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新的研究

字數:8080   加入書籤

A+A-


    不過查著查著,李梟發現除了5a管理模式外。
    還有5s管理模式,6s、7s管理模式,這倒是讓李梟看的有些懵,畢竟6、7比5大。
    李梟還以為是更科學的管理方法
    也就查了查,不過看後讓他有些失望,感覺和5a管理模式區別不是很大,有點掛羊頭賣狗肉的嫌疑。
    李梟也就不費那個勁了,沒必要把6s、7s整出來。
    ……
    時間過得很快。
    在李彤、李穎、陸秀秀幾個人開學後。
    李梟也迎來了大三的生活。
    到了大三,他們的專業課程更多了些,理論力學、材料力學、機械原理、機械設計、電工與電子技術等等都要學。
    除了理論的知識以外。
    也多出了很多實踐的課程,就比如力學實驗、機械性能實驗、電氣實驗等等。
    不過和剛來的時候不同。
    經過這一年多的時間,李梟發現自己腦子靈活了很多,很多東西隻要稍微一琢磨就能看懂。
    不像是原來看見就頭痛。
    “李梟,來,你上來給大家講講。”。
    實踐課上,他們正在上車工課,所謂的車工,學習的就是車床的操作,他們中間沒有比李梟更懂。
    李梟也不怯場,上去了就開始講。
    相比於鉗工、鍛工、鑄工等,車工要簡單不少。
    也算是一個孰能生巧的過程。
    它們學校講解用的就是李梟發明的c620  1 臥式車床,對此李梟在熟悉不過,上來就開始給同學們講起了車床的構造。
    “大家看,這就是主軸箱,也叫床頭箱,主要由箱體、主軸、傳動軸、齒輪、軸承等部位組成,那麽它的作用是什麽?有沒有人知道?”。
    李梟問道。
    “是為車床提供動力”,有一個人搶先答道,這些理論知識他們都學過。
    “對,就是提供動力,大家看看這裏。”,李梟指了指被拆開的主軸箱的一個部位。
    “這就是為車床提供動力的發動機,它通過齒輪轉動,然後就會帶動主軸的旋轉,從而來實現不同轉速的輸出。”。
    李梟一邊講,一邊用木棍指著主軸箱上的各個零件:“這裏麵齒輪的變速機構,我們就是通過它來調整速度的。”。
    講完主軸箱。
    李梟又開始講解溜板箱、刀架,以及帶著同學們認識各種刀具,就比如圓車刀、內孔車刀、螺紋車刀等等!
    他講的很細也很全。
    半天下來這才全部帶著同學們認識了一遍,這也把他累的不行。
    “哥,你怎麽了?”。
    中午吃飯的時候,李穎、陸秀秀問道,李彤已經上了初中,李梟不用在操心,倒是李穎、陸秀秀兩人上了小學。
    這個他要管。
    不過也習慣了。
    “太累了。”,李梟道。
    聽到李梟太累,李穎、陸秀秀就想著幫著李梟捶捶背,這倒是讓李梟有些欣慰。
    “不用,哥這是腦子累。”。
    旁邊見此王芳也是笑著道:“你哥這是當小老師了。”。
    聽到了老師兩個字,李穎、陸秀秀都有些佩服的看向了李梟:“哥你太厲害了。”。
    這個年代可不像是後世。
    在這個年代,老師可是擁有絕對的權威,很多老師也都是以身作則,不僅會傳授學生知識,還會教學生做人,根本就不是後世能比的。
    是很多人羨慕、崇拜的對象。
    見此王芳笑著問道:“那秀秀、小穎,你們以後要不要也做老師?”。
    “不要,我們要做科學家,要為國家發明出更多有用的東西。”,兩個小家夥對視一眼道。
    這讓周圍聽到這話的人都不由笑了起來。
    吃完飯,依舊是王芳帶著兩個小家夥去休息。
    李梟則是晃悠著去了廠房,摩托車和發動機,在開學後沒幾天就到了學校裏,學校也直接給批了一座廠房,來讓李梟進行研究。
    而這一次除了一輛嶄新的摩托車以外。
    國家更是直接給他弄來了3台發動機,其中包括了二衝程單缸發動機、四衝程單缸發動機和雙缸發動機。
