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上報
字數:8164 加入書籤
上學的日子過得很快。
轉眼就又過去了一個多月,這一個多月李梟也沒閑著,拖拉機、三馬子,都讓他給研究透了。
而學校也發生了些變化,一些被調了出去,但也有一些學科調了過來。
李梟聽趙教授他們講,這些被調走的教授,要去建設諸如鋼鐵、地質、航空、礦業、水利等專門的工科院校。
……
“你的研究有成果了?”。
星期六的中午,李梟去了趙教授的辦公室。
這個年代可不像是後世,學生休周六周日,這個年代人們實行的是“做六休一” 的製度,這個製度不僅針對的是工人。
對學生也是如此。
而聞言李梟點了點頭:“趙教授,我成功了。”。
“來,快讓我看看。”,似乎是習慣了,這一次趙教授並沒有露出太驚訝的樣子。
李梟也不廢話,直接就把設計圖紙交了上去。
看著上麵“超級幼獸”摩托車那漂亮的設計圖,趙教授也是不由稱讚了幾句:“你這設計眼光不錯,比起國外那些摩托車也不差。”。
“教授,我也是借鑒了他們的設計。”,李梟謙虛道。
“你呀!這性格要改改,有時候不爭不搶是好事,但出了學校,你這性格可是要吃虧的。”,趙教授提點道。
說完趙教授就繼續看了起來。
李梟放在最上麵的是外觀的設計圖,再往下就是整體的一個結構圖,之後就是每一個部分的詳細設計圖。
趙教授也是越看越認真。
不過在看發動機的設計圖時,趙教授皺了皺眉,運送過來的那幾台發動機他也研究過。
不過看李梟的設計圖,他感覺其中有區別。
見此趙教授有些疑惑的問道:“你這發動機用的是哪一款,我怎麽感覺有些不一樣?”。
“這是四衝程單缸發動機,不過我做了改良、調校,教授您看,原來的四衝程單缸發動機,它的冷卻方式是冰冷,發動機是通過冷卻液,在發動機內部循環來吸收熱量。
這台發動機用的則是風冷的冷卻方式,這種方式能降低發動機的成本和維護難度,還有這裏……。”。
李梟又指了指氣缸蓋上方凸輪軸的位置。
“我在這裏設計了一個凸輪軸,這樣就能直接驅動氣門,可以讓發動機的結構比起原來更緊湊,也能減少組成發動機零部件的數量,我給它去取了一個新名字,叫做單缸風冷四衝程單頂置凸輪軸發動機。”。
聽著李梟的介紹,趙教授點了點頭。
他也是感覺有些道理,至於說這麽改效果會不會更高,這個隻能看最後的實驗結果,他也不能肯定。
不過這麽改肯定也有弊端,就比如把水冷改為風冷,那麽在高負荷的情況下,很可能會出現過熱的情況。
想到此趙教授也就問了出來。
“教授我也考慮過這個問題,不過這款車的定位就是上下班,城市內出行,完全夠用了。”。
李梟解釋道。
聽到了李梟的解釋,趙教授也覺得確實如此,如果隻是城市出行,完全夠用。
“那你有多少把握?”。
李梟想了想道:“七八成吧!”。
這讓趙教授點了點頭,他知道李梟一向保守,說是七八成,但成功的概率隻會比這更大。
翻著翻著趙教授就翻到了最後一頁。
不過看著後麵那厚厚的紙張,趙教授不禁有些疑惑,順手就又翻到了下一頁。
剛一翻頁,趙教授就看到了6個大字
“三馬子設計稿”。
這讓他眼睛瞪大了些,大概的翻看了一下,看到下麵三馬子的外觀設計,這一次趙教授有些懵了。
“小梟,這三馬子是什麽?”。
“教授,這是我設計的一款用於運輸的車,上一次聽您們交談,不是說我們現在國內缺少貨車嗎!還需要從毛熊那裏進口,我就想著看看能不能研究出一款操作簡單、製造簡單、用途廣的車來。”。
“這腦子是怎麽長的。”,聞言趙教授心中嘀咕道。
雖然這已經不是第一次感慨了,但每一次他心中還是都會冒出這個念頭。
