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蘇潤又來了

字數:9244   加入書籤

A+A-


    雖然及冠之後才開始讀書,的確讓蘇豐等人頗有壓力。
    但蘇潤言之有理。
    他們懷著忐忑的心情,通過了這個提議。
    等商議完事情,天也快黑了。
    好在磨坊請了廚娘,他們家一日三餐都有人管。
    不用他們回去開火做飯,就省了不少時間。
    但眾人今晚也不清閑。
    蘇豐和李氏趕著請人來做工。
    蘇潤也得去蘇安福那兒。
    張氏得把錢帶回去藏起來。
    所以蘇行今晚留下看磨坊。
    倉庫裏隔出來了個小隔間,裏麵隻放了一張床。
    雖然地方不大,但是守夜足夠。
    這些日子,都是蘇豐和蘇行兩兄弟輪著守夜。
    “行子,你一個人守磨坊,晚上可得警醒些!”
    臨走前,李氏還不放心的叮囑了兩句。
    從磨坊離開後,蘇潤四人分了四個方向,各去辦事。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村裏人大多天黑就要閉眼睡覺,也省了油燈的錢。
    蘇安福剛躺下。
    聽蘇潤在外麵敲門,披著外衣起身。
    “潤子,怎麽這麽晚過來?”蘇遠河正洗腳,聽見動靜,光著濕漉漉的腳,趿拉著鞋子蹦到院子裏給蘇潤開門:“是不是想哥了?”
    蘇遠河以金雞獨立的姿勢站著,自以為很瀟灑。
    但實際上,卻因為重心不穩,時不時擺出大鵬展翅的姿態。
    蘇潤看得無語:
    “遠河哥,我把你畫成畫,你都能辟邪驅鬼了!”
    跟跳大神一樣。
    大晚上的也不怕嚇到人!
    蘇遠河:???
    不等他辯駁,蘇安福的聲音從堂屋傳出:
    “潤子,大半夜過來,是不是磨坊出什麽事兒了?”
    蘇遠山、蘇遠川也都穿好衣服在堂屋裏等著。
    “磨坊沒事,是有別的事兒需要大伯幫忙!”
    蘇潤拖著不著調的堂哥往裏走。
    進了堂屋,蘇潤也不拐彎抹角,直接把來意說明:
    “大伯,我想請您在附近村子裏找個讀書人。”
    “有沒有功名不重要,隻要人品過關,能到家裏給孩子們啟蒙,順便教哥哥嫂嫂們認字就可以!”
    “工錢暫時一個月一兩銀子,我們管吃、管接、管送。”
    蘇安福驚訝:
    “這也太貴了吧?”
    大炎王朝規定:秀才可開學堂授書,舉人方有為官資格。
    蘇潤先前拜在秀才門下,一年也才三兩銀子的束修。
    不過雇個人到家裏做個啟蒙,認認字而已。
    一年十幾兩就這麽出去了?
    “這不算多。”蘇潤笑笑,出言解釋:“不提鐵蛋,家裏就有七個孩子,何況我還想讓遠河哥他們都跟著認認字!”
    家裏藏著那麽多錢,還有兩個孩子。
    隻留個陌生人陪著肯定不行。
    反正大伯對他們家好。
    兩隻羊是趕,七隻羊也是放。
    人多說不準學習氣氛還濃厚些。
    到時候大伯時不時去轉一圈,應該不會出什麽事兒。
    七個孩子?
    蘇安福瞳孔猛縮,隨即盈滿暖色:
    這就相當於把他膝下五個孫子孫女也給算進去了。
    天上掉餡餅。
    蘇遠山和蘇遠川被砸的頭暈目眩,一時呆在原地。
    隻有蘇遠河眉開眼笑:
    “太好了!”
    “我就知道潤子有好事不會忘了你哥我!”
    前一段時間,他還跟他爹說三個侄子大字不識一個。
    沒想到潤子這就給他解決了!
    真是好弟弟啊!
    但隨即話頭一轉:
    “但我就算了吧!”
