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鼓勵投資
字數:5211 加入書籤
時間來到了九月底,各地除了忙活著秋收之外,沒什麽其他太重要的事情了。按照之前商量的計劃,等到十月初的時候,就得開戰。
九月的最後一天,劉備專門找到了劉平。
“德安,你說咱們這一次能成嗎?”劉備雖然是在問,但其實心裏一點兒也不擔心,純粹就是找劉平聊聊天。
“打了就知道了。”劉平笑著回到:“不過如今來看,應該是沒什麽問題的。不論是士氣、戰力還是後勤,咱們都占據優勢。”
劉備點點頭,道:“某今日找你過來,主要是想問一問,若是翼德打下洛陽,那陛下該怎麽辦?”
“自然是擁立陛下了,吾等的願望不一直都是興複漢室嗎?”劉平一本正經的回道。
這一下給劉備整得不會了,他愣了一下道:“你認真的嗎?”
“認真的。”劉平點點頭,然後又道:“陛下還是要體麵一些的,等咱們拿下整個天下之後,陛下肯定會選擇禪位的。”
這一下劉備明白了劉平的想法。
“不說這些。”他岔開了話題,道:“今年的收成怎麽樣?”
“隻有往年的七成。”劉平回道:“比預計的要好一些,主要是南州今年發力了。那邊經營了這麽多年,終於開始看到回報了。”
“哦?南州具體什麽情況?你說說看。”劉備來了興趣。
“行。”劉平答應下來。
劉德然在南州這麽多年,不是白幹的。尤其是在墾荒這一點上,做的很是努力。整個南州,硬生生墾荒了上億畝耕地。
在南州開墾可不像大漢那麽複雜,要考慮這麽多。劉德然的方法很簡單,讓南州兵團四處抓不服王化的當地土著,抓來了就當苦力,當三年,能活下來就編戶齊民,就地安置,以後就能當大漢順民了。
上億畝耕地,下麵埋著的是大概四十多萬當地土著的屍體。
“上億畝耕地?”劉備聽到這個數字驚呆了:“這...這...那地方竟然如此富饒?”
“也不是那麽富饒,主要咱們去了不是?”劉平調侃了一句,又道:“不過那地方如今也就是種種地,德然在那邊幹了這多年,想做的事情很多,但沒有一件事能幹成的。”
“這是為什麽?”劉備不理解。
“當地土著民智未開,隻能當苦力用。”劉平回道:“恐怕要至少用兩代人的時間才行,開啟民智,才好驅使。”
“的確是需要時間。”劉備倒也能理解:“不過這可是上億畝耕地,咱們要一代一代的好好經營。”
“尤其是要打通道路。”
劉平聽到這話,道:“打通道路有點困難,咱們現在不是拿了半個交州嗎?發展海上交通吧。”
“你有什麽想法?”劉備好奇的問道。
“修港口。”
“具體說說看。”
打通海上通道的想法,是前幾天產生的。每年秋收之前,各地都會把預估的糧食產量數據報上來。劉平就看到了南州的巨大潛力。但是南州那邊糧食再多,運不出來也沒有用。
走陸路就太難了,最好的辦法就是走海運。
劉平還專門找到了士燮,跟士燮聊了很久,聽取了士燮的意見和建議。然後又找到了工部、戶部一起商議了一下。
隻不過要開戰了,隻是出了一個大概的方案,具體的施行還需要看接下來戰事的結果。
但是大概的方案還是可以跟劉備說一下的。
按照劉平等人商量的結果來說,整個思路分為三個部分,第一個部分是樞紐港,第二個部分是補給港,第三個部分是前沿港。
樞紐港一共有三個港口,分別是番禺、徐聞、合浦。這三個地方本身就是有港口了,而且當地發展的也還不錯。
番禺是 “珠璣、犀、玳瑁、果、布之湊”,匯聚南海諸國商品。徐聞港 “積貨物於此,備其所求以交易”,是中國與東南亞、印度貿易的中轉港。
合浦稍微差一些,主要原因是當地一直做珍珠貿易,最近沒人跟他們做交易了。南州那邊的土著都特麽去種地了,沒有人去采珠,也沒有人在海上做貿易了。
從對外貿易上來說,這三個地方都因為劉備勢力拿下南州之後,經濟活動逐漸萎靡。
補給港則在瓊州,儋耳港、珠崖港這兩現成的港口稍加修繕、擴充一下規模就可以了。同時瓊州還有一個廢棄的港口,在珠崖港西海岸。據說當年是伏波將軍登陸瓊州的港口。
這個廢棄的港口就是烈樓港。《瓊台誌》記載,烈樓港是 “漢軍渡海樓船布列之處”,可作為軍事據點和民間貿易港。
前沿港口則都在南州了。分別是日南、扶南和頓遜。這也是如今南州比較成規模的城市了。
“這樣看投入並不大,也就是烈樓港需要花費一些費用。”劉備摸著下巴思索著。
“港口本身的開支其實不小了。”劉平擺擺手,然後又道:“最大的開支還是船隻,一般的小船是沒辦法做海上貿易的。”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那你的意思?”劉備看向劉平。
劉平快速回道:“跟之前紡織、陶瓷業差不多的思路吧。咱們先以官辦為主,先把海上商路給跑起來,隻要能跑起來確切的能掙到錢,民間願意闖一闖的人多得很。”
“你打算交給誰來負責這個事兒?”
