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8章 空間變化

字數:7269   加入書籤

A+A-


    “傻帽,你叫我幹嘛?”,聽到許大茂叫自己傻柱,何雨柱也不客氣道。
    被叫做傻帽,現在許大茂也不在意了,等到何雨柱走到近前,就拍了拍旁邊的車,炫耀道:“傻柱,你知道這是什麽不?這可是領導才能坐的車,哥今天就坐了一回。
    我給你說,那車的座椅軟乎乎的,比家裏被子都要軟,車上還有收音機,《貴妃醉酒》知道不?一邊坐車還能一邊聽戲曲,那叫一個享受,坐在裏麵還暖呼呼的,一點都感覺不到冷,等這吧!哥總有一天也要弄輛這樣的車開開。”。
    聽著許大茂所說,何雨柱看了看車,眼中也有些羨慕,這可是小汽車。
    長這麽大他還沒坐過呢!。
    不過聽到許大茂後麵的話,何雨柱不屑道:“就你?傻帽這天還沒黑,你做什麽夢呢?”。
    這讓許大茂嘿了一聲,也不高興了:“你才做夢呢!哥可是放映員,將來可是幹部身份,不像你就一個廚子,每天圍著灶台轉,幹到死也就是個廚子,怕是這輩子都沒機會有自己的車,還是老老實實做你的飯吧!”。
    許大茂說的確實沒錯,雖然放映員和廚師,都屬於八大員之一,但要真論起來放映員更容易獲得幹部身份。
    廚師就難了,除非轉行當後勤管理,才能獲得幹部編。
    而聽到許大茂這樣損自己,何雨柱臉一沉道:“孫崽,你擱這兒裝什麽大瓣蒜呢?我看你是皮癢欠揍了。”。
    說著就一腳向著許大茂踢了過去。
    與何雨柱打鬧了這麽多年,許大茂當然也早就有了準備,一閃身就躲開了何雨柱那一腳,轉身就跑:“嘿,傻柱,你還別不服氣,你就是個臭做飯的。”。
    “孫崽你說誰臭做飯的呢!別跑,看爺爺不打死你。”。
    許大茂當然不會就這麽站住,一邊跑還一邊道:“說的就是你,臭廚子。”。
    聽著兩人拌嘴的聲音,李穎、陸秀秀兩人知道保留節目又來了,也不圍在灶台旁邊轉了,出了屋站在門口就看起了戲。
    不僅是兩人,聽到院內動靜的其他人,也都出了屋。
    看著兩人一追一跳,圖個樂嗬。
    這倒不是他們不上前勸架,主要是何雨柱兩人,隔上幾個星期就要來這麽一回,不是許大茂招惹何雨柱,就是何雨柱招惹許大茂。
    偏偏兩人還樂此不疲。
    久而久之,院裏人也都熟悉了。
    李梟也好奇的看了兩眼,看到何雨柱追著許大茂進了中院。
    趁著院內幾個大媽停止了問東問西,也就連忙進了屋。
    “你這是什麽時候學的車啊?我怎麽不知道?”,看到李梟進來,已經聽到兩個小家夥匯報的王芳,有些疑惑道。
    李彤也是有些好奇,她還真不知道自己的老哥竟然會開車。
    “上學的時候學的,隻不過一直沒機會開!這不這一次上麵給我配了一輛車,就有些手癢了。”。
    “那你開車的時候小心點,別開太快了,下一次最好別開回大院,太招搖了。”,聽李梟的解釋,王芳提醒了一句。
    “就這一次,我也是有些衝動了。”,就算王芳不說,李梟也不打算再開車回四合院了,他本以為院裏人習慣了經常有人過來接他,也就沒那麽好奇了,結果完全不是那麽一回事。
    要不是剛剛許大茂兩人鬧起來,他還不知道要被問東問西多久。
    不過對此李梟倒是能理解,這就像是後世你開著一輛好車回家,和你坐著一輛好車回家,肯定完全不一樣。
    倒是王芳看到李梟那一副無奈的表情,不由感覺有些好笑,平常李梟可很少會露出這種表情。
    “洗洗手,吃飯了。”。
    “好嘞,今天做什麽吃?”,聽到招呼,李梟快走幾步把背包放到沙發上後道。
    “蒸了米飯,把過年時候的菜熱了熱。”,說完王芳又對著門口喊道:“秀秀、小穎吃飯了。”。
    “來了。”,答應了一聲後,兩個小家夥一溜煙跑回了屋。