    二衝程單缸發動機,它可以說是這個年代,最常用的一款發動機,不僅體積小、重量輕,並且製造成本還較低。
    四衝程單缸發動機,這款發動機其實和汽車發動機相同,工作原理可以分為,為吸氣、壓縮、燃燒、排氣,也比較省油,對環境汙染不大,但也有一個缺點,那就是體積、體量比較重。
    不過不同的四衝程單缸發動機也有不同。
    像是“超級幼獸”摩托車,雖然用的也是四衝程發動機,但經過他們的改良、調校,他們把這款發動機稱為:“單缸風冷四衝程單頂置凸輪軸發動機”。
    這種發動機除了改善了體積、體量,同時還具備穩定性好、省油、排氣效率高、燃燒充分等優點。
    至於說雙缸發動機。
    這種發動機的優點則是動力輸出穩定、功率和扭矩表現的好,可以說這幾款發動機各有各的優點。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而那台摩托車李梟發現。
    也是這個年代比較暢銷的摩托車,是比亞喬的 vespa125,在查摩托車時,李梟看到過這台摩托車。
    它可以說是1951年最暢銷的一款摩托車,也曾經在一部叫做《羅馬假日》的電影中出現過,而在這部電影的宣傳下,這台車的銷售更是達到了近500多萬輛。
    它的優點和“超級幼獸”摩托車有些類似,都是可靠性能高,價格絕對的低廉,不過比起“超級幼獸”,這台摩托車價格還是相對比較高的。
    至於說李梟要的暢銷摩托車的照片。
    足足有厚厚的一大摞。
    除了比亞喬這台vespa125摩托車外,還有德國 zundapp k50、莫托?莫裏尼125、普赫的125摩托車、杜卡迪的100 sport、加雷利的100摩托車等等!
    這些都是這個年代全球都暢銷的摩托車。
    其中甚至還有一些挎鬥摩托車照片,以及很多這些摩托車的數據、銷售情況等等。
    足以可見上麵對此的重視程度。
    而看到挎鬥摩托車,這也打開了李梟的思路,想起了後世的三馬子、三蹦子
    也不知道這種車,在這個年代有沒有用。
    心中想著這件事。
    當天晚上回家吃完飯,李梟就進入了空間查了起來。
    這個年代缺少貨車這是肯定的,畢竟1951年國內的工業太落後了,根本就無法自主生產出貨車來。
    而在這一年國內又開始了大規模的經濟建設,這也對貨車的需求大大增加,沒有辦法為了滿足部分需求。
    也隻能依靠進口。
    根據統計從1950年到1953年間,國內就從毛熊購買了 輛汽車,這種情況直到1956年,國內第一輛卡車下線後這才好了起來,但就算如此,截止到1960年,國內所有汽車加在一起也超不過20萬輛。
    這其中還有很大一部分是汽車,貨車的占有率並不高。
    這也讓李梟感覺“三馬子”,在這年代肯定能派上用場。
    他記得原來看過關於三馬子的一些介紹,這種車最早應該可以追溯到80年代,在1983年長葛縣機動三輪車製造廠,製造出了一款“奔馬牌” ty  500 型的三輪車。
    這也彌補了國內對這一塊的空白。
    而經過多年的發展,三馬子也從最開始的單缸水冷柴油機,升級到了180 、185型柴油機。
    在1990年之後,因為市場的需求,三馬子也進入到了高速發展階段。
    當時無論是運輸糧食、化肥、農藥,還是快遞配送、小型貨物的運輸經常會看到三馬子。
    李梟記得在他小的時候他家也有一輛。
    他把最開始就是開著“三馬子”去做買賣,直到後來三馬子被限行後,這三逐漸少了起來,人們換成了電三輪和三蹦子。
    就算到了2024年,在路上偶爾依舊會看到三馬子的身影。
    不過要真論起裝貨量來,電三輪、三蹦子還真比不了三馬子。
    要知道大一點的三馬子,一次性就可以裝三四噸的貨物,這還隻是三馬子標注的載重量,一般人們會裝的更多。
    這還不是最關鍵的。