“海上貿易不是那麽簡單的事兒,某的意思是中央設立海事局,地方設立市舶司。”劉平對此也早有打算。
“你有計劃就行。”劉備對劉平的能力是不懷疑的。
劉平就這麽跟劉備聊了半天,才離開劉備的王府。出來之後,他沒有去班房,而是去了家裏。
蟲娘家裏人搬來了長安,經過一段時間的研究商量之後,打算在長安城弄一個紡織工坊。這事兒被劉平知道了之後,立刻表示大力支持。
甚至表示,可以給他們家的紡織工坊免除三年稅賦。
原因也很簡單,現在民間雖然也有紡織工坊,但是大多數都是家族小作坊,是一種極為脆弱的經濟模式。
劉平一直想著推動民間資本能夠投資實業而不是無腦買地。民間資本投資實業的好處那可太多了。
第一點,相當於給經濟發展安裝了一個新的強大的引擎。一來可以擴大社會總資本,變相提供就業崗位,讓部分百姓可以脫產,讓無恒產者可以有恒業。這也有助於社會更加穩定。
二來民間資本的投資,底層邏輯都是追求回報的。不像官府主導,官府主導的投資大多數情況下都是要為國家服務,裏麵要考量的東西很多。民間資本要考量就簡單了,高回報就行。這種投資目的,會一定程度優化資源的配置。
說的更直白的一點,如果蟲娘娘家人靠著開紡織工坊賺了大錢。那麽那些掌握了大量生產資料的世家肯定也會把自己家的資源拿出來,同樣做投資的。
劉平不怕他們賺錢,甚至他們要當資本家壓榨剝削百姓,劉平都能勉強接受。隻要他們願意把手裏的資源拿出來繼續“流通”就行。
隻要進入“流通”那就別想再退出來了,到時候收拾他們更加容易。
三來,民間資本隻要投資實業,百分之百可以提高稅收的。而這些實業創造出來的財富,多多少少會分配到普通百姓手裏的,普通百姓手裏有了錢,那肯定就會擴大消費。
錢,流通起來,那才叫錢!經濟才能穩中向好的發展起來!
如果天下世家,都能夠投資實業,那創造出來的財富有多麽驚人,劉平都不敢想。
當然這裏的前提是,第一產業要足夠發達,能夠支撐經濟發展。之前劉平肯定不敢想,但是現在不一樣了,有了南州,未來可能還有更南、更北的地方。
再說直白一點,南州還好一些,再往南,甚至印度次大陸那些地方,在劉平眼裏那就是養料,如果科技允許的話,全球都是大漢再次偉大的養料。
用全球之血肉滋養我大漢之身軀,是他們的榮耀。
民間投資實業,還有第二個大的好處,那就是有助於技術的創新。
隻需要劉平用心引導就行。就拿紡織業來說,一旦有人投資了一個紡織作坊,成為了一個資本家,那麽資本家的本能就會讓他考慮如何控製成本,如何提高利潤。
黑心資本家選擇壓榨剝削,良心資本家雖然也壓榨剝削,但一定會想到是不是可以技術上入手,來減少成本,提高生產效率。
這是資本追逐利潤的本能帶來的技術創新驅動力。
第三個好處,可以為社會穩定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撐。首先就是之前提到過的的,實業投資可以提供工作崗位,那麽失地農民就不用去做佃戶,可以進城打工。這樣一來世家想要收攏人口也會變得很難,而百姓有了謀生手段就不會生亂。
這一點其實是劉平最想要的。封建王朝一旦發展到了後期,土地兼並是不可避免的。就算他弄死了世家,以後還會有門閥,還會有地主鄉紳等等。
喜歡人在漢末,我堂兄是劉備請大家收藏:()人在漢末,我堂兄是劉備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