    “我跟行子堂哥說好過一段時間去鄰縣賣豆腐!”
    “恐怕沒時間!”
    孩子還小,有時間念書。
    但他還得忙著賺錢呢!
    蘇遠山和蘇遠川先後回神。
    蘇遠山道:
    “潤子,堂哥替孩子們謝謝你。”
    “但小蓮和小桃是女娃,識字沒用。”
    “我看隻讓小忠、小義、小信跟著啟蒙就可以了!”
    “這束修的錢,我們也出些!”
    蘇遠山膝下兩兒一女:
    長子蘇一忠,十二歲;次女蘇小蓮,十一歲;幼子蘇一義,八歲。
    筆墨紙硯不便宜。
    兒子讀書識字,將來能找個好活計。
    運氣好,說不定還能考功名。
    但女兒早晚要嫁到別人家,會操持家務就行,識字有什麽用?
    蘇遠川也附和道:
    “對!潤子,你能想著堂哥,堂哥就很高興了。”
    “小桃年紀小,學不出個什麽東西,讓小信跟著識字就行。”
    蘇遠川膝下一兒一女:兒子蘇一信,十歲,女兒蘇小桃隻有六歲。
    蘇潤不樂意了:
    “堂哥,你們這話就不對了。”
    “女娃又怎麽樣,不一樣姓蘇?不也是我侄女?”
    “人家大戶人家的女兒從小就讀書,還會學琴棋書畫。”
    “咱以往沒錢請夫子就不說了。”
    “現在夫子都請來了,教五個是教,教七個不也是教?”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識字總比不識字好吧?”
    “你們都沒有問過孩子的意願,就認定她們不需要讀書,有這麽當爹的嗎?”
    蘇潤尊重這個朝代的規則。
    也理解堂哥們的想法。
    資源有限,先緊著回報比高的項目投資,這本身也是合理的。
    但力所能及的範圍內,蘇潤還是希望自家後輩都能變得好一些。
    就像他讓大哥、二哥識字。
    但也不會落下大嫂、二嫂一樣。
    蘇潤會盡力幫襯,可最後的結果還是要看他們自己的努力。
    被吐槽不配當爹的蘇遠山,無奈苦笑:
    有機會,他當然想讓自己女兒讀讀書。
    至少將來親事上可以挑一挑,選個好的。
    但他們家承了小堂弟太多情。
    弟弟、媳婦都跟著賺錢,連兒子、女兒都要占便宜,這實在是說不過去。
    蘇遠川就是個悶葫蘆。
    聞言一聲不吭。
    最後還是蘇安福拍板:
    “行了!”
    “潤子既然來說,那肯定就是想好了。”
    “你們過兩日就去買些筆墨紙硯,回頭讓孩子們都去讀書!”
    “都是一家人,不用這麽推來讓去的。”
    “好好幫潤子看著磨坊,賣好豆腐才是正事!”
    他們家現在一個月也能賺幾兩銀子。
    侄子說得對,有條件幹嘛不讓孩子識字?
    蘇遠山三兄弟紛紛應聲。
    蘇安福又對蘇潤道:
    “潤子,夫子這事大伯來辦。”
    “還有什麽事情要大伯幫忙?”
    “有很多……”蘇潤毫不客氣地說了一大堆。
    從對夫子的要求,到磨坊的調整;
    從倒騰自家雜物房做書房,到希望蘇大伯能每日到家裏檢查一下夫子教學和孩子們的學習情況等等。
    蘇安福耐心聽著,一一應下。
    最後,蘇潤還熱情邀請:
    “為了方便哥哥嫂嫂習字,磨坊每日申時末就會關門。”
    “遠山哥,你們到時候記得準時來讀書,別遲到!”
