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朱昭德火燒馬岱,劉皇叔會師楊永

字數:5550   加入書籤

A+A-


    第24章 朱昭德火燒馬岱,劉皇叔會師楊永
    盧韜一路且戰且退,約莫後撤四十多裏地後,迎麵碰上了朱睿。彼時,朱睿正於古道兩側精心設伏,顯然也是想給張飛大軍製造些阻礙,挫一挫對方的銳氣。
    “繼業!” 朱睿瞧見盧韜那副狼狽模樣,急忙高聲呼喊,示意他暫且別靠近。
    盧韜心中明白朱睿的意思,當即抬手示意麾下士卒停下腳步,自己則策馬朝著朱睿奔去。朱睿見狀,也帶領著親兵,快馬迎了上去。
    “”這是怎麽回事?” 朱睿開口問道,目光中滿是疑惑。
    盧韜臉上浮現出無奈之色,歎道:“昭德兄,不怕你笑話,此番我可是吃了個大敗仗。”
    “莫不是遇上敵軍主力了?” 朱睿好奇地追問道。
    盧韜搖了搖頭,道:“隻是前鋒部隊罷了,可咱們還是小瞧了對方。”
    “前鋒?對方有多少兵馬?” 朱睿眉頭緊皺,“你麾下有三千精銳,又占據地利優勢,怎會落得如此狼狽?”
    “敵軍僅有五千人。” 盧韜苦笑著搖頭,“漢王麾下皆是精銳之師,士卒盡皆身著皮甲,裝備精良,我軍實難與之抗衡。”
    三千人伏擊五千人,本不該敗得如此慘烈,如今卻隻剩寥寥幾百殘兵。朱睿不禁暗自懷疑,盧韜該不會是在故意放水吧。
    盧韜瞧出朱睿的心思,趕忙解釋道:“我可沒有說笑,在撤退之時,我大致觀察了一番,我軍戰死兩千多人,而漢王麾下傷亡恐怕不足兩百。”
    “什麽?!” 朱睿這下著實震驚不已,“這怎麽可能,你可是打伏擊啊!”
    “若是在曠野之中正麵交鋒,我恐怕早就交代在前麵了。” 盧韜滿臉苦笑。
    朱睿嘴唇動了動,最終還是把到嘴邊的話咽了回去,轉而換了個話題:“此次我帶了五千人,打算在此地再設一次伏擊,無論如何也要拿下張飛的先鋒大將。”
    盧韜聽後,眉頭緊鎖,說道:“怕是難度不小,我軍單兵作戰能力與對方相差太多了。”
    “那你可知道什麽叫水火無情?” 朱睿眼中閃過一絲狠厲之色。
    “你要用火攻?” 盧韜瞬間明白了朱睿的意圖。
    “如今天幹物燥,用火攻再合適不過。” 朱睿冷笑著說道,“此次我帶了大量火油,到時候把這一段古道全都燒個幹淨。就算漢王麾下士卒再厲害,還能強過這天災不成?”
    “這……” 盧韜聽聞此言,心中不禁對朱睿的狠辣手段感到有些畏懼。
    “你先休整一下,等咱們成功吃掉張飛先鋒部隊,便一同撤回武關。” 朱睿拍了拍盧韜的肩膀說道。
    “好!”
    盧韜率領著殘部,加入了朱睿的隊伍,配合著朱睿為實施火攻做準備。他們將火油仔細地灑在古道兩側的草木之上,在隱蔽之處埋下大量引火之物,又精心布置了伏兵,隻等馬岱大軍踏入這死亡陷阱。
    而馬岱這邊,為了清理出前進的道路,耗費了大半天時間。清理完畢時,夜幕已然降臨。夜晚行軍本就危險重重,馬岱便吩咐麾下士卒埋鍋造飯,打算明日一早再繼續前行。
    不過,斥候還是得照常派出,這一次,他一口氣往前派出了二十裏的斥候,以防敵軍突襲。
    夜色漸深,萬籟俱寂,馬岱的先鋒軍在古道旁的空地上安營紮寨,士卒們疲憊不堪,很快便進入了夢鄉。
    天色微明,馬岱便下令拔營起寨,繼續前進。大軍沿著狹窄的古道緩緩前行,馬蹄聲、腳步聲交織在一起。馬岱的斥候這一次並沒有發現朱睿設伏,又或者說他們發現了,但是沒能活著回來。
    當馬岱率領先鋒軍進入朱睿設伏的區域時,朱睿眼中閃過一絲興奮與決絕,猛地一揮手,大聲喊道:“點火!”