    看到兩個小家夥進了屋,李梟問道:“這一次誰打贏了。”。
    “是柱子哥,他追上了大茂哥,給了他一腳,痛的大茂哥都直不起身了。”。
    這聽的李梟不由倒吸了口氣,猜到了這何雨柱這小子又下黑手了。
    “這是多大仇多大恨啊,還專門向著那地方踢。”。李梟心道,想著以後要不要提醒一下何雨柱,玩歸玩鬧歸鬧,別拿小弟開玩笑。
    那可是要命的。
    ……
    這一頓晚飯很豐富,椒麻雞、小雞燉蘑菇、大肘子、紅燒肉、排骨,都是年前的時候做出來的菜。
    這也讓李彤幾人吃的十分的香,特別是兩個小家夥,吃的臉都有些花了。
    雖然平常他們家肉也沒斷過,但還從來沒有這麽豐富過,也就過年、過節的時候會弄這麽多。
    或許這就是為什麽很多小孩期待過年了,因為能吃到好吃的。
    看著兩三個小家夥的吃相,李梟忍不住笑了兩聲:“吃慢點,沒人和你們搶。”。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被李梟這麽一說,又被李彤瞪了一眼,兩個小家夥吃的這才慢了下來。
    想到早上的事,李梟又看向媳婦道:“百萬莊那邊,室內我找人重新刷了一下白,院子內也讓他們搭了一個棚子,差不多三天就能弄好,我這幾天會有點忙,回頭你看看去。”。
    “錢都給了嗎?”。
    “工錢加物料一共46,其中20是材料錢,剩下的其中5塊是他們的午飯錢,材料錢和飯錢都給了,工錢也給了一半,剩下的等完工在給他們。”。
    聽李梟這麽說,王芳點了點頭道:“那我明天過去看看,你事情多久別管了,我這邊盯著就行,但你也要注意點身體,別累到,記得按時吃飯。”。
    王芳可是知道李梟德行,要是一忙起來連飯都顧不上吃,這也讓她有些不放心。
    李梟嘿嘿笑了兩聲:“知道了媳婦,辛苦你啦,我肯定會照顧好自己,不讓你操心,等這陣兒忙完天氣暖和了,咱們一家出去玩玩。”。
    “哥,咱們去哪裏玩啊?”,聽到老哥說要出去玩,這讓李彤有些期待。
    平常雖然家裏吃穿不少。
    但一家人出去玩的次數卻沒多少次,這倒不是李梟不願意出去,主要是這年代真沒多少地方能去。
    像是四九城內。
    也就是頤和園、圓明園、故宮,還有就是幾個公園,像是北海公園、什刹海、中山公園、動物園之類的地方。
    再加上他又忙,一年也就出去個三四回。
    “咱們去踏青,到時候弄上一個燒烤爐子,玩累了中午還能吃吃燒烤,城內咱們都去過,這一次可以去香山或者西山看看。”。
    這兩個地方,前世他上學的時候,曾經和室友去過一次,確實不錯,不過那個時候可不能隨意燒烤,隻能在山腳下指定的區域進行。
    這個年代倒是不管這些,不要說是香山、西山了,就算是在北海公園、什刹海,人們吃燒烤、野炊都沒關係。
    就是不知道在這個年代這兩個地方景色如何。
    說說笑笑,這一頓飯吃了小一個小時這才吃完,吃完飯李梟沒幫著收拾,和媳婦說了一聲,就去了旁邊的耳房,轉身進入了空間。
    這一次李梟沒直接回空間的房子內。
    而是在院子裏轉了起來,此時的院子和兩年前相比,完全換了一個樣,在院子的最西側,他搭建了一個雞圈、一個鴨圈、還有一個兔子圈,裏麵每一種都養了十來隻。
    此外還有一個豬圈,不過裏麵現在還沒養豬,他打算等到實行肉票政策前幾個月再養。
    在這些雞鴨兔圈的東邊,他種了一排的水果樹,桃樹、蘋果樹、葡萄樹、橘子樹、荔枝樹。
    這些都是他平常喜歡吃的一些水果。
    這些水果樹,經過幾年的成長,也都開始逐漸結果了,而在這些樹的邊上,他則種了一些草莓、西瓜。
    雖然種的不是很多,但也足夠他一家吃了。
    至於魚、蝦之類的,他都養在了最東邊,正對著大門的假山水池裏麵,除了魚、蝦外,裏麵還有扇貝、蛤蜊、螃蟹。
    都是他前世經常吃的。
