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字數:4817   加入書籤

A+A-


    常曰:君子慎獨。
    蘇潤看到這題目的時候,腦子裏就自覺浮現出了這四個字。
    不像前兩道題目,關鍵詞單單在某本書中出現過。
    慎獨二字,在《大學》《中庸》《禮記》中,都有明確記載。
    拋開五經不談,蘇潤很快將目標鎖定在了《中庸·天命》和《大學·誠意》中,有關慎獨的部分。
    《中庸·天命》有載:
    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
    意思是:君子對自己未能看見的部分要保持警惕,對自己未能聽見的地方要充滿敬畏。沒有比隱藏的更神秘,沒有比細微的更顯著,所以,君子必須小心謹慎其孤獨時的行為。
    《大學》中有關慎獨的部分雖然與《中庸》記載不同,但也是說:
    不要自己欺騙自己,內心真實的情感會自然地流露在外,所以君子在獨處時必須要慎重。
    蘇潤以為,此題的方向肯定是表裏如一,堅守節操。
    確定了方向,蘇潤提筆將東漢楊震拒金時,所言的‘天知、神知、我知、子知’寫在了草稿紙上,準備以史為鑒,切入文章。
    蘇潤破題快,分析完三篇四書文,時間還早。
    趁著腦子清楚,他根據自己方才標注的要素,開始在紙上打初稿。
    第一篇蘇潤以唐朝元稹和白居易兩名好友誌同道合,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之事,作為切入點。
    從仁義之友出發,引申到為官行仁義之道。
    末了,以‘綱常繼絕學,仁義匡時君’收尾。
    隙駟不留,電急流光。
    專注的時候,時間總是過得很快。
    饒是蘇潤沒敢耽誤時間,但塗塗改改幾遍,寫好第一篇文章時,附近也響起了考生要水要火的聲音。
    他當即抬頭看天。
    但今日天空飄著厚厚的雲層,完全看不見太陽。
    這讓他暫時分不出現在是什麽時辰。
    “反正不餓,還是趕緊寫文章吧。”蘇潤自言自語完,繼續作下一篇文章。
    司彥、張世幾人跟蘇潤也是一樣的打算。
    要在考場連待三天,準備的再怎麽充分,精神也是一日日萎靡下去的,隻有第一天狀態最好。
    故全考場的考生,都在爭分奪秒。
    而像蘇潤這種,已經預料到晚上休息不好的考生,更是如此。
    經過府學將近一年的學習,蘇潤拍馬屁的功夫更上一層樓。
    第二篇文章除了闡述仁君仁政之外,蘇潤還不著痕跡拍了諸多馬屁。
    不。
    龍屁。
    “嘖嘖嘖、還得是我啊!”
    正當蘇潤拿著草稿紙上的溢美之詞大發感慨時。
    不知道餓了多久的五髒廟,開始彰顯存在感:
    咕嚕嚕~
    蘇潤捂著肚子,下意識抬頭:
    天依舊是烏蒙蒙的,什麽都看不出來。
    雖然還想繼續寫文章,但填不飽肚子,會影響狀態。
    好在李氏早就準備了炒麵。
    這炒麵是李氏把白米、核桃、芝麻、紅棗幹之類東西磨成粉,然後跟白麵放在一起炒熟了,給蘇潤他們帶進來的。
    李氏也知道小弟一讀書,就什麽都顧不得了。
    因此,早就特意叮囑過他們:
    “要是有時間,就在炭盆裏加水煮開。”
    “想吃稠一些的就多放點炒麵進去。”
    “要是實在來不及,就拿涼水把這麵粉揉成團,然後要點熱水,就著熱水把麵團子吃了,也能飽腹。”
    蘇潤現在趕時間,用的就是第二種辦法。
    吃著團子,做著卷子。
    不多時,四書文的三篇文章就全都作出來了。
    蘇潤檢查了一遍,確認暫時沒什麽要改的地方,就把文章放在坐板旁邊,開始做經義題。
    但經義題第一道就讓他有些意外。
    題目很簡單,也很熟悉,隻有八個字: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眾所周知,這句詩來自《詩經》。
    所謂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全詩都在表達男女之愛。
    抱著‘科舉取仕’不是為了培養官員當戀愛腦的想法,蘇潤很快看破了這題目的真正意圖。
    大炎官吏考核的標準中,就有一項是下轄百姓的婚嫁情況。
    此外,還有專門幫人牽線的官媒。
    這些都足以證明大炎對於人口繁衍的重視。
    再結合大炎戰事頻發,上月才征調兵役的事。
    蘇潤以男女成親,繁衍子嗣為切入點,列舉了幾個關鍵要素。
    雖然心裏知道,這道題應該會刷下去很多人,但蘇潤卻並不擔心司彥他們。
    畢竟這半年多的政事不是白接觸的。
    這點政治嗅覺不至於沒有。
    正如鄉試前不少學子預知的那樣,此次鄉試的重點偏向了戰事。
    經義題第二、三道的題目都與此有關。
    第二道題目為:【燭之武退秦師】
    這是一篇出自《春秋》的散文。
    講述了與鄭國有仇的晉文公,聯合秦穆公包圍鄭國,而燭之武憑借其智慧,順利說服秦穆公退兵,從而保全鄭國的故事。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這題與大炎如今國情極為貼合。
    在蘇潤看來,大炎如今就相當於鄭國,大蕃、大柔、大真等,就相當於秦國和晉國。
    恰好當日蘇潤寫三十六計的時候,跟眾人討論過相關話題。
    他將計策做了些許改動,邊提筆列著提綱,邊低低感慨:
    “果然,接觸政事才是最正確的選擇。”
    “要是換了那些隻知道邊境開戰,但什麽都不清楚的考生,估計還真落得個紙上談兵的結果。”
    《春秋》自戰國後,大多遺失。
    漢代重新編纂整理的春秋三傳,即《左傳》《公羊傳》《穀梁傳》,既是對《春秋》的注解,也是後人研讀的依據。
    【燭之武退秦師】,出自《左傳》。
    而第三道經義題:【尊王攘夷】,則出自《公羊傳》。
    當時,周天子權威漸弱,各諸侯國內常有政變,而外族也趁機入侵,齊桓公最先打出‘尊王攘夷’的旗號,挾天子以伐不臣。
    因齊桓公尊崇周天子,並多次幫助諸侯國對戰外夷,而大獲讚賞。
    尊王攘夷本意為尊勤君王,攘斥外夷。
    意思是:尊崇周王的權力,維護周王朝的宗法製度,抵禦來自戎狄的侵擾。
    蘇潤認為這就是答題的方向。
    說白了,還是君王對於思想的統治。
    與孔子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之言相似。
    喜歡退親發家科舉路,六元及第娶公主請大家收藏:()退親發家科舉路,六元及第娶公主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