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9章 把臨時抱佛腳演繹到了極致
字數:4812 加入書籤
眾人打完招呼,等十人盡數到齊後,便進了考院。
考院分為內簾區和外簾區。
其中,外簾區供外簾官和考生使用,內簾區則是內簾官辦公和生活的地方。
外簾官之首乃是吏部尚書易和光。
他一早就等在門口,攜外簾官與眾人見禮,然後親自送蘇潤他們穿過龍門、十字廊道、考舍等地,再從至公堂後麵的空庭廊道,進了一座單獨隔出來的小院子。
“諸位,本官就送到這裏!”易和光站在院門外一步遠的地方,與蘇潤等人客氣作揖,道別。
大炎政令明確規定,內簾官一入院,便由外簾官封鎖內外門戶,科舉期間,考官應以此院門為界限,內簾官不得出,外簾官不得進,使內外有別。
即便是要運輸考題、考卷等,也得由提調、監試等外簾官共同查點,而後才能啟鎖,且事畢後,即刻封鎖,不得拖延。
這也是為了防止有官員泄露試題或暗箱操作,導致科舉舞弊。
因此,易和光身側,幾名膀大腰圓的大漢,挎著大刀,拿著鐵鎖與封條在旁等候。
隻等一聲令下,就上前鎖院、封條、守門。
這是科舉慣例了,眾人也無甚異議。
像是秦鑲,當考官當出經驗,不僅懶得寒暄,而且還直接趕人
“鎖吧鎖吧,趕緊鎖完趕緊走,我們還得出考題呢!”
距離會試隻有不到兩天了,他們出題還要顧及著給外麵留出印考題的時間,哪兒有閑工夫在這兒廢話?
何況,今年考官隊伍裏,還多出兩個乳臭未幹的毛頭小子!
指不定鬧出什麽事呢?
秦鑲望向蘇潤和梁玉,越想越不放心,心裏總覺得這倆人不老實。
易和光被這直白的話噎了一下。
但他到底顧忌秦鑲教過熙和帝幾天,又是大炎文人領袖之一,隻能命人趕緊關門落鎖。
朱紅色的院門緩緩合上,將內外徹底區分開。
見狀,蘇潤將目光挪到院中,邊打量房屋,邊跟梁玉小聲蛐蛐
“看起來還不錯,我瞧著挺幹淨……”
梁玉笑嗬嗬,正要點頭附和,卻見急性子的秦鑲,一手一個把兩人拽走了
“趕緊的,焚香祭祀,商量考題了!”
“啊?不是,夫子,我一堆東西放哪兒啊?”蘇潤驚呼。
梁玉也急道
“夫子慢些!踩著玉腳指頭了!疼啊!”
兩人一著急,又喊秦鑲夫子。
秦鑲懶得理他們,倒是古策解釋,說他們帶的小廝有經驗,會幫蘇潤和梁玉安置好。
“哦~”兩人了然,齊聲道“原來如此!”
弄清楚緣由,他們也就不著急了。
下一刻,隻見蘇潤和梁玉默契對視一眼,緊跟著反客為主,一左一右同時將秦鑲架起來,帶著他飛速進了廳堂。
腳不沾地的秦鑲,垂目看著懸空的雙腳,暗想
就說這兩個小的不靠譜。
也不知道陛下是不是年紀大了以致昏聵,居然會把他們塞進來做考官?
廳堂正中央,供著文曲星君。
考官出題之前,須焚香祭祀,以求科舉順利。
梁玉一見這陣仗,當即來了句
“子淵,這活兒玉熟啊!”
他去年會試的時候也拜文曲星君來著,可惜第一場,破題就破偏了。
蘇潤讚同的點頭
“對,你專業對口!”
他敢打賭,他們這十個考官中,璨之跟文曲星君關係最好。
焚香時,站位有講究
主考官在前,同考官在後。
因此,兩人先把秦鑲放下,再迅速各歸各位。
同為主考官,張明哲官位高,但蘇潤身份貴。
最後還是蘇潤上了頭香,也意味著此次科舉內簾官是以蘇潤為首。
眾人隨著指令三躬身,祈福神明保佑。
梁玉那虔誠的模樣,給秦鑲都看無語了
前幾日請教學問的時候,都沒見他這麽認真!
果真是把臨時抱佛腳演繹到了極致!
待焚過香後,眾人移步隔壁的大書房,開始商議考題。
考官出題也有要求,比如經史試題須含蓄不顯,策論試題要直接明了,避諱等更是基本準則。
而且,凡摘裂牽綴、試題有誤者,一經發現,嚴懲不貸。
在這個大原則下,眾考官才能根據四書五經出題。
“那我們就盡快開始吧。”
蘇潤知道學子十年寒窗不易,因此他雖然上了頭香,但這時候也沒托大
“就按照以往的出題慣例,先出第一場第一項的四書文。”
“老規矩,一人出三道,難度漸增,附增破題方向,如何?”
會試第一場包括四書文三道,五經題四道,還有一首五言六韻詩。
他們得按照類型,一點點往下推進。
眾人自是沒有異議,紛紛點頭,而後一人一張桌子,提筆就寫。
在場之人,即便墊底的梁玉也是滿腹經綸。
加之他們入考院前,都認真鑽研過典句,此時也是說來就來。
蘇潤也不例外。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他提筆就把自己想的三道題目給列出來了。
他的第一道題目是
【君子不器,許子以釜甑爨(zeng cuan)】
前半句出自《論語·為政》,意思是君子不能像器具那樣,隻有特定的、單一的用途。
後半句出自《孟子·滕文公上》,原句為許子以釜甑爨,以鐵耕乎?就是問,許行用鍋和甑做飯嗎?
這是孟子與陳相辯論戰國農學家許行的理念時,說的話。
這道題,看似說的是用不用器,實際上問的是儒家的‘通才治道’和農家的‘勞力均等’兩種分工的理念衝突。
至於破題方向,就在於‘器’的象征意義和兩家對賢才的社會定位。
當然了,大炎以儒家治國,所以答農家理論的,自然就落了下乘。
蘇潤快速將破題方向寫清楚,而後抓緊時間出第二道題。
蘇潤的第二道題也是截搭題,題目為
【和為貴不能自行】
這道題,前半句出自《論語·學而》,全句為禮之用,和為貴。
意思是禮的實踐運用,以和諧最為可貴。
後半句出自《孟子·離婁上》,全句為徒善不足以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
意思就是僅有良善之心不足以治國,僅有法令條文無法自動施行。
而光從題目來看,這道截搭題的意思就是,不付出行動,就想達到可貴的和諧,是不可能的。
至於破題方向,蘇潤隻提筆落下了四個字
知行合一。
喜歡退親發家科舉路,六元及第娶公主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退親發家科舉路,六元及第娶公主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