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少年文天祥

字數:5273   加入書籤

A+A-


    青衫少年踉踉蹌蹌走到舞台中央,眾人安靜了不少。右手還依然拿著那個舊酒壺。
    眾人安靜中也有一些唏噓之聲,這少年看起來也就二十年華,想是才華不能多好。年輕人,血氣方剛罷了。
    "敢問公子怎麽稱呼?這廂有禮了,請公子獻上詩作。″看著少年走近,莘瑤琴身旁的丫環連忙招呼。一是出於禮節,二也是提醒少年不宜再走的近了。
    少年停下了腳步,並無答話。卻見他雙手後垂,雙目失神,迎對夜空。
    "草合離宮轉夕暉,孤雲飄泊複何依!
    山河風景元無異,城郭人民半已非。
    滿地蘆花和我老,舊家燕子傍誰飛?
    從今別卻江南路,化作啼鵑帶血歸。″
    此詩一出,全場鴉雀無聲。
    自北宋滅亡以來,多少人流離失所,靖康之恥在眾人心中更是難以磨滅的恥辱。
    而現南宋也是多年積弱,奸臣當道、朝廷無力。死去的人已經死去,然活著的也是人事全非,麵對現實無能為力。
    "真是好詩,這‘從今別卻江南路,化作啼鵑帶血歸’是何其的悲壯呀。"黃蓉也禁不住感歎起來。
    "隻可惜,這悲壯中也帶有太多的絕望,消極、無助,更隻有撕裂的呐喊和自我放棄。"楊康說了幾句看法,表示對黃蓉的回應。
    隻有歐陽鋒對這些完全沒有興趣,他仍端坐在桌前,喃喃自語,似乎還是在背著經文。
    "呦,你要有本事,到台上去大聲讀出你的詩詞呀,隻恐被笑掉大牙哦。"黃蓉戲謔道。
    楊康聽後默默不語,他並不想出此風頭,這些在他看來不過是附庸風雅而已。
    場上還甚是安靜,無人再站出獻詩。想是人覺得再無可能勝過此詩作。
    "這位公子氣質不俗,出口之作更是感人肺腑。敢問公子如何稱呼?"莘瑤琴在簾後撫琴問道。
    "鄙人不才,小生文天祥獻拙了。″青衫少年拱手道。
    文天祥?這少年便是文天祥?楊康聽到文天祥的名字站了起來。
    其他人楊康可能不知道,但文天祥這名字可如雷貫耳,楊康清楚這文天祥可是南宋後期著名的抗元名臣,曾官至右丞相。但今日看起來這人為何卻如此頹廢?
    "兄台可是雲孫先生?"楊康走上前去問道,他知道曆史上的文天祥是後改的名,原名是叫雲孫,如果兩個名字都對上了,那這少年就是曆史上宋末三傑之一的文天祥無疑了。
    "這位公子認識我?在下曾是叫過雲孫這個名字。"文天祥對在這裏能有人叫出雲孫這個名字覺得很詫異。
    "噢,文公子如何到此?公子所作詩句確實叫人歎為觀止,然詩句如此悲涼,公子今年紀輕輕為何顯得對世事心灰意冷?″
    "唉!″文天祥仰天歎息道"朝廷不重視人才,反而讓奸臣當道,忠臣不得善報。"
    文天祥緩了一緩,目視楊康道"吾勵誌報國,然如此種種,著實讓人心寒。現吾欲棄政從醫,歸鄉不問世事。
    楊康見此情形,想規勸幾句,對曆史上的文天祥他是十分崇仰的,對他抗元被俘後所作的《過零丁洋》更是倒背如流。如果真讓文天祥棄政歸鄉,可是中國曆史文明的一大損失。
    隻是像文天祥這種本就意誌堅定的人,又豈是他三言兩語可以打動的?
    也罷,救他的人終究還須是他自己。想到此,楊康大聲讀起曆史上文天祥所作的《過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經,幹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裏歎零丁。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楊康念完此詩,全場掌聲雷動,"好詩,好詩呀″眾人驚呼起來,這首詩前半段描繪了北宋滅亡以來好多人的生活和心理狀態,後兩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更是給人最大的鼓舞,震撼人心。楊康雖隻是背誦,但對於當今世人來說,這無疑是楊康創作的當世佳作。眾人均向楊康投來崇拜的眼神。
    還在原座位的黃蓉聽完也是愕然,這還是那位金國小王爺楊康嗎?怎麽有如此文采,又有如此的胸懷?
    楊康不再多說,對文天祥拱手道"大丈夫立於天地之間,當以天下為己任,如遇挫折而自棄,致一生碌碌無為,豈不自誤?願與先生共勉之。″楊康說完大步回到自己的座位。
    楊康坐下後,黃蓉主動搭話"這文天祥是什麽人,你好像對他很有興趣呀?″
