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3章 天子南巡 8

字數:4716   加入書籤

A+A-


    朱翊鈞不是一個嗜殺的人。
    他帶上了這個李保正。
    在曆史的長河中,總有無數不為人知的故事被歲月掩埋。
    世人皆知王侯將相,卻對於芸芸眾生,萬千黎民,所知甚少。
    但,王侯將相,皆出自於芸芸眾生。
    隱藏在朝堂權謀與市井煙火間的秘辛,如同蒙塵的明珠,等待著被人拾起……不過,芸芸眾生的故事,寫滿了辛酸苦辣,別人撿到了這個故事,也會將之丟棄一旁,轉而去研究,王侯為何為王侯,將相如何成將相。
    塵土飛揚的官道上,一大隊駿馬如黑色的洪流般疾馳而過。
    朱翊鈞騎在隊伍最前方,玄色披風隨著風獵獵作響,眉眼間盡是上位者的威嚴與冷峻。
    而被他帶上的李保正正在馬隊的最後麵。
    馬蹄聲漸緩,一座古樸的小鎮出現在眼前……
    朱翊鈞勒住馬韁。
    眾人紛紛停下。
    這個時候,李保正才催馬靠近貴人。
    “貴人,這便是清河鎮,別看它如今看著普通,早些年可是南北商道的重要驛站。那時車馬如龍,茶樓酒肆裏整日熱鬧非凡,往來的商客都愛在這兒歇腳。隻是後來商道改了,這鎮子才慢慢冷清下來。”
    朱翊鈞勒住韁繩,目光掃過斑駁的牆麵與稀疏的行人,微微頷首。
    隊伍穿過幾條狹窄的街道,來到一處簡陋的小草屋前。
    這草屋搭建在路邊的小水溪旁,原本是供沿途路人避雨歇腳之用,此刻倒成了他們臨時停留之所。
    朱翊鈞下馬,隨意找了個石凳坐下,伸手接過侍衛遞來的水囊輕抿一口。
    李保正畢恭畢敬地站在一旁。
    “那家客棧的掌櫃,說了不少你的好話,看來你這個保正當的,還是很得民心的嗎。”
    李保正臉上露出受寵若驚的神色,連忙作揖:“貴人謬讚,做生意的人,向來八麵玲瓏,評價他家主顧的時候,大多數都是好話,更何況哪個掌櫃的向來仗義,他看出貴人的不凡,自然是會為小的說更多好話的……”
    這種明明白白的對話。
    朱翊鈞在朝堂上是很少聽到的。
    朱翊鈞挑眉,饒有興致地看著他:“說說吧,你在那腰山鎮當差,可曾遇到什麽趣事?這一方水土,民情究竟如何?”
    李保正思索片刻,開口道:“回貴人話,鄰裏之間事情繁雜瑣碎。就拿這附近幾個鎮子來說,百姓們靠著幾畝薄田或是做點小生意度日,雖說日子清貧,但也安穩……”
    “偶爾會有些爭端,鄰裏間為了地界、水源起爭執,小的就得去調解。不過大多時候,大家也都講道理,說開了也就沒事了。”
    “當然,小的也不敢欺瞞貴人,這個說開,有的時候是要用拳頭的……”
    人是一種動物,有好人,便有壞人 ,壞人欺負好人,卻又怕比他更壞的,這是一個輪回,在村鎮之間,雖然有宗老問話,管事,但,拳頭最硬的人,說話往往也有分量。
    以理服人大善,但,也必須要略懂拳腳。
    李保正說的很明白,但朱翊鈞聽完也不生氣,反而更是對其高看了一眼。
    將事物原本的一麵,展現出來,不遮遮掩掩。
    “你身為保正,雖官職低微,卻也責任重大。莫要辜負了百姓的信任,更不可與那些貪官汙吏同流合汙。”
    “貴人教訓的是,小的定當盡心竭力,當好這個差,替貴人照顧好腰山鎮四萬餘名百姓。”
    朱翊鈞看向李保正。
    “忘了問你,你叫什麽名字……”
    “回貴人話,小的李牧之……”
