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9章 建立飛彈研究部
字數:4703 加入書籤
除了像是懸停、變軌技術以外。
像是隱身技術、誘餌技術、幹擾技術、多彈頭技術、高超聲速技術、助推段突防技術、氣動控製技術等等!
李梟在和陳啟凡聊天時,都有所講道。
像是隱身技術顧名思義,就是能讓導彈在各種偵查設備下消失的技術,最常見的就是在雷達上消失,還有就是在可見光、聲呐等探測等手段下,讓信號消失。
其中人們最熟知的一種方法就是利用材料塗層進行隱身,李梟可是記得,前世一次工業大摸底,就摸出了隱身油漆。
好像後來被稱為光啟技術。
此外還可以在外形設計上下功夫,讓導彈的外觀減少雷達波的反射,還有就是用一些可以吸收雷達波等的材料。
誘餌技術、幹擾技術,雖然都是影響雷達的的技術,但卻也有著不同,幹擾彈是利用帶有強大的電磁信號,或者發射出能釋放、吸收,電磁波的物質,來給地方的反導彈係統造成幹擾。
讓檢測雷達收到大量雜亂的信號,這樣一來雷達就會很難檢測到真正的目標。
誘餌彈,就是發射出一枚或者多枚模擬彈,這些模擬彈會導致雷達上產生大型目標的回波信號,這種信號可以讓雷達產生一個誤判。
而在這些地方中,人們對於多彈頭技術最為感興趣。
討論的也最為激烈。
畢竟在那一份資料中,詳細的說明了未來對於多彈頭技術的構想,這第一就是增加突防能力,利用多彈頭技術分散敵人反飛彈係統的注意力。
從而實現突破防禦。
第二就是提高打擊效率,如果一個彈頭能打擊的範圍半徑是1000米,那麽多彈頭攻擊下,來攻擊地方的重要目標。
此外還能降低成本。
畢竟一般來講一枚飛彈的成本,其中火箭的製造成本要比彈頭高,如果發射一枚飛彈,就能達到發射兩枚,甚至三枚飛彈的打擊效果。
這個自然很劃算。
“各位,多飛彈技術設計我們倒是可以參照一下蜂窩煤。”,討論到要如何具體的設計時,吳教授開口道。
聞言有人想了想問道:“蜂窩煤?吳教授你能詳細說一下?”。
吳教授稍微組織了一下言語就又道:“蜂窩煤大家應該都不陌生,他的形狀大概是這樣子。”,一邊說吳教授就上前,把蜂窩煤畫在了黑板上。
“在我的構想中,我們可以把設計一個圓形的……,艙室,在這個艙室中我們可以放下兩個,甚至是三個彈頭,等到飛彈達到預定的地點後,裏麵裝著的彈頭,就會被推出艙室,飛向預定的攻擊目標。
甚至我們還可以在這些彈頭上,再增加一些幹擾彈或者誘惑彈,一個彈頭可以帶上五個甚至是10個,這樣一來一枚飛彈,在雷達顯示上就能變成16個,甚至是三十個。
就算未來我們的敵人研究出反飛彈係統,可這麽多彈頭一起打擊向目標,我就不信他們可以攔住,不過這其中也有一個問題,那就是這些彈頭如何按照軌跡,飛向我們要打擊的目標。”。
說著吳教授又看向了羅教授:“羅教授,如果提前計算好的話,彈頭在飛出艙室後,能不能重新製導。”。
羅教授搖了搖頭:“想要製導,那就必須建立通訊聯係,然後根據彈頭的位置、狀態,重新計算軌道,和我們之前討論的那個問題一樣,以我們目前的技術水平,根本就無法做到。
就算未來計算機的運算速度能達到那個水平,但也要考慮到通訊問題,如果敵人使用信號幹擾設備,通信必然會受到影響。”。
聽羅教授這麽說,也讓眾人都有些失望,不過任教授想了想開口道:“各位同誌,我們可能是鑽了牛角尖,在我看來多彈頭技術,除了可以擾亂敵人的防禦係統外,
最大的作用不是精準打擊,而是範圍打擊,來對敵人的工業區等敵人的重要區域,進行大範圍破壞,這樣一來我們也就不需要重新製導,因為根本就沒有任何意義。”。
任教授這麽一說倒是讓人們走出了死胡同。
“任教授說得對,我們不能把自己的思維局限住,要發散自己的思維,精確打擊固然重要,但範圍打擊也同樣重要,在戰爭中如果我們能癱瘓敵人的工業區、後勤區,敵人必定會陷入混亂,這用我們老祖宗的話來講就叫做釜底抽薪。”。
