,終究沒能克製住彼此間的矛盾,在徐州這片兵家必爭之地爆發了激烈衝突。
    雖說此次衝突尚未進一步惡化,演變成大規模的戰爭,但兩家之間已然心生嫌隙,曾經那般緊密的同盟關係,如今已如鏡花水月,再無重圓的可能。
    此番衝突的導火索,源自孫堅向朝廷上表,懇請將自己的爵位由吳侯晉升為吳國公。這本是孫堅試圖提升自身地位與影響力的正常訴求,卻被曹操從中作梗。曹操給出的理由冠冕堂皇,稱孫堅在外未曾立下顯赫戰功,於內亦無卓越政績,貿然晉升為國公實乃不合時宜。
    此言論一經傳出,恰似火上澆油,徹底激怒了本就性情火爆的孫堅。孫堅盛怒之下,不假思索地派遣麾下兵馬,悍然襲擊了由曹操實際掌控的徐州琅琊郡。
    一時間,琅琊郡內硝煙彌漫,戰火紛飛。孫堅軍所到之處,燒殺搶掠,無惡不作,整個郡城陷入一片混亂與恐慌之中。
    不過,這場突如其來的軍事行動並未持續太久,在大肆洗劫一番後,孫堅軍便迅速撤回了彭城。盡管戰事就此告一段落,可曹操與孫堅之間的梁子,卻已深深結下,難以化解。
    “孫文台緣何行事如此不智?” 漢王府中,劉備眉頭緊鎖,滿臉疑惑地開口問道。在他看來,孫堅此舉實在過於衝動,極有可能給自己的勢力帶來難以預估的麻煩。
    一旁的荀彧微微頷首,嘴角浮現出一抹淡淡的笑意,從容說道:“吳侯絕非一時衝動、行事不理智之人,依我之見,他此番舉動乃是有意為之。”
    哦?” 劉備聽聞荀彧這般說法,不禁陷入沉思。片刻之後,他眼中閃過一絲恍然之色,試探著問道:“文若之意,莫非是孫文台有意借此尋釁,挑起戰端?”
    “沒錯。” 劉平適時接口,神情凝重地解釋道,“孫文台已深感局勢緊迫,再這般拖延下去,無論是麵對咱們,還是曹操,他都將毫無勝算。如今之計,唯有奮力一搏,或可打破眼前的困局。”
    “如此說來,吾等豈不正好可坐山觀虎鬥,靜待時機?” 劉備眼中閃過一絲期許,笑著說道。在他心中,若能坐視曹操與孫堅相互爭鬥,消耗彼此實力,無疑是極為有利的局麵。
    “絕無可能。” 荀彧輕輕搖了搖頭,語氣斬釘截鐵,“曹操若與孫堅開戰,必定不會輕易放過咱們,定會想方設法將吾等拖入這場紛爭,斷不會讓吾等安坐一旁,坐收漁翁之利。”
    “他當真敢兩線作戰,難道就不怕難以招架?” 劉備對此深感懷疑,在他看來,同時與孫堅和己方開戰,對曹操而言無疑是巨大的挑戰。
    劉平神色嚴肅,耐心開口解釋道:“一旦曹操將吾等卷入戰事,洛陽方麵必定也會出兵。甚至,孫堅與士燮亦有可能趁機攻打荊州。如此一來,局勢將變得極為複雜。”
    劉備聞言,心中暗自思忖,片刻後說道:“也就是說,最壞的局麵是吾等或將成為眾矢之的,遭受多方圍攻?”