平靜了一下心神。
趙教授就看了起來。
這越看趙教授越是吃驚,這倒不是因為三馬子的結構複雜,而是三馬子的結構太簡單了。
車廂、車架不用說,根本就沒有技術難度。
像是後麵的傳動係統、轉向係統、製動係統,也沒有想象中的那麽難,結構一目了然。
就比如轉向係統。
就是由轉向盤、轉向軸、轉向器、轉向拉杆、前輪組成,轉向盤作用就是用來控製車輛的方向。
轉向軸則是與轉向盤、轉向器連接的橋梁,在駕駛員要轉動方向時,轉向軸就會把力傳給轉向器。
轉向器中的齒輪,就會把旋轉運動轉化為轉向拉杆的直線運動,轉向拉杆鏈接的就是前輪,這樣一來就能實現車輛轉向。
這可比汽車的轉向係統簡單的多。
還有製動係統也是如此,采用的都是簡單的單機械結構。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唯一有些難度的就是發動機,但這和汽車的發動機比起來說,難度根本就不是一個級別的。
畢竟汽車的發動機,結構可是很複雜的,其中包括了氣缸、活塞、曲軸、連杆、氣門等等。
可以分為七大部分,其中每個部分又分為數個小結構。
三馬子發動機的結構就很簡單了,沒有過多複雜的附屬結構。
趙教授越看越有些激動。
時不時就問一些問題,李梟也是一一解答。
“這車時速能達到多少?”,看到上麵李梟對三馬子時速的估計,趙教授問道。
李梟點了點頭:“教授,空車下最理想的速度能達到60,如果載重的話,以三馬子的馬力來計算,應該也會有40公裏左右的時速”。
這個速度其實是李梟的猜測,後世他在小時候,見過不少收糧食的車,上麵每一袋糧食怎麽也有一百斤,一車下來三四噸。
車跑起來的速度依舊很快。
趙教授聽李梟那麽說雖然有些失望,但也在他的意料中。
“教授雖然三馬子便宜,但也有缺點,那就是噪音比較大、安全性也沒有貨車高。”。
不過對此趙教授並不以為然,在製造簡單、製造價格低的情況下,其餘的都不叫事。
別人或許不知道,但他知道。
隨著國內的基礎建設、以及工業的發展,無論是建築材料、生產設備還是原材料等物資,都需要車輛運輸。
還有在國防方麵,更是需要大批車輛來運送物資,車輛也能使軍隊能夠快速地部署和調動。
但偏偏國內由於技術落後,根本就無法生產貨車。
現在好了,如果三馬子真能製造成功,這對國家的幫助是非常大的,在他看來,三馬子的設計比起“超級幼獸”摩托車還實用。
翻著設計稿。
趙教授本以為下麵都是關於三馬子的設計,但他萬萬沒想到,翻著翻著竟然翻到了拖拉機的設計稿。
“你,你這幾個月到底設計了多少東西?”,趙教授說話都有些結巴,李梟這一次給他的驚喜太大了。
這是趙教授沒想到的,他以為兩個就夠可以的了,沒想到後麵後有驚喜。
說著直接翻到了最後,想看看後麵還有沒有其它的東西。
看趙教授這副模樣,李梟笑了笑道:“就這三個設計。”。
“那這是什麽?”,說著趙教授從最後的幾頁中,抽出了一張設計圖稿,上麵畫的是帶有齒輪的一個機器。
趙教授感覺有些眼熟,但一時又想不起來到底是什麽。
“那是旋耕機,是用於平整土地、鬆土、除草用的。”,李梟道,本來他想就把手扶拖拉機給製造出來。
但沒有配套的設備,就算製造出來了意義也不大,索性李梟就又整出了一些配套的東西。
而聞言趙教授又抽出一張圖紙來:“那這一個呢?”。這上麵是一個小箱子的設計,箱子下麵有一個輪子和兩個特製的東西。
“那是播種用的,播種機”。李梟道。
聽李梟這麽說,趙教授又把手扶拖拉機配套的犁和收割機拿了出來,李梟也是一一解釋了一遍。