    朱翊鈞聞言,非常詫異,眼瞅著你一臉橫肉,長滿麻子,應該叫李麻子,或者李二麻。
    竟也會叫牧之。
    杜甫的字。
    與牧之高會,齊山詩酒,謫仙同載,采石風濤……
    “你真的叫李牧之。”
    “回貴人的話,小的就是叫李牧之。”
    “你可知這是唐時詩人杜甫的字號。”
    “小的知道,貴人覺得,杜甫用的,小人便用不得嗎,實不相瞞,在腰山鎮,杜甫沒有小人的名號大。”
    朱翊鈞聞言,哈哈大笑:“有趣,有趣……頗有道理……”
    而此時站在一邊的張國之,看著大明朝的天,跟著一個大明朝沒有品級的小吏,保正在這裏說說笑笑,多少有一些如夢如幻。
    看著貴人笑,李保正也咧嘴笑了起來。
    這一笑,真難看。
    “問你一些事。”
    “貴人請問。”
    “徭役是怎麽回事?”
    “官府征收徭役,派發疏通河道,整修城牆,架橋鋪路,古往今來,皆如此,小的沒有什麽看法。”李牧之回道。
    “那你可知內閣首輔張居正,在萬曆三年的時候,就提出過徭役改製,每個人都要服徭役,鄉紳富戶若是不想去,便要將銀子交給官府,讓官府拿著這筆銀子去征別的民夫……”
    “可這一路走來,朕看到的卻是,服役的人,還是百姓,起初,官府連個餅都不願意給服役的百姓吃,更不用說,給別人銀子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若是按照朝廷的製度來辦,那一個民夫,三年服一次徭役足矣,並且,有些體力的,還能因此賺些銀錢貼補家用。”
    “這裏是天子腳下啊……”
    “為何,推行這麽多年的國策,在這裏,卻是完全不同的樣子。”
    “南方,征役可早就按照朝廷的製度來辦了。”
    “你說說,這裏是為何呢?”
    李牧之聞言,撓了撓頭,頓了片刻後說道:“貴人,江南富庶,不一樣的地方,不一樣的情況,當然,也要有不一樣的方法。”
    “那朕倒是想知道,如何不一樣。”朱翊鈞望著這個最基層的管理者問道。
    “府裏麵沒錢,縣裏麵更是窮,按照腰山鎮的土地,也就是十一萬畝,除去自身留存之外,要交糧六萬石,可是,這裏十一萬畝的田地,有三萬田地是貧瘠的,可我們每年仍然要繳這麽多……”
    “保定府領州三,縣十二,腰山鎮這樣的大鎮,府裏麵有十四個,像一萬人的小鎮,有六十多個……”
    “朝廷根據田地製定的賦稅,若是不遇大災,必要滿額繳納,擔保定府可能有二十多萬畝田地是出不了那麽多口糧的……”
    “朝廷的要給,下麵的百姓也要顧,征役的銀子,隻能攤在這上麵了……”
    朱翊鈞聽完他的話後,點了點頭。
    “那為何,不給朝廷說實際情況呢,這樣每年可是能省下不少呢。”
    “貴人啊,雖然小的沒有當過官,但小的也懂一個道理。“
    “什麽道理?”
    “事難做,家難管……”
    “朝廷是不會開這個口的,現在老百姓能活下去,府裏麵能轉的開,就可以了,朝廷要先有錢有糧啊。”
    張國之聞言,臉色大變:“大膽……”
    而朱翊鈞擺手製止張國之,他也不生氣,因為人家說的都是實情,上麵要結果,下麵要活著。
    先把果子給了上麵,在看下麵能不能活著。
    若能活著,便繼續交果子,實在活不下去了,再說也不遲……
    喜歡大明:當了三年聖孫,稱帝六十載請大家收藏:()大明:當了三年聖孫,稱帝六十載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