    最關鍵的是這種車並不複雜。
    在李梟查的資料中,三馬子的結構很簡單,大約有6部分組成,其中包括了車架、車箱、發動機、傳動係統、轉向係統、製動係統。
    車架就是由鋼鐵鑄成的,根本就沒什麽技術含量,車鬥也是一個正形的鐵皮,然後用螺栓或者直接焊在車架上。
    可以說無論是衝壓、焊接或者是塗裝,都沒有多少技術含量,焊接也可以直接用手工焊,其精度和複雜程度比汽車低得多。
    傳動係統則是采用的是簡單的機械傳動方式,所謂的機械傳動就是用鏈條或者是皮帶傳動,不僅安裝簡單,維修也簡單。
    比起汽車那複雜的變速器、傳動軸,簡單的不是一點半點。
    此外轉向係統同樣也是機械轉向,通過轉向拉杆或者轉向節來實現這一操作。
    要說這其中最難的就是發動機了,也是三馬子上最複雜的一個部件。
    但用的也是單缸柴油機。
    單缸柴油機它的結構也比汽車的發動機簡單的多,它隻有一個氣缸,在這氣缸裏麵裝的是活塞。
    而活塞通過連杆與曲軸相連,在壓力下就會往複運動,這樣一來三馬子就能動起來。
    至於打造氣缸、活塞、曲軸這些用的的高強度金屬。
    現在國內有了電渣重熔技術,打造這些也完全不叫事,可以說單缸柴油機,國內完全可以生產出來。
    不僅如此“三馬子”生產設備也是相對簡單的,隻需要常見的諸如電焊機、切割機、鑽床、壓力機等設備就可以。
    這比起汽車需要的大型的衝壓設備、自動化焊接生產線、高精度的塗裝設備來講,簡直是一個天上一個低下。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查著這些資料。
    李梟忽然又想起了後世被人們公認為是“越野之王”的車。
    拖拉機。
    之所以叫它“越野之王”,這是因為越野車跑的了的地方它能跑,跑不了的地方他也能跑,過個炮彈坑之類的不說如履平地,但也差不多。
    不過李梟查了查發現。
    拖拉機的曆史要更早,在國內去年就已經有公司,試製成功了25馬力履帶式,這也是國內自製的第一台拖拉機。
    甚至還被命名為了抗美援朝號。
    之後在第一個五年計劃中,國內陸陸續續建設了20 座拖拉機製造廠。
    造出來的拖拉機最小的能有10來馬,最大的甚至可以達到 80馬力,無論是履帶式、車輪式或者是手扶式都有。
    而它的特點就是有著強大牽引力和承載能力,可以適用於多種操作,像是耕地、播種、收割、運輸等等!
    特別是在一些泥濘、崎嶇的道路上,沒誰能比得過。
    不過拖拉機也有缺點,那就是太慢了,像是一般的拖拉機時速最高也不過20—30公裏每小時。
    三馬子就不一樣,可以達到 4060 公裏 ,這個速度完全可以用於貨物運輸和人員出行。
    在後世,三馬子也就是跑跑短途運輸和小型作業,使用最多的還是在農村,可在這個年代就不一樣了。
    現在也隻有城裏道路好一些,可沒有後世的國道、高速公路之類的,出了城道路也不好走,就算是貨車也不可能開太快。
    想到這些,李梟打算先把三馬子研究出來。
    至於拖拉機,他感覺現在的用處不是特別大,一是不能長途運輸,畢竟速度擺在那裏,二是拖拉機就算能牽引播種機、收割機之類的。
    但現在國內工業太過於落後,百姓也太窮了,就算有拖拉機,人們也舍不得費那些油錢。
    用處不是特別大。
    不過最後查了查,李梟打算把小型手扶拖拉機弄出來。
    畢竟相比於大型拖拉機,小型拖拉機製造成本更低、維護成本也不高,並且操作還簡單,也能滿足耕地、播種、收割等要求。
    至於國家會不會推廣,這個他就不管了,如果到時候作用大,再把大型拖拉機弄出來也不遲。
    喜歡四合院:我一心科研,重工強國請大家收藏:()四合院:我一心科研,重工強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