    刹那間,古道兩側瞬間燃起熊熊大火,幹燥的草木遇火即燃,火勢迅速蔓延,將馬岱的先鋒軍困在了火海之中。火借風勢,風助火威,滾滾濃煙彌漫開來,嗆得士卒們咳嗽不止,視線也變得模糊不清。
    馬岱見狀,心中大驚,急忙大聲呼喊:“兄弟們,不要慌亂,往回撤!” 然而,火勢太過凶猛,退路早已被大火阻斷。士兵們驚慌失措,四處奔逃,有的被大火吞噬,有的被濃煙嗆倒,慘叫聲不絕於耳。
    朱睿趁勢率領伏兵從兩側殺出,亂箭如雨般射向馬岱的軍隊。馬岱揮舞著長刀,一邊撥打著箭矢,一邊試圖組織士兵抵抗。但在火攻與敵軍的雙重打擊下,先鋒軍的防線迅速崩潰。
    馬岱望著眼前慘烈的景象,心中滿是悲憤與無奈。他奮力拚殺,試圖殺出一條血路,卻發現身邊的士卒越來越少。這場火攻讓先鋒軍損失慘重,折損過半。馬岱帶著殘部,在混亂中且戰且退,好不容易才突出重圍 。
    可還沒喘口氣呢,又聽到喊殺聲,回頭一看,卻是盧韜率人殺了過來。馬岱深吸一口氣,大喊道:“兄弟們不要亂,結陣,吾等且戰且退!”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喏!”剩餘殘兵雖然心裏也是驚慌,但並沒有失了陣腳。聽到馬岱的聲音之後,立刻結陣。
    馬岱當頭,策馬衝向了盧韜。
    ......
    右路大軍一路風塵仆仆,劉備率軍終於來到了上庸。此時的上庸,城外青山連綿起伏,仿佛一條蜿蜒蟄伏的巨龍,守護著這片土地。山間植被茂密,鬱鬱蔥蔥,微風拂過,枝葉沙沙作響,似在低聲訴說著歲月的故事。一條清澈的河流自遠處潺潺而來,繞過上庸城,波光粼粼的河麵在陽光的照耀下閃爍著細碎的金光。
    城內,街道縱橫交錯,屋舍儼然,百姓們往來穿梭,一片繁忙景象。集市上,叫賣聲、談笑聲此起彼伏,各類貨物琳琅滿目,呈現出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
    楊永早已率領麾下人馬在城門口等候多時。他所統領的兩萬人馬,軍容整齊,士氣高昂。如今劉備率軍抵達,兩支隊伍合流,右路大軍瞬間壯大至五萬人馬。
    在這五萬大軍之中,重步兵三千,他們身著厚重鎧甲,手持堅盾利刃,猶如銅牆鐵壁;輕騎兵一萬,胯下駿馬膘肥體壯,騎士們身姿矯健,眼神中透露出銳利的光芒;餘下皆是步卒,步卒當中,有五千弓箭手,他們背負強弓,箭囊飽滿,箭頭在日光下閃爍著寒光;一萬刀盾手,盾牌堅實,長刀鋒利,隨時準備抵禦敵人的進攻;剩下的則是長槍兵,長槍如林,威風凜凜。
    將領方麵,重步兵統領陳到,身姿挺拔,麵容冷峻,他治軍嚴謹,所率重步兵紀律嚴明,戰鬥力極強。騎兵統領吳懿,騎術精湛,作戰經驗豐富,麾下輕騎兵在戰場上如同一股旋風,來去自如。除了這兩人之外,還有傅彤、廖化、吳班、高翔、張任等將領,他們個個身經百戰,在軍中威望頗高。隨軍參讚的則是荀彧、法正,二人智謀過人,猶如劉備的左膀右臂,為行軍作戰出謀劃策。
    楊永這些年在上庸,悉心經營,也提拔了不少將領。其中王雄、趙虎、李毅、孫勇四人,被稱為上庸四虎。