越聽趙教授越震驚,“好家夥,這是把農業生產半機械化了。”。
這也讓他連忙翻到了首頁看了起來,不過剛看到拖拉機的設計圖紙,趙教授就愣了一下。
拖拉機他也見過,最早是在留學的時候。
國內的自產的拖拉機,他在去年的時候也見過一次,不過無論是國外的拖拉機還是國內的拖拉機,體型都不小。
特別是國內第一台拖拉機,給趙教授的感覺就是一個小汽車。
長長的車頭,方向的駕駛室和履帶式的輪子,很獨特,但李梟設計的拖拉機不同,太小了。
正義呈長條形結構,在兩三米左右,這還包括了長長的拖拉機把手,寬更是不到一米,整體看起來很簡潔、緊湊。
不過想到手扶那兩個字,趙教授有些恍然,都手扶了肯定大不了。
繼續往下看。
看一下設計圖,趙教授就忍不住再看看李梟,看一下設計圖,看一下李梟。
看一下設計圖,看一下李梟。
這看的李梟渾身不自在。
“趙教授,您沒事吧?您怎麽……。”,李梟有些不自在的道。
聞言趙教授擺了擺手,感歎道:“我感覺我這半輩子都活到狗身上去了。”。
他是萬萬沒有想到,手扶拖拉機的設計竟然這麽簡單。
甚至比三馬子還簡單。
整個手扶拖拉機隻有6部分,機架,這個不用多說,就是拖拉機的主體結構,用於支撐其他部位。
接下來就是動力裝置,這個沒什麽好說的。
用三馬子上的發動機綽綽有餘,李梟也是這樣設計的,隻不過手扶拖拉機上的發動機,功率更小一些。
之後就是傳動係。
這個係統的作用就是把動力傳到傳動係上。
至於轉向係統就更簡單了。
除了簡單以外,手扶拖拉機製造起來也沒那麽難。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像是傳動係統中的離合器、變速箱、傳動軸等,唯一比較難的就是尺寸精度的問題。
至於車架、車輪、輪胎。
車輪、輪胎不用說,就說車架,用鋼材焊接就可以了。
趙教授是怎麽也沒想到,還有這簡單的設計。
這實在是給了他一個大驚喜。
不過想到李梟原來的一些設計,趙教授發現這個小家夥的設計一貫如此,無論是那三款大炮,還是這一次的三馬子、拖拉機都是如此。
不僅能把更複雜的設計變簡單,更是考慮到了當下的工業情況。
完全可以製造出來。
說不是李梟考慮到當下國內情況特意設計的他都不信。
“小梟,你有心了,你這一次設計的三馬子和手扶拖拉機,對國家的發展可是會起到重要的作用,也能降低農民同誌的工作輕度”。
這可不是趙教授誇大。
事實就是如此。
就拿手扶拖拉機來說,趙教授能看出,手扶拖拉機在配上那幾個配件,完全可以在短時間內,完成大麵積耕地播種,比起手工的方式來講,不知道要方便快捷多少。
除此之外,手扶拖拉機掛上一個車,就能運輸貨物,甚至還有更多的用法。
不過李梟聞言感覺趙教授想的太好了,手扶拖拉機雖然能夠減少農民們的勞動。
但以現在國內的工業情況來看,生產力也有限。
他看過資料,根據一些資料記載,在一個五年計劃過後,國內二十個拖拉機廠,也不過生產了多台拖拉機。
並且這些拖拉機大部分都集中在了農業較為發達的地區。
不可能照顧到全國的農民。
李梟希望這次能有些改變,畢竟手扶拖拉機體型小,生產簡單,生產的速度肯定會比大型拖拉機快。
他也不求別的,一個村有一輛就知足了。
但李梟也知道,這絕對不可能,中國太大了村子也太多了,生產力根本就跟不上。
國家隻能先緊著一些重要的區域實用。
就比如北大荒,用於開荒,來解決糧食問題。
喜歡四合院:我一心科研,重工強國請大家收藏:()四合院:我一心科研,重工強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