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多功能工兵鏟

字數:7882   加入書籤

A+A-


    神藏工兵鏟的功能有很多。
    像是螺絲刀、加力杆、剪子之類的等等!不過這些東西雖然有些用,但在這個年代用處並不是很大。
    李梟想了想,打算把鏟頭的功能弄出來,這才是比較實用的。
    別看這是一個鏟頭,但它的功能可不少,除了鏟土、鋤地外,還能切割東西,像是鋸木頭之類的。
    還能當做鉤掛、扳手,以及切割、砍劈一些東西,作用多多。
    結構圖很好畫,在網上都能找到這方麵的數據很簡單,畫完,李梟又想了想把完整的圖紙畫了出來。
    當然一些在這年代根本就用不到的東西就省去了。
    至於設計出來的這款“多功能兵工鏟”能不能派上用場,就看上麵怎麽說了,畢竟他沒上過戰場。
    不過這款多功能工兵鏟就算現在用不到,以後也能用到。
    ……
    第二天一早,李梟就去了廠子內,找到了趙教授。
    “你又設計出來新東西了?”。
    聽李梟所說,這一次趙教授是真沒想到,這幾個項目還沒完畢呢!怎麽又有了新發明啊。
    “教授,這一次不是複雜的東西,就是鏟子。”。
    “鏟子?”,趙教授有些疑惑的皺了皺眉,不明白鏟子有什麽可發明的。
    看趙教授疑惑,李梟就解釋道:“對就是鏟子,前一陣我看到了咱們國家生產的50式工兵鏟,在戰場上發揮了很大作用,我了解了一下,這款工兵鏟能挖東西,也能當做武器來砍人,我就在想能不能讓這鏟子擁有更多的功能,我就研究了一下。”。
    “來,給我看看。”。
    聞言趙教授是真好奇,想不通一個鏟子還能玩出什麽花來。
    這也不怪趙教授這麽想,這個年代兵工廠還沒有這麽多功能,最多就是可折疊可當武器。
    直到50年底以後,隨著各國對武器的不斷創新和探索。
    這才發明出來了多功能組合的工兵鏟,像是鋸割之類的,而想要成為比較成熟的工兵鏟形態,這個還要等到七八十年。
    李梟先把那張完整的設計圖遞給了趙教授。
    趙教授接過設計圖打開一看,最開始還有些漫不經心,但緊接著就瞪大了眼睛,李梟的設計圖上,設計的功能太多了。
    用於挖掘、鏟土的鍬。
    抹平牆麵、地麵的镘。
    固定工件東西的虎鉗,還有拖鉤、飛錨、錘子、扳手、緊固器、摳斷器、鋸、剪刀等等!
    他數了數總共20多種工具。
    這讓他感覺很是離譜,看了看設計稿又看了看李梟,盡管設計稿就在手上,但還是倒吸了一口冷氣。
    “這都是你想出來的?”。趙教授問道。
    李梟點了點頭笑著道:“教授是我想出來的,您感覺怎麽樣?”。
    “這、這……”,趙教授這這了兩聲,沒在出聲,而是又仔細看了一遍,想看看有什麽不妥之處。
    但看了他發現,每一個設計都恰有好處,各有各的用處,可以滿足不同場景下的需求。
    特別是那多段式結構,這樣的設計不僅減少了工兵鏟整體的體積,還因為這多段式結構,增加了不少功能,這是以往其它設計者沒有想到的。
    “老了,真的老了!”,趙教授感歎了一句。
    他知道李梟腦子靈活,很多想法和正常人不一樣,就比如白熾燈的改良,還有雙向電鑽、沒良心炮的設計。
    明明轉變一個思路,就能看到不一樣的道路。
    但偏偏就是沒人想到。
    可今天他發現,他還是低估了李梟,一個工兵鏟上竟然有這麽多功能,這是人能想到的嗎?