    王雄,表字鎮北,其形象高大威猛,仿若一座巍峨山峰,矗立在眾人眼前。麵龐剛毅,濃密的絡腮胡更增添了幾分粗獷豪邁之氣。他武藝高強,手中一柄重達八十斤的開山斧,在他手中揮舞起來虎虎生風,力大無窮,仿佛能開山裂石,讓人望而生畏。
    趙虎,表字翼衛,身材精悍,猶如一隻蓄勢待發的獵豹。目光銳利如鷹,仿佛能看穿一切。他自幼習武,練就了一身精湛的騎射本領,箭術高超,百發百中,在戰場上,他能於萬軍之中取敵將首級,如探囊取物。
    李毅,表字毅之,長相斯文,氣質沉穩,常身著一襲青色長袍,行走之間,衣袂飄飄。然而,長袍之下卻難掩其身上的英武之氣。他不僅武藝出眾,更熟讀兵書,對古今戰例了如指掌,深諳排兵布陣之道。在指揮步兵作戰時,他注重軍隊紀律與戰術配合,總能以最小的代價換取最大的勝利。
    孫勇,表字銳鋒,身形矯健,動作敏捷,恰似一條靈動的蛟龍。他擅長使用長槍,槍法淩厲多變,戰鬥時如蛟龍出海,招式狠辣,每一招都直逼敵人要害。他性格勇猛且果敢,在戰場上總是勇往直前,不畏強敵,不僅個人武力突出,還具備一定的領導能力,能夠帶領麾下士兵衝鋒陷陣,激勵士氣,所到之處,敵人無不膽寒。
    劉備與楊永並肩走上上庸的城牆,極目遠眺。劉備麵帶微笑,對楊永說道:“上庸倒是被你經營得不錯啊。” 此時,陽光灑在城牆上,映照著兩人的身影。
    楊永聞言,微微頷首,恭敬地說道:“這麽多年一直駐守在此,若是不作出一點成績出來,那怎麽對得起大王您的信任。”
    劉備聽到這話,眉頭一挑,臉上露出一抹笑意,調侃道:“你這是跟孤抱怨呢。孤可跟你說清楚啊,讓你一直待在上庸,主要還是德安的意思。”
    楊永聽聞,頓時哈哈哈大笑起來,道:“若是德安知道大王您這麽說,怕是要跟您鬧別扭了。”
    兩人說笑著,回憶起當年在武都的往事,一樁樁,一件件,仿佛就在昨日。那些艱苦的歲月,共同的奮鬥,讓他們的情誼愈發深厚。聊到最後,兩人都不禁有些唏噓。
    “一晃這麽多年過去了。” 劉備感慨道,目光中透露出一絲滄桑。城牆上的旗幟在風中獵獵作響,似在回應著他的感慨。
    楊永沒有說話,隻是靜靜地站在一旁,望著遠方。此時,遠處的村落中升起嫋嫋炊煙,如輕紗般繚繞在半空,給這片大地增添了幾分寧靜祥和的氣息。
    良久之後,楊永回過神來,問起了正事:“右都督那邊已經出發了,吾等什麽時候出發?”
    劉備聞言,神色變得嚴肅起來,開口說道:“先聯絡一下荊州,吾等要攻打武關,必須要先拿下宛城。”
    楊永點點頭,神色凝重地說道:“如今宛城那邊有曹仁和夏侯惇兩人,麾下士卒也得到了補充,達到了五萬多人馬。左都督那邊在新野留了三萬人,由黃忠率領。”
    “如今這個情況,左都督還要防備江東孫氏。荊州那邊也就隻有黃將軍能夠配合吾等攻打宛城了。”
    劉備微微頷首,語氣堅定地說道:“無妨,足夠了。”
    說罷,他的目光望向遠方,仿佛已經看到了即將到來的戰鬥 。
    喜歡人在漢末,我堂兄是劉備請大家收藏:()人在漢末,我堂兄是劉備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