聽這個人這麽說,眾人都是一笑,瞬間室內的氣氛都歡快了不少。
笑過後,一個看起來差不多三十多四十歲的人又站了起來:“剛剛說到的幹擾彈和誘惑彈,這兩天我也琢磨了琢磨,幹擾彈我們可以利用箔條來做,帝和毛熊,已經在戰場上用過這種技術,他們把箔條從飛機上扔下去,從而幹擾敵人的雷達,
我們完全可以做成幹擾彈,我計算過,這種幹擾彈的長度一般在200到250毫米左右,直徑在30到45左右就可以,根據飛彈的大小來調整。
至於誘惑彈,飛彈上不可能帶著同等體積大小的誘惑彈,根本就不現實,按照剛剛吳教授所說,在彈頭上也安裝多個誘惑彈或者幹擾彈,我感覺也是不現實的,那樣以來太擠占彈頭空間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我想到一個方法大家看看可不可行,那就是用氣球,我們可以在氣球上塗上鋁塗塗層,這樣一來氣球在雷達上就有了反射特性。
就拿剛剛吳教授提到的方法來講,在彈頭發射出去後,彈頭上的氣球會瞬間充氣,變成一個和彈頭差不多同體積的氣球,這樣一來就能迷惑敵人,到時候不要說五個十個誘惑彈,更多都可以……”。
也就是李梟不在這裏,他要是在這裏都要給眾人比上幾個大拇指,要知道這些可都是後世導彈上用的方法。
眾人足足研究了5天,各種細節這才研究完畢。
黃部長這幾天也是全部參與到了討論中,隨著眾人討論完畢,他也是心中激動,要知道這可不單單是一份方案,
這些可是未來十幾年、甚至是幾十年的一個發展方向。
這也讓他又一次想要打開李梟大腦袋,看看裏麵是怎麽長的,原因無它,主要是李梟提到的那些點子,竟然都用上了,沒有一個是沒用的。
就在眾人研究完畢的當天。
在一間辦公室中,隨著一個人的走入,在場全部人都站了起來:“大家都做。”。
走到最前麵,二領導揮了揮手,讓眾人都坐下,這才又道:“各位同誌,經過這麽多天的研究大家都說說,那一份資料上的技術,有沒有可能實現?”。
在這之前眾人已經知道領導要來,也做好了準備,但就算如此,此時依舊有不少人都很激動。
麵色都有些漲紅,要不是估計到場合不對,早就控製心中的激動了。
而聽到領導詢問,黃部長站了起來道:“領導,經過研究討論,資料上提到的那些技術,無論是衛星、還是反飛彈係統,或者是製導係統,那些完全可以實現……”。
隨著黃部長開了一個頭,之後幾個代表站了出來,開始講述衛星技術、反飛彈技術等等!<帝國,或者一些敵對國家研究出來後,可能對國內產生的威脅。
越聽二領導眉頭也是皺的越緊。
因為根據眾人的判斷,在五到十年之內,這些技術可能就會被敵對國家研究出來,而國內想要研究出來,至少也要十年以上。
在未來,在這些技術上至少會差上一代,甚至數代。
“領導,我們建議最先研究導彈、核彈技術,我們既然已經提前預測到將來,可能出現的技術,那麽我們就能提前做好準備,敵人能研究出攔截係統,那麽我們就想辦法讓他們攔截不住。”。
聽到這裏,二領導臉上這才露出了一些笑容,既然已經提前知道了未來敵人可能的發展方向,那麽就能提前做準備了。
“同誌們,這一次我們的討論的結果意義非凡,我們既然已經提前預測到了未來的發展,我們就要想要去怎麽應對,這是一場與時間的賽跑,也是對我們的考驗,
接下飛彈研究部將會成立,,大家加把勁,我相信憑借我們的努力,一定能在這場較量中搶占先機……”。
聞言眾人也都站了起來,黃部長道:“領導您放心,我們一定全力以赴,爭取早日研究出飛彈技術,到時候我們手裏也有了王牌,有了底氣,看看那個國家再敢叫囂。”。
喜歡四合院:我一心科研,重工強國請大家收藏:()四合院:我一心科研,重工強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