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寧背一世之罵名

字數:4579   加入書籤

A+A-


    張教諭上來就直接拋出了題目,這讓玉泉六子有種做題的錯覺。
    六人齊齊動筆,將題目寫了下來。
    而其餘學子深思過後,已然爭論起來。
    講堂內加上軒廊外,總計六、七十名學生,立時分成了兩派:
    一派主戰,一派主和。
    雙方辯駁到激動之處,紛紛站起身來,唾沫橫飛,指尖相向,什麽風度氣度都不要了,一心隻想壓倒對麵。
    蘇潤六人沒有輕易站隊,反而默契的觀察起來,認真聽兩邊的論調。
    論點總結歸攏起來,隻有兩個:
    主和派以孔樓、蕭均為首,認為開戰禍國傷民;
    為此,孔樓還拿出了歲入朝廷一年的收入)數據作為支撐。
    主戰派以周年為首,認為和親有損國威。
    周年主張一口氣將敵國打垮打服。
    他同樣拿出了這些年邊境駐守大軍的軍用支出和犧牲的士卒數據。
    倒是一直以笑臉示人的向波,極力主張開戰,麵色肅然,讓蘇潤有些另眼相看。
    六人聽了個大概後,也按照自己的意願加入了辯論中。
    不知是不是上次對戰惡民留下了好戰的後遺症,六人竟然不約而同主戰。
    蘇潤最先反駁了一名學子‘以和為貴,休養生息’的論述:
    “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自唐亂之後,五代十國,至今戰亂百年,民不聊生。”
    “我大炎先後三位帝王勵精圖治,不說國富民強,也算是頗有積累。”
    “休養生息百年,我們以和為貴,關外蠻夷卻變本加厲!”
    “大爭之世,不戰不打就是死路一條!”
    “此時不開戰,更待何時?”
    對麵學子很快反駁回來:
    “謬論!”
    “今我大炎國家安定,欣欣向榮,邊境區區小戰,何必大動幹戈?”
    “唐代陸贄有言:黷武窮兵之長亂,如急征重斂之剿財。”
    “開戰說的輕巧,但卻要耗盡國庫積累,加劇百姓負擔,隻為些許蠻夷,如何值得?”
    周年正要開口,卻見蘇潤不甘示弱道:
    “錯!”
    “和平隻在大軍攻伐之境,倘若我大炎已經一統江山,如今邊境何來戰事?”
    “寧背一世之罵名,也要創立萬世之太平。”
    “唯劍指的方向,才是百姓能生存下去的家鄉。”
    “一時之損與百代之豐相比,根本不值一提!”
    眾人本來是在爭論與大蕃一戰應不應該打。
    但蘇潤這話一出,直接升華到了統一天下,天下太平的宏願上。
    周年當即叫好。
    對麵也有不少學子倒戈到了蘇潤這頭。
    見勢不對,孔樓提出了‘先禮後兵,徐徐圖之’的論點。
    蕭均也主張要先以外交手段維持太平,趁機富國強兵,待時機成熟,方可統一天下。
    牆頭草,隨風倒。
    不少草又被風刮了回去。
    蘇潤完全不在乎雜草,張嘴就反擊:
    “昔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不善,弊在賂秦。”
    “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後得一夕安寢。”
    “起視四境,而秦兵又至矣。”
    蘇洵的六國論,蘇潤隻記得這三句,再多也沒了。
    故拋出這論點後,蘇潤就開始理論結合實際,用六國滅亡的教訓,推翻孔樓的新論點。
    蘇潤有梁玉、徐鼎幫著補充。
    向波和周年更是能拿出大炎實際國情做佐證,給蘇潤的論點增加了可信度。
    司彥盯著蘇潤。
    一旦發現蘇潤有說跑偏的跡象,就及時提醒,快速修正圓場。
    而葉卓然則是整理對麵的論點交給張世。
    張世從中抓到破綻,再提供給蘇潤。
    相比於孔樓和蕭均帶著的一盤散沙,連忙都幫不上,話說不到兩句就被擊潰,主戰派可謂是所向披靡。
    爭論很快落下帷幕。
    無需七日,與孔樓的第一戰,蘇潤就大獲全勝!
    張教諭看著意氣風發的學子們,沉聲道:
    “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雖然是誇讚,但張教諭這語氣太生硬,倒是讓人聽不出一點高興地意味來。
    張教諭看著蘇潤幾人,硬邦邦的問:
    “你們幾個叫什麽名字?”
    本來以為又是周年、向波與孔樓、蕭均的爭論。
    沒想到,今日居然有意外之喜。
    尤其那個帶頭的小子,鋒芒畢露啊!
    蘇潤等人報上名字,張教諭意味深長:
    “原來是你們六個!怪不得……”
    有了結論,張教諭提前放課。
    不少學子趁機過來攀談。
    孔樓雖然敗了,但依舊昂著腦袋,自以為很有氣勢地撂話:
    “你等著!我下次一定給你點厲害瞧瞧!”
    周年如同雕塑一般,站在蘇潤身前,看了他半晌:“你很好。”
    向波得勝歸來,搖著扇子黏上了蘇潤:
    “正巧本公子稍後無事,就陪你去上六藝吧!”
    “這可是你的榮幸!”
    府學除了經史子集外,君子六藝也要修習。
    不過蘇潤沒工夫在意這個。
    他從方才的辯論中,得到了新的靈感。
    院試以前,秀才以下,靠著題海戰術還能拔得頭籌。
    但從秀才以後,看的就不再是數量,而是深度。
    這時候,光堆積數量,作用就要小很多了。
    他方才雖然說的慷慨激昂,但不夠切合實際,全靠周年和向波補充。
    這也是他們的短板。
    向波來的正好,蘇潤趁機向向波請教。
    原本,向波還想拿喬,不料蕭均先一步給出了回答:
    “緗帙樓藏有大炎各地的逸聞書冊,可供借閱。”
    “至於歲入、軍事等消息……”
    蕭均上前一步,低聲提醒:
    “子淵,你大哥身為青陽農官,為你弄到些《大炎雜報》應該很容易。”
    喜歡退親發家科舉路,六元及第娶公主請大家收藏:()退親發家科舉路,六元及第娶公主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