    說是天才都有點往低了說了。
    想了想趙教授道:“你這設計的很好,很多東西都很實用,你是想用在的戰場上?”。
    李梟點了點頭:“我是有這個想法,不過我考慮到我們國家現在的工業水平,以及生產效率,我感覺這種多功能工兵鏟的生產,比起50式工兵鏟的生產會慢很多,上麵可能不會大批生產,
    我就簡化了一下,趙教授您再看看這一張設計圖,我主要保留了鏟子的功能以及把鏟子設計成了折疊式,這樣就能變成鋤頭刨坑,挖洞。”。
    聞言趙教授就又接過新的設計圖看了看,有些欣慰道:“你有心了!”。
    他是真沒想到李梟能想到這一點,考慮的這麽全麵很難得。
    “這樣,這兩種我們都先生產出來看看效果,如果效果好,咱們在交上去,到時候至於要不要用,就要看具體的情況了,走,跟著我先去找老劉。”。
    說著就帶著李梟來到了旁邊的“三馬子”的車間。
    看到趙教授,劉工打趣道:“老趙,不盯著你那摩托車,怎麽有空來我這裏了。”。
    “讓你看點新的設計稿,怎麽樣要不要看?”,說著趙教授晃了晃手中的設計圖。
    “這是小梟設計的?”,看到跟在後麵的李梟,劉工想到了一種可能,一下子就來了精神。
    趙教授笑著道:“新鮮出爐,我剛看完,你這是第二個,你要不看我可就走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說著劉工就快步上前,搶過了趙教授手中的設計稿:“別別別,我看。”。
    不過當看到設計稿劉工有些傻了眼,他剛剛那一會想了很多,但就是沒想到李梟會設計鏟子。
    “這是鏟子?”,劉工下意識問道,就又低下頭仔細看了起來。
    趙教授現學現用:“準確來說是多功能兵工產”。
    劉工這一次沒回話,而是看著設計稿眼睛不由瞪大了幾分,他和趙教授一樣,也沒想到一個鏟子上麵竟然能有這麽多功能。
    “你這腦子是怎麽想的?”,劉工對著李梟道,都想打開李梟的腦子看看。
    這讓趙教授忍不住笑了笑,看劉工看過來,趙教授解釋道:“不隻是你,認識這小家夥的都有這個想法,對了,這一次找你就是想讓你找幾個人,把鏟子打造出來是是效果,到時候好把上去。”。
    劉工想了想道:“沒問題,我這就讓人弄,一天就能弄好。”。
    ……
    下麵是前一天待續)。
    說著劉工就叫來了一個年輕人。
    “小劉,你看一下這一張設計圖,今天把他給做出來,你看看有沒有問題。”。
    被叫做小劉的是一個二十多歲的年輕人,也是廠內的工程師,聽到劉工叫自己,立刻小跑著走了過來。
    迫不及待的接過了設計圖。
    他剛剛聽到了幾人的對話,早就心癢癢了,接過圖紙他就看了起來,他看著看著,看向李梟的眼神也變了。
    眼中有些崇拜,隨後對著劉工道:“劉工沒問題,上麵的設計不複雜”。
    劉工點了點頭:“那就行,質量一定要有保證,要用錳鋼製造”。
    錳鋼,這是一種含有錳元素的合金鋼,特點就是高強度、高硬度,它能夠承受比較大的壓力和衝擊力,磨出來的刃口,因為高硬度,在和堅硬的物體碰撞時也不容易損害。
    其次這種鋼也有韌性,這也能使製造出來的工兵鏟不易斷裂。
    把事情吩咐下去。
    眾人就開始了忙碌,把手扶拖拉機,以及一些配套收割機之類的裝上了車,向著郊區駛去。
    約莫走了30多分鍾,這才到了門頭溝的楊家村。
    早就和這邊的人溝通過,眾人剛一下車,村長就迎接了過來。
    “同誌您們好,我是楊家村的村長。”。
    “您好同誌,我是軋鋼廠的廠長,這一次還要麻煩您了。”,下了車,廠長和迎上來的村長客氣道。
    楊村長也是笑著道:“不麻煩、不麻煩,都是為人民服務,您們要的地方我都讓人準備好了,您看是現在過去,還是……。”。
    廠長看了一下手表,想了想道:“楊村長,麻煩您領我們過去吧!我們要準備一下,不過還勞煩您留一兩個人,一會還有其他通知要過來。”。
    “這好說”,楊村長沒有猶豫,一口就答應了下來。
    之後就帶著他們去了田裏。
    試驗之所以要選擇在門頭溝這一片,就是因為這裏的地形比較複雜,雖然整體是以山地為主,但同時也包括了河穀、丘陵。