    磨坊申時末關門,夫子酉時末離開。
    中間的一個時辰,就是蘇潤安排給哥哥嫂嫂們的學習時間。
    蘇遠山這才知道:
    原來連他們兄弟三個,也都在蘇潤的名單之內,全都得讀書。
    經過調整之後的磨坊,運轉更加流暢。
    蘇潤教給家裏的記賬表格好用的很。
    張氏適應了一天後,就能自己獨立記賬了。
    她每日都沉浸在收錢、記賬和數錢的快樂中,如同一隻掉進米缸的耗子,高興地無法自拔。
    眾人也各司其職:
    李氏管女眷,蘇豐看倉庫和出貨;
    蘇遠川和蘇平安專心點鹵;
    蘇行與蘇遠河全心跑起了售賣。
    蘇潤慢慢放手,將磨坊交給蘇豐他們管理。
    與此同時。
    磨坊也盤活了整個柳林村的經濟。
    直接倒賣豆腐、豆花的,賺了點小錢。
    個別聰明的,在縣城裏租了攤位,把豆腐做成菜來賣,能再賺的多些。
    醃豆腐、煎豆腐等小吃也慢慢出現。
    因著村子去城裏做生意的人多。
    村裏趕車的、做碗盤筷子的、打板車的,都跟著發了財。
    最不濟的人家,也能把自家種的豆子、蔬菜等賣給磨坊,賺些錢貼補家用。
    柳林村整體生活條件明顯改善。
    時不時就有人家做頓肉,穿件新衣服,添個物件……
    再加上蘇家兄弟那塊‘急公好義’的匾額。
    這段時間,來跟柳林村議親的人都多了不少。
    村人出去,個個都抬頭挺胸的。
    二月初四。
    家裏的夫子沒請到,但城裏的夫子卻已經有了眉目。
    吃人嘴短,拿人手軟。
    被蘇行每日都用豆花喂養的王多錢。
    將整個玉泉縣的學堂都查了一遍。
    篩選過後。
    他還是選中了自家兒子當年讀過的學堂:
    “蘇行兄弟,程夫子的學堂雖然不是出秀才最多的,但肯定是最適合蘇潤小兄弟的!”
    “王大哥能拍著良心跟你說,這程夫子人品絕對沒有問題,名聲好得很!”
    “絕對不是那種死讀書,天天隻知道‘之乎者也’的腐儒!”
    蘇行毫不遲疑。
    送完貨,就置辦好了束修。
    連帶著筆墨紙硯都買了上好的帶回來。
    “潤子,你今日就在家裏好好溫習功課。”
    “明日我陪你去拜訪夫子!”
    蘇潤這段時間光顧著賺錢,確實很久沒有讀書,很多東西都忘記了。
    他順勢回家,翻開書本溫習。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
    琅琅書聲從小院傳出。
    翌日。
    蘇潤換上青柏色的長袍,背起書箱。
    蘇豐帶上束修,蘇行趕著騾車,三兄弟迎著初升的朝陽往城裏去。
    程夫子的學堂也在玉泉城最西邊。
    途中還要路過蘇潤前夫子,劉秀才的學堂。
    但蘇潤對此毫不在意。
    他已經去過一次了,是劉秀才不收他。
    如此,就不能怪他改換門庭。
    但蘇潤沒想到的是,他剛往城西來,就被劉秀才的門童給瞅見了。
    玉泉縣是個小地方,有點新鮮事,能被人念叨很久。
    尤其是當日衙門敲鑼打鼓,抬著賞銀和匾額去柳林村,嘉獎義士的事情,更是讓人津津樂道。
    蕭正這一出,直接把蘇潤過往不好的一頁徹底掀過。
    什麽兒女情長、什麽難成大器、什麽退婚……
    完全成為了不值一提的往事。
    所有人都隻記得,蘇潤是個幫官府破案的義士。
    在縣令、甚至在知府那裏都留了名字!
    小童是出來跑腿的。
    見蘇潤背著書箱、坐著騾車往城西去。
    誤以為蘇潤又來找劉秀才,拔腿就往回跑。
    他走小道,比蘇潤要快些。
    一進門,他就嚷嚷起來:
    “夫子,蘇潤又來了!”
    喜歡退親發家科舉路,六元及第娶公主請大家收藏:()退親發家科舉路,六元及第娶公主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