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1章 三倍產量

字數:3775   加入書籤

A+A-


    “小梟你家有秤沒有?”。
    “沒有。”,李梟搖了搖頭道。
    “我家有,等著我去拿。”,這個時候薑大爺道,說著就出了門,很快就拿出了一杆秤。
    稱是木杆秤,稱重的時候要抬著稱。
    “多少斤?”。
    很快第一個麻袋中的玉米就被稱了出來,23.5斤,緊接著人們就開始稱第二個麻袋中的糧食22.1斤。
    最後一個就好稱了13斤。
    最後在黃教授的提醒下,眾人又稱了稱麻袋的重量,李梟家中的麻袋,屬於之前裝糧食用的,每一個都有0.7斤。
    得出這幾個數據,趙教授立刻得出了結果道:“總共56.5斤。”。
    “李教授,優質田這些玉米能產出多少斤糧食。”,黃部長迫不及待的問道。
    “大概15斤到20斤。”,這個數字讓黃部長幾人眼睛不由一亮,這可不是高出兩倍,而是都快三倍了。
    在等待的時候,眾人收拾了收拾院子,把掰下的玉米皮、玉米芯,這個年代玉米皮、玉米芯可是不會扔的。
    像是玉米皮除了燒火外,人們還會拿來做坐墊之類的,玉米芯則是用來燒火。
    不過玉米皮李梟到是用不著,就找來了幾個麻袋,打算裝起來一會扔掉。
    至於玉米芯到時可以留下來燒火,剛把玉米皮裝好。
    一陣“叮鈴鈴 、叮鈴鈴”的聲音響了起來,眾人等著鈴聲等了半天,都有些條件反射了,一聽到鈴聲,眾人就往屋內跑了進去。
    魯部長離得近,快走幾步接起了屋內的電話:“喂!我是魯文言。”。
    “你再說一遍多少斤?”。
    “好好,我知道了。”,說到最後,魯部長語氣中都帶上了興奮。
    掛上電話,看中人都看著自己,魯部長出了一口氣這才道:“19斤。”。
    雖然眾人已經有了心理準備,不過聽見這個數字都不由歡呼了一聲,雖然還沒到三倍。
    但也無限接近,如果按照四舍五入來算的話,說三倍也沒錯。
    薑大爺聽到此手都是一哆嗦,呼吸都不有急促了幾分:“三倍啊這個是,我種的最好的地,畝產也不過210斤的收成,這要是種上一畝,不得六七百斤啊。”。
    魯部長更是忍不住連叫了幾聲好,臉上也全部都是興奮的表情。
    “小梟,你這可是又立了大功了,我是發現國家缺少什麽你就能弄出什麽來。”,黃部長忍不住拍了拍李梟的肩膀誇讚道。
    對此趙教授也是很認同,無論是機床、還是三馬子或者是手扶拖拉機,都是國內需要的,也都是李梟製造出來的。
    誇讚完,黃部長又看向了還在興奮勁頭上的李教授道:“李教授,這些玉米今年還能種植嗎?”。
    聽到這個問題,眾人都看向了李教授,李教授想了想道:“在咱們這邊肯定不行,廣西、雲南一些地區到是可以,現在種下去,大概到了11月下旬就能收獲。”。
    “這樣,事不宜遲,李教授我向上麵打報告,現在立刻組建一個玉米研究小組,負責對這些玉米的研究,你來做這個組長,爭取盡快大麵積推廣,有什麽需要直接提,能滿足的我一定滿足。”,魯部長想了想道。
    “是部長,交給我您放心。”,聞言李教授迫不及待的回答道。
    ……
    “李梟同誌,我代表全國人民要感謝你。”,在申區門口,臨走時魯部長給李梟敬了一個禮道。
    聞言李梟也連忙回了一個禮:“魯部長,這些都是我應該做的,隻要能讓過更多人吃飽飯,這些都值得。”。
    看著李梟那嚴肅認真的表情,魯部長也是有些欣慰,拍了拍李梟的肩膀,這才上車離去。
    魯部長沒有回農業部,而是直接讓司機開車去了“海子”。
    經過通報,在等待室等待了半天,魯部長這才被叫進去。
    “多少斤?”。
    “報告部長0.7分的地,種出了56.5斤的玉米。”,魯部長回答道。
    這一數字也讓二領導有些驚訝道:“怎麽會這麽高?是試驗田嗎?”。
    “不是,一機部一位叫做李梟的同誌種出來的。”。
    “李梟?”,對於這個名字二領導自然不陌生,隔幾個月就能聽到這小子研究出新東西的消息,並且這些東西每一個還都有用,要不就是能賺外匯,要不就是能增強國力。
    前幾天他還聽黃濤講了,李梟想要研究離心機的消息,離心機的重要性他自然是知道的,很多研究都能用到,這也讓他有些期待,期待著想要看看李梟能不能研究出來。
    隻不過這玉米增產的問題,實在是不沾邊啊。
    見領導露出疑惑的樣子,魯部長以為領導不知道這是誰,就道:“李梟就是研究出手扶拖拉機的那位同誌,領導您還有印象嗎?”。
    魯部長這麽說也是想著為李梟請功,畢竟種子李梟提供的,也是李梟種植的,最大的功勞理應該是他才對。
    二領導倒是沒解釋,而是好奇的道:“李梟同誌,他怎麽種出產量這麽高的玉米的?”。
    聞言魯部長就把李梟說的原因講了一遍。
    這也讓二領導感覺有些不可思議,不能說是巧合,隻能說是太幸運了,遇見一個老人想要幫上一把,結果買來玉米竟然產量這麽高。
    如果那個老人第二天還去賣玉米,那麽李梟可能就不會想到自己種,就算是種植可能也是一兩年後。
    這不是幸運是什麽?
    想到此處,二領導考慮了一下就道:“你的想法我同意,盡快測出這種玉米的優劣點,盡快的全國推廣。”。
    有了最上麵的支持,很快各地都動了起來。
    一個個電話打了出去,開始調集人手,尋找合適種植的地點,還不到天黑,李教授就和幾個下麵的學生,在幾個保衛的護送下,直接坐上了火車。
    雲南當地也快速行動了起來,開始找合適的田地來種植玉米。
    隻要一切順利,這不到60斤的種子,隻要三年的時間就能推廣到全國各地,用不了五年,全國就能大範圍種植,全部換成高產玉米。
    喜歡四合院:我一心科研,重工強國請大家收藏:()四合院:我一心科研,重工強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