    “沒錯!” 劉平一臉凝重,重重地點了點頭,肯定了劉備的猜測。
    “那吾等究竟該如何應對這複雜的局勢?” 劉備急切地開口問道,目光中滿是期待,希望能從劉平與荀彧處得到良策。
    “可令南州兵團即刻北上,以此威懾士燮,使其不敢輕舉妄動。荊州兵團則全力防備曹操與孫堅的進攻。而大王您,可親自率領益州兵團北上,與涼州兵團會合,然後直取洛陽!” 荀彧條理清晰地給出了自己的建議,眼中閃爍著智慧的光芒。
    劉備微微頷首,心中對荀彧的建議已有幾分認可。但他仍習慣性地將目光投向劉平,想聽一聽他的見解。
    劉平稍作思索,緩緩開口說道:“文若所言方案,大體上臣是讚同的。不過,關於荊州方麵的應對策略,臣以為不妨放權給雲長,讓他依據實際戰況,自行決斷是堅守城池,還是主動出擊。”
    “好!” 劉備毫不猶豫地應了下來。
    畢竟,關羽智勇雙全,在荊州經營多年,對當地局勢了如指掌,賦予他一定的自主權,或許能更好地應對複雜多變的戰事。
    不過,這僅僅是初步的戰略構想。真要付諸實施,調動兵馬、籌備戰事,還需製定一份詳盡完整的作戰計劃。此事關乎重大,自然要交由兵部的專業人士來精心謀劃、執行。
    當成都這邊的眾人在漢王府中緊鑼密鼓地商議應對之策時,遠在吳郡的孫堅府邸內,同樣是一番熱火朝天的討論景象。
    這幾年間,孫堅憑借著卓越的領導才能與果敢的決斷力,成功完成對半個徐州的消化與整合,還大力清掃內部隱患,將麾下各方勢力凝聚成一股堅不可摧的力量。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主公此番貿然招惹曹操,實乃不智之舉。即便有心開戰,也理應聯合曹操,先攻打劉備才是正途。” 率先開口的是張昭,他滿臉憂慮,對孫堅因一時意氣之爭便與曹操交惡的行為極為不滿。
    張昭,字子布,乃是孫堅最為倚重的肱股之臣。自孫堅入主吳郡以來,張昭便毅然投身其麾下,全心全意地為孫堅出謀劃策,兢兢業業地處理各項政務。在治理內政方麵,張昭展現出了非凡的才能。他精心安撫百姓,妥善協調各方關係,使得後方秩序井然,一片安寧,讓孫堅得以毫無後顧之憂地在外南征北戰。
    對於主動出擊、拓展勢力的戰略方針,孫堅麾下眾人,包括張昭在內,原本都是一致認可的。然而,在具體的實施策略上,張昭始終秉持著自己的觀點。他認為,應當先集中力量拿下交州,待穩固南方根基後,再聯合曹操,共同攻打劉備。
    可如今,交州尚未攻打,孫堅卻因一時衝動,主動與曹操交惡,這怎能不讓張昭心急如焚、氣憤不已?
    孫堅聽到張昭的這番言論,心中自然明白他的想法。但孫堅對此卻並不認同。
    一來,攻打交州絕非易事。並非是畏懼打不贏士燮,而是一旦對交州用兵,荊州方麵必然會虎視眈眈,趁機窺視。屆時,自己將陷入腹背受敵的困境,處境必將更加艱難。
    二來,與曹操聯合攻打劉備這一方案,根本不在孫堅的考慮範圍之內。倘若真的與曹操聯手對付劉備,即便能夠順利拿下整個長江以南地區,看似收獲頗豐,實則後患無窮。
    從統一天下的宏大戰略視角來看,孫堅深知,自己必須在中原腹地站穩腳跟,方能具備爭奪天下的資本。而這,與曹操的利益訴求存在著不可調和的衝突。
    “如今木已成舟,事已至此,再爭論這些已然毫無意義。當務之急,還是一同商議商議,接下來該如何積極備戰吧。” 孫堅並未與張昭過多爭辯,他心裏清楚,即便此刻向張昭解釋,以張昭的性格,一時之間也難以接受。
    張昭聽到孫堅這般言語,心中的怒火再度湧起,幾欲發作。但他還是強自忍耐,深吸一口氣,平複了一下情緒,緩緩說道:“當務之急,是即刻派遣使者前往荊州,設法穩住荊州方麵,讓其不要與吾等交惡。”