    “一個文人,本來此人應該會成為南宋朝的支柱,但現在他還能不能是,就要看他自己的修為了。″楊康看著握在手上的酒杯,自已穿越過來,不知能否改變曆史的走向,還是要被這滾滾向前的曆史所淹沒。如果真的憑一己之力改變了曆史,又會對未來世界產生什麽樣的影響?
    "噢,你該不會想動什麽壞心思了?"黃蓉趕緊問道。聽楊康說這少年會成為宋朝的支柱,黃蓉生怕金國的這位小王爺對他使壞,或是害了他的命。畢竟金國人對宋朝從來不抱什麽好的念頭。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他要是想害他,就不會作那首詩來激活他已死去的心了。″歐陽鋒對今天楊康的行為也覺得奇怪,好在他也不關心政治上這些事情。
    "有時候心死了,要救回來比起真的救活一個人並不一定容易。"歐陽鋒深刻體會到這些。當時知道歐陽克遭了毒手,他曾也是傷心之至,失去了方向。
    黃蓉也不再問什麽,畢竟也沒找到什麽可懷疑的地方,甚至她還有點沉浸在剛才楊康的詩句中,嘴裏心裏都默默地念了好幾遍。
    黃蓉的母親就是一位才華橫溢的女子,當年周伯通拿出九陰真經她隻看了一遍就強行記住,並為黃藥師抄錄了下來。而黃島主對這個寶貝女兒更是寵愛有加,教文寫字,所以黃蓉自小就有受詩詞歌賦的熏陶。
    而這首《過零丁洋》,黃蓉真的是越讀越喜歡,越讀越感受到心靈在被震撼。
    正在此時,一少年走了過來,拱手道"剛才聆聽公子教誨,如雷貫耳。敢問公子尊姓大名?"來人正是剛才那文天祥。
    "好說,我是楊康。″楊康邀文天祥坐下。
    "今天我心情不暢,貪杯獻拙,隻怕是讓見笑了。"文天祥謙笑道。
    "文公子過謙了,公子才華橫溢,字字珠璣,隻不過言詞間有些消沉,怕是遇到些不順事吧?"楊康問道。
    "正是如此,如不是先生點醒,天祥隻怕將年華虛度,蹉跎此生了。″接著文天祥仔細講了述他的事情。
    原來這文天祥二十一歲就考中狀元。曾掌理軍器監兼權直學士院,但因朝廷昏聵,自己因直言斥責宦官董宋臣,譏諷權相賈似道而遭到了貶斥。其一時間對蒼生絕望,而欲虛度了此生。
    "吾觀幾位氣度不凡,尤其楊公子剛才所作的這首詩,簡直就是對我自己的寫照,喚醒了自己的靈魂,對吾之教育太過於深刻。″文天祥表示對楊康十分的感激。
    "這些年,大宋朝內憂外患,靖康之難後,民眾更是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但越是這樣,我們每一個人更應該奮發圖強,川流不息。值此危難之際,吾豈可自暴自棄,對比公子的氣度格局,在下真是自慚形穢。″文天祥感慨之餘再次跟楊康作揖道謝。
    楊康連忙扶住文天祥,心想可當不起這一謝,再說這詩本來就是你自己所作,能不深刻嗎?
    "還不是那些該死的金人,給我們宋人造成太多的痛楚。″黃蓉怒斥道。其實黃蓉從小生活在桃花島,她對這些理解並不深刻。
    但她見全真教是一致反金的,她的丐幫是反金的,這時她已接任了丐幫幫主,當然要以反金為己任。
    更何況,還有她的靖哥哥,與金國更是有不共戴天之仇。
    ″此言差矣,自古以來落後就要挨打,弱肉強食。宋朝還是應該多從自身找原因。″楊康搖頭道,"肉至將腐,餓狼和禿鷲都會把它當作食物,這是自然法則。″
    "兄台說的極是,大宋國對外軟弱無力,對忠臣良將卻是打壓殘害,我們自己不能強大,又怎能抵禦外侵。″文天祥讚同楊康的觀點。"像蒙古國當今崛起,我們就有很多大臣建議要利用蒙古去消滅金國。豈不知如此便如引虎驅狼,當狼被驅趕走,老虎又會成為更大的威脅。
    文天祥果然還是很有才能的,站在當代人的視角,朝廷大員們以及所有宋人都在慶幸可以蒙古對付金人的時候,文天祥卻有如此遠見,這點著實讓楊康十分欽佩。
    兩人又把盞了幾杯,互相談了各自對當今形勢的觀點與判斷,雙方見解竟有許多相似,而黃蓉在旁邊似乎也越聽越覺得有些道理。
    酒過幾巡,文天祥才依依不舍向楊康告別,誓要再為民族效力。臨走前文天祥道了一句“楊兄,今日容你指教,對天祥真是有如再造之恩,楊兄的氣魄與見解更是令在下佩服,以後但能用上文天祥之處,隻管吩咐便是。"
    看著他遠去的背影,楊康長歎一口氣"下一次見麵不知是敵是友,如果是敵,肯定將是一名勁敵。"
    "所以,他一定隻會是很好的朋友,因為他跟自己的觀念是一致的。以後與宋朝的許多事情恐怕還需要通過他來完成。"
    感慨間,門外一女子走了進來,正是花魁身邊的丫頭。她見楊康後低頭作揖道"我們小姐對公子文才十分仰慕,想約公子入幕喝茶賞樂,請公子賞麵……"
    喜歡射雕之雙雄逐鹿請大家收藏:()射雕之雙雄逐鹿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