    有很多地塊較小、坡度較大,種植條件相對較為難的田地,這樣也能測出手扶拖拉機的性能。
    到了地方,在相關人員的吩咐下,手扶拖拉機被卸了下來。
    “這是什麽東西這麽奇怪?”。
    看到手扶拖拉機,周圍不少看熱鬧的百姓有些疑惑,紛紛議論了起來。
    “我聽說是種地的機器。”,一個村民答道。
    “我說張老三你別胡說,你聽誰說的?怎麽看這也不像是能種地的玩意啊?”。
    “你說誰胡說呢?這是我聽我叔講了,他還能騙我不成。”,雖然是這麽說,不過那人也是有點心虛。
    畢竟這玩意他也沒看過。
    不過當他看到從車上卸下來的犁時,那人精神一震:“狗蛋你看那,那個像不像咱們用的犁,我就說這是種地的東西你還不信?”。
    這一次被叫做狗蛋的人張了張嘴,本想說什麽,但又想不到反駁的理由。
    眾人的議論並沒有影響到李梟一行人。
    把手扶拖拉機弄到地裏,李梟和一個工程師,就開始把旋耕機裝在了手扶拖拉機上。
    旋耕機的作用有很多,疏鬆、破碎土壤,清除雜草,肥料混合,這些旋耕機都能做到。
    它可以通過旋轉的刀軸帶動刀片切削土壤,這能讓土地變得鬆軟也可以把雜草都鏟除,如果提前把肥料放到旋耕前,就能把肥料和土壤進行混合,從而讓肥料的作用充分發揮。
    機器很好組裝,隻要把手扶拖拉機後部抬起來,將旋耕機的懸掛架和手扶拖拉機連接好,在連接上傳動裝置就可以了。
    把機器組裝好眾人並沒有急於測試,而是等了起來。
    昨天上麵就通知過,今天這一場測試來的人可不少,不隻是領導,還有一級部的黃部長和農業部的領導。
    這一次上麵,對於手扶拖拉機很重視。
    畢竟手扶拖拉機可以大大的提高農業生產效率,保守的說一台手扶拖拉機一天耕地的麵積,比起一個人用牛耕地10天的量還多。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眾人等了沒多大一會。
    三輛車就進了村子。
    見到三人廠長直接就迎了上去,打著招呼:“領導、黃部長、李部長”
    領導笑著點了點頭,問道:“都準備好了嗎?”。
    “都準備好了,隨時可以測試”,聽到領導詢問,軋鋼廠的廠長笑著道,指了指田地裏的那台機器。
    看到那台機器,已經快70的李部長,快步來到了機器麵前,上下打量了起來。
    從49年農業部成立他擔任部長也有幾年了,對於國內農業的情況沒有人比他更清楚。
    就比如農民文化水平太低了,這也讓一些先進的種植技術,防蟲防病的方法很難推行,人們依舊願意用老一套的方法來種地。
    再加上農業技術推廣人員的缺乏,這就導致產量一直都上不去。
    還有肥料供應緊張,優質種子的數量不足等等!都是問題,不過這些還都能解決。
    文化水平不高就開展掃盲運動。
    農業技術人員不足就設立專業農業學校培養人才。
    種子、花肥緊張就從國外引進,和加大研究力度。
    但是落後的農具他是真的沒辦法,像是拖拉機、收割機這些他也眼紅,但奈何國內工業太過落後根本就生產不出來。
    前一陣因為毛熊的援助項目中有拖拉機,他還高興了一陣,想著最多用三四年,國內就能生產出來。
    但昨天一個電話給了他很大的驚喜。
    他沒有想到在現階段國內竟然有人製造出了手扶拖拉機,打量著眼前的機器,李部長越看那是越喜歡。
    他指著旋耕機詢問道:“這個就是旋耕機吧?”。
    “對,這個就是旋耕機。”。
    得到肯定的答複他拍了拍旋耕機笑著道:“好啊!真是太好了,我以為要等幾年之後才能看到旋耕機,沒想到現在就看到了。”。
    “我看旁邊還有三機器,其中一個看著像是犁,其餘兩個是什麽?”。
    “一個是播種機還有一個是收割機。”,李梟答道,這也讓李部長眼前一亮,這一套下來割草、播種、收割、犁地算是都齊了。
    喜歡四合院:我一心科研,重工強國請大家收藏:()四合院:我一心科研,重工強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