    孫堅聽後,並未當即表態,而是將目光緩緩轉向其他人,試圖從他們那裏獲取更多的建議。
    此時,孫策挺身而出,朗聲道:“依我之見,吾等不妨先攻打江夏。一旦拿下江夏,便可憑借此地,將荊州水師攔截在長江中遊。隻要吾等的水師能夠確保優勢,關羽必定不敢輕易率領陸軍攻打揚州。如此一來,吾等便可毫無後顧之憂,全力北上,一舉攻下徐州全境。”
    “吾等的水師實力不俗,防備關羽自是綽綽有餘。待解決荊州方麵的威脅後,吾等便可全力北上,實現一統徐州的宏願。” 孫策眼中閃爍著堅定的光芒,對自己的提議充滿信心。
    “不妥。” 張紘微微皺眉,緩緩開口說道,“攻打江夏並無不妥,但想要一蹴而就,直接攻下徐州全境,恐怕困難重重。徐州乃四戰之地,吾等若貿然北上,必定會遭受多方夾擊。依我之見,還是徐徐圖之,更為穩妥。”
    “那你有何高見?” 孫堅目光炯炯,看向張紘,期待著他能給出更具可行性的建議。
    張紘清了清嗓子,有條不紊地說道:“吾等可先集中力量拿下淮水以南地區。依托淮水,吾等的水師便能充分發揮優勢。退一步講,即便最終戰事不利,憑借淮水的天險,吾等亦可據守自保。”
    張紘,字子綱,與張昭並稱 “二張”。他不僅擅長文學,文筆斐然,在謀略方麵更是獨具慧眼。平日裏,他為孫堅起草各類文書、檄文,皆言辭精妙,極具感染力。在外交談判與戰略謀劃等方麵,張紘更是為孫堅出謀劃策,貢獻了諸多良策。孫家能夠立足吳郡,進而打下揚州,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張紘所製定的戰略規劃。
    他的想法雖穩妥,但卻未能讓孫堅完全滿意。畢竟,如今孫堅已然占據彭城。淮水附近,除了少部分沛國所屬的城池外,大多已在他的實際控製之下。
    在孫堅心中,若要揮師北上,至少要將淮海地區收入囊中。這片廣袤無垠的平原,不僅土地肥沃,良田遍布,更擁有極為優質的兵源。一旦能夠切實掌控淮海地區,他便能在中原腹地牢牢站穩腳跟,為爭奪天下奠定堅實基礎。
    事實上,此時的淮海地區堪稱天下膏腴之地,人口稠密,經濟繁榮。或許很多人並不知曉,這片被後世之人調侃為創業集團發源地的地方,在整個華夏曆史長河中,一直都是極為重要的兵源產出地。
    後世,這片區域被四個省份分割。雖有人曾提議建立淮海省,但從現實角度來看,這幾乎是不可能實現的設想。淮海地區,看似麵積不大,但其總人口卻接近一點二億之多。加之此地又是重要的糧食產區,又有創業傳統,無論從哪個方麵考量,都難以單獨設立省份。
    即便是在當下,整個淮海地區的人口也多達八百多萬,甚至超過了揚州的人口數量。
    孫堅將目光投向周瑜,眼中滿是期待,想聽一聽這位足智多謀的年輕將領有何獨到見解。
    周瑜對孫堅的心思了如指掌,同時,他也極為認可孫堅的戰略構想。如今,孫堅勢力麾下共有水師三萬多人,陸軍八萬餘人。然而,其中騎兵僅有三千人。這還是曆經數年,在占領半個徐州之後,好不容易積攢下來的家底。
    從單純的軍事實力數據對比來看,孫堅的實力與劉備、曹操相比,弱了不止一籌。但周瑜深知,戰爭並非簡單的數字羅列與比拚。憑借著這十多萬英勇善戰的將士,周瑜堅信,依舊大有可為。
    “吾以為,可在東線做出大舉進攻的姿態,以此佯裝進攻,吸引曹操軍的主力部隊。與此同時,在西線則揮師江夏,一舉拿下整個荊州北部地區。”
    周瑜不緊不慢地給出了自己的作戰方案,眼中閃爍著自信的光芒。
    喜歡人在漢末,我堂兄是劉備請大家收藏:()人在漢末,我堂兄是劉備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