    也就是那個圓形水池夠大、夠深,要不然還真養不下這麽多東西,否則就太擠了。
    當時為了能在一個池塘養下這幾種東西,他還廢了一番功夫,研究了研究“池塘多營養層次生態養殖”的方法,這種方法就是教人們如何將蝦、蟹、貝、魚類等生物,如何混合養殖。
    這方法可以有效的高了養殖經濟效益。
    不過學過後李梟這才意識到,把事情想複雜了,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將假山水池一分為二,食肉的、食草的,不同種類各養各的。
    而在假山水池周圍,以及大門前的空地上,和一些邊邊角角,他都種上了菜,茄子、西紅柿、韭菜、菠菜、黃瓜等等,一個空地上一種,零零總總李梟種了十來種。
    當然了這些當中肯定沒有白菜、胡蘿卜、土豆這三類,畢竟外麵最不缺的就是這幾種菜。
    冬天能夠讓人吃到吐。
    這些菜雖然每一種的不多,但也足夠他一家吃了,再者空間裏可沒有冬天一說,一年四季農作物都能生長。
    要不然玉米、麥子,也不可能做到一年三熟。
    他開墾的那一畝糧食地,就在假山池塘和水果樹之間,此時地裏的玉米已經長了一人來高,剛抽穗,差不多再有40多天就能收獲。
    這一茬玉米算是第二茬,第一茬玉米早在一年多以前他就種了出來,隻不過外麵還沒施行限購,糧食也不缺,他時間又緊張,也沒有再種。
    這一茬還是前一陣他又來了些空閑時間,感覺空著怪可惜,這才種上的。
    種子用的也都是上一茬種出來的,這個年代的種子可不像後世,種子都能留種,一般來講種的時候,人們都會把好種子選出來,去除不良的種子。
    這樣做的目的也是為了能夠提升產量,如果種子不好的話,相對應的產量肯定也會降低。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雖然他不是學農業的,但作為一個農村出來的娃,這一點李梟還是知道的,隻不過當時種的時候他也沒想那麽多,都是隨便種的,但這一點關係也不大。
    畢竟空間裏麵種東西,不能用常理比,他也想要看看這一茬玉米的畝產能有多少,會不會還有所提升。
    等到了四月份的時候,他打算拿一部分出去種一下,看看用空間種出來的種子,畝產能不能提升。
    李梟也不奢求太多,能提升50公斤就知足了。
    畢竟農作物的產量,影響的因素有很多。
    看著電腦上查的資料,李梟也確定了自己沒有記錯,這個年代小麥的平均畝產量隻有75—100公斤,玉米則是150公斤。
    但這這是平均值,在四九城附近他查到的資料顯示,小麥的畝產量隻有62斤,也就是31公斤,這個數字讓李梟都有些不敢相信,還是差了好幾遍,這才相信。
    玉米則比較高點有150公斤左右,也就是300多斤。
    而影響到產量的方麵有很多。
    其中一個就是灌溉的問題,就拿四九城附近的麥子來說,1954年畝產是62斤但到了1962年則變成了畝產124斤。
    之所以提升這麽多,就是因為灌溉係統的完善。
    此外影響產量的原因還有肥力的原因,質地的原因,氣候的原因,以及種植密度、蟲病等因素。
    零零總總很多。
    那些看的他都有些頭痛,最後索性就不看了,倒不是他學不下去,他不認為隻看看就能比幹了一輩子農活的老人要厲害。
    能讓產量增加。
    這個年代產量之所以這麽低,除去以上因素外,最多的就是種子問題了,要不然那位老先生也不會被人們稱為“當代神農”了。
    他還是最初那個想法,他不奢求太多,不要求能增長100公斤,能增長50公斤他就知足了。
    喜歡四合院:我一心科研,重工強國請大家收藏:()四合院:我一心科研,重工強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