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2章 大伯討教學習訣竅
字數:4021 加入書籤
張五牛立馬附和,“我也是,就算三哥走不動了,也得派人給我家小子送賀禮。”
兄弟幾個說說笑笑了好一會兒,張三牛怕三人太累了,讓他們好好休息。
躺在柔軟舒適的床榻上,張大牛、張四牛、張五牛很快就睡了過去。
這一覺一睡就是一下午,直到天邊泛起淡淡的金色晚霞,小廝輕輕叩了叩門。
張大牛、張四牛、張五牛睜開迷糊的眼睛,看了看天色。
“什麽時候了?”
“回大老爺,酉時了。”
張大牛甩了甩還有些昏沉的頭,“呀,我這一覺睡了這麽久,澤哥兒下值回府沒?”
小廝恭敬道:“公子剛回來,現在估摸著在前廳和老爺、夫人說話。”
張大牛趕緊換上一身幹淨的衣裳,去找張四牛、張五牛。
一出門,就瞧見了來找他的張四牛、張五牛,三兄弟相視一笑,“走吧,去前廳見見澤哥兒。”
前廳內,張澤換下了官服,穿著一身月白色的錦緞長袍,悠閑地喝著茶。
“三弟,澤哥兒。”
“澤哥兒,你下值了?”
張澤躬身行禮,“大伯、四叔、五叔,快坐下喝口茶。”
張大牛看著臉上帶著明媚笑容,平易近人的侄子,臉上也帶上了笑容。
張四牛挑眉,打趣道:“澤哥兒,當通判威不威風?”
“四叔,一點也不威風,侄兒每日忙得腳不沾地的,今兒個要不是大伯、四叔、五叔你們來了,我這兒還在府衙處理公務呢。”
“呼,沒想到當官老爺還這般辛苦啊。”張五牛長長吸了一口氣,感慨道。
……
幾人越聊越起勁,張大牛三兄弟許久不見張澤,加上張澤現在又是通判,難免有些生疏。
張澤一向敏銳,察覺此事,不動聲色的聊起輕鬆的話題,很快就讓張大牛三人都放鬆下來。
張大牛糾結、猶豫了好久,還是把想問的問題說了出來,“澤哥兒,你讀書有什麽訣竅嗎?”
“讀書的訣竅?我讀書的訣竅大概是多讀,有計劃的讀。”
張大牛目光灼灼地看向張澤,等著他的回應,“多讀是指?”
張四牛、張五牛同樣坐直了身體,他們都有孩子,不求能像澤哥兒這般厲害,至少也要有立身之本。
張澤溫和一笑,“我喜歡讀各種各樣的書,傳記、遊記、名家的批注……不拘於各種形式,有時間會讀各種書,這就是多讀。
哦,對了,我的習慣是,邊讀書會進行簡單的批注。”
“有計劃的讀是指,固定某一段時間讀同一本書,或者同一個類型的書。
這個方法,我覺得十分適用於科舉,科舉要讀不少書。
有的人喜歡今日讀《詩經》,明日讀《大學》,這就屬於沒有計劃的讀書,到頭來,什麽都沒記住。”
“若是我的話,我會明確自己四書五經裏哪幾本沒讀透,那麽我就會製定計劃,幾日讀哪一本書。”
張大牛三人聽得很認真,“澤哥兒,科舉一事上有沒有什麽訣竅?”
張澤立馬就明白了張大牛今日為何會問讀書訣竅的事了。
“大伯,科舉一事,我要說沒訣竅,你們肯定不信。
但是,我可以誠實的說,科舉一事上,確實沒有什麽訣竅,有的隻是一些巧思。
例如,要考縣試,你在知道是縣令大人出題的情況下,你就需要去了解了解縣令大人喜歡什麽樣的文風。
知曉縣令大人喜歡的文風,縣試時就可以在此基礎上往縣令大人喜歡的文風上湊。
第二便是,縣試的時間是固定的,那麽穿什麽衣裳、帶什麽吃食、帶什麽東西進去也有講究……”
張澤把自己能想到的各個方麵的應對科舉的策略,都說了一遍。
張大牛恍然大悟,拍著自己的大腿,“哎呦,上次給青哥兒準備的考籃東西帶少了!”
張澤見他這樣,斟酌著開口:“大伯,青堂哥不是第一次參加科考,這些事他應該都明白的。
青堂哥和泉堂哥學識都比較紮實,隻是文章缺了些靈性,大伯回去可以和他們提提,別回頭他們鑽了牛角尖。”
“好好好,我回去就和他們說。”
張大牛向張澤請教了讀書的訣竅,整個人都放鬆下來,晚飯都多用了半碗飯。
張大牛不認識字,怕自己忘了張澤所說,又央求張三牛把張澤所說寫下來,他回頭好帶回去給青哥兒和泉哥兒。
張三牛自然沒有不應允的道理,張大牛道:“還是三弟你有福氣,雖然隻有澤哥兒一個孩子卻這般爭氣。”
“大哥哪裏的話,桐哥兒他們三兄弟也很好。桐哥兒孝順,青哥兒、泉哥兒都是童生了,就算他們日後不再考科舉,光憑著能讀書識字都能混口飯吃。”
張三牛話糙理不糙,張大牛用力地點了點頭,“是這個理。”
隨即又歎了一口氣,“唉,隻是我瞧著桐哥兒那模樣,像是認準了死理,一定要考上一個童生一般。
我和他娘私下都勸了他不少次,偏這孩子認死理,不聽。”
張三牛勸道:“家裏如今的光景,桐哥兒想讀書便讓他讀。
家裏讀一個讀書的子輩,咱們臉上都有光不是。
正所謂獨木難成林,張家隻澤哥兒一人出息哪行啊,桐哥兒、青哥兒、明哥兒他們都出息了,咱們張家就真正的起來了。”
人的眼界隨著時間,接觸外界等都會得到發展。
“我現在就希望青哥兒、泉哥兒能中秀才,這樣,我就是現在死了,也能瞑目了。”
張三牛難得提高了聲音,“大哥,說什麽呢,這話可不興說。你啊,就等著享福吧。”
兩兄弟嘮了半宿,才睡去。
張大牛三兄弟帶了幾車的東西過來,其中不乏有秦氏等人親手熏製的臘肉、臘雞等。
這些東西耐放,但是不能見潮,等放在幹爽的地方。
王氏指揮著下人,把這幾大車東西,分門別類一一放好。
張三牛帶著三兄弟出門逛源柔府城,又帶著他們去了自家的鋪子、就連張清彤開的興繡坊都沒有錯過。
張大牛、張四牛、張五牛大大的長了眼界,從一開始的看什麽都新奇,到現在能夠泰山崩於前而麵不改色了。
喜歡穿成農家子的漫漫科舉路請大家收藏:()穿成農家子的漫漫科舉路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